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清代至民国时期,文山地区的苗、瑶族长期居处山区、半山区,过着刀耕火种、狩猎、采集相结合的游耕农业经济生活。探讨这一时期文山地区苗、瑶族农业经济生活状况,并分析其形成特点。  相似文献   

2.
清代至民国时期,文山地区的苗、瑶族长期居处山区、半山区,过着刀耕火种、狩猎、采集相结合的游耕农业经济生活。探讨这一时期文山地区苗、瑶族农业经济生活状况,并分析其形成特点。  相似文献   

3.
清代三峡地区由于移民迁入引起的人口增长以及农业垦殖开发,对三峡地区的环境、经济等产生的重要影响及存在的经验教训,为当今三峡地区人口、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历史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清代(1644~1911年)是广西农业开发的重要时期,也是历史上水旱灾害频发时期。通过对清代广西水旱灾害史料的量化统计和史料分析,发现清代广西水旱灾害频发,对农业损害极大,水旱灾害多发生于漓江、浔江、桂江、黔江等广西传统农业开发地区,连年灾害促进了人口向广西西部的转移,山区的土地开发和种植耐旱耐瘠的杂粮作物成为清代灾害时期农业生产的重要转变。  相似文献   

5.
清代晋北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时期,在传统农业社会体制下,以农为本政策必然使晋北的农业有了一个跨越式发展,相应的农业发展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必须要有配套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那么清代晋北的农田水利建设状况如何,有何特点,它与当地的环境关系如何?文章从这几个方面对清代晋北的水利建设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作为清代八旗制度经济基础的旗地制度进入清代中叶以后开始走向崩溃。首先是一般旗地通过旗民交产等形式向私有土地转化;其次是皇庄和贵族王庄等被丁佃盗卖,直至清末民初被全部丈放。旗地制度的瓦解直接催生东北新兴地主经济的崛起,并为东北地区近代农业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
作为清代八旗制度经济基础的旗地制度进入清代中叶以后开始走向崩溃.首先是一般旗地通过旗民交产等形式向私有土地转化;其次是皇庄和贵族王庄等被丁佃盗卖,直至清末民初被全部丈放.旗地制度的瓦解直接催生东北新兴地主经济的崛起,并为东北地区近代农业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清代山东地区的人地矛盾与农业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山东是个农业大省,但是农业时常处于危机之中,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所有制这种土地制度。然而随着清代山东地区人口的迅速增长,农业人口也随之增多,传统农业的产出,耕地的开垦以及人口增长的速度,造成人地之间的矛盾,结果使农业危机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9.
清代浙江山区涌入大量外地人口,他们开山种地、做工经商,从事农业、手工业及商业等多种经营活动,成为山区资源开发的主力,为浙江山区的经济开发做出了很大贡献。浙江山区的经济开发活动呈现出多样性和商品化的特征,但这种开发也导致了当地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相似文献   

10.
清代的合肥是庐州府治所所在,清代的合肥城垣包含了诸多的历史信息,研究清代的城垣修建,对我们了解清代合肥的经济、政治、军事的影响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