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离体脑片技术,在51例家鸽顶盖脑片上用玻璃微电极胞外记录了家鸽顶盖Ⅱa-f亚层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活动。根据家鸽顶盖Ⅱa-f 层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的特征,将Ⅱa-f亚层神经元自发放电分为3种类型:慢而不规则型、快连续型和周期性簇状放电型。天冬氨酸(Asp)对不同形式放电单位的作用均以兴奋为主,这种兴奋作用能被N-甲基-D-天冬氨酸(NMOA)增强,D-α-氨基-己二酸(D-α-AA)能阻断ASP的  相似文献   

2.
在25只家鸽的离体顶盖脑片上,用玻璃微电极胞外记录到顶盖Ⅲ层神经元自发放电单位55个,观察了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GABA)及其拮抗剂以及电刺激Ⅱa~f亚层对Ⅲ层神经元电活动的作用.作用显示:脑片灌流GABA(10-6mol/L,3min)后,16/21个单位(占76.2%)放电频率减少,1/21个单位(占4.8%)放电频率增加,4/21个单位(占19.6%)放电频率无变化.GABA的这种减频作用可被10-6mol/L荷包牡丹碱(bicuculine,BIC)逆转.14个被Ⅱa~f亚层刺激传入减频的Ⅲ层神经元,其中11个单位(占78.6%)的减频作用可被BIC阻断,另3个单位则不产生阻遏作用.上述药物的作用具有可逆性和重复性.结果表明:家鸽顶盖Ⅲ层中可能有GABA能纤维的到达,Ⅲ层内存在GABA敏感神经元.顶盖Ⅱa~f亚层与Ⅲ层神经元间的抑制性突触传递过程中有GABA及其相应的GABAA型受体参与  相似文献   

3.
γ—氨基丁酸对家鸽(Columba livia)顶盖脑片Ⅲ层神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5只家鸽的离体顶盖脑片上,用玻璃微电极胞外记录到顶盖Ⅲ层神经元自发放电单位55个,观察了γ-氨基丁酸9gamma-aminobutyric,GABA)及其拮抗剂以及电刺激Ⅲα ̄f亚层对Ⅲ岐神经元电活动的作用。作用显示:脑片灌流GABA(10^-6mol/L,3min)后,16/21个单位(占76.2%)放电频率减少,1/21个单位(占4.8%)放电频率增加,4/21个单位(占19.6%)放电频  相似文献   

4.
将离体脑片技术用于研究家鸽顶盖 ,以微电极记录并分析了不同频率电刺激顶盖Ⅰ层引起的Ⅱa~f亚层的诱发电反应以及用含 10 -6mol/L的NMDA和D -α -AA人工脑脊液 (ACSF)灌流脑片后诱发电位所出现的变化 .表明D-α -AA能够阻断家鸽顶盖Ⅱa~f亚层内之突触传递 ,分布在Ⅱa~f亚层的视神经纤维末稍可能释放天冬氨酸 .  相似文献   

5.
乙酰胆碱对家鸽顶盖脑片中Ⅲ层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在22只家鸽的离体顶盖脑片上,用玻璃微电极胞外记录到顶盖Ⅲ层神经元自发放电单位50个,观察了乙酰胆碱(ACh)及其拮抗剂以及电刺激Ⅱa-f亚层对Ⅲ层神经元电活动的作用。结果显示,脑片灌流ACh(10^-6mol/L,3min)后,24/37个单位(64.9%)放电频率增加。4/37个单位(10.8%)放电频率降低,7/37个单位(18.9%)无明显变化,另2/37个单位表现为先增频后减频反应。  相似文献   

6.
在家鸽的离体顶盖脑片上,用玻璃微电极记录了顶盖Ⅱg-j亚层神经元对灌流乙酰胆碱所产生的反应,结果如下:在顶盖IIg-j亚层记录到66个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根据其放电特征,将它们分为3种形式:单个放电,丛状放电和连续放电,其中的46个神经元单位中有34个(34/46)对 酰胆碱产生自发放电增频反应;4个单位(4/46)的自发放电被乙酰胆碱抑制;8个单位(8/46)对乙酰胆碱无反应,在20个对乙酰胆碱产生增频反应的神经元单位中,有14个单位(14/20)的自发放电被阿托品所抑制,乙酰胆碱和阿托品的作用还具有可逆性的重复性,以上结果提示:在家鸽顶盖IIg-j亚层中可能有胆碱能纤维到达并存在乙酰胆碱敏感神经元。  相似文献   

7.
在60例家鸽顶盖脑片上,利用胞外记录研究了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和荷包牡丹碱(bicuculline,BIC)对顶盖视网膜接受区神经元自发放电及刺激Ⅰ层诱发的抑制反应的影响,灌流GABA(1-10mmol/L)抑制了60个神经元中的52个神经元的电活动,这些抑制效应呈剂量依赖关系,GABA的抑制效应绝大部分可被GABAA受体拮抗剂BIC所阻断。单独灌流BI  相似文献   

