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对翻译研究中的"误读"运行轨迹以及翻译哲学转向给"误读"提供的理论支撑,指出一方面,"误读"在翻译研究中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由于文本的确定性及公共视阈的制约,译者对原文本的"误读"只能体现在翻译过程的理解环节而不是翻译的表达环节,译者应该尽可能的保留原文中容易引起误读的成分,把解读的权利留给读者,使译者可以读到原汁原味的译作.  相似文献   

2.
解构主义误读理论的思想渊源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现代阐释学背景,伽达默尔以"艺术真理"代替传统文论中的认知真理,强调读者经验的历史性和"偏见"的合法性;二是尼采和德里达的解构哲学,消解了传统对终极意义的追求,成为文学误读理论的哲学基础;三是语言哲学及形式美学的语言本体观念,索绪尔关于语言差异性的观念是误读思想产生的语言学基础,美国新批评传统为误读理论提供了方法论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误读"是阅读学理论和解构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从文本和读者两个方面探讨了误读的成因,区分了消极误读和积极误读的不同,并分析了"误读"理论在读者阅读活动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谭坚锋 《奇闻怪事》2009,(4):109-110
全球大概有3000种语言,对于使用不同语言的人来说翻译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至今翻译还是一门繁荣的学科.但翻译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它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误读在其中又扮演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此文通过对误读的分析,找出误读不同的分类,并结合文本类型的理论,指出其在翻译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刘伽 《长沙大学学报》2012,26(1):108-109
翻译误读问题产生的根源是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流的活动中翻译是极为重要的媒介,其本身就是两种文化的协商与对话,文化差异与意识形态的差异都会导致文化误读。跨文化翻译中的文化误读主要表现在文体风格、学术误读、生活习惯、宗教文化等方面。在大多数情况下,误读极大地影响了跨文化交际,因此,译者需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广度与深度。  相似文献   

6.
本就当前接受过程中的“误读”现象进行了多层次多方位的分析,提出如何正确把握本内涵和正确理解作品化价值的极有现实意义的论题,确立了接受过程中正确的审美思想。  相似文献   

7.
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翻译活动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文化间的误读。本文简要分析了翻译实践中的两种文化误读现象,并就其产生的原因和对于翻译研究的意义提出了浅显的看法。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应站在文化的高度,这有助于更好地认识翻译的性质和提高译者的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8.
《城堡》表现了现代人对自身的生存状态的焦虑和对生命的忧患意识,存在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可以从生存意识、归属意识、认同意识三个方面分别来把握这种生命意识。任何对《城堡》的解读,从来都不存在一种像对20世纪以前的各种文学流派、文学现象进行解读时所产生的那种认识,几乎所有对《城堡》的解读都是一种误读。在电影改编过程中,导演对原文本中的生命意识不可避免的误读,不能称之为一般意义上的误读,可以把它称为"非误读性误读"。  相似文献   

9.
习语是各民族语言的精华,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易造成对英语习语的误读。本文对英语习语的误读和习语翻译的方法作了简要探讨和分析,以便能更好地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0.
习语是各民族语言的精华,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易造成对英语习语的误读.本文对英语习语的误读和习语翻译的方法作了简要探讨和分析,以便能更好地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接受学角度,描述了近80年鲁迅接受历程中的“误读”现象,这是鲁迅接受史中的“另类”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文章从接受主体和对象主体的以及时尚,时政等诸多方面作了阐释。  相似文献   

12.
冯启萍 《科技资讯》2010,(11):232-232
古诗词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道独特的丰碑,其语言凝练、思想深邃、情景描述雅致,可以说其情、其景、其意境都非常美,怎样把这些美在翻译过程中逐一表现出来呢?可以说很多的因素都对这样的翻译产生深远而较大的影响,本文的重点放在了文学误读这一现象对我国古诗词翻译的影响上。  相似文献   

13.
对翻译过程中误读的研究使视点集中在翻译过程中的行为主体——译者及译文读者上。关联理论的语境观和目的论为研究误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根据译者和译文读者的误读特点,误读可以分为:译者为实现译文特殊的政治、道德、话语权利目的而对原文进行的有意误读以及译文读者处于二级交际情景下对译文的无意误读。  相似文献   

14.
张莉 《长沙大学学报》2008,22(1):105-106
"误读"是文学批评、文学史、阅读学、比较文学范畴的一个重要概念和命题.女性主义译者对文本的有意误读体现于女性主义译者特别强调译者的主体性和对文本有意识的干预,通过有意误读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解构"忠实",使翻译行为最终成为彰显女性主义标记的政治行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探讨电影片名的翻译方法,指出电影片名的翻译同样应该遵循接受美学的原则.在对电影片名的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一些实例说明如何运用接受美学原则进行指导翻译,从而达到电影片名的广告宣传功能。  相似文献   

16.
杨晋 《世界知识》2010,(4):24-25
<正>有一句老话叫:"偏见比无知更可怕"。不过,西方人对中国的误读,真的仅仅用"无知"或者"偏见"就能完全解释,甚至可以一笑了之吗?"被找茬"、"被误读"、"被偏见"在21世纪度过第一个十年之际,中国崛起成了西方媒体竞相报道的话题。2010年元旦,英国《泰晤士报》刊登了一幅漫画,在这幅漫画里,中国  相似文献   

17.
蓝岚 《皖西学院学报》2004,20(3):113-115
介绍了接受美学的一些观点,并试图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对马致远《秋思》的几种翻译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文章将江西诗祖黄庭坚的诗论,与近千年后美国二十世纪解构主义代表人之一的布鲁姆的“误读”诗论作比较。笔者重点将“点铁成金”与“夺胎”“换骨”理论,同构成布氏“逆反式”批评理论核心的六种“误读方式”作比较,揭示了“夺胎”与“克里纳门”、“换骨”与“克诺西斯”、“点铁成金”与误读的功用之间的相似之处。同时,笔者也指出了黄氏与布氏理论相似之中的诸多“障碍物”(文化背景等)。  相似文献   

19.
杨慧芳 《科技信息》2009,(17):189-189
接受美学认为文本的意义不确定的,读者对文本的阐释有重要作用,文本的意义是在读者阅读的“具体化”活动中生成的。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根据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如文化传统,接受水平等确定翻译策略是影响翻译活动成功的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从接受美学理论入手,并以柳宗元《江雪》的两种译文为例来阐述诗歌翻译的开放性,我们发现,正是诗歌中的诸多未定性的点和意义空白召唤接收者展开联想,而接受者期待视野的差异性又使这些联想各不相同,从而不同的译者给出了不同的译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