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5种酸性离子液体分别应用于棕榈油酸多元醇酯的合成反应,结果发现硫酸三乙基铵离子液体催化活性最大。利用硫酸三乙基铵盐的温控特点,设计出一种"高温反应"和"低温分离"相结合的棕榈油酸多元醇酯的合成方法,得到了合成棕榈油酸季戊四醇酯的最佳反应条件:油酸与季戊四醇的物质的量比为6∶1,离子液体质量分数为5%,210℃的反应温度和3.5 h的反应时间。在相应的最佳条件下,棕榈油酸季戊四醇酯、棕榈油酸三羟甲基丙烷酯、棕榈油酸二羟甲基新戊烷酯、棕榈油酸山梨醇酯和棕榈油酸1,3-丁二醇酯的转化率分别达94.6%,94.5%,97.0%,98.5%和99.2%。反应完成后,离子液体沉淀析出,可直接用于下一次的合成反应。对5种酯化产品理化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棕榈油酸多元醇酯具有良好的流动及低温特性,其黏度指数和倾点范围分别在184~388和-23~-40℃之间,可作为生物润滑剂基础油。  相似文献   

2.
相转移催化合成蔗糖酯:(Ⅲ)蔗糖棕榈酸酯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合成蔗糖棕榈酸酯中采用相转移催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原料的不同配比和催化剂用量对蔗糖棕榈酸酯重量产率的影响.得出反应时间为3h,反应温度为85~90℃,原料棕榈酸甲酯和蔗糖的摩尔配比为1.0:2.5,催化剂用量为棕榈酸甲酯摩尔数的0.08~0.10时,其蔗糖棕榈酸酯产率是88.30%.产物经纯化后测定,所含蔗糖棕榈酸单酯与棕榈酸甲酯分子比为0.7740:1.0000。  相似文献   

3.
制备了超细固体超强酸SO2-4/ZrO2,采用XRD、SEM、IR对该催化剂进行表征.以超细固体超强酸SO2-4/ZrO2为催化剂,棕榈酸与乙醇为原料合成棕榈酸乙酯.探讨了不同催化剂类型、醇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固体酸相比,超细固体超强酸SO2-4/ZrO2对于棕榈酸乙酯的合成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较适宜的反应条件为n(棕榈酸):n(乙醇)=4:1,催化剂用量0.8 g,反应3 h.在此条件下,棕榈酸的收率可达70.3%.  相似文献   

4.
制备了超细固体超强酸SO2-4/ZrO2,采用XRD、SEM、IR对该催化剂进行表征.以超细固体超强酸SO2-4/ZrO2为催化剂,棕榈酸与乙醇为原料合成棕榈酸乙酯.探讨了不同催化剂类型、醇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固体酸相比,超细固体超强酸SO2-4/ZrO2对于棕榈酸乙酯的合成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较适宜的反应条件为n(棕榈酸):n(乙醇)=4:1,催化剂用量0.8 g,反应3 h.在此条件下,棕榈酸的收率可达70.3%.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以L-抗坏血酸和棕榈酸为原料,以浓硫酸为催化剂,用直接酯化法合成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过程。研究了原料配比、催化剂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工艺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工艺优化后反应收率达到80%,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6.
以三棕榈酸甘油酯(PPP)和油酸(O)为原料,假丝酵母脂肪酶(Candida sp.99-125)为催化剂合成人乳脂替代品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OPO)。研究了Candida sp.99-125脂肪酶的催化机理、酶使用量以及Candida sp.99-125脂肪酶的重复使用。研究结果表明:Candida sp.99-125脂肪酶的催化机理是先酸解PPP sn-1位的棕榈酸,然后再与sn-3位的棕榈酸反应;当脂肪酶用量为37500U,反应温度为43℃,经过3h反应后,OPO的转化率可达41.24%;补加初次反应脂肪酶使用量50%的脂肪酶后,重新加入底物反应48h,OPO的转化率可维持在40%左右,且平均反应速率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反应条件对乙酯化反应的影响,提高脂肪酸乙酯的转化率,本文以氢氧化钠催化棕榈油与无水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合成棕榈油脂肪酸乙酯。首先考察棕榈油的理化性质,然后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反应过程中醇油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乙酯化反应合成棕榈油脂肪酸乙酯转化率的影响,并用FT-IR和TLC对棕榈油脂肪酸乙酯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优化的工艺条件为醇油物质的量比为7∶1,催化剂质量分数为0.8%(占棕榈油质量),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2.0 h时,棕榈油脂肪酸乙酯的转化率为95.6%,且高于同类产品。动力学研究表明:酯化过程为二级反应,在反应温度为60、70、80℃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059 8、0.102 1、0.166 3 L/(mol·min),活化能为2.033 0 kJ/mol。  相似文献   

