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采用堆浸工艺对贵港新民矿区的氧化矿和混合矿进行选矿试验研究.贵港新民矿区混合矿和氧化矿中的铜、银采用堆浸回收工艺可以得到充分回收,铜的平均回收率为80.02%,银的平均回收率为74.70%,可回收的铜是664.65t×80.02%=531.85t,银是9.54t×74.70%=7.13t,已经达到铜、银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矿石粒径是影响次生硫化铜矿中铜浸出率的重要因素。为了考察矿石粒径对次生硫化铜浸出规律的影响,进行不同矿石粒径条件下的细菌浸矿摇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矿石粒径与溶液pH成反比,含大粒径矿石的溶液pH变化比含小粒径矿石的溶液pH大;浸矿46 h内,矿石粒径对细菌浓度的影响不显著,浸矿46 h后,细菌浓度与矿石粒径成反比;粒径较小的矿石浸矿反应迅速,铜浸出率峰值较小;粒径较大的矿石浸矿反应缓慢,铜浸出率峰值较高;浸矿150 h时,矿石粒径对铜浸出率的影响可以忽略;浸矿180 h后,矿石粒径0.098r≤0.125 mm的溶液中铜浸出率可达74.37%;利用Origin拟合和方程推导,获得矿石粒径、铜浸出率与浸矿时间关系方程。  相似文献   

3.
鄂东铜矿是指位于长江中游的大冶-九江地区的古铜矿。西周中晚期楚国未涉足鄂东铜矿。按文献记载:早期的楚国几代国王虽然励精图治,但其国力依然弱小,无力染指鄂东铜矿;同时,考古发现表明:西周中晚期鄂东铜矿的主人是古越人。《史记》记载的熊渠所伐之"鄂"应为南阳盆地的"西鄂"。文献和考古资料都表明楚国控制鄂东铜矿的时间应该是春秋中期楚成王熊恽东下淮夷之后。  相似文献   

4.
采用双氧水还原浸出非洲氧化铜钴矿,研究了还原剂用量、初始酸浓度、液固比、浸出温度和浸出时间等参数对浸出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双氧水与铜钴矿计量比为0.2 mL/g、浓硫酸与铜钴矿质量比为0.46、液固比为5:1(mL/g),在温度75℃下浸出2 h,钴、铜的浸出率分别达到了99.50%,99.42%。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新疆东天山自然铜成矿带的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该自然铜矿化带处于觉罗塔格金、铜、铁构造成矿带内,自然铜矿点自西向东分布于十里坡地区、黑龙峰地区和长城山地区;自然铜矿点的赋矿围岩为下石炭统马头滩组玄武岩和凝灰岩,矿石矿物主要以自然铜和砷铜矿为主,自然铜矿点中铜含量较高;通过对十里坡和黑龙峰自然铜矿点2个地球化学剖面的研究和对比,表明成矿元素铜受地层控制明显,2个自然铜矿点在大地构造位置,赋矿地层,赋矿岩石、铜的赋存状态和成矿元素组合方面有很多共性,认为东天山若干自然铜矿点是同一成矿作用的产物,东天山地区可能存在连续几百公里的自然铜成矿带.  相似文献   

6.
张弘 《太原科技》2012,(2):77-79
山西中条山地区铜矿成矿地质条件十分优越。近年来,山西省地质勘查局214地质队在中条山铜峪沟-店子沟一带开展了铜(金)矿普查评价工作,通过综合地物化、槽探及钻探等工作手段,初步查明区内铜(金)矿赋存特征和成矿条件,并进行了重点解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找矿建议。  相似文献   

