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广西壮族地区,有一种文字很象汉字,但它的意义不是汉字,有一部分连读音也不照汉字来读。这种文字,人们叫做方块壮字。这种字在壮族山歌中用得最多,师公的唱本和道公的道书也用这种字来抄写。下面谈谈方块壮字什么时候造出来,它有什么作用,同时说说方块壮字和壮山歌的关系,还有方块壮字的缺陷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广西南宁市良庆区良庆镇平乐村是一个南部壮族的聚居地,二冬坡是其中的一个自然村。二冬坡是一个有400余年历史的单姓氏南部壮民族——黄氏壮族的聚居区。为了了解他们的社会历史文化,本调查报告专门就二冬坡黄氏壮族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婚姻家庭、风俗和民间宗教信仰等进行了田野考察。  相似文献   

3.
在壮族文化史上,从远古时代产生的创世神话,史诗《布洛陀》、《布伯的故事》起,随着时代的变迁,壮族的各种文学现象相继产生并得到长足的发展。几千年来,壮族人民创作了难以计数的神话、传说、史诗、叙事诗、歌谣、故事、戏尉等等,从各个侧面反映了壮族人民的生活斗争、理想、爱情和他们的命运。它以壮民族特有的风貌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具有很高的思想、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但是,由于壮族过去一直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唐以后有些地区曾借用汉字编造过形声结构的壮族“土方块字”  相似文献   

4.
壮族学生在学习汉语文的过程中,由于受壮语的影响而出现表达方面的错误,即“夹壮”、“仿壮”现象。本文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对上述现象进行归类分析,揭示其规律及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壮族地区汉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陈宏恩 《科技信息》2009,(30):I0147-I0148
日语汉字"中"的读音规则仍然和其他汉字一样,存在着训读和音读两种现象。作为独立词(自立語)时,"中"只有其训读发音「なか」的读法。作为合成词(複合語)的一部时,读音则相对有些复杂。在日语合成词中,无论是人名还是地名几乎都是训读音「なか」。如人名「中井竹山(なかいちくざん)」、地名「中伊豆(なかいず)」等。在汉语中的人名、地名以及汉语式的日语单词中,"中"的读音以音读音「ちゅう」居多,如「李中玉(りちゅうぎょく)」、「中南海(ちゅうなんかい)」、「中肉(ちゅうにく)」、「御中(おんちゅう)」等。当然也存在「じゅう」的读音如「心中(しんじゅう)」。汉字"中"作为接尾词时,读音只有音读音「ちゅう」和「じゅう」两种情况,读音不同,所表达的含义也不同。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壮族服饰是壮族文化的活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民间信仰内涵,如自然崇拜、祖先崇拜、鬼神崇拜等。透过壮族服饰,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壮民族深层的文化心理及宗教信仰传统意识。  相似文献   

7.
从壮族的语言特点上进一步探究壮族对本民族的自称,能更准确地了解到壮族到底将自己的民族自称为什么民族。壮族的民族自称按壮语的表达习惯应为“陀族”。壮族现有族称,是因为汉族按壮族人对大象称呼的语音,用汉语近似读音字来指认的,其原义为“大象民族”。探明壮族族称原义,符合壮族的民族心理习惯,有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也有利于壮族人民正确理解党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8.
壮学研究的一朵新花——评邵志忠《壮族文化重组与再生》●徐杰舜/著壮学,作为研究我国第二大民族的一门人类学和民族学的分支学科,近几年来有了长足的进步,出版了《壮族通史》、《壮族百科辞典》、《壮族风情录》和各具特色的郑超雄的《壮族审美意识探源》、潘其旭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壮汉语的语音、语言习惯、逻辑事理、情感表达等的差异着手,从中寻找出教学经验,以开掘学生想象力,从而提高壮族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0.
云南壮剧与壮族民间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些壮剧剧目主要由壮族民间的宗教祭祀活动衍化而来。壮族巫师“魔公”在壮剧演出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戏班演出要由魔公择算吉日,念咒迎神,驱鬼除邪,有“魔公不开腔,戏班不开箱”之说,许多壮剧戏班甚至由魔公掌班。演壮剧是壮族农村宗教祭祀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具有娱神娱人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1.
改土归流之后,壮族核心居住区逐渐朝着多民族聚居的特点发展;壮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开始与中原地区划一;壮、汉民族之间既有融合,也有同化,但是壮融入汉是主流;大约从明代起,壮族逐渐对壮、汉文化抱等距认同的态度,并在族际交流中维持自己的族群边界。改土归流的结果是使壮族看起来与汉族无异,但却实在又是一个特点突出的民族。  相似文献   

