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匡超人人物性格的形成及转变,一方面是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又有其自身的因素。对“功名富贵”的追求是匡超人转变的首要内因。当尽孝与科举功名道路发生冲突时,匡超人选择的是利己原则,这是理解匡超人这个人物变质的关键,也是这个典型人物的总特征。过人的精力、智力和外“乖”内“韧”的性格是匡超人变质的又一重要内因。未发迹的他已初露势利之心。匡超人自身的内因和外因交互作用,才形成匡超人这个典型人物,他的变质堕落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而且更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  相似文献   

2.
刘得仁,中晚唐诗人,长期生活于长安通济里。刘得仁家世显赫,母亲为顺宗之女云安公主,父亲为战功显赫的泾原节度使刘昌之子刘士泾。刘得仁一生追求科考功名,但"困于举场二十年",科举考试始终没有成功。在追求科举功名的同时,刘得仁长期居住在长安通济里,积极结交诗友,锤炼诗艺,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与之结交的诗友主要有雍陶、姚合、无可、丁居晦等人,诗风也与之相近。  相似文献   

3.
陈霆是明代词史上著词较多的词家之一,而其隐逸词尤甚。这些隐逸词描写了闲雅的田园隐居生活,表现了他对功名的厌弃,其中一些词还表现了他对神仙的追求及向往。同时,陈霆的隐逸词既有豪放派之激越,又有婉约派的柔媚,形成了他词中别具一家的风格。  相似文献   

4.
海明威既是一位伟大作家,也是一位杰出记者.他作为记者而进行的新闻写作实践活动,几乎伴随他一生的写作.他长期的新闻实践经历产生了大量风采独具的作品,而且对后代新闻记者也有较大影响.他写出“永存的记录”的理念,以及他在新闻写作上的建树,见证了他一生对真实而又生动地写新闻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5.
在潘岳、陆机比较批评历史上,王夫之的批评颇具特色。他许以潘岳为“俗”:从创作内容、创作目的、主体诗气、艺术表现形式等俱是如此。他还认为陆机的诗歌创作以与弟陆云“俱入洛”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创作符合王夫之标举的雅的规范,且体现了“晋宋风味”这种诗美,而后期创作与潘岳一样,体现着俗。由此可知王夫之的潘、陆比较批评乃是早期陆机与潘岳的比较,批评的结果乃是雅、俗之别。如此鸿沟批评在潘、陆比较批评史上为第一次。如此批评也体现着王夫之诗学思想的某些独特性。  相似文献   

6.
张华以政治和文学上的成功影响了西晋一代文人,其中对入洛的陆机影响尤为显著。陆机在从政道路的选择、文学创作以及文学观念上莫不以张华为楷模。本文从这三个方面试述张华对陆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潘陆优劣之争由来已久,钟嵘在《诗品》中推崇陆机为"太康之英",认为陆机无论是从诗歌创作渊源上看,还是从诗歌创作才能上看都优于潘岳,"潘才如江,陆才如海"。钟嵘如此标举陆机,与其所处的时代环境和他自身的诗论倾向息息相关。钟嵘的论断暂时平息了潘陆优劣的长期论争,为之后的研究提供了更为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黄政华 《科技信息》2009,(11):133-133
《项脊轩志》真实地表现了作者当时的生活和心理,全文笼罩着一种浓重的悲情愁绪。在这种悲情愁绪中,我们看到传统知识分子的举业意识,读到他在人生路上对功名的咏叹,感受到一代读书人追求功名的心路历程,体会到作者生活的悲哀。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陆荣廷从小受壮族文化的熏陶,壮族文化在他身上占着主导地位,是他人格的根。并从简朴恋土,以兵为本和集团利益三方面论述了壮族传统文化对陆荣廷一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柳永一生浅斟低唱 ,词作呈现出凄迷哀婉的色彩。柳永执著于功名 ,却不趋炎附势 ,他的人生充满了矛盾 ,理想的渺茫、感情的无所依托 ,使他内心烦闷惆怅 ,为他的词作涂上了凄迷的色彩。柳永创作了大量的慢词 ,慢词无论从音律、节奏上 ,还是结构、内容上都有利于抒发哀婉、愁苦的情感 ,这就为他词作形成凄迷色彩创造了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11.
蔡信 《世界博览》2011,(8):23-23
他一生七次被追捕、三次入牢狱 他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颗"为国家计,为百姓计"的民族心。 章太炎是中国近代史上极有意思的人物。作为革命者,清朝的覆灭与民国的建立有他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国学大师,他更被胡适誉为"清代学术史的押阵大将"。  相似文献   

