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高硫未成熟原油非干酪根成因的证据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彭平安 《科学通报》1998,43(6):636-638
江汉盆地潜江组高硫未成熟原油,高硫生汪岩和干酷根的化学组成和化学结构研究表明;成分上,高硫未成熟原汪与高硫干酪根的热降解产物有较大的差别,但与高 未熟生油岩中的分散沥青相似,在化学结构上,高硫未成熟干酪根的热裂解不可能形成高硫未成熟油的某些特征,如高含量的植烷骨架化合物,硫在C16,C22的含硫甾烷等。  相似文献   

2.
金刚烷化合物的结构特性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金刚烷为具有类似金刚石结构的一类刚性聚合环状烃类化合物,并被认为是多环烃类在高温热力作用下经强Lewis酸催化剂聚和反应的产物;同时金刚烷类化合物性质极其稳定,一旦形成,不易受到热降解以及生物降解的破坏。对于这些具有特殊结构的化合物的结构特性以及它们在地球化学演化方面的意义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与研究。本文通过研究金刚烷化合物的结构与热稳定性以及在石油和生油岩中的分布特征,建立判定石油和生油岩有机质成熟度的金刚烷指标。  相似文献   

3.
泌阳凹陷湖相藻类体中藻质素作为高蜡油母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飞宇 《科学通报》1997,42(11):1193-1197
中国湖相原油大多以高含蜡为特点,如泌阳凹陷、南阳凹陷和大民屯凹陷的特高蜡原油。普遍认为,原油中石蜡,主要是长链(>C_(22))正构烷烃,来源于高等植物蜡质或角质、孢粉质等成分。但是,有机岩石学分析表明中国典型的深湖-半深湖相生油岩中占绝对优势的生油组分是层状藻类体、结构藻类体和腐泥无定形体。这使我们想到某些湖相藻类体很有可能作为高蜡油母质,泌阳凹陷是我国典型的小而肥含油气盆地,面积约1000 km~2,其原油含蜡量为24.26%~40.27%。凹陷中主力生油层为下第三系深湖半深湖相核桃园组,有机质类型以Ⅰ型为主,成油条件十分优越。本项研究通过对泌阳凹陷核桃园组生油岩生油组分有机岩石学剖析、典型生油组分盘星藻藻类体热解气相色谱-质谱、加水热模拟产物分子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四个方面分析,表明藻类体是泌阳凹陷生油岩中占绝对优势的生油组分,湖相绿藻藻类体(如盘星藻)中藻质素是高蜡油的重要母质。  相似文献   

4.
用低温低压加水热模拟实验的数据再次验证,在源岩未熟-低熟阶段的热演化过程中,可溶和不可溶有机质都在不断同时发生着“缩聚”和“热解”反应,即“两极分化”作用,可溶和不可溶有机质始终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相互转化处于平衡动态之中,非烃和沥青质是干酪根与烃类间的重要的中间产物。沥青质是未熟油中烃类的重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5.
多冷阱热解气相色谱仪对生油岩生烃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金钟  ()唐永春 《科学通报》1996,41(11):1021-1024
常规的热解-气相色谱对生油岩的分析结果包含了生油岩热解过程中的所有产物,因而不能提供有关不同组分生成次序及生成活化能分布的信息。为克服上述局限性,美国Chevron石油公司研制开发了多冷阱热解气相色谱仪(Multi cold trap pyrolysis gas chromatography),简称MCTP-GC)。该仪器的主要特点是可把有机质热解过程不同时间段或不同温度点的热解产物分别收集及进行GC分析,从而得出GC可以识别的任一有机组分的生成活化能分布数据,并将这些数据用于模拟在地质历史中的不同热作用阶段,所产生的烃类的相对数量及成分特征。  相似文献   

