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童光来 《科学之友》2005,(21):39-40
"大熊猫爱吃肉,尤其爱吃羊肉……" "大熊猫力气大,遇到金钱豹也不怕,交起手来,一般大熊猫会赢……" 在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许多鲜为人知的信息,被研究者很平常地传递着.在这个位于中国西南的省份里,屡屡传出让全世界感兴趣的话题.  相似文献   

2.
<正>放归圈养大熊猫以复壮野生大熊猫种群,一直是大熊猫保护工作者的共同心愿。本刊特约“熊猫爸爸”张和民教授和熊猫保护专家谢浩高级工程师,以他们的亲历,给我们讲述大熊猫野放的故事……在长江上游,秦岭、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的高山峡谷地带的密林之中,生存着最后的大熊猫野生种群。800万年以来,大熊猫历经气候和环境的剧变,  相似文献   

3.
大熊猫,是哺乳纲食肉目大熊猫科大熊猫属的动物。它是中国特有珍贵野生动物,有“国宝”。和。“活化石”之称,被誉为“野生动物保护世界里的旗舰物种”。  相似文献   

4.
张欣 《科学之友》2005,(11):38-38
1870年,第一个见到大熊猫的西方人大卫神甫在他的见闻笔记里这样写道:“大熊猫似乎以植物为食,但有机会吃到肉食的时候,也绝不会拒绝。我甚至认为在冬季里肉食是它的主食……”不过,尽管早在19世纪已经有人知道“大熊猫吃肉”这个秘密,但直到现在,很多人仍然认为大熊猫是“植食性动物”。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大熊猫调查队在卧龙听到当地农民反映,在野生大熊猫的胃里发现大型啮齿动物的残渣,还有人看见大熊猫捕获一只竹鼠,卧龙地区的研究者也发现熊猫的粪便中有金丝猴的毛。王郎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粪便中则发现林麝的毛、骨、蹄和肉。卧…  相似文献   

5.
科技发现     
《科学之友》2006,(9):14-15
磁场变化威胁人类;“起源1号”内贴航天广告;红海分裂可能形成新的大洋;第二季度中美两国垃圾邮件合占全球1/2;“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万里长城、兵马涌和大熊猫被誉为中国的三大“国宝”,而大熊猫的故乡在四川。这是为什么呢?大熊猫曾经分布于南至缅甸、越南北部,北达山西及北京周口店的广大地区,后来因受冰川气候影响,其分布面积开始缩小。19世纪50年代,湖南、湖北西部和四川东部仍有大熊猫活动,但由于人类活动频繁,目前已荡然无存。经历了冰川气候影响和人为的“劫难”后,大熊猫最终选择了四川盆地西部的岷山、邛崃山、大小相岭、凉山及秦岭南坡中段的中、高山地区为栖息地,至今仅在1000余只。这里特殊的生态环境,能为大熊猫提供大量的食用竹类、饮用水、活动…  相似文献   

7.
中国保护大熊猫行动正在探索新的途径,中国正在通过模拟大熊猫的野生环境,对圈养大熊猫进行野化训练,使大熊猫最终回归自然。这种转变的开天之作就是全球最大的熊猫基地———碧峰峡大熊猫基地的创建,该基地于2005年8月底竣工。9月,世界最“排场”的大熊猫“迁徙”从卧龙中国保  相似文献   

8.
大熊猫的研究进展冯文和(四川联合大学生物系)大熊猫是我国特产的世界濒危“活化石”动物,具有极高的科研和观赏价值,深受世界人们的喜爱.1961年,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将它的图案作为会旗和会徽,大熊猫成了全球性野生生物自然保护的象征,对它的研究,一直引起生...  相似文献   

9.
《大自然探索》2004,(3):13-14
对于全世界从事大熊猫保护工作的人来说,2003年7月8日,这一天是值得纪念的。就在这一天,一只名叫“祥祥”的大熊猫被送到野外放养场,它的离去拉开了大熊猫野外放归研究工作的序幕。 放归过程 举世瞩目 大熊猫“祥祥”的放归过程牵动了全世界所有大熊猫保护工作者以及众多大熊猫爱好者的心。7月  相似文献   

10.
在乔治&#183;夏勒的个人介绍中,不乏溢美之词:“世界上三位最杰出的野生动物研究学家之一”,1980年世界自然基金会的金质勋章获得者,1996年国际宇宙奖获得者,1997年美国泰勒环境成就奖获得者,美国《时代周刊》所评“20世纪世界上三位最杰出的野生动物研究学家之一”……而2008年奥运会所选择的吉祥物五福娃中的两个,大熊猫和藏羚羊都和夏勒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前者是他进入中国所开始研究的第一个物种,而后者则是因他的研究而被世人所关注。同时,他是许多长期研究项目的开创者和保护问题的揭示者,包括除了大熊猫和藏羚羊,还包括非洲的狮子、大猩猩等。  相似文献   

