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苏州河水质与着生生物群落的生态学变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研究苏州河着生生物群落的生态学变化与水质之间的相互联系,于2001年夏秋两季对该河流三个断面的着生生物群落的生态学变化进行了连续观察,研究结果为:秋季和夏季相比,生物物种数增加,其生物优势种密度和个体密度降低,多样性指数升高;重污染水质指示生物种类数下降,轻污染水质指示生物种类数上升,表明着生生物群落的生态学变化对水质有较好的监测和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群落监测是生物监测的方法之一 .由于群落监测是利用直接取自环境中的生物信息 ,反映长期污染对生态系统的伤害情况以及变化状况 .近年来 ,利用水生生物对水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价的研究工作进展较快[1— 7] ,但有关着生生物群落与水质监测的相互联系的研究报道不太多 .本研究主要对上海市苏州河的着生生物群落在不同季节的变化状况进行连续观察、分析 ,拟找出群落变化与水质监测的相互联系 .1 方法及材料1 .1 采样点布设及研究方法在苏州河选取三个断面 ,即上游的黄渡 ,中下游的长寿路桥 ,下游的浙江路桥 ,每个断面设两个点 ,以载玻片作人工…  相似文献   

3.
利用着生生物群落动态变化监测水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探讨了苏州河8个断面着生生物在不同季节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密度、群落结构与水质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着生生物种类数以夏季最多,优势种密度以夏、秋季最大,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趋势与水质指标的监测结果基本一致;经相关性分析表明:水体中氮、磷含量分别与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藻类密度和总生物量四项指标呈显著负相关, CODcr、BOD5与四项生物指标均无相关性.各断面污染程度为上游赵屯、黄渡断面污染最轻,武宁路桥、北新泾断面污染最重,反映在群落结构上是上游以自养性藻类为主,中、下游以异养性动物为主.以上结果表明着生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能反映水环境质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了解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的渔业资源状况,基于2020年5、8和9月份在该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资料,利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结合生物多样性相关指数,分析了游泳生物群落结构及其生物多样性特征;利用卫星遥感数据、种类数量及现场调查渔业资源单位捕捞努力量进行空间叠加分析;通过划分渔业生境对各生境特征和分布进行研究,分析了游泳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动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调查期间共统计到101种游泳动物,其中鱼类54种、甲壳类38种、头足类9种。资源量较高的站位主要分布于近海周边以及莱州湾西南部,生物种类数整体上处于较低水平,春季下降尤为严重,9月份生物种类数较高可能得益于伏季休渔和增殖放流。黄河口优势种的生物量占比皆未超过15%,按照相似度大于55%划分4个渔业基础生境,三个调查月份渔业生境差异度逐渐减少,部分站位共性加强,渔业生境组内空间分布整体性提高,渔业生境破碎化程度逐渐减轻。  相似文献   

5.
北部湾秋、冬季渔业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2001年秋、冬季在北部湾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对北部湾渔业群落资源状况、重要种类组成及其生态优势度、多样性等方面进行季节变化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秋、冬季渔业生物的生物量指数和密度指数均明显下降;优势种没有变化,重要种类成分发生更替;种类丰富度指数D有所上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种类均匀度指数,J′变化趋势一致,均有所下降,但不显著;群落物种种类和数量分布与季节变化、生境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苏州河铜锈环棱螺生物标志物初步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引言在苏州河底栖动物群落调研中发现,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污染程度呈较强的相关性,污染严重的下游主要以寡毛类为主,而在污染相对较轻的上游,软体动物占了相当的比例,因而研究上游的优势种-铜锈环棱螺在下游的生长状况及其生物标志物动态,可以了解下游底栖动物群落生态恢复进程,并对今后苏州河的生态恢复提供指导作用.在本研究中选用GST(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和SOD(超氧化物歧化酶)作为铜锈环棱螺解毒功能的标志物,检测生物体在污染条件下自身防御能力;选用ACP(酸性磷酸酶)作为溶酶体的标志物,反应细胞水解程度.  相似文献   

7.