6.
()张春明  ()林壬子 《科学通报》1998,43(14):1560-1562
生油岩中地卟啉的质谱分析显示主要由两类卟啉组成,多数卟啉化合物碳数超过C32;分子离子的子离子谱显示有甲基和乙基的丢失,表明其分子离子中存在乙基和丙基。  相似文献   

7.
花海-金塔盆地生油岩古温度的确定指明了油气勘探方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任战利 《科学通报》1995,40(10):921-921
花海-金塔盆地已有21年的勘探历史,花海坳陷下白垩统新民堡群为主要生油层系,生油条件好.在钻探过程中多处见到油气显示,但一直未取得突破.本文在综合分析大量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磷灰石裂变径迹、包裹体测温、镜质体反射率等多种古地温研究手段,取得了花海坳陷古地温高、油气生成、运移期早,与构造圈闭形成期配置关系不理想.因此要将中生代形成的地层岩性圈闭放在重要位置这一突破性新认识,指明了今后油气勘探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未降解原油和生油岩中的25-降藿烷系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包建平 《科学通报》1996,41(20):1875-1878
藿烷类化合物是细菌细胞壁中的重要组分,其成岩衍生物在沉积记录中的分布极其广泛,是一类指示细菌贡献的重要生物标志物fa。25-降藿烷系列则是其中的一种,但对其成因和地球化学意义则颇有争议。由于25-降藿烷系列常检测于严重生物降解的原油中,因而常把它作为原油遭受严重生物降解作用的可靠标志。本文作者在某盆地上二叠统生油岩抽提物和未遭生物降解原油的饱和烃馏份中检测到了较完整的25-降藿烷系列和二降伽马蜡烷,并对25-降藿烷系列的成因和地质意义提出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科学通报》2021,66(23):3005-3017
显生宙沉积有机质富集和生烃潜力受控于初级生产力和保存环境,但元古宙以原核生物为主的广泛厌氧环境对烃源岩发育的控制作用并不清楚.中国华北燕辽盆地中元古界下马岭组发育一套厚达250 m的富有机质烃源岩,主要形成于硫化厌氧和最小含氧带(oxygen minimum zone, OMZ)水体环境,沉积时限约为1400~1360 Ma.选择有代表性的两类黑色页岩样品开展了黄金管热模拟实验,结果表明, 14亿年前富有机质页岩的生油气潜力与显生宙优质烃源岩相当,且明显受控于沉积时的海洋水体环境;硫化厌氧环境的沉积有机质,虽丰度略低(TOC 5%),但生油能力明显高于OMZ环境下的沉积有机质(TOC达12%);两类沉积环境有机质的生烷烃气能力却相反.这说明,厌氧环境不但有利于有机质富集,同时保存了对生油更加有效的富氢脂肪结构;尽管OMZ海洋初级生产力很高,在底层水有氧环境下也能够沉积高丰度的有机碳,但氧化作用使其生油潜力明显降低.研究证实,中元古代海洋环境的动态演化对沉积有机质的母源构成、生烃潜力和产物组成具有重要影响,为深入了解并探索中新元古界的烃源岩发育机制和油气资源潜力提供了一个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不同成因原油吡咯氮化合物的地球化学意义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朱扬明 《科学通报》1997,42(23):2528-2531
含氮有机化合物是原油及生油岩中的一种非烃组分。它们大部分以杂环芳烃化合物形式存在。化学性质上,这类化合物主要分成为含吡咯环结构的中性氮系列和含吡啶环结构的碱性氮系列,两者之比约为3:1~4:1。原油中的含氮化合物对环境和炼制工业有不良影响,因而在这些领域对它们的分离和检测较早被人们重视。近年来,随着油藏地球化学的兴起和发展,国外一些学者发现含氮化合物可作为原油二次运移的示踪性指标。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正在起步。本文报道塔里木不同成因原油中吡咯氮系列化合物含量和烷基咔唑化合物分布的差异性,并探讨其地球化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洪浩  李江海  许丽 《科学》2015,(2):35-37,63,4
火星蒸发岩的研究兴起于近十年间,火星探测器和光谱研究可以对火星上蒸发岩的类型进行识别。在火星上以氯化物为主的蒸发岩多呈块状分布,主要集中于火星南半球中低纬度的高地,蒸发岩分布的不均一性很可能受控于火星地貌。蒸发岩是海盆或湖盆中的卤水经蒸发、浓缩,盐类物质依不同的溶解度结晶而成的水溶性沉积矿物质。蒸发岩是一种化学沉积岩,其矿物组成除石盐(NaCl)外,还包括:氯化物、硫酸盐、硫酸盐-氯化物、碳酸盐、  相似文献   

