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本文对30CrMnSiA钢在淬火,淬火加低温回火状态下的组织与性能进行了较系统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30CrMnSiA钢在淬火及淬火加低温回火状态下的显微组织为析以条马氏体,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其应用价值远远超过常规热处理规定的淬火加高温回火状态。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30CrMnSiA钢在淬火、淬火加低温回火状态下的组织与性能进行了较系统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30CrMnSiA钢在淬火及淬火加低温回火状态下的显微组织为板条马氏体,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其应用价值远远超过常规热处理规定的淬火加高温回火状态。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冷冲模具钢7CrSiMnMoV(CH-1)热处理的特点,控制淬火最佳温度范围,有利于保证产品质量。寿命实验表明CH-1钢的综合力学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对美制UNI——6型封隔器整体卡瓦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金相组织和失效形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照我国材料,选择了40CrMnMo钢作为代用材料,同时采用正火→调质→高频表面淬火→低温回火的热处理工艺,获得了满意效果,为批量生产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5.
对0Cr_(13)Ni_5Mo,0Cr_(16)Ni_5Mo和20SiMn、三种材料不同的热处理方法,在转盘试验机上进行了含沙量高达60kg/m ̄3的5种不同含沙量下磨损与磨蚀的试验研究。得到了0Cr_(13)Ni_5Mo采用1030℃淬火,470℃一次回火的较佳工艺。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两相区加热对30CrMnSi钢的过冷奥氏体转变的影响。得出结论:30CrMnSi钢两相区加热后冷却,未溶铁素体起着晶核的作用,促进过冷奥氏体向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转变;而奥氏体中的碳及合金元素的高含量推迟了过冷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对30CrMnSi钢、A3钢进行模拟焊接试验,观察分析了接头组织变化,对焊接冷裂纹产生的组织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生产中制定焊接工艺规范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8.
用金相试验、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和电子探针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了4种镍基钎料钎焊1Cr18Ni9Ti的钎缝组织特征和相组成及其随热处理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用BNi1a和BNi2钎料钎焊(1120℃,10min)的缝宽为0.10mm的钎缝由αNi、Ni5Si2,CrB和Fe4.5Ni18.5B6组成,近缝区扩散层由αFe,γFe和Fe2B组成。用BNi5钎料钎焊(1175℃,10min)的缝宽为0.05mm的钎缝由αNi,Ni5Si2和Ni16Cr6Si7组成。用BNi7钎料钎焊(1050℃,10min)的缝宽为0.05mm的钎缝由αNi,Ni2P和(Fe,Ni)3P组成。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铜的添加对Ni-Cr-B-Si系非晶态箔状合金钎料真空钎焊1Cr18Ni9Ti母材的钎缝的组织特征和临界钎焊间隙(CBC)值的影响规律,并与相同成分的晶态粉状钎料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钎焊工艺规范确定的情况下,随着钎料中铜的质量分数的增大,钎缝中固溶体含量增加,脆性相厚度减小,钎焊接头的CBC值增大;非晶态钎料钎焊接头中的元素和组织分布比较均匀,其CBC值较晶态的大.  相似文献   

10.
通过腐蚀重量法实验及电化学测试,研究了Fe-Mn-Si-Cr形状记忆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并与Fe-Mn-Si形状记忆合金及18-8铬镍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作了比较。结果表明,Fe-Mn-Si-Cr合金的耐腐蚀性能明显高于Fe-Mn-Si合金,在Fe-Mn-Si-Cr合金中随着铬含量的增加,其耐腐蚀性能也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11.
对AgCdO触头与Cu触桥的感应钎焊工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了钎焊温度、保温时间、钎焊间隙对钎着率、组织形态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确定了钎着率和组织形态均为良好的最佳工艺规范.通过分析表明:钎料中锌元素烧损是钎缝生成共晶体组织的本质所在;触头的钎焊强度不仅与钎着率有关,而且还受钎缝组织形态的影响,即当钎着率在75%以上时,触头钎焊强度随钎缝中共晶体组织的增加而降低.因而应从钎着率和组织形态两方面综合考核触头的钎焊质量.  相似文献   

