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徽省地处长江下游、淮河中游,属暖温带与亚热带气候的过渡地带,冷暖气团交汇频繁,天气多变,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地处长江下游、淮河中游,属暖温带与亚热带气候的过渡地带,冷暖气团交汇频繁,天气多变,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  相似文献   

3.
进入新世纪,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了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框架上说就是"四个和谐",即人与社会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自身和谐.  相似文献   

4.
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文章从树立科学发展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入手,从一个则面论述了树立科学发展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应持有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5.
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高度,以理论、历史、现实相结合的实事求是方法,从人与自然几个基本关系入手,认为人与自然的最根本关系是对立依存关系、最佳关系是和谐关系、最基础关系是实践关系,分析了科学实践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提出了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  相似文献   

6.
全球面临着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巨大压力,经济迅速腾飞的中国,回顾以往的社会发展,在加强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率同时,没有很好地注重社会和生态等其他方面的进步与和谐,经济的增长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为了迎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社会提倡遵循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协调的发展战略,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资源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7.
始建于宋末元初的丽江古城,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古城总面积3.8平方公里,居住着6200多户、2.5万多以纳西族为主的居民。古城傍依雄伟神奇的玉龙雪山,清澈的雪山圣水玉泉河分支穿城而过,构成了一幅家家流水、户户垂杨的独特画卷。古城内独具特色的小桥流水人家和古老的纳西文化,被国内外专家学者们誉为“活着的文物”、“居民博物馆”、“高原姑苏”和“东方威尼斯”,每年吸引着数百万海内外游客观光旅游。顺着常年鲜花点缀、垂柳依依、小河潺潺的步行街,漫步丽江古城,你便走进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家园。这里没有…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笔者赴德国学习考察,感受最深的,就是那儿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德国,城市、乡村与自然融为一体.城市工业区见不着冒烟的烟囱,郊外农村看不见裸露的土地.不论你从飞机上俯瞰,还是在大街小巷中穿行,满眼皆是绿色.  相似文献   

9.
从西部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状况来看,构建"和谐西部"的基础在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真正实现西部地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水.本文阐述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经历的四个阶段,得出我国现代水利的核心理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分析了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之后,提出了破解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方法.文中提出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四个阶段(依存、开发、掠夺、和谐)是一种否定之否定、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文章分析认为我国水资源面临洪涝灾害频发、水资源短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水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四大问题的挑战.最后文章按照科学发展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理念,分别从给洪水以出路、建立高效节水型社会、发挥大自然自我修复能力、发展绿色经济严格排污权管理四个方面针对面临的四大问题提出破解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人与自然是统一的整体,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的活动中,应遵循协调共生、适度发展、伦理道德的原则,才能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50年前,世界人口不过30亿,仅仅过了半个世纪,全球人口已超过70亿,人口激增,消费扩大,加上部分人群对最大利润和无限享受的追求,大大刺激了人们对自然资源的无情索取和对自然环境的残酷破坏,同时也诱发和加重了自然对人的报复--水害灾害加重、滑坡泥石流频发、大量的土地荒漠化、水源因污染和堵截调引而愈显短缺,因此,哲人们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号召,确属治国治世之道!所谓自然,广义而言便是除主体人之外的整个客观世界.  相似文献   

13.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国水资源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水.本文阐述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经历的四个阶段,得出我国现代水利的核心理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分析r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之后,提出了破解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方法.文中提出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四个阶段(依存、开发、掠夺、和谐)是一种否定之否定、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文章分析认为我国水资源面临洪涝灾害频发、水资源短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水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四大问题的挑战.最后文章按照科学发展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理念,分别从给洪水以出路、建立高效节水型社会、发挥大自然自我修复能力、发展绿色经济严格排污权管理四个方面针对面临的四大问题提出破解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工业化前后地球环境的变化、我国环境污染现状和公众环境意识的调查分析研究,阐明如何提升公众环境意识,从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自然界的发展潜力是无限的,人的主观能动性也尚待进一步发挥,因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完全可能性。文章对实现这种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化的基本前提作了简要分析,这就是:进行观念变革,促进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合理的社会组织制度。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发现,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在实践中,住客体之间发生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因此我们要注重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按照主观目的性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原则实践,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另外还须提高人口的质量,改善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资源型产业,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现在必须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建立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可持续发展是国际社会深刻反思传统发展模式后,为实现全球和平、稳定与繁荣而作出的共同选择.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可持续发展最核心的问题,是科学发展观在现实工作中的具体体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就是要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9.
于欢  李楠  刘畅 《科技信息》2013,(1):443-443,449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重要议题单独一节专门论述,并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正确理念,面对新的挑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新的措施:改变旧发展观,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发展观、新价值观;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态文明理念;全民动员,培养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进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重大挑战;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