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混合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和吐温-80(Tween80)存在下,研究了3,5-二溴水杨基荧光酮(DBSAF)与镓(Ⅲ)显色反应的光度特征.在0.48mol/LHCl介质中,镓(Ⅲ)与DBSAF及表面活性剂形成胶束络合物,采用混合表面活性剂使增溶增敏作用更为显著,络合物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3.78×105L·mol-1·cm-1,λmax=561nm.用摩尔比法和连续变换法测定镓(Ⅲ)与DBSAF所形成的络合物化学计量比为1∶4.镓(Ⅲ)含量在0~400μg/L范围服从比尔定律,拟定分析方法可直接用于矿石样品中微量镓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在混合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和乳化剂OP存在下,研究了3,5-二溴-4-偶氮间苯二酚苯基荧光酮(DBARPF)与钨(Ⅵ)显色反应的光度特征,建立了光度法测定微量钨(Ⅵ)的新方法.在0.32mol/LHCl介质中,DBARPF与钨(Ⅵ)及表面活性剂形成胶束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38nm处,混合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有一定的增敏作用,络合物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92×105L·mol-1·cm-1,W(Ⅵ)与DBARPF形成稳定的1∶4水溶性络合物.钨(Ⅵ)含量在0~320μg/L范围服从比尔定律,大多数金属离子不影响钨(Ⅵ)的测定,尤其是与钨(Ⅵ)化学性质相似的钼(Ⅵ)的干扰可以有效地消除.该分析方法可用于合金钢中微量钨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锆(Ⅳ)-2,4-二羟基苯基荧光酮-CTMAB体系的分光光度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 )存在下,0.6 mol/L HCl介质中,锆(Ⅳ)与2,4-二羟基苯基荧光酮[2,3,7-三羟基-9-(2,4-二羟基)苯基荧光酮](DHPF)生成红色络合物,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525 n 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25×105 L·mol-1·cm-1,锆(Ⅳ)含量在0~8 μ g/25 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络合物的组成比为Zr(Ⅳ)∶DHPF=1∶4.有色络合物稳定10 h 以上,拟定的分析方法用于铝合金中微量锆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Cu(Ⅱ )与 3.5—二溴水杨醛缩邻氨基酚 (简称BSAP)和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 (CTMAB)形成络合物导致体系荧光猝灭的特性 ,提出了一种测定痕量铜的新荧光方法 .研究表明 ,试剂对表面活性剂呈现出单分子猝灭效应 (CMC浓度以下 )及胶束增敏作用 (CMC以上 ) ,单分子猝灭常数 6 .3× 10 5L/mol.该试剂对Cu(Ⅱ )具有高选择性 ,反应敏锐 .在 pH 3.8~ 4 .5的醋酸铵介质中及CTMAB存在下 ,Cu(Ⅱ )与BSAP形成 1∶1络合物 .该络合物的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 35 5和 5 35nm ,其荧光猝灭程度与Cu(Ⅱ )量成正比 ,线性范围为 0~ 0 .3μg/ 2 5mL ,检测限为0 .2 3ng/mL ,方法用于大米中铜的测定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二溴羟基苯基荧光酮 ( DBH-PF) -铁 -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 ( CTMAB)的显色反应条件和光度性质 ,在 p H6.3 0~ 7.0 0的六次甲基四胺 -HCl缓冲介质中 ,在表面活性剂 CTMAB存在下 ,Fe( )与试剂形成稳定的三元胶束配合物 ,最大吸收波长位于 63 5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1 .3 0× 1 0 5L· m ol-1· cm-1,Fe( )含量在 0~ 1 1μg/2 5m 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拟定方法在掩蔽剂存在下 ,不经分离直接测定了牛肝粉、大米标样中的微量铁 ,结果满意 .  相似文献   

6.
在PH=5.1的六次甲基四胺缓冲溶液中,在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增敏作用]存在的条件下,二甲酚橙(XO)与铅形成稳定的1:1红色络合物,在波长为585mm处有最大吸收峰,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6.99×104,是无表面活性剂存在时的4.5倍,铅含量在0-25ug/50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简便有效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并比较在几种表面活性剂存在下 ,DBON -PF与铜 (Ⅱ )的显色反应 .试验结果表明 ,在 pH为 8.5的氨性缓冲溶液中 ,有吐温 -80存在下 ,铜 (Ⅱ )与DBON -PF形成紫红色络合物 ,最大吸收波长为 5 80nm ,对应的表现摩尔吸光系数为 1.2 1× 10 5L·mol-1·cm-1.含铜 0~ 6 0 0 μg/L符合比耳定律 .方法灵敏度高 ,测定了环境水中微量铜 ,结果满意 .图1,表 1,参 6 .  相似文献   

8.
我们研究了三元体系(UO_2~(2+),BPR,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四元体系(UO_2~(2+),BPR,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络合物组成、摩尔吸收系数和吸收波长。证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参与三元络合物组成。络合物溶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中,可增加络合物的稳定度和灵敏度。摩尔吸收系数为45×10~4。  相似文献   

9.
系统研究了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及相应的混合表面知性剂对2,3,7-三羟基-9-「4-(2,4-二羟基)苯偶氮」苯基荧光酮(RAPF)与钼(Ⅳ)的显色反应增敏作用。在0.24mol/L HCl介质中,混合表面活性剂CTMAB-TritonX-100存在下,显色剂与钼(Ⅳ)和CTMAB-TritonX-100形成胶束络合物,并且混合表面活性剂表现较强的增敏作用。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538nm,表观摩尔  相似文献   