12.
华南二叠纪末大绝灭后的钙质微生物岩及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华南钙质微生物岩产在二叠纪末生物大绝灭界线之上. 根据其中的牙形石Hindeodus parvus化石, 微生物岩的产出层位相当于浙江煤山剖面的27层. 钙质微生物岩主要分布在生物礁相或浅水碳酸盐台地之上, 向深水区逐渐尖灭. 钙质微生物岩一般由微晶基质和中、粗晶方解石指状体或斑点所组成. 微生物岩中的生物化石以微生物为主要特征, 同时伴生有小型腹足类、介形虫和小型双壳类化石. 这一以微生物为特征的生物化石组合代表了二叠纪末大绝灭后礁相及浅水碳酸盐台地相上残存下来的一个简单而又特殊的化石群落. 大绝灭界线之上钙质微生物岩的突然出现是二叠纪末全球事件在礁相及浅水碳酸盐台地相上的具体反映. 由于前人对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及事件的研究多集中在深水相或浅海陆棚中、下部剖面上, 而华南钙质微生物岩则主要分布在浅水或极浅水礁相及碳酸盐台地相剖面上. 因此, 通过对钙质微生物岩的岩石学、古生物学及古生态的研究, 将有助于人们能更全面地了解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全球事件在古海洋不同水深区的具体表现, 为认识全球事件的实质和过程提供浅水礁相及碳酸盐台地相上的新资料.  相似文献   

13.
发现于浮游硅藻中的长链正烷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庆余 《科学通报》1992,37(24):2266-2266
广泛分布于古代沉积岩、现代沉积物及各种生物体中的烷烃类是构成石油的重要组分。生油岩与原油中烷烃化合物的特征与原油母质来源之间的关系是研究石油成因最基本和普遍注意的问题。通常认为,以浮游藻类等低等水生植物为主来源的有机质烷烃类化合物以C_(15)—C_(17)等低分子量烷烃类占优势,而以陆源高等植物为主的母质输入的有机质烷烃类化合物以高  相似文献   

14.
中国陆相油、气源岩分散有机质的分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贤明 《科学通报》1990,35(12):922-922
本文对我国6个主要陆相油田(大庆、胜利、辽河、江汉、南海及百色)和15个煤田的系列生油岩样、腐殖煤样、腐泥煤样及油页岩样共计三百多块,采用全岩与干酪根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作了详细有机岩石学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陆相油、气源岩分散有机质的分类方案。  相似文献   

