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乡村人口多、贫困人口多、贫困范围广,认识评价其乡村性,明确乡村发展方向,对于推进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新农村建设都具有现实意义。根据2010年《重庆统计年鉴》数据,选择各产业地区生产总值相对比重指标将重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的县域划分为第一产业主导型、工矿业主导型、商旅服务型和均衡型等乡村发展类型;并以之为基础,选取城镇化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农地产出率、农业产值与非农业产值比、高速公路密度、广播电视覆盖率等指标评价判断各县域的乡村性。结果表明,同类及不同类乡村发展类型的县域之间的乡村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工矿业主导型乡村发展类型中乡村性弱的仅有3个区,乡村性显著的有2个区县;均衡型乡村发展类型中乡村性居中县域有4个,乡村性强和显著的也有4个县;第一产业主导型和商旅服务型乡村发展类型的县域乡村性强或显著,可见,重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县域乡村性总体较强。最后,提出了县域经济发展的两大方向,一方面加大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城镇化进程,不断提高乡村社会现代化水平和乡村文明水平;另一方面,因地制宜,走特色产业发展之路,使乡村和农民依靠自身拥有的资源要素增值致富,增强乡村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2.
长三角地区县域乡村类型划分与乡村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长三角地区为例,首先划分出农业主导、工业主导、服务主导和均衡发展4种乡村发展类型;基于区域城乡一体的思想构建乡村性指数RI理论公式,对2000~2012年长三角地区乡村性及演变特征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农业主导、工业主导和服务主导的县域分别占总地域面积的13.79%、18.96%及12.06%,而均衡发展型的县域占到55.19%;农业型乡村分布在苏中、舟台地区,工业型乡村分布在苏锡常地区,而服务型乡村主要分布在宁甬杭地区;长三角县域RI总体上呈减弱趋势,乡村性空间格局与乡村类型划分具有较高关联性,苏中、舟台地区乡村发展农业主导,乡村性总体高值集聚,而苏锡常乡村发展工业主导,乡村性总体低值集聚,并且工业、服务主导型乡村性RI低于农业主导和均衡发展型;最后,提出未来长江三角洲地区乡村发展相关的重构建议.  相似文献   

3.
广西岩溶区农业发展的资源及地质环境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运用聚类分析方法,从农业综合开发角度进行广西岩溶区资源及地质环境类型划分,并分析各类型区的自然资源状况及岩溶地质环境特征,根据各类型区的条件及潜力,提出了农业生产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基于山西省县域1995年、2005年和2015年农业经济产值和农业劳动力3期截面数据,利用GIS技术和模型方法,研究了县域农业经济和农业劳动力变化趋势及耦合关系的时空格局.结果表明:(1)1995年~2015年期间,山西县域农业经济总体呈增长态势发展,增加速率呈前慢后快趋势,第二阶段是第一阶段的十倍;(2)全省农业劳动力增量不多,1995年~2015年仅增长4.3%.受省会虹吸效应影响,明显可以看到环太原农业劳动力减少带;(3)耦合类型划分为三种类型区,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格局,但极化效应不突出;(4)根据耦合类型区提出了相关乡村振兴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三生”空间理论,从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三大维度构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空间自相关模型对云南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分析其空间格局特征并划分出四种乡村人居环境发展类型.(1)2010-2020年,云南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水平逐步提升,可划分为三个阶段:2010-2013年,波动增长阶段;2014-2017年,增长提速阶段;2018-2020年,快速增长阶段;(2)云南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水平地域差异显著,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3)依据各市(州)基础设施、经济水平、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和生产环境五个维度得分,划分出均衡发展型、生态环境主导型、生产环境-经济发展主导型和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主导型四种乡村人居环境发展类型.  相似文献   

6.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选取干燥度、作物需水量、节水灌溉比例等共18个较全面、易获得、概括性强的指标,构建山东省农业节水分区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分区指标进行降维处理,运用聚类分析法对山东省17个城市进行农业分区处理。结果表明,山东省可划分为黄泛平原区,鲁中山区,鲁南山区,鲁东丘陵区,鲁西南平原区,鲁中、鲁东平原区共6个农业节水类型区,各类型区缺水程度、主要作物类型、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均存在差异,应从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田间节水技术应用等方面提出适宜各类型区发展的农业节水模式。  相似文献   

7.
依据14个定量指标,用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将河南农村工业发展环境划分为6个类型区,并对各类型区的环境特点以及农村工业发展方向和途径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农业经济类型划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确定能全面反映农业经济状况的各项指标,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农业经济类型进行划分,将该州13个县划分为5类,并分析了各类型区的特征及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农业产业的企业化经营展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体现了用工业化思维改造传统农业的科学发展观;企业化经营作为一种新型生产关系推动着农村经济通过农业产业化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转变  相似文献   