7.
采用产氨菌种Providencia JAT-1,对云南某矿高碱性氧化铜矿进行氨浸体系下的摇瓶浸出试验.结果显示温度、矿浆液固质量比、助浸剂种类、助浸剂浓度以及细菌初始接种浓度对铜浸出率具有显著影响.在温度为30℃、矿浆液固质量比7:1、助浸剂硫酸铵浓度0.024 mol·L-1以及细菌初始接种浓度20%的条件下,产氨细菌浸出碱性氧化铜矿144 h后铜浸出率可达42.35%.通过对浸渣铜物相分析发现矿石中次生硫化铜浸出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内蒙布敦化铜矿成矿系列和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布敦化铜矿两类矿床进行综合对比,认为金鸡岭矿区和孔雀山矿区在成因上相似,是在成矿流体上升充填交代围岩的双重作用下形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控矿构造和岩浆活动背景,初步提出了布敦化铜矿成矿系列的概念,探讨了其可能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9.
低品位铜钴矿选择性浸出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铜钴矿物的不断开采,高品位、易处理铜钴矿资源的日益减少,低品位铜钴矿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低品位铜钴矿中有较多杂质金属离子,为了提高有价金属浸出率的同时抑制杂质金属离子的浸出,实验探讨温度、酸量、固液比、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各金属离子浸出率的影响.最佳浸出工艺为:以盐酸为浸出液,盐酸总酸量为理论量的1倍,矿物粒度100目,固液比为S/L=1∶4,浸出时间为1 h,温度30℃.  相似文献   

10.
东乡铜矿位于江西省东乡县,是一个以铜为主的中型铜(钨)多金属矿床,为赣东北有色金属成矿带的一部分.结合东乡铜矿区域成矿地质条件,运用有关区域成矿学和多因复成矿床的成矿理论,通过矿床地质学、成矿构造学、矿物岩石学等方面的综合研究,阐明了东乡铜矿的矿区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建立起了该区铜矿床矿床成因模式与找矿模型,进行了找矿预测,对矿区找矿工作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研究表明,其成矿物质部分来源于基底岩系;石炭系地层主要作为赋矿岩石,同时也可以提供部分成矿物质;区内岩浆活动和深层卤水的运移更是使“初始矿源层”中的成矿物质得到进一步交代、改造和富集的主要原因;矿体的最后定位与后期构造运动的改造作用有关.其矿床成因主要为以晚古生代同生喷流沉积成矿作用为主体,并伴有其它成矿作用为特点的多因复成矿床.  相似文献   

