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适应大规模集成器件制作工艺发展的需要,开展了液态金属离子源(LMIS)和聚 焦离子束(NB)的研究。研制成针型、同轴针型与毛细管型的镓与金LMIS,Au-Si、Au- Si-Be与 Pd-Ni-Si-Be-B三种共晶合金型 LMIS:研究了带有控制栅极的 LMIS的控 制性能;编制了计算聚焦离子枪所需的程序;制成三种型式的聚焦离子枪并获得0.1μm 直径的聚焦离子束;制成扫描离子显微镜(SIM);初步开展了刻蚀试验。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台使用液态金属离子源的二级透镜亚微米聚焦离子束系统。系统使用了可以微动的针尖以及电可调现场可变束径束流技术,在加速电压为15keV,束流为30pA时,束径可达到100nm。在系统设计时,提出了逐级可测性原则,并在设计结构时同时设计一套科学的调整方案,使二级透镜系统的对中调整更加迅速可靠。探讨了一种新的对中判断方法,称为漂移法,就是在保证光阑孔和透镜光轴合轴很好的情况下,聚焦电压偏移一定量时像点位置的漂移最小时物点离轴最近。漂移法比常用的束径最小法更加灵敏、可靠。 相似文献
3.
研制了一台具有二级透镜的聚焦离子束(FIB)装置。它利用液态金属离子源:镓和金硅合金。离子束束斑在0.3μm左右,最小束斑达0.21μm。能稳定、长时间地运行。文中论述了该系统的总体结构,对聚焦离子束系统的核心部件离子光学系统及辅助系统的参数选择、以及它们的结构特点作了详细的讨论,最后给出了系统的实验结果。并用离子束进行刻蚀工艺的研究,给出了FIB在镀了一层金膜的硅样品进行刻蚀的电子扫描显微镜照的图象。 相似文献
4.
为了在所研制的二级透镜聚焦离子束系统中获得直径小于0.2μm的稳定束斑,并进行亚微米微细加工,分析了影响束斑大小及稳定性的因素,并着重从像差、散焦和漂移的角度,利用理论分析和模拟计算,研究了决定系统光学性能的离子源、离子引出极、预聚焦极、聚焦极所用高压电源及电对中、消像散透镜、偏转器所用低压电源的稳定度对离子束径的影响,得到了束直径小于0.2μm时电源必须达到的稳定度,即高压电源的纹波系数1×10-4~1×10-5,低压电源的纹波系数6×10-4~1×10-4。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新研制成的 MEVVA-Ⅱ和 MEVVA-ⅡA 离子源的结构特点和某些实验结果.新源采用大面积引出,引出直径60mm.该源脉冲工作,最大束流占空比为6%,已引出 Mg,Al,Ti,V,Cr,Fe,Ni,Cu,Zn,Y,Zr,Mo,Nb,Sn,W 和 Pb 等金属元素的离子,平均束流强度在10mA 以上,最大平均束流强度已超过20mA.MEVVA-ⅡA 源还采用了可推进的阴极结构,使阴极寿命大大提高,在引出平均束流10mA(Ti)条件下,已连续稳定运行16h. 相似文献
6.
离子注入材料改性用强流金属离子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为满足离子注入材料改性研究和实际应用的需要。研制了一个金属蒸汽真空弧(简称MEVVA)离子源.这是一新型离子源种,它利用阴极和阳极间的真空弧放电原理由阴极表面直接产生高密度金属等离子体,经一多孔三电极系统引出得到强流金属离子束.该源脉冲工作方式,已引出Al,Ti,Fe,Cu,Mo和W等离子,脉冲离子束流强度为0.6~1.26A,Ti的平均束流强度已达10mA.引出束流大小与源的工作参数、引出结构和电压以及阴极材料有关。该源没有气体负载,工作真空度为3×10~(-4)Pa。 相似文献
7.
液态源掺杂对SnO2薄膜特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健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27(3):317-320
在单晶硅片上生长SiO2绝缘层,再用蒸发的方法在SiO2层上淀积超微粒SnO2薄膜.采用液态源扩散方法对SnO2薄膜进行掺杂.实验表明,采用此法掺杂可精确控制掺杂浓度,此法工艺简便。可靠,使掺杂和热处理一次完成,掺杂后的薄膜气敏特性得到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一种口径为φ16cm的宽束离子源的设计.该源采用了多极场型放电室,结构紧凑合理,便于清洁维修以及更换离子引出系统.使用二栅引出系统时,可获得50~1500eV的离子束.距源10cm处,500eV的氩离子束的束流密度可达0.95mA/cm2,且±8%均匀性的均匀区域达φ14cm.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利用聚焦离子束(FIB)技术的铣削功能制备微细切削刀具的方法,通过设置恰当的离子束参数及精确控制刀具的不同刀面相对离子束的位置,可以获得具有高精度特征尺寸、锋锐刃口且复杂形状的微刀具.被加工刀具的典型特征尺寸为5~50,μm,可加工各种不同截面形状的微刀具.对硬质合金材料的毛坯进行FIB铣削,获得了宽度为7.65,μm、刃口半径小于30,nm的矩形微刀具.通过在超精密车床上进行加工试验,结果表明,FIB铣削的微刀具具有很好的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10.