11.
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秦岭中段南坡,是我国野生大熊猫重要研究基地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大熊猫研究工作者在保护区内先后开展了一系列大熊猫研究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对区内大熊猫的长期跟踪观测,更使他们获得了许多有关大熊猫的鲜为人知的生存和繁衍的秘密……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宝”大熊猫的命运出现了三次变化:最早是用来作为外交礼品;接下来是作为展览品,租给世界各地的需求者;现在更多的是作为科研对象,供给世界各地的科研机构。我国政府已经明确宣布:不再把大熊猫作为礼品送给其他国家。  相似文献   

13.
物以稀为贵,被誉为“国宝”的大熊猫,目前全球只剩1000只左右,而其中绝大多数或野生于或被人工圈养在中国。有科学家曾预言,未来一百年,大熊猫将会灭绝。2500万年前大熊猫与近亲黑熊分化,后因地球沧桑变化几乎绝迹。那么,当代大熊猫是怎么被发现和猎获的呢?笔者的家乡人、祖籍孙中山先生故乡──中山市翠亨村的杨帝泽、杨帝林兄弟于70年前在西南山地猎获了史载第一只活体大熊猫。杨氏兄弟的祖辈是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人,与孙中山先生同村。现在在杨帝泽先生祖居的墙上还悬挂有美国四星上将杨帝泽将军的任命书、美国国旗…  相似文献   

14.
从成都出发向西,经都江堰观麻溪化石层,入卧龙看国宝大熊猫,进四姑娘山寻“东方阿尔卑斯”,至丹巴体验嘉绒藏区文化,过八美到康宝唱“跑马溜溜”的情歌,到海螺沟泡冰川温泉,绕雅安回到成都。这就是我们“大自然探索之旅”的第二条线路,走的也正好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西环线,沿途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可谓浓墨重彩,灿若珍珠项链……  相似文献   

15.
首先问题是:谁开卷?当然是人开卷。所谓“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研究结果显示:猪狗等也爱看电视,而且对“动物世界”节目格外感兴趣;人们为了培养大熊猫的“性”趣,提高生殖率,  相似文献   

16.
1983年为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确定的“中国熊猫年”。1月23日四川汶川县卧龙公社社员冷志中猎杀雌性大熊猫“憨憨”。“憨憨”是大熊猫研究中心重点研究对象,戴有无线电发射器装置,且尚在哺育不满半岁的幼仔。3月16日北京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和陕西动物所等单位完成对七只大熊猫的大体解剖和器官组织学的研究,认为大熊猫是由食肉动物转化为吃竹子的。3月18日卧龙特区成立。4月13日国务院发出关于严格保护珍贵稀有野生动物的通令。4月14日卧龙桦树沟尾山脊处发现六只大熊猫群体,五雄一雌,有一雄一雌在树上完成交配活动。4月22日猎杀大熊猫的罪犯被判刑二年。4月26日青川唐家河保护区红石河边发现十五只大熊猫的大群体。  相似文献   

17.
5月2日,福州动物园的大熊猫青青分娩二仔,成活一仔,取名“榕榕”。 6月1日,日本东京上野动物园的大熊猫欢欢产下一仔,东京都公开为幼仔征集名字,12月1日最终选考委员会决定命名为“童童”。 8月6日,成都动物园的大熊猫果果生育一仔,取名“冰冰”。30天后,因母兽腹泻不止,对冰冰进行人工哺育,并鉴别幼仔为雌性,这样早鉴定熊猫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2月23日,大熊猫"团团""圆圆"从雅安到了台湾,台湾民众期待它们"早生贵子"。然而对于"成亲"一事,赴台一年多的大熊猫团团、圆圆一点儿也不着急,可台湾同胞们、台北木栅动物园的工作人员们急了,台北木栅动物园分两次派出专人来四川“取经”,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何让大熊猫团团、圆圆早日“成亲”。  相似文献   

19.
1870年,第一个见到大熊猫的西方人大卫神甫在他的见闻笔记里这样写道:"大熊猫似乎以植物为食,但有机会吃到肉食的时候,也绝不会拒绝.我甚至认为在冬季里肉食是它的主食……"不过,尽管早在19世纪已经有人知道"大熊猫吃肉"这个秘密,但直到现在,很多人仍然认为大熊猫是"植食性动物".  相似文献   

20.
当我向著名大熊猫研究专家冯文和教授约稿时,他给我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在这里我把它作为我们特别策划的关于动物回归自然这个话题的开头: 1984年2月的一天,一只名叫“贝贝”的野生大熊猫闯进了著名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卧龙的“五一棚”野外观察站,此后它每天都到营地去取食2次。6月,保护区工作人员将“贝贝”圈养起来,不久后将它放到距离圈养场7公里的山野,以使其恢复过去自由自在的野外生活。但一个星期以后,“贝贝’自动回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