12.
冯玉祥一生几经重大转折,“从一个典型的旧军人转变为坚定的民主主义斗士”,最根本的转折是在什么时间实现的?本文从世界观的转变、“救国救民”道路及其主义(理论)和革命组织方式的转变入手,论述了冯玉祥在泰山“隐居”期间,通过读书学习总结经验教训,实现了他一生中的根本转变,走上了新民主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3.
彭丽 《孝感学院学报》2010,30(Z1):43-46
袁中道的尺牍小品文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且反映了其丰富的内心世界。文章以《珂雪斋集》之尺牍小品为本,来展现袁中道追求性情自适与放纵欲望戕害生命、追求功名与渴望归隐矛盾纠结的内心,以此了解一个更真实的袁中道。  相似文献   

14.
"内圣外王"思想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哲学命题,涉及到儒家的人格理想和社会政治理想。梁漱溟被美国学者艾恺(Guvs.Alitto)称之为"最后一个儒家",也是二十世纪众多寻求中国发展道路的知识分子中唯一身体力行儒家"内圣外王"理想之人。梁氏一生都在试图寻求解决"中国问题"和"人生问题"的出路,试图在中国历史之出路与人生价值之选择之间达成统一。梁氏深受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认为中国现代化的本质是文化现代化,中国现代化的途径是乡村建设。他的一生陷入现代化与人性的两难之中,其关于中国现代化的理论构想也就必然充满了种种逻辑疏漏。  相似文献   

15.
1994年11月l3日,对于江阴市华西村干部村民来说,牛个难忘的日子:这天蒙蒙亮,村党政企三套班子成员、各企业的厂长、经理乘车直驶北京,开始第三次北上"取经"。华西人不会忘记,10年前,也是这个时侯,村里的干部北上取经换脑筋,回来后苦干4年,终于在1988年夺取江阴市第一个亿元村的桂冠。两年前的阳春三月,村干部第二次北上,借鉴兄弟单位的发展经验,提出了"同心同德挑重担,决心闯过十亿关"的目标,全村上下一鼓作气,1993年三业产值突破10亿元,成为江苏省首家利税亿元村。"华西又要大变样啦!"这天早上,村民们一上班,就抑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老子,在他的著作《道德经》中精辟地论述了他对宇宙的起源和演化的理解——“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们暂且放下这句话与宇宙大爆炸理论之间的碰撞和千丝万缕的联系,单从生命的角度来看,今天地球上那些或走或飞或游泳,或者站在阳光下勤勤恳恳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确实都来自最初的那一个细胞,可谓“一生万物”。  相似文献   

17.
周恩来一生致力于国共合作,他阐述了和平统一台湾、第三次国共合作和祖国完全统一的前景、意义、基本原则与形式,并做了大量具体工作,为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和江泽民在十五大提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对今后解决台湾问题,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郁达夫是五四运动以后影响较大的小说、散文家和诗人。他的一生,经历了几次革命的高潮和低潮,然而他始终坚守着反帝反封建的阵地。炽烈的爱国主义激情象一条红线贯穿在他的创作中。他的一生都在积极地寻觅着使自己的祖国摆脱帝国主义的铁蹄蹂躏,走向繁荣富强的道路。在日本帝国主义残酷迫害下,他仍坚贞不屈,最后,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民族的尊严,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之歌。郁达夫的一生“是一篇富阳悲壮的诗史”,“他的伟大就是因为他是一个天才的诗人,一个人文主义者,也是一个真正的爱国主义者”。  相似文献   

19.
徐志摩的一生是追求爱、美、自由的一生,是用生命去实践他所学得的西方文化,并取代中国文化的一生.这个过程使他的生命具备了很高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王阳明同历史上的许多志上仁人一样,向往至公至善至平的大同之世,而着力于小康.在其论述中,于“三代王道之治”(即小康),颇有闻发.研究其小康思想,将有助于全面把握其思想体系.一如果说王阳明对大同理想讲得很简略,而他在民本思想基础上讲王迅、小康、三代之治,却较为充分.他在《书林司训卷》一文里写道:“嗟呼!昔王道之大行也,分田制禄,四民皆有定制.壮者修其孝弟忠信;老者衣昂食肉,不负载于道路;死徙无出乡,出人相友,疾病相扶持.乌有耄耋之年而犹走衣食于道路者平!”1他要求朝野上下、相互股励,克去已私,以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