8.
在25只家鸽的离体顶盖脑片上,用玻璃微电极胞外记录到顶盖Ⅲ层神经元自发放电单位55个,观察了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GABA)及其拮抗剂以及电刺激Ⅱ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采用脑薄片电活动胞外记录法,研究腺苷及其非特异性阻断剂茶碱对大鼠尾状核脑薄片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在记录的31个细胞中,对21个细胞灌流了腺苷,其中3个细胞自发放电频率无明显变化,占3/21=1428%;在另外18个对腺苷有反应的细胞中,有6个细胞自发放电频率增加,占6/21=2857%;有12个细胞自发放电频率减少,占12/21=5722%。腺苷的兴奋和抑制效应都有量效关系。茶碱对大鼠尾状核神经元自发放电的效应与腺苷相反。结果提示,大鼠尾状核内存在两种类型的腺苷受体:A1和A2;腺苷对大鼠尾状核脑片神经元自发放电的抑制效应是通过激活A1受体实现的,而其兴奋效应是由于激活了A2受体。  相似文献   

10.
将离体脑片技术用于研究家鸽顶盖.以微电极记录顶盖Ⅱa-f层的诱发反应,对不同频率电刺激Ⅰ层引起的诱发电位,以及在Ⅱa-f亚层不同深度记录的诱发电位进行了分析.所得结果如下:①诱发电位包含3个成分,即正波、负波和正波。②频率跟随反应表明,此诱发电位的3个成分都是突触后的反应.③此诱发电位在深度100~100μm处表现明显,在深度300μm处波幅最大.上述结果提示,有关接受视网膜输入的神经元位于300μm深度附近.  相似文献   

