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热丝辅助射频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CVD)方法在较大面积(≥5cm2)镍衬底上生长立方氮化硼(c-BN)薄膜.所用气体为硼烷、氨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实验发现,灯丝温度及其分布是影响c-BN薄膜生长的主要因素.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样品中立方相的成分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温度达到2000℃时,样品中主要为立方相成分,无六方相(h-BN)或其它杂相形成.用扫描电镜(SEM)对样品表面不同位置形貌观察发现,立方相晶粒大小均匀且分布致密.X光电子能谱(XPS)测得样品中B原子与N原子的组分比大约为11.当温度达到2000℃以上时,样品中立方相成分减小,说明在合适的温度下,可制备具有理想化学配比的大面积c-BN薄膜.  相似文献   

2.
新型磁光石榴石薄膜的液相外延生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高掺铋(YbTbBi)3Fe5O12及(ErGdBi)3Fe5O12激光单晶薄膜的液相外延生长进行了实验研究,用液相外延法将薄膜生长在大晶格常数的CaMgZr:GGG基片上,实验中采用新的材料配方与工艺技术,特别是在薄膜晶体生长中采用变化熔料温度与基片转速的新技术,生长出多分层而不开裂的薄膜,使用D/MAX-ⅡB型晶体衍射仪测量了样品的X射线衍射谱,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利用真空双源同时蒸发法制备了新型C60-1,4-bis(-1,1-dicyanovinyl)benzene(BDCB)复合薄膜。用高分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BDCB-C60复合薄膜的表面形貌和结构特性,结果表明BDCB-C60复合薄膜是一种不同于纯C60薄膜和纯BDCB薄膜的结构相。Ag/BDCB-C60/Ag的拓明治型结构具有电学双稳态现象和记忆特性。  相似文献   

4.
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β-C_3N_4超硬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MPCVD),用高纯氮气(99.999% )和甲烷(99.9% )作反应气体,在多晶铂(Pt)基片上沉积C3N4 薄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扫描隧道显微镜(STM)观察薄膜形貌表明,薄膜由针状晶体组成。X射线能谱(EDX)分析了这种晶态C-N膜的化学成分。对不同样品不同区域的分析结果表明,N/C比接近于4/3。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说明该膜主要由β-C3N4 和α-C3N4 组成。利用Nano indenter Ⅱ测得C3N4 膜的体弹性模量B达到349 GPa,接近c-BN(367 GPa)的体弹性模量,证明C3N4 化合物是超硬材料家族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5.
用多弧离子法在高速钢(W18Cr4V)基底上沉积了Ti(N,C)薄膜,并运用SEM、XRD、XPS对该膜微观结构随进气流量r=G2H2/N2变化的情况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薄膜随r增加趋于致密,在r值较小时呈现较强的(111)择优取向,随着r值增大,(111)是这一取向逐渐变弱,(220)取向渐强,薄膜呈现典型耐心立方结构,主要万分为复合相Ti(n,C)膜含有少量石墨相成分存在。  相似文献   

6.
利用离子束混合方法在Sm质量分数为20%的Sm-Fe多层薄膜中,当注入能量为60keV的N离子时,成功地制备出Sm-Fe-N磁性薄膜.经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发现:当N离子的注入剂量为1×1017/cm2时,形成Sm2Fe17Nx磁性薄膜;而N离子的注入剂量为2×1017/cm2时,Sm-Fe多层薄膜转变成非晶磁性薄膜,而且Sm2Fe17Nx磁性薄膜和Sm-Fe-N非晶磁性薄膜的磁性(饱和磁性强度、矫顽力)与注入前的Sm-Fe薄膜相比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利用高能量(〉15keV)、脉冲氮离子束增强沉积(IBED)Fe-N磁性薄膜。合成了含有α-Fe、α″-Fe16N2、γ'-Fe4N和ε-Fe2 ̄3N相的纳米多晶薄膜。Fe-N薄膜的磁性取决于膜层的相结构及微观形貌。纳米尺度的α″-Fe16N2和α-Fe相的混合物膜层的饱和磁性强度可达245emu/g。多元IBED Fe-Co-N合金薄膜与相同制备条件下合成的Fe-N薄膜相比,其相结构相似,但饱和  相似文献   

8.
主要介绍了研究所20年来在新型薄膜半导体的制备、结构及特性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尤其是对非晶硅碳和非晶硅硅锗(α-SiC:H和α-SiGe:H)薄膜、金刚石和类金刚石薄膜、立方氮化硼(c-BN)薄膜、β-C3N4薄膜和富勒烯薄膜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不少工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发表论文300余篇。  相似文献   

9.
采用能产生高密度等离子体的磁控弧光放电增强等离子体离子镀的方法,制备立方氮化硼(c-BN)薄膜.  相似文献   

10.
对高掺铋(YbTbBi)3Fe5O12及(ErGdBi)3Fe5O12磁光单晶薄膜的液相外延生长进行了实验研究.用液相外延法将薄膜生长在大晶格常数的CaMgZr:GGG基片上,实验中采用新的材料配方与工艺技术,特别是在薄膜晶体生长中采用变化熔料温度与基片转速的新技术,生长出多分层而不开裂的薄膜,使用D/MAX-ⅢB型晶体衍射仪测量了样品的X射线衍射谱,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利用离子束辅助沉积(IBAD)技术制备TaN薄膜;掠入谢的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薄膜晶粒细小、结构致密,是面心立方结构。  相似文献   