设计和调试了一台4MV静电加速器用高频离子源;研究了诸因素对离子源起弧的影响;测试并分析了束流与振荡器板压、离子源气压和引出电压的关系;在580V板压、8×10-4Pa气压1、.65kV引出电压和21kV聚焦电压的状态下,得到了束流为178μA的稳定离子束. 相似文献
11.
衡磊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1(4)
1 实验部分 选取4种不同品质的国内外的香水,喷洒于广口瓶中,待稳定平衡30 min之后取挥发的气味进行检测.应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制的离子迁移谱仪. 相似文献
12.
氩离子等离子体源离子注入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丹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0(1):35-38
应用PIC-MCC方法模拟了氩离子等离子体源离子注入过程,考虑了离子与中性粒子的电荷交换碰撞和弹性散射,模拟了不同电压、不同气压及不同等离子体密度下氩离子到达靶表面的能量分布和入射角分布,讨论了碰撞对能量分布和入射角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WANGJiuli ZHANGGuling WANGYounian LIUYuanfu LIUChizi YANGSize 《科学通报(英文版)》2004,49(8):757-765
Progress of the theoretical studies on the ion sheath dynamics in plasma source ion implantation (PSII) is reviewed in this paper. Several models for simulating the ion sheath dynamics in PSII are provided. The main problem of nonuniform ion implantation on the target in PSII is discussed by analyzing some calculated results. In addition,based on the relative researches in our laboratory, some calculated results of the ion sheath dynamics in PSII for inner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a cylindrical bore are presented. Finally, new ideas and tendency for future researches on ion sheath dynamics in PSII are proposed. 相似文献
15.
在离子源的设计中,为了减少等离子体的器壁复合损失,经常采用磁场对等离子体进行约束;但磁场分布的复杂性,给实际测量带来了困难。介绍采用磁荷法对低能辐照离子源中磁场分布进行计算,给出了计算结果,并讨论了误差可能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计算结果对于离子源设计中的阴极热电子发射、离子束有效引出面积确定体的有效约束等重要问题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韩彬 《科技导报(北京)》2017,35(22):92-100
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和色谱是将过渡金属离子通过配体螯合在固相基质上,通过过渡金属离子与靶分子的组氨酸或半胱氨酸特异性结合形成相对稳定的复合物,最后以竞争性洗脱方式实现靶分子的富集与纯化,其核心为金属螯合亲和基质材料制备。具有亲和选择性高、生物兼容性好、可逆再生等优势,迄今已发展了40余年,广泛应用于靶分子的特异性富集、分离与纯化,本文综述了近3年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和色谱纳米材料、微球色谱基质、棉纤维、分子印迹材料、整体材料、共价有机骨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用于串列加速器的微团簇离子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安装调试了一台微团簇离子源,其原理是气体放电与磁控溅射相结合产生溅射粒子,溅射产生的粒子经过一低真空区时,经历液氮冷凝和复杂的磁撞,形成微团簇离子,后经高压电场引出,测得离子混合束的总强度,微团簇离子束经一分析磁场,得到C^ n和Al^2 n的质谱,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8.
A model catalyst is described which has properties in common with carbonic anhydrase. The model demonstrates the availability of a mechanism, previously only hypothetical, for the action of the enzyme. It also shows, however, that this mechanism alone is not adequate to produce the high activity of the enzyme. 相似文献
19.
利用廉价生物吸附剂去除污水中Pb2+和Zn2+的技术,研究了食用菌菌糠的吸附特性,调查污水pH、重金属初始浓度、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和温度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食用菌菌糠吸附剂用量分别为16g/L和12g/L,pH值分别为5和6,初始重金属质量浓度为20mg/L,吸附时间为3h,25℃条件下,达到了最大吸附量,对Pb2+和Zn2+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2.79%和88.96%,处理后的Pb2+和Zn2+质量浓度分别为1.442mg/L和2.208mg/L,接近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排放质量浓度1mg/L和2mg/L.食用菌菌糠对Pb2+和Zn2+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leundlich模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