12.
钎焊间隙对镍基非晶态及晶态钎料接头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研究了Ni82.5Cr7Si4.5B3Fe3成分的非晶态及晶态钎料不同的钎焊范下真空钎焊1Cr18Ni9Ti不锈钢时接头强度随钎焊间隙变化的特征及与钎缝组织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接头强度随钎焊间隙的变化存在平台值现象,平台对应的两个特征钎焊间隙分别称为最小可用钎焊间隙(Wmin)和最大可用钎焊间隙(Wmax);从保证得较高接头强度考虑,钎焊间隙选择不应大于Wmax;在两个特征钎焊间隙内,钎焊间  相似文献   

13.
 从钎焊材料和钎焊工艺两个方面, 综述了钎焊金刚石工具的研究现状, 探讨了钎焊技术提高金刚石工具性能的机理, 分析了当前钎焊金刚石工具研究存在的问题, 并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 特别是对钎焊镍基孕镶金刚石工具的研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采用示差扫描量热计(DSC)和X射线衍射方法研究了Ni_(82.5)Cr_7Si_(4.5)B_3Fe_3多元非晶态合金钎料在加热时的晶化特性.实验指出:随加热速率的增大,其晶化特征温度逐渐提高,晶化前所需孕育时间延长,并且晶化后的二次相变过程消失;探讨了该钎料的真空钎焊工艺性能和钎焊接头力学性能,以及预晶化处理对它们的影响,并与相同成分的粉状和粘带状晶态钎料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指出:非晶态钎料在工艺性能方面与晶态钎料相当;在接头力学性能方面则表现为在较大和较小的钎焊间隙下非晶态钎料的钎焊接头性能明显高于晶态钎料.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不同钎焊降温速率对板翅结构内部的钎焊残余应力和等效弹性热应变的影响规律.建立了板翅结构的三维热应力分析模型,采用热-结构耦合的方法,模拟分析了不同钎焊降温速率下,钎焊残余应力和等效弹性热应变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板翅结构内部的钎焊残余应力随着钎焊降温速率的减小而减小;不同钎焊降温速率下,板翅结构内部的钎焊残...  相似文献   

16.
利用快速凝固技术制备出Cu-Ni-Sn-P快冷薄带钎料,将此钎料分别在不同钎焊温度和钎焊时间下与紫铜进行真空钎焊.借助DTA、EPMA的分析,探讨了在不同钎焊条件下钎焊接头的显微组织结构及同成分快冷钎料与普通钎料的润湿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钎料相比快冷钎料润湿性明显提高,钎料与母材的相互扩散和冶金结合增强.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氧枪喷头的设计结构、使用环境和失效形式,进行氧枪喷头用BAg72Cu钎料真空钎焊、BAg45CuZn钎料炉内保护性气体钎焊和炉内空气钎焊技术的实验,使用SEM、EDS等方法研究钎缝微观组织和化学成分,探讨银基钎料与基体冶金结合的机理,分析工艺参数和钎焊方法对焊缝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实验及生产结果表明,炉内钎焊焊缝组织致密,综合性能良好,相比其他方法,具有质量稳定,合格率高,成本低廉等优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45#钢与YGBC硬质合金深孔钎焊接头缺陷进行实验研究和分析.提出在钢套内表面开设纵向排渣槽、以减少截齿钎焊的缺陷.从而提高钎透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作者对以Ni-Fe二元系合金作钎料,研究在一定的钎焊温度下,使用热压机对金刚石进行钎焊.其断面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在金刚石与钎料的结合界面处有Fe5C2生成,并且在钎料中存在多种不同的相.采用上述钎焊工艺得到的拉伸试验样品,其抗剪强度最大值达到54MPa.  相似文献   

20.
钎焊金刚石磨粒焊接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频感应钎焊技术制备单层金刚石静强度实验样块和磨削砂轮,比较了单颗金刚石磨粒在磨削过程中所承受的平均法向和切向载荷分别与其钎焊后的静压强度和静剪切强度大小,结合对磨削过程中磨粒的磨损形态的观察,揭示钎焊金刚石砂轮在磨削过程中金刚石磨粒的磨损机理. 实验结果表明:一般磨削过程中金刚石磨粒所承受的载荷远小于其静强度;钎焊后磨粒的静强度主要受钎焊时的真空度和钎焊加热时间的影响,真空度越高,静强度越大,钎焊时间越长,静压强度损失越大,而静剪切强度却存在一个最佳的钎焊时间;利用高频感应加热方式制备金刚石工具的磨粒焊接强度,完全能满足一般磨削加工要求,在磨削过程中磨粒以微破碎为主,很少有脱落和整颗折断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