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工水力学领域的模型实验承担着验证设计的合理性以及实用性的任务,如何制作质量过硬的模型成为模型实验的关键环节,文章详细介绍了实验室水工水力学建筑物水泥模型制作的特色方法及过程,同时重点分析了制作的工艺过程及制作中的具体环节和注意事项,根据实际工程实践经验提出了创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郭磊  陈守开  郭丽霞 《科技信息》2011,(1):I0148-I0149
水工模型实验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同时该课程实验环境体现了高校水利工程学科博建的整体科研条件及办学形象。针对《水工模型实验》课程指导性教学计划进行深入探讨,挖掘新的实验教学内容,进一步完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探索科研与教学实验结合的新的实验教学模式,为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个多模块、多层次的实验教学平台的实验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水工沥青混凝土材料在低温高应力下粘弹特性,进行了不同温度和不同应力作用下材料的压缩蠕变实验.选择4种常见的粘弹性本构模型,编制非线性拟合程序,进行模型方程与实验曲线拟合,对比分析不同模型优缺点,得到最优模型并进行其参数与不同温度和加载应力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Burgers模型可以很好的反映水工沥青混凝土减速及等速蠕变两个阶段的粘弹特性,在低温和高应力条件下表现出更强的温度依赖性和敏感性.研究成果为水工沥青混凝土的工程应用提供数值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实现水利水电工程三维设计中所存在的关键问题,基于三维地质建模、水工建筑物快速建模和计算机协同设计技术等先进技术,采用了面向对象方法,设计并实现了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水工三维协同设计系统。该系统由三维地质建模、水工建筑物建模、工程地质分析与设计,以及数据库管理4个模块组成。地质和水工建筑物建模为工程地质分析与设计提供了三维模型,能够进行三维剖切分析、建基面分析、地下建筑物布置分析、边坡开挖分析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和不同专业间的协同作业,为水利水电工程三维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周润  陈玲  张振东  叶永 《科技资讯》2015,13(4):78-79
渡槽是架设于山谷、洼地、河流之上,用于通水、通行和通航的水工建筑物。设计制作斜拉式渡槽模型,进行了模型结构分析与应力计算。通过模型承水和承砂实验,得出结构发生弹性变形和塑形变形的分界荷载及达到破坏条件的极限荷载,然后利用结构求解器对固定荷载作用下最有可能发生破坏的点进行验算,均能满足强度条件,验证了模型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培养造就具有高实践能力的水利水电专业高级人才,针对传统单一验证型实验教学体系的局限性,对水利水电专业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提出了水工综合型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设计开发了水工综合型实验的教学内容,改革成效表明,综合型实验能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模型砂”是进行水工模型实验的基本材料,本文着重介绍了“酚醛塑料砂”的研制开发及生产过程,并简述其性能测试结果及目前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陵川上郊水库工程,阐述了水工模型试验的内容、模型设计及制作等,分析了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一种在水工模型实验中,施测水流脉动压力的仪器,及其构造原理。 使用这种仪器进行了实验,其结果表明:由于水动压力脉动的存在,溢流坝下游的护坦 版将产生两个自由度的振动。这在设计时应予以考虑。 此外并对这灰实验的模型律总是提出如下意见:(一)脉动压力的大小与护坦上水深比 例尺成正比,(二)其脉动频率则与护坦上水深比例尺的平方根成反比。 水流的威力脉动现象已为世所公认,特别是在水流情况发生剧烈改变时(例如水跃或局部消能设备)表现尤为显著。研究这种现象不仅在紊流理论上有重要意义,而且与水工建筑物下游的护坦安全以及河床冲刷问题都有密切关系。我们水力学教研室对于水平的护坦上脉幼压力问题进行了一些实验。  相似文献   

10.
通过水工模型试验,在对设计提交的试验方案进行全面验证的基础上,针对模型试验中暴露的问题,对枢纽模型进行修改和再试验。  相似文献   

11.
水工混凝土因其工作环境经常或周期性地受到水的作用,导致混凝土含水量增加从而产生湿胀变形.为研究水胶比与水工混凝土湿胀变形特性的关系,本文根据典型混凝土坝工程不同部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并开展了不同水胶比的水工混凝土湿胀试验研究.首先通过内埋应变计监测获得试验过程中试件的变形,再建立实测变形的统计模型,反演得到混凝土的热膨...  相似文献   

