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钢液温度和硫含量对脱氮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LECO436氧氮分析仪上研究了1600 ̄2813℃温度范围内钢液脱氮动力学,结果表明,温度低时,脱氮受液相边界层传质及界面化学反应混合控制,温度高时,脱氮受液相边界层传质过程控制。在2250℃以下,温度对k1的影响服从Arrhenius公式,硫对脱氮的阻碍作用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温度2250℃以上,硫的表面活性作用消失。  相似文献   

2.
模拟了氨氮与铁钢熔体之间的界面反应,实验研究了在不同条件下的铁钢液吸氮的热力学,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当铁 液中氧质量分类为0.007 ̄0.020%时,铁钢液吸氮速度的控制履环节是氮在铁钢液相边界层内的传质,铁钢种类及实验温度对表观反应速度常数k1有很大影响,而氨氮分压对k1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涟钢RH—MFB精炼过程氮的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真空钢液脱氮的限制性环节进行分析,结合涟钢RH-MFB实际生产情况,以确定涟钢RH-MFB脱氮的控制性环节及脱氮模型方程,并对影响钢液脱氮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涟钢RH脱氮的控制性环节为氮在液相边界层中的扩散,反应为一级反应;在工作真空度(67 Pa)下保持必要的钢水循环时间,有助于钢液脱氮;在深脱氧之后,钢液中氧的含量对脱氮的影响较小,而钢液中硫的含量一直较低,对脱氮的影响不大;钢液中碳含量的急剧下降带动了脱氮反应的进行,导致脱氮速率较大,当钢液中碳含量稳定后,钢液内的界面反应和吹氩对脱氮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模拟了氨氮与铁钢熔体之间的界面反应,实验研究了在不同条件下的铁钢液吸氮的热力学、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当铁钢液中氧质量分数为0.007 % ~0.020 % 时,铁钢液吸氮速度的控制性环节是氮在铁钢液相边界层内的传质;铁钢种类及实验温度对表观反应速度常数k1 有很大影响,而氨氮分压对k1 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研究表明,实验条件下向钢液中加入纯铋时铋的收得率为7.54%。钢液中铋的军发过程受液/气界面的挥发反应及液相边界层中的扩散混合控制,共传质系数K23在10^-2cm/s数量级;实验得出了K23值及钢液中铋浓度的经验计算公式;还探讨了熔渣覆盖对钢液中的铋挥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通过阶梯降温方式考察了温度对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脱氮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23℃是UASB反应器脱氮效能的转折点,温度大于23℃时UASB反应器可稳定高效运行,容积氮去除率(NRE)维持在87%左右;温度小于23℃时,NRE大幅度下降,但适当延长污泥驯化时间及降低容积氮负荷(NLR),NRE均缓慢回升且大致保持稳定在85%.温度由8℃提高至13℃时,逐渐提高系统进水NLR(由3.55 kg/(m~3·d)提高至5.16 kg/(m~3·d)),系统可实现良好的脱氮性能(NRE大致为84.19%).动力学分析表明,长期降温过程中的容积氮去除负荷(NRR)与温度之间的关系较好地符合改进的Stover-Kincannon模型,且活化能(E_a)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加。但长期处于最适温度条件下的厌氧氨氧化菌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更大,而低温驯化有助于提高厌氧氨氧化菌对温度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低气速下的氨吹脱系统,建立了定量的氨扩散传质动力学模型,分析系统温度对氨扩散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氨吹脱过程中,在废水pH值大于12的条件下,氨分子大部分通过气泡扩散,只有极少量通过液相表面扩散;氨的气液传质阻力主要来自于气膜;随着系统温度的升高,气泡直径略微减小,气泡上升时间基本稳定,液相总传质系数迅速增大,气液传质阻力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8.
硫自养反硝化反应器脱氮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硫自养反硝化反应器脱氮为研究体系,对其反硝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反应器完成挂膜后,15天可完成对反应器内硫自养菌的驯化,相比于其他的硫自养反硝化反应器,所用时间较短,进水pH值为8,t(HRT)为4.3h,进水硝酸盐质量浓度为70 mg/L时,脱氮率可稳定在90%以上,反硝化速率达18.5mg/(L·h)(以N元素计);反应器上、中、下部均有脱氮硫杆菌,且中、下部较多。反应器的最佳进水硝酸盐质量浓度为50mg/L,最适温度为30~35℃,最佳进水pH值为7~8,硝酸盐去除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9.
利用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SMBR),考察低温下SRT对SMBR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控制DO为0.5 mg/L,pH值为6.5~7.5,HRT为2 h,MLSS为7 000~8 000 mg/L的条件下,取温度为16℃和12℃作对比.结果表明,SRT为30 d时,SMBR内取得了理想的SND效果,温度为16℃时,TN和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63%和95.66%.温度为12℃时,TN和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5%和94.3%.控制较好的运行条件,低温条件下系统的脱氮效果与中温时相差不大,均保持在90%以上,出水质量浓度较低.在两种温度条件下,随着SRT的延长,系统的脱氮效果均变差,去除率下降,表明实际工程中,SRT并不是越长越好.  相似文献   

10.
多组分气液传质边界层内浓度场的激光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双波长激光全息干涉测试系统,测定了多组分气液传质液相侧边界层内的浓度场分布,结果表明,距界面0.01mm处的浓度仍远未达到热力学平衡值,说明界面附近存在相当大的传质阻力,还观察了气液传质时界面际近的湍动现象。  相似文献   

