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某SUV车稳态转向特性分析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ADAMS/CAR环境下建立了包含8个子系统的某SUV车整车动力学仿真模型,依据国家标准GB/T6323.6-94进行了稳态转向特性仿真分析.发现该车具有先不足转向后过多转向的问题,并且中性转向点的侧向加速度值an偏小.通过对悬架刚度、稳定杆刚度及限位块的刚度特性的优化设计,解决了该车的过多转向问题,使之具有了适度的不足转向特性,并且使an达到了设计要求.最后对改进前后的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说明优化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某半主动悬架车辆的转向稳定性,提出了悬架阻尼BP神经网络PID控制技术.以理想的横摆角速度和实际的横摆角速度误差作为控制目标,对车辆实行转向横摆稳定性闭环控制.通过控制车辆的横摆角速度来分析悬架阻尼变化对车轮垂直载荷及侧倾的影响,针对单移线转向和阶跃转向两种典型工况,应用MATLAB软件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在高附着路面上,可以通过控制悬架阻尼来控制车辆的横摆和侧偏运动,当前悬架阻尼增加后悬架阻尼减小时,车辆前后轴左右车轮的载荷转移明显减小,从而能有效抑制车辆的过多转向特性,为改善操纵稳定性提供一种新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3.
利用ADAMS建立了满足操纵稳定性分析和行驶平顺性分析的某汽车虚拟样机。基于该样机,研究了螺旋弹簧刚度和横向稳定杆直径对汽车稳态转向特性的影响规律,即适当增加该车前悬架螺旋弹簧刚度和横向稳定杆直径能显著提高其稳态转向特性,但随着刚度的增加,中性转向点侧向加速度的增长率却显著下降。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当前螺旋弹簧刚度和横向稳定杆直径分别从30N/mm和20mm时增加至32.5N/mm和21mm时,中性转向点的侧向加速度也由5.32m/s2增加至6.18m/s2,稳态转向特性得到明显提高,驾驶员座椅总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由0.6027m/s2增加至0.6268m/s2,行驶平顺性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4.
基于多自由度模型的汽车ASS与EPS集成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汽车转向行驶时的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建立了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的多刚体动力学模型和多自由度的包含主动悬架系统(ASS)的整车动力学模型,根据转向和悬架两个系统之间的运动耦合关系,设计了EPS和ASS集成控制系统,对EPS采用了PID控制策略,ASS采用了预测控制策略.在MATLAB环境下的仿真结果表明:集成控制方法能够有效的改善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及平顺性,其控制效果优于单独控制.  相似文献   

5.
多轴汽车双相位转向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多轴汽车低速机动灵活性和高速操纵稳定性,利用行星齿轮系统设计了基于转角传感型的双相位转向机构,并在ADAMS/VIEW中建立了五轴车辆的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同相位角阶跃输入响应分析,逆相位转弯半径和行驶阻力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双相位转向后,高速行驶时,横摆角速度的峰值减小69.5%、稳定值减小69.1%;低速行驶时,转弯半径减小21.4%,并且行驶阻力也大幅度降低,从而改善了多轴汽车的转向操纵性能。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汽车转向系统路感的实现方法和线控转向系统结构,并在对车辆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键合图理论对汽车线控转向系统的路感进行了研究.在20-sim键合图仿真软件中给出了线控转向系统键合图模型,利用键合图理论对电机电流和路感进行仿真分析,最后利用执行电机电流反馈方法得到较为理想的路感.  相似文献   

7.
来飞  邓兆祥  董红亮 《系统仿真学报》2008,20(20):5695-5699
利用ADAMS软件建立了整车悬架及转向机械模型,考虑了悬架的几,阿特性,结合变论城模糊控制方法,设计了主动悬架变论域模糊控制器,同时考虑了作动器的延时特性,通过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并与被动悬架模型进行了对比,得出所设计的模糊控制器对汽车的平顺性有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垂向、侧向、俯仰及横摆运动的4自由度集成车辆模型,对汽车悬架和转向系统的协调综合控制进行了研究,为了改善传统模糊控制器(TFC)的性能,在灰预测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灰模糊控制器用于估计系统下一时刻的输出量;为了提高集成车辆在不平路面激励下的稳定性以及垂向振动特性、俯仰特性等,提出了集成灰模糊控制方法(IGFC),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集成灰模糊控制方法的控制效果要优于传统的模糊控制系统以及被动系统.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对汽车垂向、俯仰和侧倾方向振动的协同控制,提出一种半主动悬架整车协调控制策略。该策略中模糊PID控制器根据车身垂向、俯仰和侧倾方向的振动状态预估出相应的3个期望调整力;通过设计的带有前后轴调控参数的力协调器和转向控制策略,将期望调整力协调到4个磁流变阻尼器并输出可调阻尼力,实现对汽车3个方向振动的协调控制。连续不平路况和离散冲击路况下的试验结果表明,整车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都得到了提高,同时有益于汽车的中性转向。  相似文献   