12.
王雪琴 《工程与建设》2012,26(3):304-306,314
水环境系统是个复杂的系统,包含着大量偶然的、随机的和不确定性的因素。在对水工建筑物的荷载设计和抗冻设计中,应该全面考虑影响冰荷载的因素及影响因素的未确知性,建立合理的冰荷载模型,科学计算冰对水工建筑物的作用,以便在事故发生前采取合理的方法尽量减少冰荷载对水工建筑物的破坏。该文首先回顾了确定性的河冰冰荷载计算公式,基于影响冰荷载的主要因素冰厚和冰强度的不确定性,提出了运用未确知理论进行冰荷载预测模拟计算方法,为设计者提供了更多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奚晶莹 《科技资讯》2011,(33):69-69,71
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水工模型试验的相关工作经验,以某水电站截流水工模型试验为研究对象,论文首先给出了工程概况,进而设计了试验模型,在此基础上,笔者给出了截流试验方案,最后进行了试验成果的分析,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将水工金属结构可靠性作为评估总目标,以主要影响因素构成主框架,建立水工金属结构安全综合评估体系结构,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初步设计与构建水工金属结构安全评估系统框架结构.从水工金属结构领域知识的构成出发,对知识库系统的框架结构等进行了设计与论述,运用该系统实现了对具体工程的水工金属结构安全评估.  相似文献   

15.
基于水工设计反应谱的人工地震波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工建筑物的抗震设计中,为了得到满足工程要求的地震波,在已有的人工地震波合成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根据水工标准反应谱合成人工地震波的方法和参变量的选取,以及强度包络函数模型的确定、初始波的修正与改进方法.以溪洛渡拱坝为例,应用该方法合成人工地震波,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简单、易于掌握、计算精度高、收敛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带长出水管模型泵装置特性试验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结合湖北夹河沟泵站带长出水管的泵装置特性试验研究,提出了将模型设计成模拟进水流道及部分出水管的泵装置和模拟全部出水管不带泵的水工模型装置,并通过两装置性能的合成分析,得出泵装置特性的试验方法,同时还利用水工模型装置对虹吸出水管中的虹吸形成过程进行了观察研究.研究成果不仅为夹河沟泵站技术改造提供了必要的依据,且对同类带长出水管的泵装置模型试验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是混凝土的重要性能参数之一.为了揭示实际工程中不同湿度状态下早龄期水工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的变化规律,在宜昌地区开展了高、低温季节真实环境下掺粉煤灰水工混凝土湿度实验,对比研究了6面包裹、5面包裹和6面裸露3种不同湿度交换状态下,水工混凝土立方体试件不同深度处的内部相对湿度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高、低温季节下的水工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内部相对湿度在第一阶段维持为100%,在第二阶段缓慢下降;环境温度是影响水工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变化的重要因素,环境温度越高,水工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下降的越早且越快;由于水工混凝土的水胶比较高,水工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下降主要是水分向外界扩散引起,而由水化反应引起的内部相对湿度下降值基本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8.
为了给申庄水库溢洪道工程的进一步设计和实施提供依据,通过水工模型试验,对溢洪道的主要水力特性进行了研究。主要介绍了模型设计和试验成果,提出溢洪道实际泄洪能力大于设计值,应对相关设计指示作调整;转弯导致左右岸水深不高,流量不均,建议通过进一步的模型试验来调整转弯处左右岸底高程。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水工结构设计现状的分析,说明了水工结构计算与建筑结构计算之间的差异,指出了现在存在于水工结构设计中的,通过简单的荷载转化而利用建筑结构整体设计软件进行水工结构分析的弊端。  相似文献   

20.
针对圆形水工隧洞,采用统一强度理论和弹脆塑性模型,考虑了不同工况下主应力顺序变化、不同拉压模量、中主应力以及软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推导了圆形水工隧洞问题弹塑性解答,探讨了不同拉压模量比、中主应力等对隧洞临界压力以及极限压力的影响。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圆形水工隧洞应正确考虑不同工况下第一主应力的变化,且应重视拉压模量差异的影响,传统的压力隧洞弹塑性解答假定岩土体具有相同的拉压模量使得工程设计偏于保守,考虑拉压模量的不等可以更真实的反映岩土材料的力学特性,以期达到设计经济和安全。该结果为水工压力隧洞的弹塑性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工程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