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研究强夯加固地基处理施工中的振动传播规律,评定强夯施工的安全距离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对V形冲沟地基处理强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进行现场试验,采集不同距离的径向及竖向加速度,并分析加速度峰值、加速度均方根值、速度峰值等振动参数的传播特征,得出强夯施工过程中夯击次数与振动参数的关系,径向加速度与竖向加速度的峰值基本相同,除竖向速度峰值的传播符合线性下降关系外,其余各振动参数传播的衰减规律基本符合负幂函数关系,但各振动参数的衰减速度不相同。经拟合得出各振动参数与传播距离的关系式,可为类似条件下的强夯施工安全距离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高能级强夯黄土地基的振动传播衰减规律,基于室内模型试验,通过布设竖直向、水平向及对角向三条测线,分别研究了夯击次数、含水率、夯击能、落距和锤径等参数变化对高能级强夯黄土地基的振动影响,并结合甘肃庆阳黄土高能级强夯加固项目现场振动测试结果,对比验证了室内模型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黄土地区,当达到一定夯击次数时,继续增加夯击次数无法进一步提升强夯加固效果,可根据所测得的振动加速度最大值判断最小振动安全距离,在计算振动安全距离时只需采用地表上的振动加速度;地基土含水率的改变对振动加速度的影响较小,当含水率为最佳含水率时,振动加速度峰值较其它含水率地基略高,衰减幅度略大,加固范围略广;能级的改变对振动加速度的变化影响较大,能级越大,振动越强烈,影响范围越广;“轻锤高落”与“重锤低落”产生的振动衰减速率相近,但“重锤低落”加固深度更深,影响范围更广,实际工程应优选“重锤低落”;相较于小锤径夯锤,采用大锤径夯锤的加固深度稍浅,地表振动影响范围更广,实际工程应优选小锤径夯锤;模型试验与现场监测数据拟合的振动加速度衰减曲线可较好的衔接,证明了室内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公路拓宽地基强夯振动传播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FLAC 3D数值计算软件,建立了强夯振动的有限差分模型,分析了路侧地基强夯振动在公路路基、路面中的传播规律。以关键测点的振动加速度与锤底土动压力值作为分析指标,分析了夯锤落距(锤重)、夯锤直径对路基、地基的振动和地基加固效果的影响规律。通过公路拓宽室内模型试验,验证了数值分析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在1 500 k N·m夯击能下,采用6 m的夯锤落距(对应夯锤锤重为25 t)、1.5 m或2.0 m夯锤直径可以获得理想地基加固效果,且对周边环境振动影响最小;路基坡脚处强夯振动加速度较平面地形衰减更为显著;路面结构中振动加速度总体呈现快速衰减趋势,内侧加速度最大值为3.9 m/s2,路面基层、底基层内的强夯振动加速度基本一致,均小于面层的振动加速度。  相似文献   

4.
王晓红 《甘肃科技》2011,(1):135-136
强夯法是大厚度黄土场地上采用的主要地基处理方法之一,在确定高能级强夯法处理地基之前,了解和掌握强夯振动的影响范围以及强夯振动随距离的衰减规律是进行地基处理方案选型的基础。通过大厚度黄土场地上15000kN能级距夯点300m范围的震动测试,得出了回归曲线。并参照《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对各类建筑物的安全防护距离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强夯法是大厚度黄土场地上采用的主要地基处理方法之一,在确定高能级强夯法处理地基之前,了解和掌握强夯振动的影响范围以及强夯振动随距离的衰减规律是进行地基处理方案选型的基础.通过大厚度黄土场地上15000kN能级距夯点300m范围的震动测试,得出了回归曲线.并参照<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对各类建筑物的安全防护距离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强夯振动影响与构筑物安全距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强夯地基处理技术是一种常见、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法,但由于其施工时 的噪音、振动等对周围建筑物和环境的影响而限制了它的作用,通过对某高速公路强夯地基工程的实践,对不同夯击能下强夯地基处理施工时所产生的地面振动进行了现场监测,经过对这些实测振动资料的深入分析,认为当强夯所引起的地面振动加速度衰减到0.1g时,对建筑物几乎没有危害,同时得出当强夯夯击能为1.5,2.0,2.5和3.0MN.m时,其对构筑物的安全距离分别为14,17.5,18.7和19.5m。  相似文献   