10.
汽车非线性悬架动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文中详细研究了非线性弹簧汽车悬架系统的动态特性,主要从理论上分析了变刚度弹簧代替定常刚度弹簧后悬架的动态特性,探讨了用小参数动法研究分析非线性系统响应特性的有效性;同时将结果与数值仿真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用小参数摄动法可以得到系统周期激励了响应的近似解析解,为分析悬架系统动态性提供了一有效的方法,同时也为悬架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铰接式电动轮液压转向与整车多体动力学的联合仿真模型,通过仿真给出了铰接车原地转向过程中轮胎与地面的作用关系;基于工程车辆的复杂工况条件,讨论了后车体质心位置及载重量等因素对前后车体转向性能的影响.同时,分析了不同情况下液压转向系统中流量和输出力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应用动力学仿真软件Ve_DYNA建立了人-车闭环系统转向感觉分析模型,针对EPS系统的转向感觉,计算了包括轻便性、回正性、移线性能以及中间位置转向性能在内的客观综合评价指标.根据驾驶员的主观评价试验对其进行了相关性检验.利用所建模型分别对不同转向输入频率及不同车速下的转向感觉进行了理论预测分析,得到转向感觉客观评价指标的变化趋势,为改善EPS的转向感觉提供有力的指导与帮助.  相似文献   

13.
船舶操纵模型硬件模拟器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船舶操纵模拟器可采用物理仿真、半物理仿真及软件仿真3种方法.设计并实现了船舶操纵的半物理硬件电模拟器.详细地讨论了船舶模型的分解与模拟、舵机模型的模拟、外界干扰叠加的模拟、模拟器的器件选取与实现、外界干扰信号的模拟等.实际试验结果表明模拟器的控制精度高、运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介绍半挂车后轮转向原理的基础上,给出了汽车列车的折角、半挂车与牵引车的轨迹偏差的解析计算方法及有关公式。通过对实验样车进行实例计算,提出了减小这种轨迹偏差的方法,得出了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汽车制动动力学,建立了转向制动工况下四轮仿真模型.进行了未安装防抱死装置(ABS)的转向制动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车轮在制动过程中抱死且侧滑严重.建立了基于加权的纵向滑移率及其变化率和横向滑移率的Mamdani模糊控制器,并进行了转向制动仿真试验.制动距离和制动时间表明ABS不仅能减少制动距离,而且能够保持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说明基于模糊逻辑的ABS能够显著提高汽车的制动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16.
1.INTRODUCTIONIndigitalbetaing,therearetabrealizedwads:Oneisagroupindependelltmultiplebeamsthstcomefromagroupdividedbealliformer;AndtheotheristheonethatcomesfromFFTofreceivedradiofrequencysignal.Thefortwayresultsinthebeamsthatareadaptabletoadjustzeroverywell,andearbeamiscolitrollable.Whenanadaptivealgoritlunisselected,bothitsconvergenceandcolltrolofbeammustbeconsideredinordertomakedigitalbeamsweep.Thelargestbeamisdeterminedbygivensweepingdirection.Inmanyadaptivealgoritluns,samplingmatri…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采用电动轮独立驱动方式的汽车的一种新控制策略.此控制策略根据汽车的转向半径和行驶速度来控制各电动轮输出的驱动力和转向角.为确定R-v控制策略对于提高汽车行驶性能的效用,我们首先进行了恒速定半径转向情况下采用R-v控制策略的汽车动力学仿真,其结果表明了此种控制策略可以充分保障汽车在转向时的良好性能.随后,我们采用"S"路径仿真以了解此种控制策略在可能遇到的实际路况中应用的效能.从"S"路径实验的仿真中获得的各项结果全面地确证了R-v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汽车的操控性,并有节能降耗的效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一种相控阵天线波束控制的新方法——存贮法。通过移相值存贮代替移相值计算,提高了波控计算机系统的速度,简化了系统设计,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飞机座舱操纵装置空间布局优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人机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采用中国飞行员人体数据,运用人体模型进行人机系统计算机仿真。建立的三维动态人体模型的活动关节按工程要求简化成11个,自由度为17个。通过解运动方程并结合人体活动范围得出了作业过程中各百分位飞行员手和脚的可达域和舒适域。结合飞机座舱的几何尺寸及发动机操纵机构的几何尺寸对飞机座舱操纵装置中的操纵杆、油门、航向操纵脚蹬的作业空间进行了优化设计,从而能确保飞行员舒适、高效地驾驶和操纵飞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