12.
报导了(PrDdYb)3-1Bix(FeAl)5O12石榴石单晶薄膜生长工艺,生产材料以及样品的实验结果;讨论了Bi^3+离子的加入使材料的Faraday,4πMs,Tc和光散强度增加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3.
氮化碳薄膜的红外吸收光谱(FTIR)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量了采用RF-CVD方法制备的氮化碳薄膜的FTIR曲线,膜层中的C-N键、石墨相、C=N键和C≡N键的红外吸收峰波数分别为1250cm^-1,1576cm^-1,1687cm^-1和2054cm^-1。采用技术措施避免石墨相析出的氮化碳薄膜,其红外吸收谱只出现了C-N键的伸缩振动吸收峰(948cm^-1),薄膜中的其它功能基团的存在对C-N键的振动频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用激光束扫描淀积的方法,成功地在ZrO2(Y),LaAlO3基片原位生长高质量的YBa2Cu3O7-x高温超导薄膜,其临界温度达到90K以上,SEM及XRD分析表明,薄膜沿C轴择优外延生长,其结晶性很好,表现光滑均匀。  相似文献   

15.
醇盐受控水解法制备YSZ超细粉及其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正丙醇锆受控水解方法制备YSZ粉.研究在正丙醇锆-硝酸钇-乙酰丙酮体系中,Acac/Zr(mol),H2O/Zr(mol)对正丙醇锆水解影响.采用TG-DTA,XRD,Raman光谱,BET,TEM等手段对YSZ粉体进行表征.发现本体系获得的粉体立方相成相温度可低至350℃,颗粒度在10nm左右  相似文献   

16.
Bi2O3—ZnO—Nb2O5三元系统中焦绿石结构及相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研究了BiO3-ZnO-Nb2O5(BZN)三元系统中的焦绿石绘声绘色与相变。用X-射线衍射技术分析了研究样品的相结构及相组成,发现了两种焦绿石晶相及其复相结构。且随着X值的增加,晶体结构从焦绿石立方相向焦绿石单斜相逐渐过渡;焙烧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有利于焦绿石立方相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前利用气相法得的金刚石薄膜多为晶膜,性能远不如天然金刚石,严重地影响了它在光学、电子学等方面的应用。因此,如何控制合成条件,实现金刚石薄膜的均匀定向生长是目前金刚石薄膜研究中急需解决的课题。本工作利用电子促进HFCVD技术成功的得到了织构生长的金刚石薄膜,研究了合成的优化工艺条件。实验中钨丝温度为2000℃,CH4/H2浓度0.4—2%,基片温度控制在750-900℃,基片与钨丝之间加偏压130V。对合成的薄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型号SEM1000B—2)观察薄膜的形貌。结果表明,当碳源浓度为的0.8%,基片温度为870℃时,晶粒晶形好,样品上金刚石颗粒已经连成了薄膜,每个晶粒顶部呈现和衬底平行的(100)面。CH4浓度高时,晶性变差,呈粗糙的球状多晶状。基片温度过低时晶形较差。温度过高因相变和气化不能成膜。基片温度在850℃-900℃范围内可连续成膜。加衬底偏压可以提高基底表面能和降低原子团界面自由能,因而可以促进成核。综上,我们利用偏压促进成核HFCVD技术,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得到了织构生长金刚石薄膜,为揭示其外延生长机理提供了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8.
含叠氮硝胺的低特征信号推进剂的热分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高压DSC(差示扫描量热法)、TG(热重法)和DTG(差示热重法)了DATH(1,7-二叠氮-2,4,6-三硝基氮杂庚烷)、RDX(黑索金)单组分以脑RDX-CMDB(复合改性双基推进剂)和CDATH-RDX-CMDB推进剂样品的热分解,温度达200℃时,首先暗DATH中3个-NO2从主链上断裂分解,接着是一N3和其他残余分子在较短的时间剧烈地分解并释放出大量的热,在多组分体系中,DATH与(  相似文献   

19.
酞菁铁—表面活性剂薄膜修饰电极及其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酞菁铁(FePc)掺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DAB)的氧仿溶液,并涂布于热解石墨电极表面,待氯仿挥发后即制得FePc-DDAB薄膜电极,循环伏安实验表明,在KBr溶液中该薄膜电极有2对还原氧化峰,第1对峰的Epcl=-0.64V,Epal=-0.29V(vs.SCE)第2对峰的Epc2=-1.04V,Epa2=-0.94V着重探讨了第2对峰的电化学行为,估计了该体系的电化学参  相似文献   

20.
碳氮化合物(CN)是经理论预测的、硬度有可能超过金刚石的非天然共价化合物。该文使用反应离化团束(RICB)方法,以低分子量聚乙烯为蒸发源材料,氮气为反应气体,在Si(111)衬底上生长了CN薄膜。用激光喇曼(Ra-man)散射分析了薄膜中的成键情况。结果表明,当氮气分压为13.3mPa时,在波数1248cm-1附近出现源于共价N—C单键的喇曼峰,而且该峰强度随氮气分压的增加而增加。这个结果与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结果是一致的。硬度测定结果表明,生长的CN薄膜的努氏显微硬度最高可达61GPa。在无润滑条件下进行滑动摩擦试验,测得的摩擦因数最低为~0.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