12.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在壮族地区呈现出一种“壮化”倾向 ,在主题、情节、结局的处理等方面深得壮族文化的内蕴。透过这种“壮化” ,可以看到壮族文化追求智慧人生、具有强烈的巫鬼观念和乐生意识以及淳朴自然、清新健朗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3.
孔子思想文化,约于汉代时传入壮区,其传入线路有两条:一条从苍梧地区传入;另一条从桂林地区传入。孔子思想文化逐步在壮族中的传播,对于壮民族的影响十分深远,它在壮族的历史中起着很大的作用,论述这种历史作用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壮剧是壮族代表性的民间戏曲,其中的北路壮剧真实地反映了壮族人民生产生活以及思想感情的各个方面,因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壮剧堪称是了解壮族人民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一面"镜子";同时,北路壮剧使用壮语演唱,其唱词具有音韵美、节奏美、修辞美、意境美等审美特征。壮剧唱词英译应遵循"力求传神达意,确保合乎习惯"的原则,并采取准、整、创的英译策略。  相似文献   

15.
壮族民歌种类繁多、千姿百态、绚丽多彩,世世代代流传在壮族人民之中,伴随着他们的一生,融汇在他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正是这些壮族民歌,孕育了在祖国戏曲百花园中风格迥异、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的云南壮剧;壮剧音乐也在长期的、不断的、有机的与壮族民歌的互渗和融合中使云南壮剧形成了"以本土腔为主要特征,融合其他剧种声腔的多声腔少数民族剧种。"  相似文献   

16.
壮学是以壮族社会群体及其文化为研究对象,进行历史性、现实性、整体性和系统性研究的综合性学科,对壮族的历史起源、民俗文化,教育研究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随着壮学体系的不断完善、壮学研究中心的建立及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一、什么是汉语音韵学汉语音韵学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和它们的历史演变的科学。汉语音韵学又称声韵学,研究汉字声、韵、调的发音和类別。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发展来的。语言的发展有它的继承性和发展性。如我们用现代语音读唐诗,往往会发现有些诗的韵脚和平仄不顺口了。这就是因为唐代当时的读音发展到现代已经发生了变化。如杜牧的《山行》:  相似文献   

18.
壮学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门边缘学科,集民族学、历史学、经济学、宗教学、生态学等于一体。该书由广西民族大学壮学研究中心策划组稿,围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壮泰族群发展"这一主题,分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研究""壮族历史文化与民族关系研究""壮族经济社会发展与现代化研  相似文献   

19.
壮、泰民族有着共同的祖先。两个民族在分化之前,壮泰民族和汉族有过非常密切的接触史。由于当时汉族属于强势民族,不断影响着周边民族的语言,壮泰民族共同向汉语借用了大量的词汇。后来随着民族的分化和迁徙,壮泰民族也分化为两个民族,今天的泰族(今主要聚居在泰国)和壮族(主要聚居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故壮族、泰族在分处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下的今天,在其使用的语言中仍然保留着很多相同的汉借词。然这些相同的汉借词到底有哪些,有多少?存在着怎样的特点和规律呢?笔者对这些分别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壮族是中国的第二大民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数惟一超过一千万的民族,堪称少数民族的老大。按人口多寡排序,壮族在世界民族之林居第62位,①举足轻重,不言而喻。令人遗憾的是,学术界对壮族的研究起步晚,成果不多,与壮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地位极不相称。进入80年代以后,这种状况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特别是广西壮学学会成立以后,“壮学”作为一门内容丰富的专门学科逐渐为人重视和接受。继之,一批有分量的学术专著和论文应运而生,从两部《壮族通史》的出版,②到壮族“那文化”概念的提出,③在学术界,尤其是在民族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