11.
实验观察了胰岛素、胰血糖素及乙酰胆碱对离体脑片侧缰核神经元单位放电的作用,结果显示胰高血糖素和乙酰胆碱对内侧缰核神经元自发放电起兴奋作用,胰岛素起抑制作用。推测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缰核神经元活动的影响,可能与参与应激性防御反应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2.
小脑间位核(interpositusnucleus,IN)主要接受1一氨基丁酸(GABA)能纤维支配,同时接受组胺能纤维的调节.本研究在小脑脑片上研究了GABA和组胺对单个IN神经元电活动的共同作用.持续灌流组胺或同时施加组胺和GABA,81.2%(69/85)神经元,GABA及其激动剂的效应都被组胺削弱(持续灌流n=33;同时施加n=36).这种削弱效应能够被纽胺H,受体阻断剂ranitidine(n=10)和PK。抑制剂H一89阻断(n=8),fors—kolin模拟组胺的效应(n=9).结果表明组胺和GABA对IN神经元的电活动具有交互调节作用:通过激活H:受体偶联的G—protein—AC—PK。信号通路,磷酸化GABAB和GABA^受体,降低受体功能.推测受体间的对话的工作模式,可能是整个大脑神经元活动的某些药理作用和生理活动调节的基础;如果对话紊乱,可能导致大脑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中脑黑质注射鱼藤酮对大鼠行为和丘脑VL核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运用网格、斜板和开阔试验检测大鼠行为改变;微电极记录丘脑VL核神经元自发电活动.鱼藤酮脑内注射28 d后,大鼠在网格上的移动潜伏期明显增长,沿斜板下滑次数显著增多,自主活动减少,而静止性蹲坐时间显著增多;丘脑VL核神经元自发放电频数显著降低,电频谱峰向低频区聚集,Ⅰ型簇状放电型式减少,更多的表现为规律型放电或Ⅱ型簇状放电.结果表明黑质注射鱼藤酮能诱发大鼠出现肌僵直、行动迟缓、震颤等类帕金森病征状,丘脑VL核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相应减弱,放电型式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4.
采用近似熵(approximate entropy,ApEn)的新统计方法衡量神经元不同自发放电活动时间序列数据的规律性和复杂度,对多电极阵列上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网络自发活动的复杂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自发放电活动的近似熵动态变化曲线有明显差别.静息期时近似熵值范围1.0-1.2;典型爆发活动时近似熵值呈现迅速下降而后上升再下降小幅振荡(0.2-0.6);而伪爆发活动时近似熵值在0.2—0.7范围,沿平行时间轴的某一直线上下波动;连续发放锋电位时近似熵值在0.8-0.9范围;而随机单发锋电位时近似熵值0.6—0.8范围.以上分析结果说明近似熵动态变化曲线能够体现爆发活动和锋电位发放过程的规律性和复杂度变化,并可以有效地识别培养神经元网络自发的不同电生理信号,因而在神经元电信号分析中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实验在55只Urethane麻醉的雄性S磊鼠上进行。采用电生理的胞外记录法,观察了电刺激杏杜体对视皮层17区单个神经元的光反应及自发放电活动的影响。当刺激杏仁体基底核时,123个对闪光起反应的神经元中,有57个单位的光反应受到了抑制(占46.3%)。这种帽性影响的潜伏期多为5-50ms(33个单位),抑制的有效时程为5-20ms。本文对这种抑制性影响的可能途径和生物学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探讨东北小鲵松果体神经元自发电活动的胚后发育变化。应用微电极电生理技术,对东北小鲵松果体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活动进行在体胞外记录。结果表明,松果体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有4种形式:单个放电、连续单个放电、簇状放电和连续簇状放电。后肢芽期有3种放电形式,没有记录到连续簇状放电。各发育时期都以单个放电和连续放电为主,但所占比例有所不同。单个放电和连续放电幅度随发育的进行呈下降的趋势,其均值变化更为明显。随着发育的进行,单个放电和连续簇状放电频率均随之增加,在变态期达最大。变态期和成体期簇状放电无明显变化,连续放电在成体期则降低。结论:神经元电活动形式随着松果体的发育逐渐多样化,放电幅度和频率随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7.
在大鼠海马脑薄片上电刺激海马Schaffer侧支纤维,胞外记录CA1区锥体细胞层诱导群体峰电位(Population Spike,PS),观察灌流谷氨酸(Glu)和褪黑素(MEL)40min,人工脑脊液冲洗30min对PS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浓度(1.0、1.25、2.5和5.0mmol/L)的Glu作用下,70min末PS值百分经分别为1560.5%、150.7%、13.1%、4.1%;并且G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合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免疫球蛋白定量检查诊断多发性骨髓瘤,并探讨Ig类型改变的原因.方法对4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及免疫球蛋白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4例MM患者中,骨髓瘤细胞〈10%的有40例(90.9%),且浆细胞具有较高的异质性;血清蛋白电泳检出M蛋白带的比例为88.6%;免疫固定电泳检出率为100%,免疫分型IgG占50%,IgA占20.5%,IgM占2.2%,轻链型占27.3%;免疫球蛋白定量显示同型的免疫球蛋白含量显著升高,但轻链型的各免疫球蛋白含量却正常或降低.其中1例MM患者骨髓移植后出现Ig类型转换.结论综合各实验室指标,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多发性骨髓瘤的漏诊、误诊,Ig类型的改变对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有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研究证明了缰核(Hb)是刺激岛叶(INS)所引起的升压效应下行通路的主要中继站之一。电刺激INS引起升压反应,在刺激电极的同侧Hb内微量注射盐酸利多卡因,电刺激INS所引起的升压反应降低了36.9%。双侧Hb内微量注射盐酸利多卡因,电刺激INS所引起的升压反应降低了41.7%。单侧或双侧Hb内微量注射生理盐水或人工脑脊液均不能降低电刺激INS所引起的升压反应。在刺激INS前后用微电极记录Hb内心血管调节相关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变化。电刺激INS后,Hb内心血管调节相关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明显增加者占58%(21/36),频率明显减少者占14%(5/36),频率无明显变化者占28%(10/36)。结论表明:缰核是参与电刺激岛叶引起升压效应的主要下行通路之一。  相似文献   

20.
在大鼠海马脑薄片上电刺激海马Schaffer侧支纤维 ,胞外记录CA1区锥体细胞层诱发群体峰电位 (PopulationSpike ,PS) ,观察灌流谷氨酸 (Glu)和褪黑素 (MEL) 40min ,人工脑脊液冲洗30min对PS的影响 ,结果显示 :不同浓度 ( 1 .0、1 .2 5、2 .5和 5.0mmol/L)的Glu作用下 ,70min末PS值百分比分别为 1 560 .5%、1 50 .7%、1 3.1 %、4.1 % ;并且Glu浓度高时 ( 2 .5或 5.0mmol/L) ,恢复期末增加刺激强度均不能使PS值升高 .不同浓度MEL( 0 .4μmol/L、0 .5μmol/L、0 .6μmol/L、0 .7μmol/L)作用下PS值在 70min内波动幅度随浓度升高而变小 ,70min末PS值百分比分别为1 93.8%、1 2 9%、75.2 % (恢复期末增大刺激强度 ,则可恢复到 1 0 0 % )、97.1 % .上述结果提示 :低浓度Glu( 1mmol/L ,1 .2 5mmol/L)对神经元具有兴奋作用 ;高浓度Glu( 2 .5mmol/L ,5mmol/L)具有神经毒性作用 ;MEL对神经元具有兴奋和抑制双重作用 ,因MEL浓度不同 ,其作用形式会有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