2007年11月-2008年1月间,调查了上海市城区四条不同生态类型河道的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结合同步测定的水质理化指标,对河道中浮游植物多样性与水体污染程度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四条河道中共鉴得藻类7门150种,其中绿藻门61种、蓝藻门27种、硅藻门24种、裸藻门23种、黄藻门11种、隐藻门3种和甲藻门1种.从整个冬季来看,四条河道的藻类种类数差异不大,种类组成分布状况呈现为朝阳河(78种)>午潮港(76种)>横港河(74种)>曹杨环浜(72种),其中优势种均属于蓝、绿和硅藻门;从细胞密度和生物量上来看,四条河道所含浮游藻类密度为朝阳河>曹杨环浜>午潮港>横港河,且藻类密度较大的均为绿藻门、蓝藻门和硅藻门;其生物量为曹杨环浜>朝阳河>午潮港>横港河,两者虽略有不同,但是上述两项指标的大体趋势相同,均显示为富营养型.四条河道中的氮、磷含量均超过富营养化发生的浓度,两者的含量与藻类的密度和生物量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其中藻类密度与水体中的磷呈显著负相关,与氮呈显著正相关.应用多样性指数对四条河道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其中朝阳河的水质最差,其次为横港河和午潮港,曹杨环浜的水质较好;研究发现运用生物多样性参数对小型河道的水质进行评价其结果偏于理想,与浮游植物的种类、密度和生物量的评价标准不一致.建议对城市河道中的水环境进行评估时,运用生物多样性参数时应持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8.
对湖北襄阳汉江国家湿地公园2014-2018近5年的水质进行监测分析,进一步了解湿地公园内植物特征及水质状况,并对湿地公园水质监测结果及其与植物分布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湿地公园白家湾进水口、余家湖出水口两个监测断面,整体水质处于Ⅱ类标准,化学需氧量优于国家Ⅰ类水质标准,由于余家湖断面存在有机污染物排放且管理不到位,导致2017-2018年有机物含量波动较大,特别是溶解氧含量降低,总磷含量增加。不同植物在不同水环境生长区域,对水质影响不同,从而影响湿地公园水质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苏州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对水环境的指示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4年4月至2005年2月共6次对苏州河的浮游植物进行调查,共设4个采样点.每两个月在4个样点采集浮游植物,同时测定了水体部分理化指标.采用生物指示法、香农(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法对苏州河的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苏州河通过整治和自然恢复,水质从生物多样性极低的、劣于Ⅴ类的黑臭水体Ⅳ类水转化.依据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的演替和生物多样性指数的结果判定:苏州河处于有机物污染的中度-乙型(β-中污)阶段.其指示浮游植物为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及其变种和二角盘星藻(Pediastrum duplex)及其变种.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多福转基因鱼试验湖的浮游生物群落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研究,并与优势种类组成进行了相关分析. 结果显示:9条引物共检测到76条长度在200—1200bp的谱带,其中共有带占5.3%,特有条带占40.8%,谱带多态率为94.7%;共观察到的25种优势种中有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近邻剑水蚤(Cyclops vicinus)、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角甲藻(Ceratium hirundinella)和圆筒锥囊藻(Dinobryon cylindricum)为6个采样点共有的优势种. 基于RAPD标记和优势种类组成的聚类分析都将6个采样点划分成3类:Ⅲ,Ⅴ和Ⅵ站聚为一类,Ⅱ和Ⅳ为一类,Ⅰ站为单独的一类. 这表明DNA指纹拓扑结构反映的群落结构与优势种类的组成是一致的. 因此,浮游生物群落DNA指纹分析使得在分子水平进行湖沼生物学比较研究成为可能,并能在积累不同水体浮游生物群落遗传多样性资料的同时有可能为转基因鱼释放后的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迎泽湖轮虫的种类、生物数量的初步研究,采用“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群落特征、生物指数和轮虫污染指示种类评价迎泽湖水质状况及营养化程度,研究表明,迎泽湖水质属于寡污-β中污型水体,且各湖区水质污染程度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2.
