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我国内蒙古东部霍林河煤田植物化石及其生物地层的初步研究,概要的介绍了目前确定的34属62种大植物化石及部分孢粉。淡水瓣鳃类等化石.根据植物群的组成特征及同相关植物化石群的对比,认为霍林河植物群及其产出地层的时代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通过植物群组合性质研究,提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时期霍林河地层可能曾地处北半球或暖温带.  相似文献   

2.
对发现于中国中生代地层中的反鸟类化石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化石的系统分析表明,从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存在的反鸟亚纲的成员不仅数量多,而且存在较大的分异,与今鸟类存在较大的差异.它们繁盛于早白垩世,灭绝于晚白垩世.  相似文献   

3.
西藏洛隆、丁青地区拉贡塘组为变质海相碎屑岩夹少量碳酸盐岩地层,广泛超覆在下伏不同时代及层位的地层和岩体上,产牛津期—基米里期,及提唐期—凡兰吟期的菊石等化石,其时代应为晚侏罗世牛津期至早白垩世凡兰吟期。多尼组为变质海陆交互相含煤碎屑岩地层,广泛超覆在下伏不同时代地层及岩体上,产早白垩世化石,且覆于拉贡塘组之上,其时代应为早白垩世欧特里期—阿尔必期。该区侏罗、白垩系界线应划在拉贡塘组的中上部。  相似文献   

4.
陕西山阳盆地红色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985—1986年,作者等对陕西山阳盆地的红色地层进行考察和研究时,在一些层位中分别找到哺乳类、爬行类等化石。由此,可从上千米厚的红层中划分出中生代、新生代地层。新建晚白垩世山阳组(K_(2s))和早第三纪古新世鹃岭组(E_(1j))。  相似文献   

5.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白垩纪地层、古生物群和古环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盆地周缘露头、盆内钻井资料系统总结了银根—额济纳旗盆地白垩纪的地层、古生物特征,探讨了白垩纪的古环境.白垩系划分为下统巴音戈壁组、苏红图组及银根组,上统乌兰苏海组.地层特征盆地各区差异明显,巴音戈壁组北、东部以含烃源岩,西南部以不含烃源岩为特征;苏红图组西部以不含火山岩系和含煤层,东部以含火山岩系为特征.白垩系地层中发育介形类、双壳类、叶肢介、轮藻、藻类、腹足类、鱼类、昆虫、古植物和孢粉等多门类古生物化石.白垩纪可分为早白垩世的暖温带—亚热带干湿交替过渡性气候和晚白垩世的亚热带—热带半干旱—干旱气候.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椐腾北煤田煤系上覆地层中发现的生物化石组合,进一步阐述了鲁西南地区晚侏罗世地层的存在,并首次发现了该区零星分布的老第三纪中—晚始新世官庄组沉积,为本区中、新生代地层层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是我国省名中唯一带有“龙”字的.有趣的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件恐龙化石——黑龙江满洲龙——就来自黑龙江畔的嘉荫大地.由于这里含恐龙地层的时代为晚白垩世的中-晚期,其恐龙家族的组成及灭绝原因备受瞩目. 1902年,我国的第一件恐龙化石——黑龙江满洲龙——在黑龙江省北部靠近黑龙江的嘉荫县被发现.从此,嘉荫乃至黑龙江地区的恐龙研究一直得到古生物学家们的格外关注.由于嘉荫及其周边含恐龙地层的时代属于晚白垩世的中-晚期,因此,这一恐龙动物群成为我国目前已知生存年代最晚的恐龙家族.这里发现过哪些类型的恐龙?它们最后为何灭绝?以及嘉荫的白垩纪-古近纪(简称K-Pg)界线是怎样确定的?下面就为大家做以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羌塘盆地侏罗纪双壳类化石组合及古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相侏罗系是羌塘盆地发育最全、分布最广泛的沉积层系.作者根据详细的野外地质工作,收集了典型剖面的岩相、沉积构造和大量的化石,并借鉴、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对该区双壳类生物地层进行较系统的、全面的分析研究,划分了五个双壳类化石组合:Camptonectes auritus-Pteroperna costatula,Eomiodon angulatus-Isognomon(Mytiloperna)bathonica,Camptonectes laminatus-Anisocardia beaumonti,Anisocardia tenera-Modiala biparta以及Gervillella aviculoides-Radulopecten fibrosus;认为该区雁石坪群的时代从巴柔期至牛津-基末里期,从而建立起生物地层格架及年代地层格架.根据沉积标志以及典型的化石组合,探讨了研究区古地理环境,并识别出滨海、潮坪、潟湖、碳酸盐台地以及碳酸盐缓坡等古沉积环境,揭示了各时期自然地理状况,对探索东特提斯地区的构造演化和双壳类的生态演变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首次发现于花海-金塔盆地花海凹陷花探9井、湖西新村、阿拉善左旗早白垩世介形类化石。根据它们的组合面貌及其在国内外分布的主要层位,认为:湖西新村原划归为上侏罗统并含有丰富介形化石的这套地层应属下白垩统;花探9井和阿拉善左旗塔塔水沟含化石地层的时代应为早白垩世。这些新的研究成果为建立该地区中生代地层层序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对认识花海-金塔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及进一步的油气勘探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福建永安晚二叠世双壳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系统采集的地层化石.记述了福建永安晚二叠世地层中发现的四个双亮类新种.它们分别是CIaraia?praecursor sp.,Towapteria intermedia sp.nov.,Lopha fujiaensissp.nov,Taimiria minima sp.nov,建立了二个双壳类组合.  相似文献   

