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间日疟原虫多核亚种长潜伏期获得最终证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4)
我校生物学系寄生虫学研究室与河南省卫生防疫站以及开封商邱地区卫生防疫站协作,一九七九年间,研究流行于河南的间日疟原虫多核亚种在猕猴体内繁殖传代以及它在蚊媒体内发育的同时,还展开对该虫潜伏期的实验研究.河南省卫生防疫站张绍武和商邱地区卫生防疫站程富川于一九七九年八月四日同时自愿各用一只阳性蚊叮咬,程于一九八○年六月十一日发病,潜伏期为312天;张于一九八○年六月二十二日发病,潜伏期为323天(载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第2期).由于程、张二人都曾到过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了间日疟原虫多核亚种存在着大量晚期疟原虫重复感染的现象,有两例分别占被晚期原虫感染血球总数的9.5%和13.0%。它说明了重复感染的早期原虫是可以同时在同一血球中发育的。这种现象也可能是本虫临床症状较严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4.
一、前言江静波等自1961年陆续发现在我国有一株形态特异的间日疟原虫,经反复研究至1965年定为一新亚种,并命名为间日疟原虫多核亚种(Plasmodium vivax multinucl-eatum),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此后各地相继有类似本疟原虫的发现(张绍武,1965;四川地区五二三中药三组,1975;宜宾地区卫生防疫站,1976;张奎等;陕西省卫生防疫站,1978;彭德华等,).但对于本虫的分类地位问题,各家意见不一,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
5.
刘成汉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2)
笔者最近在整理我系过去所采的鱼类标本中,发现1959年我们在四川西昌县邛海湖所采的六尾鲤鱼具有一些特异性状,此标本于1979年10月带至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类组进行核对,确定它是一个新亚种,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记述了福建淡水枝角类,Sao科,低Sao额属一新亚种:福建低额SaoSimocephalus latirostris fujianensis ssp.nov.新亚种与黑龙江低额SaoS.heilongjiangensis shi et shi 1994的区别在于:前者的复眼离额顶较远,壳纹网状,不甚清晰;与宽吻低额SaoS.latirostris stimgelin 1906的区别在于:后者第一触角的长度等于或短于吻,壳瓣背级后部不外突,其上亦无小棘。 相似文献
7.
华立中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9,(4)
本文记述我国天牛5种,其中1种是新亚种,另4种在我国是首次记录。模式标本保存于本校生物系昆虫标本室。1.海南粉天牛Olenecamptus fouqueti hainanensis,新亚种(图1、2) 雄虫体细长,略近圆筒形,淡黄褐色。头顶中央、前胸背板基部和端部横沟附近暗棕色,腿节端半部暗褐色。全体密披淡灰色绒毛。体背面具下列白色棉毛状斑点:后头中央两侧各具一个淡黄白色卵圆形斑,其内缘近于平行;两复眼后缘凹陷处各具一小斑,复眼上缘及下缘具白毛边缘,前胸背板中央两侧各具一外缘凹陷的淡黄白色肾形斑,其前端不尖锐;两鞘翅中域各具3个大小不等的白斑,排成纵 相似文献
8.
9.
广州山蛭一新亚种——川滇亚种记述(山蛭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述了广川山蛭一新亚种,即广川山蛭川滇新亚种.该种于1986年7月、1987年7月和1998年5月在毗邻云南省的四川省盐边县境内采到,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山医科大学生物学教研室和四川省盐边县卫生防疫站. 相似文献
10.
描述了采自广西灵川的黄脚三趾鹑血液中的血阿米巴亚属一疟原虫,该种的配子体呈卵圆形,裂殖子4~14个,无性生殖周期为8—12h,同步性差。本种与同属的小鸮疟原虫P.subpraecox的有性体在形态上相似,但其红内期裂殖体数量、无性周期、宿主专一性及红外期的特点有别于小鸮疟原虫和本亚属的各已知种,故定为新种。 相似文献
11.
