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一名德军士兵在家信中写道,"我们不久就可以占领斯大林格勒,但是它仍然在我们面前—相距如此之近,却同时又像月亮那样遥远。"远去的寒冬1942年的春天,苏德战场上的德军终于结束了"冬眠",他们顶住了苏联红军的冬季反攻,正渐渐从莫斯科保卫战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1942年的苏德战场,德军仍然占据着优势。在过去的10个月中,德军摧枯拉朽地消灭了近200万苏军,其中仅仅是在基辅就俘虏了66万苏军。士气高昂的德军有理由  相似文献   

2.
<正>一是集中优势兵力于主要作战方向,夺取局部制空权。莫斯科保卫战初始阶段,苏联空军总兵力为602架战机。至11月中旬,即莫斯科要地防御即将开始时,苏军作战飞机增加到1058架。而此时,德军的飞机仅剩670架。为了保证集中兵力于主要作战方向,坚决夺取莫斯科上空的制空权,苏联统帅部于1941年11月9日,决定组建国土防空军总司令部,具体负责协调和使用有限的航空兵,使城市防空和野战防空相互支援,协同行动。  相似文献   

3.
话说60年前的一个漆黑之夜,柏林郊外,苏德两军的阵地一片寂静,清晨5时整,顷刻间大地被强光照得如同白昼.原来,苏军同时打开140部探照灯和所有车辆的车灯,上千亿度的电光倾泻在德军阵地上,照得敌人目眩眼花,惊恐万状.接着数千门大炮同时发射,德军防线顿成火海.苏军统帅朱可夫运用人工照明的妙计成功了.经过激战,苏军突破柏林防线.  相似文献   

4.
《科学之友》2014,(2):73-77
<正>俄罗斯联邦的首都莫斯科,世界闻名的克里姆林宫,巧夺天工的教堂广场和设计精美的建筑群,蕴含了人类无与伦比的智慧。谁能想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座伟大的建筑群曾经险些被夷为平地。1941年,二战的战火蔓延到前苏联,当时前苏联的统帅部克里姆林宫,成为了德军重要的打击目标。7月22日,127架挂满炸弹的德军飞机飞抵莫斯科,但是在执行轰炸任务时,大部分德军王牌飞行员不仅无法找到轰炸目标,甚至连克里姆林宫都发现  相似文献   

5.
正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场上的厮杀进行得异常惨烈。苏联红军在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后乘胜追击,收复了大量失地。同时德国的南方集团军也在有条不紊地后撤,同时暗中集结兵力,引诱苏联军队拉长战线。5月中旬,德军突然以猛烈的势头拿下苏德反复争夺的哈尔科夫,实现了在南北两向对库尔斯克地区苏军的包围。由此,一场震惊世界的大战马上要爆发了。  相似文献   

6.
1948年苏联爆炸了自己的原子弹后,美国陷入了深深的核恐惧。用当时美国报界的话讲,就是“不间断的忧虑,就像是一场整个国家都无法摆脱的持续低烧。”苏联可能研发的战略远程轰炸机和洲际导弹,让美国军方噩梦于怀。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可能详尽地侦察。间谍派出了,常规的侦察机:RB-29、英国制造的“堪培拉”型侦察轰炸机也派出了,除了遭到苏军战斗机拦截射击外,并没有得到清晰的照片和有价值的情报。1953年,驻莫斯科的一名美国使馆军事人员侦察到一架大型轰炸机,它就是米亚-4,西方代号“野牛”,使用喷气式发动机,能跨越大洋对美国实施轰炸。从…  相似文献   

7.
刽子手——芥子气 1914~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正酣,交战国双方都使用了大量毒剂。1915年,德军在英军阵地上空首先撒布了黄绿色烟雾,使英军损失惨重。不过“秘诀”一旦识破,德军也就无法得逞。  相似文献   

8.
利用动物排雷,是古今军队使用动物士兵的一种较为常用的做法,战绩也特别突出。如二战中,苏军六万多条军犬参战,它们除负责情报传递、运送弹药、救助伤费外,还荡除了303座城镇的地雷;为清除德军在诺曼底海滩埋设的地雷,法国人把羊群赶过沙滩;1942年瑞典人秘密试验让海豹清扫水雷,还让它们带水雷去炸德国的潜艇。近些年来,美、俄、日等国海军还专门训练海鲸、海豹、海狮、海豚等海洋动物,不仅让它们参与军事导航、侦察、排雷等活动,还让它们携载炸药、水雷,甚至让它们充当自杀性“敢死队员”……  相似文献   

9.
在近代战争中,利用动物排雷是各国军队使用动物士兵的一种较为常用的做法,战绩也特别突出.例如:二次大战中,苏军5万多条军犬参战,它们除送情报、运弹药、救伤员外,还荡除了303座城镇的地雷.为消除德军在诺曼底海滩埋设的地雷,法国人把羊群赶过沙滩.1941年瑞典人秘密试验让海豹清扫水雷,还让它们带水雷去炸德军的潜艇.近些年来,美、俄、日等国海军还专门训练海鲸、海豹、海狮等海洋动物,不仅让它们从事导航、侦察、排雷等活动,还让它们携载炸弹、水雷,甚至让它们当自杀性"敢死队".下面介绍几例动物扫雷的奇闻.  相似文献   

10.
莫斯科会战包含了一系列复杂的、各具特点的战役和战斗,每次战斗都殊为惨烈.它又是在辽阔的地域上展开的,时间从1941年10月延续到1942年1月.其规模十分浩大--交战双可参战200余万人,坦克约2500辆、飞机1800架、大炮和迫走炮2.5万门.德军统帅部把这次战役定名为"台风".  相似文献   

