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针刀医学是一门将中西医的基本理论和哲学思想融为一体的、年轻的、崭新的、极富生命力的学科.它的诞生缩小了中西方文化的差距,为中西方的思想统一找到了共同点,架起了中西医沟通的桥梁,填补了手术和非手术之间的空白,从而提高了中医学的地位.由于"小针刀"的出现及其理论体系的建立使中医理论融入了现代科学并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互融.例如,用中医的整体和客观认识解释"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因病理"就颇具代表性,这一理论认为"动态平衡失调"和"变性孪缩、结疤、粘连和堵塞"是其病因病理.小针刀恰好能够在微创伤及保持组织结构的完好状况下施治,以求解除病因得以根治之目的.一项新器械或仪器的发明总会引起社会的变革."小针刀"的发明及其理论体系的建立,为中医现代化注入了活力,奠定了基石.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医学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产生了很多新的技术.并已大量应用于临床.有力地推动了医学的发展。针刀医学是由北京中医药大学朱汉章教授经历二十多个春秋的艰辛探索和潜心研究.在其发明的小针刀疗法的基础上.创立的中西结合的新医学。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指导下.它打破了中医抽象思维方式与西方医学形象思维方式的对立格局,以创造性的独特思维方式将中西医两种基本理论融为一体.再创造而产生的—种新兴的医学理论体系。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四大基本理论:(一)关于慢性软组织损伤病因病理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针刀医学基础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刀医学是经过30年临床和基础研究,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吸收现代自然科学和西医学的最新成果,在集成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从而形成的一个新的医学学科,其基本内容是将部分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本文着重论述了针刀医学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技术创新,提出针刀医学的理论基础是现代生物物理学,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了生物物理学在医学上的应用。作者认为,针刀医学的发明及其理论体系的建立不仅极大地推进了中医现代化,而且还使西医跨上一个新台阶,提出了针刀医学研究领域内人体生物物理学数据库和人体气象学两个新概念和假说。  相似文献   

4.
针刀医学是经过30年临床和基础研究,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吸收现代自然科学和西医学的最新成果,在集成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从而形成的一个新的医学学科,其基本内容是将部分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本文着重论述了针刀医学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技术创新,提出针刀医学的理论基础是现代生物物理学,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了生物物理学在医学上的应用.作者认为,针刀医学的发明及其理论体系的建立不仅极大地推进了中医现代化,而且还使西医跨上一个新台阶,提出了针刀医学研究领域内人体生物物理学数据库和人体气象学两个新概念和假说.  相似文献   

5.
正本文阐释了文化人类学范畴、目的、方法及其在中医文化研究中的价值,并着重揭示了中医的全生态医学理论特质。人类学是一门从生物和文化角度对人类体质及语言习俗特征加以研究的学科。笔者从1980年代起即涉足中国医学文化史的研究,并首先提出中医文化人类学这一概念。将其界定为以研究中医文化为主体的一个文化人类学分支。人类学的范畴和目的人类学的基本研究范畴可概括为两大支柱——体  相似文献   

6.
“技法”发明方法是运用发明技法来进行发明创造活动,从事发明创造。发明技法是在发明活动中各种规则、技巧做法的总结,它们是发明思想和发明方法的具体体现,是已经程式化了的发明方法。20世纪30年代以后。西方许多企业家和从业者开始总结从事发明创造的经验,把它们的一些做法加以程序化,创造了“头脑风暴法”等发明技法,迅速地推广到美国各地及欧洲、日本、苏联等国家。迄今为止,有名称、比较常用、记录在案的发明技法已不下三四百种。在各国,发明技法有不同的各称,如在美国叫做“创造力工程技法”,在日  相似文献   

7.
石晓静 《科学之友》2007,(7):113-114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及其批评在特定的历史情景下“中西结合”,结合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及中国女性的性别境遇而得到产生和发展,是一种非女权运动而产生的“文化批评”,不断建立并形成自己的女性主义批评体系,但由于上路时间短,仍有许多工作尚待完成。  相似文献   

8.
引言本文用托姆(R.Thom)的突变理论给出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一个总模型——尖顶突变模型。由此模型得出“扶正为宗,祛邪旨在扶正”的主要结论,与中医治疗学中“扶正祛邪”的原则一致。本文也报告了作者治愈的一例尤文氏肉瘤与三例甲状腺机能亢进,目的在于说明这个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在现代科学尚不能充分认识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的今天,研究生理与病理的外特性是有着积极而主动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时间生物学(chronobiology)的蓬勃发展,揭示了生命活动的时间属性,正引起现代医学时空观和理论体系的深刻变革,并在我国中医界激起了空前强烈的共鸣。在关系到如何认识生命本质的重大问题上,历来强调“因时制宜”的中医,和时间生物学找到了共同点。正因为如此,中医的有关理论和丰富经验,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发掘发扬  相似文献   

10.
李文范 《科学通报》1965,10(8):752-752
中医学是我国人民几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从基础到临床、从预防到治疗都有着丰富的内容,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中医各科一样,同样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的。针灸包括针刺和艾灸两种医疗方法。这两种方法,很早就结合应用,并且从基本理论到临床治疗,有着比较完整的体系。它在我国医疗保健事业中日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国解放以后,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正  相似文献   