为评价自制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胶体金法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稳定性及特异性,采用自制试剂盒与市售试剂盒对全血参考品进行分析性能评估、交叉干扰物的影响评估、稳定性评估及临床应用效果评估实验。结果显示,自制试剂盒具有较好的检测性能、对不同干扰物的检测未出现交叉反应影响,自制试剂盒具有较好的实时稳定性,自制试剂盒与市售试剂盒具有同样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13.
隐纹花松鼠(Tamiops swinhoei Milne—Edwards)亦称斯氏花松鼠(洪震藩,1981)在我国曾经记载过六个亚种。它们是:T.s.swinhoei(四川、云南),T.s.maritimus(福建、浙江、广东、江西),T.s.hainanus(广东、海南岛、广西),T.s.clarkei(云南),T.s.vestitus(河北、甘肃、陕西)和T.s.formosanus(台湾)。作者等在研究福建省各地的隐纹花松鼠时,曾将本种在国内各地的标本共约200号作了比较,发现我省南 相似文献
14.
白色六索线虫一新亚种——中华亚种Hexamermis albicans sinensis ssp.nov.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记述了分布于我国安徽麦套棉田以及湖北、河南麦田中,寄生于小地老虎、粘虫幼虫体内的一种六索线虫,这种线虫与世界广布种白色六索线虫的基本特征相似,但又存在着某些地理上的差异,故将之定命为白色六索线虫中华亚种。 相似文献
15.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2015,(4):42-44
文章报道了五趾心颅跳鼠一新亚种,命名为长尾亚种——(Cardiocranius paradoxus longicaudatus),正模标本模式产地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木垒哈萨克自治县青居吕山,新亚种的主要鉴别特征为尾部的长度77.2(65~85)mm,尾端部有明显的尾毛,后足趾腹面着明显的白色刷状长毛. 相似文献
16.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7,(4)
以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xax)接种猴类和其他动物有很长的研究历史。至今被证实对间日疟原虫有不同程度的感受力的,在非洲有黑猩猩(Pan troglodytes);在美洲有夜猴(Aotus trivirgatus)、松鼠猴(Saimiri sciureus)、巴拿马狨(Saguinrs geoffroyi),白面猴(Cebus capucinus)、黑蜘蛛猴(Ateles fusciceps)和红蜘蛛猴(A.geoffroyi),其中尤以夜猴最为重要;在亚洲只发现东南亚的白掌长臂猿(Hyloates lar)对间日疟原虫有部分的感受性。上述方面,Arbele(1945)、Taliaferro(1934)、Young等(1976)和江静波(1976)都做过了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17.
原产于中国海南岛的大劣按蚊是新近从美国引进的食蟹猴疟原虫巴氏亚种的适宜媒介;该虫对大劣按蚊的最佳感染时机是在原虫血症高峰后的一段时间;实验结果说明按蚊的感染性与保存这种原虫的方法无关。提出以原虫血症高峰后的天数作为按蚊最佳感染时机选择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程功煌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3(1):30-32
1995年4月30日在位于长江流域的鄱阳湖滨都昌县南峰乡的黄颡鱼体内采获一种绦虫.经鉴定为一新种:南峰珊带绦虫Coralotaeniananfengensisspnov.珊带绦虫属(Coralotaenia)为亚洲新记录.黄颡鱼为本属新宿主 相似文献
19.
<正> 我们获得1983年采自福建闽河口梅花的4个水媳水母标本,经鉴定为向心管水母(Maeotias inexpecfata)。此水母为河口种类,是Ostroumoff于1896年建立的一个新属新种,属花笠水母科(Olindiadidae),标本采自亚速海的顿河及库班河口。Mayer曾于1910年记述过:Borcea 1928年报道在黑海发现;Kramp于1959和1961年作了特征简述。福建梅花的向心管水母发现,为我国及太平洋的首次记录。简要描记于下: 向心管水母(Maeotias inexpectata Ostroumoff 1896) 伞半球形,直径27-33毫米,高11-13毫米。胃无柄,口唇长大,对折成披针形,伸达缘膜孔之外。唇片边缘有缺刻,且有一行圆形的刺丝囊丛。缘膜宽,约为伞径的1/4-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