11.
早在1983年.一大群红喉雁突然飞进了莫斯科动物园.它们一来就在这儿“安家落户”了。您若以为红喉雁乐不思蜀.把莫斯科动物园当作自己精心挑选的新家可就错了。  相似文献   

12.
飞碟其实是人类制造的飞行器!这种最为平常的解释却最让人惊诧。近年来披露的资料显示,早在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就已经在秘密研制碟形飞行器,并且已经制作出能够飞行的样机。但随着战争的进程,这种“旷古绝今”的狂想未来得及公开便因纳粹的覆灭而消失,留给后人一团谜雾。盟军最早察觉到德军的飞碟研究计划是在二战末期的空战中,当时,盟军的飞行员多次发现在德军飞机编队一侧的远处,有种形状奇特的飞机。那东西呈碟形,没有机翼,但速度很快,飞行性能优异,能够灵敏地转向和爬升俯冲,部分飞行员甚至宣称自己看到了不明飞行物上带有铁十字符号——…  相似文献   

13.
猪的传奇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军实施大规模的毒气战术,施放液氯达180多吨,毒气使英法联军的5000多名士兵死亡,就连在该地区的飞禽走兽也受到大量杀伤,可是唯有猪却安然无恙。这引起了有关专家的极大注意。通过试验观察,发现并不是猪不怕毒气,而是它的拱食本能救了它。当毒气袭来时,猪也受不了毒气的刺激,于是拼命地用嘴巴拱地,把土拱松之后,让长长的猪嘴巴埋在泥土里,这样便幸免受害。  相似文献   

14.
施征 《科学之友》2002,(12):30-32
2002年10月23日,几十名车臣绑匪在莫斯科纲承厂文化宫劫持了800多名人质,并威胁如果俄罗斯不结束在车臣的军事行动就炸毁大楼俄罗斯特种部队10月26日向楼内施放催眠气体后解救了人质。为此,我们特别介绍有关俄特种部队的背景资料,以飨读者。“莫斯科”大剧院人质事件的顺利解决使人们再一次对俄罗斯特种部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里除了将介绍参与解决人质事件的头号功臣俄罗斯“阿尔法”特种部队,以及神秘的“信号旗”特种队部外,还将介绍更为神秘的俄罗斯“总统团”与俄罗斯海军的“海狗”特种部队。本期先让我们领略“阿尔法”特种部队的风采。  相似文献   

15.
一块心病 大雾笼罩着冬天的法国布列塔尼半岛,布勒斯特军港蒙着银霜。几百门德军的高射炮对空警戒着,100多架德国战斗机昼夜在港口巡航。发烟船布下厚重的灰色烟幕,罩住停泊在港内的3艘大型德舰:战列巡洋舰“沙恩霍斯特”号、“格奈森瑙”号(以下简称“沙”舰和“格”舰)、重巡洋舰“欧根亲王”号(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16.
1998年12月17日的夜晚,对于巴格达的人们来说是一个非常残酷的夜晚。美、英两国的军队向伊拉克发起了规模空前的“沙漠之狐”空袭行动。 “沙漠之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德军败将隆美尔的绰号,美国人这一次把这个绰号拿过来是要向世人证明:今日之“狐”非昨日之“狐”。昨天的“沙漠之狐”见人不见  相似文献   

17.
会飞的船     
“里海怪物”惊世界 辽阔无垠的里海,面积达37万平方公里,为世界第一大湖。在美、苏冷战期间,里海是苏军的一个新式武器试验场。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间谍卫星注意到一个奇怪的大型飞行体,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在任何雷达都探测不到的低空翱翔于里海之上。美国军事专家在震惊之下给这个飞行体定名为“里海怪物”。  相似文献   

18.
上篇:航天事业奠基人被世人誉为“航天之父”的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于1857年9月5日诞生在俄国伊热夫斯克的一个林务官家庭。他童年时就热爱学习,也爱幻想,盼望有一天能到闪烁的星空上去旅行。不幸的是,他在10岁那年患猩红热病导致耳聋而辍学。但齐奥尔科夫斯基很快从悲伤与孤独中振作起来,怀着不灭的理想,以自强不息的精神走上了一条艰难而漫长的自学成才之路。16岁那年,齐奥尔科夫斯基从林区只身赴莫斯科,在公共图书馆如饥似渴地读了许多书,深感知识力量之伟大。在三年时间里,他无师自通地研读了大学的一系列理科课程,正是在莫斯科的…  相似文献   

19.
1941年5月,克里特岛战役爆发。这不仅是世界战争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空降作战.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次以空降兵为主实施的进攻战役。此役,德国空军死伤1.4万余人,损失战机220余架。盟军损失2.57万人,38艘战舰被击沉,10艘军舰受重伤。德军虽然取得了战役胜利.控制了爱琴海和东地中海航道,却付出了伞兵全军覆没的沉重代价.以至于德军空降兵创始人斯图登特中将不得不痛苦地承认:克里特岛是德军伞兵的坟墓。  相似文献   

20.
在喀尔巴阡山积雪的峰峦下,有大片绿茵茵的草场,牛群在静谧的原野上吃草。在瓦赫河边有一处矿泉疗养地。它被高大的乔木、野花、弯曲的砂石路和淡蓝色的木桥错落有致地装点着。在稀疏的云层下,几位老人醉心于河边垂钓,整个一幅宁静、质朴、时空悠远的风情画。它就是今天的斯洛伐克。冷战时期,捷克斯洛伐克处在北约和华约对峙的前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它做足了功夫,甚至爆发了“布拉格之春”和苏军的镇压,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