11.
在熔渣脱氮动力学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双膜传质理论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根据该模型可预测熔渣脱氮的反应进程,并可通过分析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得出进一步提高熔渣脱氮效果的措施和加速脱氮反应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基于单液滴蒸发可视化试验,应用ANSYS FLUENT计算流体力学模拟软件,建立纳米燃油单液滴蒸发模型,探究纳米粒子质量浓度和粒径对燃油液滴蒸发过程中温度和燃油蒸气质量浓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纳米燃油液滴中的纳米粒子质量浓度越高、粒径越小,燃油液滴的蒸发平衡温度越高,相同时间内的燃油蒸气气相体积分数越高. 在环境温度573 K下,纳米燃油液滴从外界环境吸收热量使自身温度不断升高,在计算域内沿液滴表面向外延伸形成质量浓度边界层和温度边界层,促进液相向气相的转化.在蒸发初始阶段,蒸发速率较低,燃油蒸气气相体积分数较小;随着蒸发过程持续进行,由于纳米粒子增强传热传质的作用,液相组分蒸发汽化加快,液滴蒸发速率加快.  相似文献   

13.
生物反硝化法是去除水体中硝酸盐的有效方法。鉴于生物反硝化过程中有机碳源不足的问题,选择甲醇、乙醇、葡萄糖作为反硝化碳源,研究它们对反硝化的促进作用;同时研究C/N比以及温度对反硝化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甲醇、乙醇和葡萄糖作为反硝化碳源时,均可获得较高的硝酸盐氮去除率。以乙醇为碳源时,反硝化速率进行的最快,硝酸盐氮去除率高,中间副产物亚硝酸盐氮和氨氮积累少,是最优的反硝化碳源;C/N比对反硝化过程影响显著,C/N比越高,脱氮速率越快;另外温度对反硝化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25℃、35℃时的脱氮效果远好于10℃时的脱氮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一株异养硝化菌的筛选及其脱氮条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生活污水生物脱氮除磷装置中分离到一株脱氮效果较好的异养硝化菌株,脱氮过程中无亚硝酸盐氮积累质量,只有少量硝酸盐氮积累.在实验室条件下,初步探讨了不同温度、pH值、摇床转速、碳氮比、氨氮质量浓度对YY4菌株脱氮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温度为30℃、pH值为9.0、摇床转速150r/min、m(C)/m(N)为10、氨氮质量浓度为100mg/L时,YY4菌株具有最佳的脱氮效果.应用该菌株对宜兴生活污水和南京某化工厂废水氨氮脱除效果的结果显示,去除率分别为89.54%(9h)和95.79%(36h).  相似文献   

15.
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模拟生活污水,考察了温度、pH值、C/N比及振荡时间对脱氮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0℃、pH为7、C/N比是12:1及振荡时间为12h时,污水中氮去除效果最好,脱氮效率可达90%.  相似文献   

16.
用13X分子筛在连续流动的吸附实验装置上对胜利石脑油进行了液相吸附脱芳烃实验研究.考察了该油品中一些轻质芳烃在该吸附剂上的吸附特性,对胜利石脑油液相吸附脱芳烃的吸附条件和再生方法进行了实验筛选.结果表明,该油品中各轻质芳烃在该吸附剂上吸附能力大小的排列顺序为:邻二甲苯>苯>乙笨=苯;在空速为0.2~0.8h ̄(-1)范围内,温度为60℃条件下对胜利石脑油进行液相脱芳烃实验,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用水蒸汽作为脱附剂在250℃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吸附剂的再生.  相似文献   

17.
以分段处理的方法,将纤维硼镁矿的盐酸浸取反应视作拟一级化学反应。把反应分成0—50%、50—70%及>70%三段,分别求得反应速率常数和表观活化能。当温度<80℃时,反应始终属化学反应控制;当温度>80℃时,反应前期系受液-固两相界面的传质速率控制,后期则仍属化学反应控制。这对确定生产操作条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污水处理厂废水深度脱氮的需求,采用自养反硝化技术进行深度脱氮处理,通过小试和中试研究了硫铁复合填料在不同停留时间、不同温度下的脱氮效果以及进水pH的变化.针对该中试项目开发了一套PLC自控系统,使之可以实现完全自动化控制.小试试验结果表明:低温对硫铁自养反硝化处理效率的影响较大,最低温度不宜低于20℃:进水硝氮平均...  相似文献   

19.
固定化L—天冬酰胺酶间催化反应的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37℃下以固定化L-天冬酰胺酶为催化剂,50μmol/LL-天冬酰胺的Tris缓冲液为底时歇反应转化率,并用建立的数学模型对反应过程进行拟合。计算结果表明,提出的传质-催化反应动力学模型能罗好地描述反应过程,并揭示固定化酶的传质-催化过程受扩攻作用控制。  相似文献   

20.
采用高温电炉对块状菱镁矿进行煅烧,研究了菱镁矿试样在煅烧中期(1400-1600℃)液相对烧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液相在晶体周围分布越均匀,润湿晶粒的表面积越广泛,晶粒的发育程度越好,方镁石结晶度越大;1400-1600℃致密化系数由23.51%增加到71.24%,在液相的作用下块状菱镁矿烧结中期可分为两个阶段进行:阶段1—烧结传质方式为流动传质,烧结激活能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致密化速率快速增加;阶段2—随着温度的升高,烧结传质方式为“溶解-沉淀”,颗粒对应面产生化学位梯度增加,液相传质速率增加,烧结激活能降低,颗粒迅速致密化。揭示了块状菱镁矿液相烧结阶段的机理,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