8.
以L-抗坏血酸-2-磷酸酯和棕榈酰氯为原料,DMAP为催化剂,酰氯化法合成L、抗坏血酸-2-磷酸石-棕榈酸酯.研究了L-抗坏血酸-2-磷酸酯与棕榈酰氯的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工艺条件对收率的影响.工艺条件优化后,收率达到85%.  相似文献   

9.
棕榈酸果糖单酯的提纯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得到果糖单酯纯品,需要将果糖单酯与未反应的糖及脂肪酸、催化剂、以及其他残留物进行提纯分离。利用混合溶剂萃取的方法,对固定化脂肪酶(Novazym435)促合成的棕榈酸果糖单酯进行了提纯分离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溶剂环己烷-乙醇-水萃取棕榈酸果糖单酯的纯度可迭93.8%,收率迭到92.5%,同时确定了萃取的最佳等件是V(环己烷):V(乙醇):V(水)=2:2:1,棕榈酸果糖单酯的初始质量浓度在0.48—0.60 mg/mL,温度为60℃。  相似文献   

10.
由氯化亚砜和棕榈酸制得棕榈酰氯.在100 mL水-丙酮混合溶剂存在下,以棕榈酰氯和甘氨酸为原料合成了N-棕榈酰基甘氨酸钠,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影响反应的主要因素及其优先顺序,优化反应条件为n(棕榈酰氯)∶n(甘氨酸)=1.0∶1.5,反应温度为25℃,反应时间为3.0 h,pH值为9~10,产物质量收率为90.57%,并对N-棕榈酰基甘氨酸钠的应用性能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1.
考察超声辐照下影响合成维生素A棕榈酸酯反应的因素(溶剂、底物摩尔比、底物浓度、反应时间、酶量和超声功率),并优化了反应条件:在10 mL的正己烷溶剂中,0.164 g维生素A醋酸酯和0.32 g棕榈酸,在酶与维生素A醋酸酯的质量比为1∶4的固定化脂肪酶Novozym 435催化下,超声功率为90 W,反应6 h,酯化率可达82%。并对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由非线性拟合得到动力学参数:最大反应初速率(rmax)为0.522 mmol/(min.g);维生素A醋酸酯的米氏常数为0.404 mmol/L;棕榈酸的米氏常数为0.034 mmol/L。  相似文献   

12.
脂肪酶催化合成异维生素C棕榈酸酯及其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自于Candida sp.99-125的脂肪酶在有机溶剂中催化合成异维生素C棕榈酸酯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初始反应速率v0与棕榈酸和异维生素C摩尔浓度的比值有关。v0随着cpal/ciso的增大先是增大,至cpal/ciso值接近15时v0基本不变。另外,考察了溶剂、温度、转速、酶量、初始水含量对酶促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该反应的反应机理很好的符合乒乓反应模型,确定了最反应速率vm和米氏常数k′m,由双倒数曲线可以得到,vm=5.86μmol/(min·g),k′m=0.092mmol/L。  相似文献   

13.
合成一种离子液体SM IA,用1HNMR和DSC对其进行了表征,以其作为催化剂,研究其对豆油中亚油酸和棕榈酸的酯交换反应的催化性能.主要以大豆油和甲醇作为反应物,以酯交换反应制备脂肪酸甲酯,分别考察了催化剂用量,醇用量,反应时间,大豆油的预热时间,反应转速,温度等因素对脂肪酸甲酯产率的影响.选用十一酸甲酯为内标物,利用气相色谱分析,计算反应的转化率.通过气质联用(GC-MS)确定产物的主要成分为棕榈酸甲酯和亚油酸甲酯.  相似文献   

