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代农业社会和耕作方式是民间艺术诞生的文化背景和现实土壤,两者具有同构关系。农耕社会中的公共活动孕育艺术成分,同时艺术活动也携带了农耕文化因子。民间艺术具有鲜明地自然观念、农业审美思想侵润于艺术表现中,其身体美学则是农民耕作活动中身体习性的艺术呈现。  相似文献   

2.
以大理民族民间艺术为蓝本,充分挖掘本土文化优势,让大理民族民间艺术走进幼儿园,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通过多种形式、不同渠道的渗透,让幼儿"走进艺术,感受艺术",参与和体验民族民间艺术活动,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艺术文化,形成对本民族民间艺术的认同,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林庶 《海峡科学》2011,(12):16-17,27
通过谐音表义、托物寓意、程式化等构成方式探讨浙江省民间艺术符号的层次结构,从主流艺术、电子媒体、视觉文化全球化和浙江省民间艺术符号身份的多样性方面着手,探讨浙江省民间艺术符号在当今以电子媒体为主导的媒介社会中的生存空间问题,指出浙江省民间艺术符号身份的多样性,为其自身的生存带来了更多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晋中民间艺术背铁棍的发展为例,从地方感的研究视角出发,关注了民间艺术的调适与建构。通过研究,发现独特的文化环境塑造了背铁棍的地方性,背铁棍作为一种地方文化符号,从仪式到展演的变迁中建构着地方性文化。同时,背铁棍作为民间艺术,凝练了社会记忆,强化了社区的内部认同。本文为我国文化遗产事业中地方性文化的挖掘提供了丰富的艺术民族志样本。  相似文献   

5.
湘西苗族鼓舞,作为流传于湘西苗族人民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其文化艺术价值也开始变得愈发的不可估量。文章从表演形式、基本动作、步伐、鼓点节奏和打法等方面剖析湘西苗族鼓舞的艺术形态特点。  相似文献   

6.
民间艺术不仅具有相当重要的文化艺术价值,而且具有极强的仪式、娱乐、教化、审美、交际等多种民俗文化功能。泉州高甲戏吸收并融合了其它乡土民间艺术,且内容丰富多彩,它是一种具有自身主体性和高度开放性的剧种艺术,而且比许多剧种具有更高的综合性,高甲戏及音乐与其它乡土民间艺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巫文化对中国民间艺术的巨大影响,民间壁画在取材和表现手法上均有浓烈的巫文化气质;指出这种文化渗透具有深刻的文化艺术价值,影响并促进了现代壁画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探讨秦腔服饰的思想价值和艺术表现内涵,以地域文化为视角,针对秦腔服装的穿戴规制、款式造型、颜色搭配、装饰元素等,从陕西关学思想、历史文化符号及民间艺术等方面逐层分析秦腔服饰所受的地域文化影响.研究表明,秦腔服饰艺术在思想观念上富含崇礼尚节的关学气质;在艺术造型上注重写意渲染,恣意张扬秦地民间艺术的绚丽;在创新运用上擅用历史文化元素,激活艺术想象,彰显厚重、深沉、质朴、务实的陕西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9.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然而高手都在民间。我国的民间艺术可以说是中华文化千百年来的精华所在,现代人的思想观念、审美标准、道德理论以及表达方式等都受到民间艺术的影响。即便是有高科技横行的当下,依然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技术创新。所谓艺术没有国界,各类艺术都能求同存异的共同发展,高校教学也从民间艺术中汲取素材。  相似文献   

