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城乡结合部是一个特殊的微观经济地带,其用地类类型复杂多样,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结合部的经济发展很快,但其土地利用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尤其是耕地资源的浪费最为突出;本文以南京市城乡结合部为例,分析了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的特征,土地利用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有助于城乡结合部土地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2.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没中城乡结合部社区体育服务创新体系的建设,既是实现城乡社区体育服务一体化、解决农村体育服务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沿阵地,又是我国社区体育服务创新体系建设中问题最多、矛盾最突出的地带.关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城乡结合部社区体育服务创新体系建设的科学发展机理与对策的研究,目前国内尚相对薄弱.笔者采用文献资料、网络检索,综合分析等方法,依据耗散结构理论中的熵变模型原理与方法,提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城乡结合部社区体育服务创新体系构建的科学发展机理与策略,为实现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我国城乡结合部社区体育服务体系的全面、协调、町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构建城乡结合部和谐社区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城乡结合部社区建设和城乡结合部城中村改造进行了研究。并针对性的对城乡结合部的生态建设提出了相关措施建议,对城乡结合部未来发展以及当前已经存在的城中村问题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城乡结合部是土地利用最活跃、最复杂的区域,其合理利用对于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从分析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的独特性和利用现状入手,提出了解决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存在问题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5.
李永杰 《科技信息》2011,(29):I0373-I0374
当前城镇与乡村交融地带的城乡结合部是客观存在的规划盲区,随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施行,城乡一体化化规划已迫在必行,本文就城乡一体化规划的涵义及以往处理城乡结合部问题的途径与弊端做了小结,进而对城乡一体化规划的地位给予充分认识并对城乡一体化规划的内容、方法和发展模式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城乡一体化规划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前城镇与乡村交融地带的"城乡结合部"是客观存在的规划盲区,随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施行,城乡一体化化规划已迫在必行,本文就城乡一体化规划的涵义及以往处理城乡结合部问题的途径与弊端做了小结,进而对城乡一体化规划的地位给予充分认识并对城乡一体化规划的内容和方法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征占农村土地的数量越来越多,失地农民成为农村中新的弱势与困难群体。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加剧了城乡矛盾,违背了经济公正的原则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因此,将失地农民纳入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给他们以基本生活保障和其他社会保障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社会问题,也是经济公正原则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是我国目前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文章主要是从解决失地农民养老问题的必要性着手,结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现状,提出应采取过渡政策逐步将失地农民纳入城镇养老保险体系中.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被大量征用,失地农民不断增加,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有效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社会未来走势的一个战略问题。本文针对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从政府、社会和失地农民自身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从宏、微观两方面探讨了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路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对改善梅州市城乡结合部和城中村环境卫生问题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瑛 《科技资讯》2008,(13):176-176
规划学者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将成乡结合部认同为城市近郊区,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城市建成区的拓展区域,在地域上表现为不边片、不完整的空间。从梅州市的实际情况看,按不打破乡镇和街道的原则,则可将城乡分界线两侧的街道和乡镇划入城乡结合部的范围。即梅州市的城乡结合部是一个环绕城区,连续的、宽窄不一的环地带。其问题主要表现为户籍管理问题、行政区划问题、外来人口问题、土地开发问题、物业管理问题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城乡二元分割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西部表现尤其突出,城乡二元分割格局虽然主要不是因税收政策不当而产生的,但大多与税政政策有关.通过分析体现在税收上的城乡经济发展差异来说明税收政策在调节、解决这一矛盾上应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户籍制度改革背景下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户籍制度改革后,迁徒到城市定居的农民将失去耕地所能提供的生命波折期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在城乡迥异的二元社会保障制度下,新迁入城市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不容易忽视,因为这将影响城市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发展,直接关系到一个为数众多的社会群体的福利和生存状态,关系到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本文从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差异入手,分析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的必要性,提出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有机衔接的“三维”模式。  相似文献   

13.
城乡统筹发展是新时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文章以城乡产业融合为切入点,分析了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的耦合关系,并从城乡统筹发展的高度提出了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新思路,以此带动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文化一体化协调共进。  相似文献   

14.
十六大以来,我国在总体上进入到了"后农业税时代"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新的发展阶段.下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难点是:逐步消除城乡二元体制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所造成的瓶颈制约,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性障碍,加快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做好"放活"这篇大文章,激发农民自我发展和自我积累的巨大潜能,不断提高和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内部活力.  相似文献   

15.
从城乡和谐发展的视角看,农地集体所有制的制度约束和城市发展限制、特别是中小城市发展限制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瓶颈。实行国家与个体农民共同所有的农地股份制改革,通过重建社会来再造城市经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重点加强作为大城市和广大农村之间"中间地带"的中小城市的中流砥柱作用,是新农村建设发展战略的主攻方向和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6.
老年体育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已初步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规模大、速度快、区域城乡分布差异大、超前于社会经济发展等特点,由此而产生的老年人经济供养、医疗保健、生活照料和精神文化等问题,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老年体育,作为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减轻家庭社会负担、缓解老龄化社会问题等方面有着其他社会文化活动所无可比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重庆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互为因果,二者的协调发展是建立和谐型社会的重要标志。根据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计算出重庆市及各县域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偏离差,并据此划分出协调度类型,结果表明:目前重庆城市化水平整体滞后于经济发展,二者呈现极不协调状况,同时协调度的区域差异十分明显。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影响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城市结构体系不全、城乡分割的体制障碍、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下、城镇产业特色不明显关联性差等;最后提出了推进重庆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阶段社会管理重要性的凸显,第三部门(又被称为非营利组织)作为一支新兴的社会力量对社会建设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日益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它以其公益性、民间性、专业性等优势为社会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将作为一支基础性力量继续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引导好第三部门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改善人民的生存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保障构建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当前制约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大障碍,不在城市,而在农村。而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在支农资金的来源渠道中,政府财政支农资金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如何建立稳定的政府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增长机制,是政府财政工作中需要认真对待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梧州市防洪减灾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洪灾对梧州市社会发展的影响,指出由于该市洪水的不可避免性,为了给社会经济可持续 与吸引外资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梧州市应该尽快修建完善河东西两区防护工程,继续完善非工程防洪措施,建立高级洪水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