10.
引言铁(Ⅱ)与4,7—二苯基—1,10—菲啰啉(BPT)形成的有色络合物水溶性差,常用萃取光度法进行测定。近年来,已有人采用表面活性剂TritonⅩ—100胶束增溶Fe(Ⅱ)—BPT体系光度法测定天然水中微量铁,而用表面活性剂Tween—80进行胶束增溶未见报导。Fe(Ⅱ)—BPT—Tween—80在PH1.8—7.2HAc介质中,形成稳定的三元胶束络合物,较文献介绍的体系的酸度范围和线性范围都宽。试验中还发现,显色酸度范围与试剂的加入顺序有着密切的关系。该三元络合物在538nm处吸收最大,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2.2×10~4L·mol~(-1)·cm~(-1)。在0~50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本法选择性高,可在不加任何掩蔽剂的情况下,直接测定白水泥和石灰石中微量铁,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通过减落和电阻率的测量,研究非晶态合金(Fe_(1-γ)Co_γ)_(82)Cu_(0·t)Si_(4·4)B_(13·2)(y=0,0.01,0·02,0.05,0·10)的结构弛豫。在25~350℃温区内,所有合金淬态和经退火处理后的弛豫谱都有两个峰。第一和第二峰的峰位温度或最可几激活能值Q_(mp)对Co含量(y)有不同的依赖关系。在驰豫谱第二峰出现的温区内,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偏离线性,对y<0.05的合金还有小峰出现。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非晶 Fe_(77.3)Cu_(0.7)Nb_(1.3)Si_(13.5)B_(7.2)合金在400~600℃的温度范围内退火后磁性的变化。磁性测量结果表明,获得高磁导率的最佳退火温度约540℃左右;经 X 射线衍射分析证实:在该温度下退火,非晶态合金已经晶化并形成体心立方结构的α—FeSi 固溶体,其晶粒直径约10~15nm。这种超细晶粒的纳米晶是高磁导率的根源。  相似文献   

13.
14.
通过高温(1173—1473K)固相反应.制备了钠快离子导体NA3.3Zr1.65-XTiXSi1.9 P1.1O11.5系统中X=0-1.65的一系列合成物,研究了该系统的相变情况,探明了在x=0.5-0.9 的组成范围内可制得NASICON单相.其中电导性最好的是X=0.6的合成物.在623k时它的电导 率为18.9S·m-1,在473—673K温区里其电导激活能为41.7KJ/mole.  相似文献   

15.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掺钕钛酸铋陶瓷粉料,对其相组成和形貌进行研究,进而制备块体陶瓷,对其电学性能和疲劳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粉料经550℃烧结后开始结晶,随烧结温度的进一步提高,结晶逐步完善而形成单相层状钙钛矿结构.块体材料的2Pr和Ec值分别为12.56μC/cm2和29.9 V/cm.经过1011次读/写循环后BNT的Pr值基本上没有下降,说明材料具有良好的抗疲劳特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非晶态Fe_(13.3)Ni_(69.6)Si_(0.9)B_(16.2)合金的居里温度Tc的Cross-Over现象。在宏观态的总动力学是由具有不同驰豫时间常数的微观态动力学的变化的叠加的假定前题下,可用来说明该现象的变化行为。由实验数据得出v_0=10~(12)s~(-1)是合理的参数值,并且Cross-Over效应与微观态的初始值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7.
利用旋转水中熔体急冷法制备出表面光滑、光泽明亮的Fe_(71.5)Cr_(1.5)V_2Si_(10)B_(15)非晶金属丝。非晶丝的直径为100—200μm,丝的圆度达0.96,线性均匀度达0.98,丝长度大于25m。讨论了喷射温度、喷射速度、转筒速度及冷却液层厚度等因素对非晶丝的长度、圆度及均匀度的影响,为进一步研制高性能非晶丝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用振动样品磁强计并结合X射线衍射准确判定了Nd2.4Er0.6Fe27.31Ti1.69化合物的磁晶各向异性方式,研究结果发现,Nd2.4Er0.6Fe27.31Ti1.69化合物的磁晶各向异性从室温时的易面转变到低温时的易锥.  相似文献   

19.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La_(0.8)Sr_(0.2)Mn_(0.98-x)Fe_xCo_(0.02)O_3(x=0.08、0.10、0.12、0.14)晶粉,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RD表征其微观形貌和晶体结构,用微波网络矢量分析仪测量样品在2~18 GHz频率范围内的复介电常数和复磁导率,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微波反射率与频率的关系曲线.研究结果表明:900℃煅烧3 h的La_(0.8)Sr_(0.2)Mn_(0.98-x)Fe_xCo_(0.02)O_3粉晶平均粒径约100 nm,晶体结构为钙钛矿型;在测试范围内,样品都有一个吸收峰,峰高及频率位置随x不同而异;厚度2 mm,x=0.08、0.10、0.14,大于10dB的吸收带宽达到4 GHz以上,样品既有介电损耗又有磁损耗,但介电损耗要大于磁损耗.  相似文献   

20.
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并行不悖;无论是物质生产还是精神生产,都不能违背自然或社会发展过程的一般规律。原始儒家尤其是其创始人孔子于《论语》中所提及的学术思想,至今仍然有着建构社会和谐秩序的实践意蕴。这对于增强民族文化的凝聚力有着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