10.
农业产业的企业化经营展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体现了用工业化思维改造传统农业的科学发展观;企业化经营作为一种新型生产关系推动着农村经济通过农业产业化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转变  相似文献   

11.
划分县域乡村发展类型与乡村性强度,探讨不同乡村发展类型县域的内部差异,有助于推进乡村转型与城乡协调发展.运用贵州省2000、2005、2010、2018年统计数据,划分乡村发展类型,计算乡村性指数,结果表明:依据产业结构,划分出4种乡村发展类型,各县域乡村发展类型处在不断变化中;乡村性整体呈减弱趋势,各县域间乡村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锡林郭勒盟生态经济类型区划分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锡林郭勒盟各旗县为研究基本单元,选择深刻反映锡林郭勒盟生态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及农牧业发展水平时空分布与差异的30项指标,运用PCA法,分别从自然、农业、牧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等5个方面计算并提取出可代表各旗县生态经济发展状况的17个主成分.在此基础上应用k均值聚类分析法将锡林郭勒盟划分成5个类型区,通过地域比较优势组合形成4个生态经济类型区:生态保育与外向型经济区、能源化工业和畜牧业发展区、生态保育与生态旅游开发区以及草地农业与畜产品加工周转区.应用GIS生成生态经济类型区划分图.最后依据各地的自然条件、区位特征和资源禀赋,提出各类型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优化策略和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3.
《科学管理研究》2017,(2):73-76
在介绍农业信息技术、微生物技术、海洋农业技术与生物技术及它们对农业生产的作用基础上,探索了3种类型(绿色生态型、外向主导型、都市型)农业产业模式的主要特征,并就新技术革命背景下农业产业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依据野外调查资料,以计算机为辅助工具,运用数学方法,揭示了南洛河流域农业环境生态条件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根据其生态条件的相对一致性与差异性,划分出该区的农业生态类型;建立起各生态类型区的生产力模式,分析出农业生产发展的优势,因地制宜地进行了其生态农业发展的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国内外领先产业集群的比较研究,可以将面向产业集群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概括为三个层次、十二种类型。我国产业园区的管理体制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其中采用政府主导型和准行政机构主导型的模式能够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6.
以草地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草地类型区域分异为基础,基于区划的依据、原则,通过单要素和综合要素叠置,以及专家系统评价和野外校正,在确定了等级标准的基础上,将宁夏草地农业区划分为4个一级区和10个二级区,并进一步分析了各类型区特征和发展方向.区划结果对于宁夏及类似地区草地农业布局规划、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与草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耕地多功能价值评估与权衡协同关系研究对于指导耕地可持续利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江苏省东海县为例,综合运用多功能价值体系、SPSS偏相关工具、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探究耕地多功能之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区调控研究。结果表明东海县生产经济功能、社会保障功能与生态保护功能之间存在梯度化分布态势,生产经济功能为主导,其次为社会保障功能,生态保护功能价值最低。研究区耕地多功能间存在着协同关系,协同关系由强到弱依次为:生产经济功能与生态保护功能(0.523)>生产经济功能与社会保障功能(0.456)>生态保护功能与社会保障功能(0.138)。空间上,研究区19个乡镇(街道)耕地3类功能的两两功能间以空间独立关系为主,处于权衡或协同关系的乡镇数量较少,且较为离散。根据上述研究成果,通过聚类分析将研究区划分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4种类型区,针对不同类型区域提出了差异化的耕地发展与保护策略。研究结果可为提升耕地资源的综合竞争力、指导粮食生产功能区乡村规划及实现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把福建东部沿海划分三个类型区,分析和比较了三个类型萄污染气象因子特征,并对各类型区中的城镇总体布局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鄂南丘陵山区坡地生态稳定性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不同类型坡地退化的特征、过程及主要影响因子;在提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并确定不同类型区土地利用整治方向的前提下,介绍了几种坡地退化防治的农业生态技术及其在本区实施和推广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以研究区土地利用动态度与耕地和基本农田现状分析为先导,通过大都市边缘区高标准基本农田潜力评价体系构建和潜力结果分析,总结了大都市边缘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模式与建议;研究方法:GIS分析法、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法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法;研究结果:研究区基本农田分值大于60的高标准基本农田总面积为4 355.27hm2,主要集中分布在茨竹镇、兴隆镇、大湾镇和大盛镇共10个片区;研究结论:构建了城郊农业生产主导型、景观生态农业主导型、生态阻隔功能主导型三种大都市边缘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