7.
冲击压实旧水泥砼路面的现场振动测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旧水泥砼路面冲击压实施工对周围构筑物产生的振动影响,需进行现场振动测试分析.文中通过在道路两侧埋设加速度传感器监测振动信号,分析了冲压振动在道路两侧传播的衰减规律;通过分析对比设置隔振沟前后的加速度量值,发现隔振沟的隔振效果显著.文中还提出了距冲击压实作用点15m以外为冲压振动对道路两侧构筑物影响的安全范围,研究结论可为旧水泥砼路面冲击压实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强夯地振动统计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强夯法加固地基由于其施工简单,工程造价低,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强夯引发的地振动对邻近的建(构)筑物的影响受到业内的日益关注.基于高速公路强夯加固地基施工现场采集的207条振动记录,对强夯振动的峰值加速度与峰值速度随振源距的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参照中国地震烈度表(GB/T 17742-1999)的烈度分级和《安全爆破规程》(GB6722-2003)的允许振速,对强夯的地震动效应作出评价,并建议在该强夯能级下不同结构类型的允许安全距离.  相似文献   

9.
为了治理振动压路机施工时对建筑物的振动影响,对采取隔振措施前、后振动压路机诱发的振动进行了测试,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并对隔振前、后的地面振动数据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地面振动波传播衰减规律符合负幂指数函数形式,隔振沟隔振效果明显,最小安全施工距离隔振前为12m,开挖隔振沟后为7m。  相似文献   

10.
冲击振动在砂土中传播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冲击荷载引起的振动在砂土中传播和衰减的规律,并探讨了隔振板的隔振效果.结果表明:在模型箱边界处设置泡沫隔振板,能够较好地控制振动波在边界处的反射效应;在冲击荷载作用下,土体振动随测点与震源的距离增大而迅速衰减,加速度峰值沿水平、竖向和对角线方向的衰减可用公式amax=kR-β进行拟合;隔振板对隔振板后面的土体能够起到一定的隔振和减振作用,但对隔振板前面的土体起到了相反的效果,这是由于振动波在隔振板处发生反射的缘故.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施工振动的产生和传播过程进行合理的预测,并对施工振动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科学的评价,利用大型有限元模拟软件ABAQUS建立了经过合理简化的强夯施工的ABAQUS有限元模型.依据模拟得到的质点峰值速度,应用单因素参数评估方法,以瑞典振动控制规范作为标准对强夯加固项目的施工振动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依据模型得到的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对比取得的一致性,模型的有效性得到了验证,评估结果显示强夯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危害处于可接受范围.其预测评价方法和参考标准均对中国施工振动环境影响评估方法的完善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结合316国道福州段冲击压实改建工程,采用有限元分析手段和拟静力的方法,对冲击压实施工时重力挡土墙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分析.首先,建立四楞压路机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冲击压实四种不同工况的土基附加应力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基于与轮载不同距离条件时挡土墙墙身的土压力分布分析结果,以冲击压路机作用在板角处为最不利工况,分析了不同墙高和墙底摩擦系数的挡土墙的抗倾、抗滑稳定性和施工安全距离.  相似文献   

13.
为寻找一种无损、快速和准确地检测土压实度的新方法,基于振动能量在土壤中衰减的基本原理,使用重锤冲击压实度不同、含水质量分数不同的土壤,在与冲击点一定距离处的土壤中测取振动响应信号,并对测取的信号在时域和频域上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测试距离一定、含水质量分数相同时,在同一脉冲宽度内振动加速度信号的幅值、有效值均随压实度的增加而增大;在最佳含水质量分数附近的范围内,土壤中含水质量分数对压实度计算结果的影响不大,误差小于1%;在冲击距离为200~400 mm时的测量和计算结果,比较接近真实测量值,距离较近、较远时误差均较大。  相似文献   

14.
采用传感器对振动成型基层材料的塑性变形、振动加速度和压实力进行了采集.通过振动三参数对振动压实工艺输出能量的分析,定义了评价振动压实工艺压实能力的评价参数——激振强度;通过对基层材料振动压实塑性变形曲线的分析,定义了被压材料可压实性评价参数——可压实性系数;对典型道路材料的可压实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压实效果的影响上,当激振强度大于3.5时,振动压实工艺才具有较强的压实能力;材料的振动压实塑性变形与振动时间呈对数关系,在振动压实50 s后,塑性变形处于稳定状态;在材料可压实性方面,沥青混合料的可压实性最差,二灰结合料可压实性最好,基层材料的可压实性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研究结果还表明,用振动压实工艺单位时间内输出的能量和道路材料产生单位塑性变形所需的压实应力,来评价振动工艺的压实能力与被压材料可压实性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消失模铸造干砂振动紧实的规律性 ,设计了测定干砂紧实的实验装置——拔出力实验装置 ,得出了干砂振动紧实、振动参数以及负压度之间的关系。消失模铸造工艺影响干砂紧实的主要因素是振动加速度和负压度。振动到达一定时间后 ,再延长振动时间无益于砂子的进一步紧实。负压度对砂子的固定作用很大 ,必须调节合适的负压度和负压保持时间。振动加速度对砂子的充填紧实影响很大 ,因此必须协调好振动加速度、负压度和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