调查了晋阳湖原生动物群落结构,观察到原生动物40种,录属于26属,其中,肉足虫6种,占原生动物总数的15%,鞭毛虫3种,占原生动物总数的7.5%;湖区的主要优势种为纤毛虫,共计31种,占原生动物总数的77.5%.结合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对晋阳湖的水质进行生物学评价,结果表明,晋阳湖各采样点水质属于轻污——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13.
砌体结构的温度裂缝,是建筑质量中经常出现的难题之一。由于温度裂缝出现后,能量释放、应力松驰,暂时不危及结构安全,往往不能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本文分析了砌体结构温度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探讨砌体结构温度裂缝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技术变迁与企业组织演进的关系,并用自然选择模型解释技术变迁对组织演进的影响,目的是提高组织设计的科学性。在组织再造过程中,技术与组织结构应保持协调才能保证组织的有效性。因此,了解技术与组织的关系,有目的地引导组织变革,对企业提高竞争力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技术变迁与企业组织演进的关系,并用自然选择模型解释技术变迁对组织演进的影响,目的是提高组织设计的科学性。在组织再造过程中,技术与组织结构应保持协调才能保证组织的有效性。因此,了解技术与组织的关系,有目的地引导组织变革,对企业提高竞争力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汾河公园水体轮虫的群落结构以及水体的多项理化参数,共检出轮虫32种,污染指示轮虫21种;主要优势种为萼花臂尾轮虫(Branchionus calyciflorus)、螺形龟甲轮虫(Kerateua cochlearis )和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各站点轮虫丰度处于1395ind/L到7570ind/L.应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水体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汾河公园水体整体呈富营养状态,用轮虫指示生物法和多样性指数评价的水体营养状态与理化分析一致.主成分分析显示CODcr和BOD5对第一主成分贡献最大,水质主要受水中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柳江流域23个点位为例,研究了不同水文季节(3月和6月)水质因子(DO、CODMn、NH3-N、As、Hg、Cd、Pb)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2次调查共鉴定出底栖动物4门7纲16目54科68属(种),种类相似系数为83.76%,物种丰富度表现为枯水期略高于丰水期,底栖动物优势种在枯、丰水期分别有4种和2种,具有明显的季节演替. DCA和TWINSPAN分析结果显示:柳江流域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在时空分布上存在一定差异,主要表现为枯、丰水期均有3个不同的底栖动物类群大致依次分布在该流域干流及支流的源头、中上游及下游,群落内指示物种呈现出由清洁种逐渐过渡到耐污种的变化. 指示物种分析结果(ISA)显示:在枯水期,共有8种底栖动物能作为柳江源头和大环江上游群落的指示种,分别为四节蜉属(Baetis sp.)、锯形蜉(Serratella sp.)、溪泥甲一属(Zaitzevia sp.)、短脉纹石娥属(Cheumatopsyche sp.)、蜗虫(Dugesia sp.)、朝大蚊属(Antocha)、摇蚊属(Chironomus sp.)和细蜉属(Caenis sp.),其他类群无显著指示种;在丰水期,共有5种底栖动物能作为群落划分的指示种,其中,方格短沟蜷(Semisulcospira cancellata)、钉螺(Oncomelania sp.)是柳江中上游的指示种,汉森安春蜓(Amphigomphus hansoni)、河蚬(Corbicula fluminea)、卷扁螺(Gyraulus compressus)是柳江下游的指示种. CCA分析结果显示:CODMn和DO是枯、丰水期均对柳江流域底栖动物群落分布有重要影响的水质驱动因子,而重金属因子(Cd、Pb、Hg)在枯水期对底栖动物分布影响较大, NH3-N在丰水期对底栖动物分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