14.
棕榈油是一种天然可再生的植物油,将其转化为棕榈油多元醇可作为聚氨酯的原料.以棕榈油为原料,研究了棕榈油多元醇的酯基胺解合成工艺,确定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催化剂用量等制备条件:常压80℃,反应2 h,催化剂加入量为1.5%.并利用红外光谱、液相色谱和热重分析对所得产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采用本方法合成的棕榈油多元醇具有纯度较高和较好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三种咪唑磺酸基多酸离子液体催化剂,并将其用于棕榈酸与甲醇的酯化反应研究.探讨了有机阳离子磺酸基上的酸性催化点位与多酸Brnsted酸性催化点位协同作用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MIMPS]H2PW12O40(MIMPS=C7H13N2SO3)在醇酸物质的量比11∶1,催化剂用量0.06 mmol,反应时间8 h,反应温度65℃时转化率达98.3%,催化剂可循环使用6次.  相似文献   

16.
采用正丁基吡啶硫酸氢盐离子液体为催化剂,对棕榈酸和甲醇催化酯化合成棕榈酸甲酯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棕榈酸物质的量比为50∶1、反应温度为70 ℃、催化剂用量为6%和反应时间为110 min时酯化率最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正交试验极差分析,各因素对反应酯化率的影响主次顺序为: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醇酸摩尔比,反应的最佳条件是:催化剂用量为8%,反应时间为130 min,反应温度为70 ℃,醇酸物质的量比为50∶1,在此最优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通过验证试验可测得酯化率为98.63%.根据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表明,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醇酸摩尔比和催化剂用量4个因素的水平变化对酯化率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脂肪酶促棕榈油酯交换反应生产代可可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在有机相中,固定化1,3-位置特异性脂肪酶Lipozyme^IM催化棕榈油中熔点分提物与硬酸之间的酯交换反应;考察了反应温度、有机溶剂、酰基供体、酶浓度、水活性等因素对酯交换反应的速度和产物组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Candida antarctica lipase B)为催化剂、葡萄糖和棕榈酸乙烯酯为原料,在离子液体中合成葡萄糖棕榈酸酯.并研究了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以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三氟甲磺酸盐([Bmim][TfO])为介质的最佳条件为:温度40℃、酶浓度为50mg/mL、糖酯摩尔比1∶...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在无溶剂体系中,以硬脂酸乙酯(ESt)和棕榈油中间分提物为原料,以固定化1,3-位特异性脂肪酶为催化剂,合成类可可脂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酶的种类、底物摩尔比、酶的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所得类可可脂与天然可可脂的甘三酯组成极为相似,富含l,3-二棕榈酸-2-油酸甘油酯(POP),1-棕榈酸-2-油酸-3-硬脂酸甘油酯(POSt)和1,3-二硬脂酸-2-油酸甘油酯(StOSt)。得出理想工艺条件为:酶用量12%,底物质量比6∶1,反应时间110min,反应温度60℃。在该条件下反应产物经减压蒸馏和干法分提提纯后,其POP、POSt、StOSt的含量分别为32.01%、34.79%、8.15%,三者总含量达到74.95%,是一种较高品质的类可可脂。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 由江西省科学院生物资源研究所蔡力创等科研人员承担的江西省科委重点科研项目———“L_抗坏血酸_6_棕榈酸酯的研究” ,经江西省科委和江西省轻工厅联合组织省内有关专家 ,在南昌市进行技术鉴定 ,已于1 999年 1 2月 3 0日通过。与会专家在听取了课题组的报告后 ,经认真评议 ,一致认为 ,该项研究提供的技术资料齐全 ,数据可靠、准确。采用棕榈酰氯和棕榈酸直接反应法 ,两种工艺成功地制备出L_抗坏血酸_6_棕榈酸酯 ,优选出最佳反应条件和催化剂。在室温条件下 ,采用棕榈酸为原料 ,经一步反应制得产品 ,工艺流程短 ,易于工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