11.
北羌塘盆地北部晚侏罗世索瓦组地层古生物新资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北羌塘盆地北部乌兰乌拉湖地区测制了多条晚侏罗世索瓦组剖面,讨论了该区索瓦组的岩性组合特征、沉积环境及空间变化规律.首次系统研究了索瓦组双壳类、层孔虫及珊瑚化石的组合特征及地理分布.建立了一个双壳类生物组合带,一个层孔虫组合和一个珊瑚组合.确定索瓦组的地质时代为晚侏罗世牛津期-基默里奇期.  相似文献   

12.
丽水、椒江凹陷是晚白垩世以来发展起来的大陆边缘裂陷盆地。利用剖面平衡技术,计算了东海陆架盆地丽水、椒江凹陷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的伸展量、伸展率和伸展系数,研究了丽水、椒江凹陷的伸展演化特征。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伸展量有所差异;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的伸展量也有所不同。空间上,盆地伸展率由南向北依次减小;时间上,水平伸展运动主要发生在晚白垩世—早第三纪,最大伸展时期,南部早北部晚,南部在晚白垩世,北部在早古新世。盆地的伸展是在拉张应力场或右旋拉张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铲式或坡坪式正断层及幕式正断层的水平离距和断块的掀斜伸展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
2007年6月,我国科学家在英国《Nature》(自然)杂志上报道了发现于我国内蒙古二连盆地晚白垩世地层中的一种巨型似鸟恐龙化石。这个被命名为二连巨盗龙的恐龙新种引起了世界各国媒  相似文献   

14.
癸巳年,辽西九佛堂,化石出新.古鸟化石,长约一尺,看似玉门甘肃鸟,实则其“同胞姊妹”,遂定新种,名为甄氏甘肃鸟.意义不凡,世人瞩目.此鸟缘何此名?涉禽乎?游禽乎? 在我国辽宁省西部早白垩世众多鸟类化石被发现之前,古生物学家对古鸟类的认识多源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索伦霍芬地区的几件始祖鸟化石.始祖鸟化石身上长着羽毛,发现于距今1.5亿年的侏罗纪晚期地层中.白垩纪的鸟类了解比较多的主要来自晚白垩世的鱼鸟、黄昏鸟类.  相似文献   

15.
西藏聂拉木县聂聂雄拉地区,早、中侏罗世地层较发育,地层中化石属 种繁多。地层划分为下侏罗统“普普嘎组”,中侏罗统聂聂雄拉组和拉弄拉组。作者研究了该区旱、中侏罗世的双壳类动物群40多属80多种。描述双壳类化石8新种:Tancredia(T.)nyalamensis,Hiatellasubtrigona,Pronoella(P.)minima,Opis(O.)curvus,Costigeruillia tetracostata,Weyla costalliformisa,Entolium obliquus,E.subfilosus,刊出部分化石图版,简述双壳类化石组合特征。它的研究对该地区旱、中侏罗世地层划分对比,生物地理分区和动物群特征的认识都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较详细地研究了西藏噶大克地区三叠、侏罗、白垩纪地层及其双壳类化石的地理分布和组合特征。  相似文献   