10.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产生流传于达州市宣汉县境内,是土家族的一种伴随劳动生产,声乐与器乐相结合的民间艺术形式,它在土家族的生产生活中世代相传、特色鲜明.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生动而形象地记录和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宣汉土家族人民的性格、情感和审美情趣,是研究巴渠社会生活、风俗民情、精神面貌、民间艺术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们日益认识到民间艺术产业在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领域中的作用。所谓民间艺术产业,就是利用民间艺术资源进行相关文化产品与服务的经营活动,如今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时期,所以在当前背景下发展民间艺术产业的作用和意义比较重大。基于此,该文在参阅大量相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实践工作经验,从文化产业视角下分析了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我国民间艺术产业类型以及如何对民间艺术产业进行科学的开发进行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12.
《潍坊学院学报》2015,(1):18-20
潍坊民间艺术种类繁多,内涵丰富,其创生和发展受历代社会生活及古今多种文化形态、生活习俗的影响,纵向传袭的古代文化基因使潍坊民间艺术具有坚实的根基和丰厚的文化内涵,横向的交流为其兼容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滋养,吸收融合,实践创新,实现了潍坊民间艺术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就20世纪80年代韩国的民族艺术运动进行了反思,探讨了传统、民间艺术的文化价值,表达了文化的整体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安徽淮北地区花鼓灯艺术概况,花鼓灯艺术文化发展演变的探微,从而得出花鼓灯艺术是民间艺人们充分发挥闪光的智慧,融汇了汉民族中各种民间艺术之长,经历了历史巨变成长起来的艺术奇葩。  相似文献   

15.
伏羲是一个历史时期文化的象征,是一个文化符号,伏羲的传说具有特定的文化意义;作为伏羲故里的伏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伏里土陶民间工艺因产于伏里而得名;伏里土陶是一项独特的民间艺术,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达到发展的顶峰。如今,这一古老艺术青春焕发,正以传统工艺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跻身于世界民间艺术之林。  相似文献   

16.
陕北的窑洞形成了陕北人特有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方式 ,也形成了以面花、剪纸和刺绣为代表的民间艺术表现方式。在现代化的发展中 ,这些优秀的民间艺术表现方式正因被视为落后而逐渐丢弃。这是一种真正与自然和谐的原生态的文化艺术表现方式 ,如果我们不懂得珍惜 ,其实所丢弃的是祖辈传给我们的最重要的智慧、经济和财富。  相似文献   

17.
朱剑辉 《科技资讯》2015,13(2):219-220
该文通过欣赏,评述、体验"二十四孝"故事石雕艺术,学生不仅丰富了对中国传统文化、本民族艺术审美习惯的感知,而且在与现代化、西方化的艺术手段语言交汇中,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国民族,民间艺术所涵盖的中华民族本土艺术样式的原创魅力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8.
《潍坊学院学报》2019,(1):51-55
在政治运动与文化、经济运动的激荡中,农民画一直摆脱不了时代思潮的命名。要想辨析清楚农民画的艺术渊源与属性,必须祛除农民画名称的时代印记。农民画的艺术属性不受其创作主体的社会职业影响,也不因进入现代社会后便拥有"现代性"。农民画与年画同根同源,都是从民间绘画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民间艺术形式。因此,农民画与年画在色彩运用、构图造型、题材内容方面都十分一致,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两者在艺术表现、题材、社会功能等等方面达到统一。  相似文献   

19.
挖掘和保护民族民间艺术最有效的方法是让民间艺术真正走进市场,并建立合理、完善的产业链。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是我国民间艺术中一颗璀璨的奇葩,作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构朱仙镇木版年画产业链的意义重大。分析和研究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产业链的构成与现状,将有助于我们构建完善的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产业链体系。  相似文献   

20.
阜阳剪纸既是本土文化的物质载体,也是活态的民俗文化。其本体艺术形态涵括了阜阳地区风俗生活的各个层面。因其材质和工具的便捷,为该地民众广泛喜爱学习。在当下文化语境中,新观念的不断涌现,剪纸材料和艺术形态日趋丰富化。进一步拓展阜阳剪纸艺术的主体群落,从民俗生活、文化环境、政府职能部门等多层面滋养剪纸生态环境,并且尽可能得到阜阳民众的支持,增强民间艺术的传承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