11.
东昆仑华力西-印支期中酸性岩浆岩相关的斑岩型铜矿研究取得许多重大突破,注斯楞地区发育印支期斑状-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且斑岩型矿化蚀变发育。该区中高温元素异常组合发育且与物探异常、构造和蚀变矿化岩体套合好,Cu、Sn和W元素丰度值高,具有典型的中高温热液作用下的斑岩成矿地质特征。区内矿化蚀变等特征与区域卡而却卡铜(钼)矿和乌兰乌珠尔铜(锡)矿地质特征相似;且岩体蚀变带及韧性剪切带内有数个铜、钨矿化点的发现。综合分析认为,注斯楞地区具斑岩型铜(钨)矿找矿的巨大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前选矿厂及冶炼厂处理的铜矿石及铜精矿,氧化铜矿及硫化铜矿各占一定比例,同时回收这两种铜矿石,使选矿工艺复杂化,选矿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硫污染环境;只回收其中之一,又造成资源损失.近年来,由于矿石品位不断降低,氧化矿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至使采,选、冶成本大幅度提高,必须寻求回收铜矿石的新工艺流程,为此,我们使用能够回收氧化铜矿和硫化铜矿的全湿法冶金工艺,该工艺氧化铜矿的回收率在95%以上,硫化铜矿的回收率在80%以上;浸出液用铁屑置换得到海绵铜,浸出硫化铜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福建连城铜坑铜钼矿区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控制条件分析研究,认为矿区具有上部矽卡岩型铜锌矿,下部砂岩型及斑岩型钼矿的成矿分带特征。矿体形态,产状及成因均与区域性拆离构造及中、酸性岩浆侵入体关系密切,并在总结其成矿控制条件基础上提出今后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铜铁灵为捕收剂浮选了硫酸铅、菱锌矿、方解石、石英单矿物和混合矿,得到了较好的结果。用测定ξ-电位、红外光谱等手段研究了铜铁灵浮选菱锌矿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铜铁灵与菱锌矿表面发生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铜矿开发和利用历史悠久。得益于复杂的地质结构及地质演化过程,青藏高原具备得天独厚的铜矿成矿地质条件,铜矿因此成为高原地区最重要的优势矿种之一,探明铜资源量位列全国之首,是中国最重要的铜矿产地和后备铜资源基地。青藏高原地区铜矿床主要分布在玉龙铜矿成矿带、冈底斯铜矿成矿带及班公湖-怒江铜矿成矿带等3条铜矿带内,形成时代集中于喜马拉雅期和燕山期,暗示其形成和演化与高原构造-岩浆事件密切相关,是响应重大地质事件的产物。矿床具有成因复杂、综合利用价值大的特点。本文以铁格隆南铜(金)矿床、雄村铜金矿床、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和驱龙铜钼矿床为例,介绍了青藏高原地区几种主要的铜矿床成因类型。巨大的铜矿资源潜力将改变中国铜矿资源分布格局,但在资源开发的同时,需要注意资源与环境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扎麻山南坡铜铅锌银多金属矿床位于都兰-鄂拉山成矿带.通过详细的矿床地质研究,重点讨论了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赋矿围岩、控矿构造、岩浆岩特征)、围岩蚀变类型、矿体分布特征、矿石组合及可能的成矿过程,认为扎麻山南坡铜铅锌银多金属矿为中低温热液型,受三叠系陆相火山岩及北东向断裂的控制,印支晚期花岗岩岩体在形成演化过程中,可能为成矿提供了成矿物质及其集聚和运移的热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矿物与细菌相互作用后矿物的Zeta电位与细菌对矿物的氧化能力之间的关系,利用Zeta电位仪检测与细菌作用前后硫化矿的Zeta电位,根据Zeta电位和IEP(Iso Electric Point)的变化,判断细菌对硫化矿的氧化作用及其程度。结果表明,硫化铜矿与细菌作用后,矿物的Zeta电位降低,辉铜矿、斑铜矿和铜蓝的IEP向铜的氢氧化物方向移动,而黄铜矿向细菌的IEP方向靠近,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各矿物被细菌氧化的程度不同。对与细菌相互作用后的铜蓝进行XPS测试结果证实其表面被氧化。研究证实了细菌对硫化矿的直接氧化作用,同时也得出不同硫化铜的细菌氧化顺序:辉铜矿>斑铜矿>铜蓝>黄铜矿。  相似文献   

18.
酸性含乙腈水溶液中的硫酸铜是一种强氧化剂,可用来直接浸出含自然铜、辉铜矿、氧化铜矿的复合精矿及黄铜废料等含铜物料,得到亚铜-乙腈配位体浸出溶液。作者对上述物料的直接浸出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进行了初步试验研究。在密闭条件下,一段直接浸出含自然铜、辉铜矿、氧化铜矿的复合精矿时,铜的浸出率接近80%;二段浸出时,铜的浸出率约95%;黄铜废料浸出时,铜浸出率几乎100%(两段浸出),锌主要在第一段浸出,铜主要在第二段浸出。浸出液经过蒸馏歧化即能得到纯铜粉产品。此法具有快速、简单、低温、低能耗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青海省东昆仑大格勒沟地区铜多金属矿成因,对该矿区的控矿因素、矿床成因及找矿前景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省东昆仑大格勒沟地区铜多金属矿成矿条件优越,成矿类型主要分为构造蚀变岩型金、铜、铅多金属矿和岩浆熔离型镍(伴生钴、铁)矿,成矿时期为印支早期。该研究成果为区域上铜金多金属矿的系统研究及矿区的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0.
郭米寺—尕大阪铜多金属矿区位于北祁连成矿带走廊南山铜多金属成矿亚带,中寒武统黑刺沟群为主要的赋矿地层,北西西—南东东向高角度逆冲断裂是区内主要的控矿构造.本文利用地电化学法对郭米寺—尕大阪铜多金属矿区覆盖区进行找矿实验研究,实验结果在已知矿区的剖面上测出了清晰的地电化学异常,表明利用地电化学法在本区寻找隐伏矿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