17.
风火山群为青藏高原北部羌塘、可可西里地区的一套红层,因沉积环境及岩性等因素,其化石发现非常稀少,关于其时代有各种不同看法,影响了青藏高原地质过程的正确重建.本文从青海省南部风火山北坡该群上部层位的2块样品中发现了丰富的孢粉化石,其时代可以明确地限定为晚白垩世晚期即?晚Campanian至Maastrichtian.结合前人的化石记录,推测整个风火山群的沉积时代可能为早白垩世晚期(?Albian)至Maastrichtian.当前风火山群孢粉植物群以被子植物花粉为主,裸子植物花粉和蕨类、苔藓类孢子次之,且麻黄类及与杉科、柏科有关的花粉在组合中含量突出,指示当时的气候温暖、干旱,是一种亚热带森林-灌丛植被景观.  相似文献   

18.
江西武宁晚奥陶世晚期三叶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了江西武宁晚奥陶世晚期三叶虫4属、2种、2未定种—Songxites wuningensis Lin,Dalmanitina(Dalmanitina)zunyiensis Yin,Platycoryphe sp.,和Leonaspis sp.等,并讨论Songxites归属问题,作者同意Vandenberg等意见,将Songxites提升为一独立的属,但作者从Songxites的唇瓣特征以及据Dalmanitid三叶虫25个种头部,采用多变量的比值数据,通过聚类分析结果的资料,认为Songxites不应归入Mucronaspidinae亚科,而仍应归Dalmanitinae亚科。从Songxites分布于亚洲、欧洲、澳大利亚,时代仅限于晚奥陶世晚期,所以作者提出该属可作为洲际间晚奥陶世地层对比的一个标准化石。作者认为从本区晚奥陶世晚期三叶虫组合特征来看,它与川、黔、滇、甘等地上奥陶统顶部所含的三叶虫组合近似,所以本区含Dalmanitina地层时代确定为晚奥陶世五峰期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9.
广州西北郊上泥盆统植物化石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所描述的植物化石是分别在广州西北郊龙尾岗、大沙村、沙水岗和牛岗等处发现的。早在1930年哈安姆曾对这一地区的地质进行初步调查,并认为这一地区的地层的地质时代为二叠纪。笔者在1958年把这些地层改属于中石炭世。其后,各部门的地质队亦继续在这一地区进行调查研究,并分别提出泥盆纪、泥盆石炭纪和早石炭世等地质时代。由于均未发现化石,上述的各种地质时代仅是推论而已。直到1962年,这一地区的地层所含的化石才被中山大学地质地理系的学生发现。这一地区所产的植物化石相当丰富。但动物化石则较少,而且保存不完全,在地层时代的鉴定上不起什么作用。本文描述的植物化石有下列属种: Leptophloeum rhombicum Dawson Cyclostigma kiltorkense Haughton Sublepidodendron mirabile(Nathorst) ef. Sublepidodendron mirabile(Nathorst) Lepidodendron sp. nov. Lepidostrobus sp. nov. Lepidophyllum sp. Sphenopteris sp. 在这些植物化石中,Leptophloeum rhombicum和Cyclostigma kiltorkense是晚泥盆世的标准化石。Sublepidodendron mirabile的时代由早泥盆世到晚石炭世。它们是我国晚泥盆世陆相地层最常见的植物化石。因此含这些植物化石的地层可以和中国其他地区含同样化石的地层相比较。现在成问题的是沙水岗和牛岗等地质剖面。这些剖面含Lepidodendron, Lepidostrobus,Lepidophyllum和Sphenopteris。如果单从植物化石来考虑,这些剖面的地质时代应属于早石炭世。但有两种情况值得注意:(1)和龙尾岗和大沙村的剖面一样,它们的岩性亦以红色岩层为主;(2)从地理位置上看,它们的层位和产Leptophloeum rhombicum的龙尾岗的孰高孰低不易判断。因此现将沙水岗和牛岗等剖面暂定为泥盆石炭纪。  相似文献   

20.
广州地区晚泥盆世鱼类化石的发现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州市西郊南海县横沙地区沙水岗、金钱岭一带出露有泥盆系地层。哈安姆(A·Heim,1930年)等把这套地层划为水口系,代表上古生代地层,方瑞濂等(1965年)在沙水岗采集到植物化石Lepidophloeum rhombicum,将该地层划为上泥盆统帽子峰组。1984年至1985年春,作者等在横沙地区系统测制了牛岗——沙水岗——金钱岭地层剖面,采集到大量植物化石,充实了横沙地区上泥盆统的划分依据;与此同时,首次采集到不少鱼类,以及少量双壳类和叶肢介化石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