11.
进入20世纪后半叶,西方医学在迅猛前进的道路上面临着中西医结合的挑战。有鉴于此,一股深刻而广泛的历史反省的潮流正席卷着我们的时代。对近代医史的审势与思考,日益引起人们对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医学的浓厚兴趣。 为了宣传、弘扬传统医学,1994年4月,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在美国举行了首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暨“生命力”杯世界传统医学优秀论文颁奖大会。来自世界十几个国家的316名传统医学学者出席了大会。我国著名医学家、本刊顾问吴阶平教授任大会名誉主席,原本刊编辑部余海若先生编著的《实用中医内科表典》一书荣膺本次大奖赛最高级金杯奖。 此次大会可以看出,随着“回归自然”的全球性反响以及“自然疗法”所表现出的优势,传统医学日益引起全世界的重视,“返朴归真”已成为一股巨大的潮流和发展趋势。本文就传统医学及对《实用中医内科表典》一书向读者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生物学基础不清、方剂作用机制不明、缺乏符合中医药整体特点的研究方法学体系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面临的关键瓶颈.随着信息学与系统生物学等新兴学科的发展,以生物网络为切入点开展中医药学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学等前沿科学技术的交叉研究,成为探索中医药科学原理、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基于生物网络的“网络靶标”理论有望突破宏微观内在关联解析的鸿沟,实现还原论和整体论的有机融合,架起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研究桥梁,成为探索中医药学原理的突破口之一.“寒、热”等中医药核心诊疗概念、治未病等中医特色理论的科学内涵阐明是解读中医药学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李梢课题组的研究,综述了基于生物网络的中医药研究理论与技术方法,及其应用于“寒、热”“治未病”等中医特色理论的病证结合科学原理探索所取得的进展,以期为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解读中医药学原理,促进中医药现代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说起搞发明,很多人会 认为那是件高不可攀 的事。也有人妄自菲薄,认为自己的文化程度太低,不适合搞发明。 其实,发明是一种创造性工作,它所需要的是智慧和灵感,文化程度的高低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举世闻名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并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但他却给世人留下了无数的发明成果。世界上没有一所大学开设发明课程,这正说明了发明是一种无法言说的艺术,它没有按步就班的一套模式可循,也没有固定不变的一套理论可依,唯有不拘一格、出奇致胜才是发明的诀窍。据统计,有许多生活日用品类的实用新型发明者都是文化程度甚低的人,或是学文科的非专业人员。因为这些人的头脑里没有那么多条条框  相似文献   

14.
游学中医馆     
项泉 《科学24小时》2011,(10):56-57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知道,传统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自清末西药输入中国以来,为了区别,人们将中国传统的医生与药物分别称为“中医”与“中药”,至今它依然在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中医,这是不争的事实。“中医”、“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简称。中医用望、闻、问、切等方式诊断疾病,以理、法、方、药(或针等)的操作程式辨证论治,用中药组成复方或针灸等多种手段进行治疗,是东方科学智慧的体现。在世界医林中堪称独特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中医学有没有理论?特别是有没有理论体系?其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又是什么?从当前来看,在这些问题的认识上并不一致。特别是在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方面,认识上很不一致。由于在这样重大的问题上大家认识上还不一致,在如何进行中医研究工作方面,自然也就必然产生多歧之感,严重地影响了中医工作的正常开展,甚至使中医工作陷入困境,不知所从。作者认为,当前对这一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并通过讨论达到逐步明确,统一认识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医工作从当前的困境中摆脱出来,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  相似文献   

17.
2002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02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和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 约翰·芬恩和田中耕一是因为“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确认和结构分析的方法”和“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而获奖的。库尔特·维特里希是因为“发明了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溶液中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方法”而获奖的。  相似文献   

18.
编后记     
中医学是否存在系统的理论体系?这种体系是否形成了独特的医学模式?它们从根本上讲是否称得上是科学的?中医学的前途如何?这是当前振兴中医的工作中,大家都在关心和讨论的问题。本期登载了国内著名中医学者中医研究院研究员方药中、北京中医学院教授董建华、广州中医学院教授邓铁涛等的一组论文,他们对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科学模式、发展前途等问题的探讨和意见,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本刊今后将继续刊登这方面的学术文章,为积极推动中医事业的发展作出努力。我国是杜鹃花的故乡,种类为世界之冠,横断山脉是杜鹃花的分布、分化中心。已故著名植物学家方文培教授,对杜鹃花的考察和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期的《杜鹃花》是方教授逝世前最后一篇论文。材料、生命、信息科学被人称为技术革命的三大前沿。高分子液晶的研究无论从材料科学还是从生命科学角度上看,都值得予以极大的重视。成都科技大学吴大诚副教授曾赴美随诺贝尔奖金获得者、高分子液晶理论奠基人Flory从事研究工作。他在本期的论文里,对高分子液晶化学研究进展作了精辟的评述。  相似文献   

19.
最近在CCTV新闻中热播的“创新中国”栏目中,展示了一些我们国家在某些领域里冲破了外国对我们技术封锁的创新技术发明, 不知您是否为之激动,中国人靠自己的聪明才智为自主出牌画上精彩的一笔。然而,创新技术发明却不等同于专利,专利是国家对知识产权一种法律保护手段。追根溯源, 专利起源于封建社会的“特权”。  相似文献   

20.
李刚 《科学之友》2003,(7):11-11
在“摩圣技术”出现之前,不用伤筋动骨便使金属磨损件恢复原始尺寸及形状,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但是现在,你会惊讶于一种玩魔术一般的汽车保养……绝密军工技术“摩圣技术”是前苏联发明的一项绝密的军工技术,全称为“定向全扩散技术”,其研究和应用旨在提高军事装备的战斗能力,及其在特殊情况下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