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电子货币使货币乘数变得更加复杂,增加了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的难度;电子货币对广义货币乘数和狭义货币乘数都有放大作用,从而对货币供给起扩张作用;但是,电子货币对广义货币乘数和狭义货币乘数的影响不相同。对广义货币乘数的影响大于狭义货币乘数的影响。为此,中央银行应该实施多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以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严厉监控电子货币可能带来的流动性风险.做到防患于来然.  相似文献   

2.
电子货币的产生与发展不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方式,而且还给传统的货币理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加大了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难度。根据Engle和Granger提出的协整理论,若某些经济变量是非平稳的序列,但是它们的线性组合却可能是平稳序列,因此可以利用该理论来检验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运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ECM,对中国1990—2010年期间的电子货币和货币流通速度进行了研究分析。从实证的结果来看,电子货币的发展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是很显著的。电子货币对传统货币的替代存在明显的两种效应:替代转化效应和替代加速效应。这两个效应都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的货币流通速度,且对于通货(M0),电子货币的替代加速效应大于替代转化效应,通货流通速度(V0)出现上升趋势,而对于狭义货币供应量(M1)、广义货币供应量(M2),电子货币的替代转化效应大于替代加速效应,因而狭义货币流通速度(V1)、广义货币流通速度(V2)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从货币乘数入手,先分析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再逐一分析电子货币对这些因素的影响。得出结论:电子货币的使用改变了货币乘数,而且主要是放大了货币乘数,相应地增加了货币供给量,加大了中央银行对货币的调控难度。  相似文献   

4.
电子货币对宏观经济影响的建模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电子货币对宏观经济的动态影响,对于制定有效监管政策和规避潜在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从系统视角出发,分析了电子货币影响宏观经济的传导机制,在借鉴系统动力学与动态经济学相关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重要指标集的动态关联模型;利用1998—2005年的中国宏观统计数据来计算和检验关系参数。通过对电子货币发展情景的模拟,预测电子货币对宏观经济运行指标的波动影响。研究结果为电子货币监管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现代经济生活离不开货币,而货币是由银行体系创造的,因此银行作为一个国家金融机构的主体,对国民经济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中央银行作为货币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者,在整个金融体系之中起着核心作用,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必须依赖于商业银行的积极性.文章基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分析了在信息不完全情况下,如何建立一种契约关系以使商业银行可以积极地向着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努力,为中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新加坡有关方面年初时宣布,该国将力争于2008年全部政用电子化货币、届时,所有商业和服务机构都必须依法接受电子货币。当然,电子货币是由政府发行的。电子货币将包  相似文献   

7.
经济货币化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伴生的客观经济现象和规律.对经济货币化进行定量分析,揭示经济货币化过程中货币的作用,对于货币当局制定正确的货币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实证分析表明货币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但并不起决定性作用,因此货币供给量增长率应当与实际经济增长率保持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货币政策中间目标是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中间性或传导性金融变量,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预期影响的连接点和传送点。各国往往根据各自的国情和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而选择不同的中间目标。理论上可选的中间目标包括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等等。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中间目标是货币供应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完善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金融创新浪潮的来临,货币供应量会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国的货币政策中间目标一定会做出适当的调节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分析了凯恩斯、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及其货币政策主张 ,进一步论述西方国家货币政策演变对有关国家制订货币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电子货币将在为21世纪货币主流形态,电子货币与纸币存在很大不同,可能产生比纸币更严重的税收流失问题,章提出线性税率、非货币征税、定额退税、定额国债购买四个要点所组成的新税收框架,抑制电子货币可能产生更严重的税收流失,同时讨论了一些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央票作为我国公开市场操作手段的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央票同国债是性质不同的两类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美联储调控基础货币的手段是买卖国债,而我国的公开市场操作手段则是发行央票.这两种不同的金融工具针对回收市场流动性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发行央票只能暂时缓解市场流动性过剩的状况,并且通过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证明我国的央票利率与市场利率间存在稳定的相关关系,用央票进行公开市场操作成本高昂.由于央票的运用存在缺乏有效性和成本高的局限,所以我国应进一步加强金融市场建设,逐步减少公开市场操作对央票这一工具的依赖.  相似文献   

12.
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然而以往的货币政策理论均只关注货币供给和银行信贷总量的变化,忽视了货币政策对银行信贷质量和风险承担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机制的阐述,从货币政策出发,分析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变化,强调了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之间的关系,并对监管机构监管策略的调整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热钱的定义,探讨了热钱规模的估计及其难度,分析了热钱和人民币升值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了协调货币政策、加强热钱的监控、降低人民币升值预期和控制国内价格等应对热钱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使存贷利差逐渐缩小,由此导致国内银行的业务结构发生重要的改变,而自身风险结构的改变也进一步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基于2004—2014年46家国内商业银行的经营数据,采用系统性广义矩估计方法(GMM),对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及银行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经营结构的商业银行对风险承担机制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差异,尤其是非利息业务收入占比对该机制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由此提出,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为了保证政策的有效性,货币当局应该基于银行自身的收入结构和其它一些特征变量制定差异化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5.
目前,西部地区现存的主要问题是企业与银行之间的矛盾,政府与银行之间的矛盾,以及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应通过财政货币政策在西部开发的协调配合.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有利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应的更好发挥,从而最终实现中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6.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央银行在对货币政策的适时调整中,存在调整力度较弱、结构调控功能不强和政策工具有限等问题,因此应进一步调整思路,加大调控力度,收紧总量,同时注重结构调整,发挥信贷政策的作用,并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不断改善政策实施的外部环境,引导货币信贷总量稳定适度增长,从而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针对2007年我国宏观经济出现的经济运行加快,有趋向“过热”的趋势,通货膨胀压力显现,资产价格双膨胀等新的变化,分析了在这种宏观经济形势下,人民银行育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吸收市场上的流动性,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顺应中央“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导向,同时提出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货币政策的操作重点以及未来货币政策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货币学派与理性预期学派是当代新经济自由主义中的两个重要分支,两者都极力反对国家干预主义及其政策,倡导市场机制和经济自由主义。在经济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的导向、中介指标选择及其比例确定方面存在着共通之处,但在预期假设、货币态度和对货币供应量的调节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对两个学派货币政策的异同进行研究,有助于加深我们对现代货币政策的理解,亦可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和运用寻求可资借鉴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中国货币供给内生性或外生性问题的实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货币理论中关于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或外生性问题.在向量自回归模型基础上,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或外生性作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的货币供给具有较强的内生性质,这意味着以货币供给为操作目标的货币政策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有很大局限性.因此,货币当局应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货币供给的内生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