15.
中国10ka来海滩岩时空分布与气候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守仁  杨松 《科学通报》1996,41(8):723-727
海滩岩是热带海滩的砂砾和生物碎屑受碳酸盐迅速胶结形成的岩石组合。海滩岩的形成与特定的气候条件、海面条件、海岸地形条件和物源条件等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因此,对海滩岩的研究将为气候变化、海面变化与海岸变迁等研究提供重要依据。本文谨就海滩岩形成与气候条件的关系、海滩岩的时空分布及其与气候变迁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下古生界奥陶系Gloeocapsomorpha prisca(G.prisca)富集的Kukersite型烃源岩在全球范围内是一套重要的油气源岩,所以塔里木盆地中-上奥陶统主力烃源层中是否发育Kukersite型烃源岩在油气勘探中备受关注.研究通过中等成熟度灰泥丘相沉积源岩干酪根裂解-色谱-质谱分析,揭示了塔里木盆地奥陶纪地层中存在典型Kukersite型烃源岩,裂解产物表现为低含量n-C19链烃,在n-C13~n-C17之间存在明显奇偶优势;以正构长链烷基取代异构体为主的烷基苯系列和烷基噻吩系列;以及特征性的5-正烷基-1,3-苯二酚及其同系物分布等.根据G.prisca繁育的地理环境特征,并结合目前已经揭示的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含油气系统原油特征和典型中-上奥陶统烃源岩干酪根裂解产物组成特征,提出塔里木盆地中-上奥陶统主力烃源层中大规模发育G.prisca富集的Kukersite型烃源岩的可能性较小,而主要发育以宏观底栖藻或浮游藻类为主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东部早中生代堆积杂岩捕瞄虏体的发现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邵济安  韩庆军 《科学通报》1999,44(5):478-485
在内蒙古东部从大兴安岭到华北克拉通发现了9处镁铁质捕虏体,经研究它们属于一套完整的堆积杂岩,其中具有典型的地幔显交代标志矿物组合:金云母、角闪石和磷灰石等,稀土、微量元素特征显示了不同组合堆积岩之间的同源关系,同位素年代学表明它们是早中生代(237 ̄220Ma)幔源岩浆底侵作用的产物,是华北中生代早期幔隆背景下壳、幔相互作用和陆壳垂向增生的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8.
大别山北部榴辉岩的发现及其岩相学特征   总被引:46,自引:6,他引:40  
大别山北部造山带变质地区发现新鲜的榴辉岩头是最新发现,这些榴辉岩产于面理化的橄榄岩中,外围是条带状的片麻岩,主要矿物成分为绿辉石、石榴子石、透辉石、斜方辉石、金红石、尖晶石、橄榄石、刚玉、石英、角闪石、斜长石及不透明矿物;根据岩相学的研究,早期的矿物组合为绿辉石,石榴子石,金红石,大别山北部地区榴辉岩的发现,表明大别山北部变质岩带曾经深俯部并且受到过超高压变质作用,这无论是对了解大别山北部超镁铁岩  相似文献   

19.
柯石英榴辉岩相变质构造岩:超高压变质岩构造形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中岩  方爱民  俞良军 《科学通报》2002,47(12):946-950
青岛仰口湾出露了一套超高压韧性剪切混杂岩。混杂岩由弱变形的岩块和高度塑性流变的糜棱岩组成。超高压变质构造岩包括强变形的和糜棱岩化的榴辉岩。柯石英在构造岩中以石榴石和绿辉石包裹体和料间矿物的形式出现,表明构造变形发生在柯石英的稳定域(800-850℃,>30GPa),属上地幔范围。柯石英呈短柱状和浑圆状,具有波状消光和裂纹,表现了以脆性变形为主的特点。石榴石也以脆性破裂为主,只有少量的细颈化和拉长,绿辉石普遍被拉长,并具有很强的定向排列,波状消光,亚晶粒和动态重结晶构造,以塑性流变为特点。超高压变质构造岩可能是在超高压变质岩折返的早期在剪切构造带中形成的,其运动方向指示了超高压变质岩片折返的运动方向。  相似文献   

20.
金伯利岩与金刚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路凤香 《自然杂志》2008,30(2):63-66
本文简要介绍了自然界分布极少,来源最深的一种火成岩 — 金伯利岩、其中的地幔捕虏体以及金刚石的特征,他们三者有着密切成因联系。金伯利岩岩浆来自深达200 km的地幔,地幔内部在高温、高压及低氧逸度的环境下可以结晶出金刚石,当岩浆快速上升时携带了地幔捕虏体及其解体矿物,金刚石也是被携带的矿物之一。除了碳的微粒通过固体扩散形成金刚石外,流体及熔体对金刚石生长过程所起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