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研究了钝体的偏置特性,结果发现:当钝体偏离一次风口中心的距离与钝体边宽之比约为0.17时,可以得到比稳腔煤粉燃烧器更好的稳燃效果。采用k-ε双方程湍流模型计算了稳燃腔偏置钝体尾迹冷态空气动力场,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计算值与实验值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2.
应用粒子动态分析仪进行钝体稳燃器回流区湍流结构和粒子动态特性的测量,试验提供了不同粒径粒子在流场中的分布及其与速度场的关联特性,以及三维稳燃流场的湍流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在高湍流度、流动方向急剧变化和有粒子掺混情况下,粒子动态分析仪三维激光测量系统有热线风速仪或其它传统的湍流测量仪器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旋流煤粉燃烧第四类稳燃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国内外旋流燃烧器现有的稳燃措施根据其稳燃原理分为3类.分类分析现有稳燃措施不能适应低挥发分煤稳燃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得出:扩口、扩流锥、浓淡燃烧、齿环稳燃器等稳燃措施都没有考虑煤粉气流进入炉膛后与高温烟气迅速混合问题.在这些稳燃措施的流场中,煤粉气流进入炉膛,除脉动外,首先沿回流区外缘流动,向外扩张,与二次风混合过早,而并不迅速与热烟气混合;煤粉气流与高温烟气的混合动力为二者之间的横向湍流脉动,混合强度弱.因此,对于低挥发分煤不能起到良好的稳燃作用.提出了第4类稳燃技术花瓣稳燃器,该技术充分考虑了煤粉气流与高温烟气间的掺混速度和前期掺混强度.花瓣稳燃器能够在其背流面形成轴向和径向多种回流区,使得煤粉颗粒与高温烟气间的混合动力除横向湍流脉动外还有宏观对流混合,加大了二者之间的热质交换强度.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韶关电厂5#炉燃煤特性的基础上,进行了采用稳燃腔煤粉燃烧器提高劣质煤燃烧稳定性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燃烧器对劣质煤具有很强的稳燃效果。  相似文献   

5.
李鹏宇 《广东科技》2013,(12):40-41
目的:对某电厂#3机组低负荷断油稳燃能力进行摸索分析,并确定最低稳燃负荷。方法:通过低负荷断油稳燃试验,摸索满足安全要求的机组的断油稳燃最低负荷。结果:机组最低断油稳燃负荷达到400MW,并在此工况下可以安全稳定的运行。结论:在400MW负荷的工况下,该机组可以安全稳定的运行,对机组安全参与电网调峰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用稳燃腔煤粉燃烧器改燃烟煤为燃无烟煤锅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一台75t/h锅炉,利用稳燃腔煤粉燃烧器,并实施其他相关改造,成功地将原设计一直燃用烟煤改燃无烟煤,并取得了改造后的锅炉燃用无烟煤60%负荷下不抽油稳燃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一种新型的稳燃腔煤粉燃烧器已在65—410T/H锅炉中成功地应用,适用的煤种包括烟煤、贫煤和无烟煤,节油、节煤和调峰的效果显.这种燃烧器使火焰稳定和燃烧强化的理论基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燃烧器出口气流有一个良好的空气动力结构,回流区的长度、宽度和回流率大幅度增长;二是改善了颗粒的浓缩特性,不仅在回流边界上聚集较浓的煤粉,而且回流区内有反向的煤粉流,粒径较小,有利于火焰稳定。  相似文献   

8.
针对一台 75t/ h锅炉 ,利用稳燃腔煤粉燃烧器 ,并实施其他相关改造 ,成功地将原设计一直燃用烟煤改燃无烟煤 ,并取得了改造后锅炉燃用无烟煤 60 %负荷下不投油稳燃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双回流燃烧器稳燃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煤粉着火、稳燃的理论和试验方面分析了双回流燃烧器对煤粉提前着火和稳定燃烧所起的作用,介绍了双回流燃烧器实验室研究结果和工业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车用EGR涡轮增压柴油机进气未燃空气质量分数无法直接测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估计未燃空气质量分数的方法.在构建高压回路EGR涡轮增压柴油机动态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EGR流量的高增益观测器,为进气歧管未燃空气质量分数的准确估计奠定基础;基于进排气歧管未燃空气质量分数的动态方程,设计了柴油机未燃空气质量分数的全维状态观测器,并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对设计的观测器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观测器是一渐近稳定系统,可以用于对未燃空气质量分数进行估计.利用GT-Power仿真数据以及试验数据对设计的EGR流量观测器和未燃空气质量分数观测器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设计的观测器能够对参数进行准确估计,估计误差在3%以内,满足柴油机控制系统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为考察汽油缸内直喷喷油策略对均质充量压缩着火(HCCI)燃烧的影响,在Chemkin源代码程序的基础上建立了高辛烷值汽油HCCI发动机双区燃烧数学模型。模型考虑了双区之间温度、压力以及体积的耦合,并嵌入反应传热和漏气过程的子模型,能够反映通过形成分层混合气控制HCCI燃烧的详细化学和物理过程。将双区模型和单区模型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双区模型精度有了较大提高,消除了单区模型具有的压力尖峰,扩大了燃烧范围。并利用双区模型进行了HCCI发动机变工况研究,详细考察了不同分层混合气对HCCI燃烧的影响。结果表明,浓稀两区顺序放热使得缸内压力升高率降低,能够提高发动机的负荷。通过调整浓稀两区的比例,可以控制HCCI燃烧。  相似文献   

12.
为考察汽油缸内直喷喷油策略对均质充量压缩着火(HCCI)燃烧的影响,在Chemkin源代码程序的基础上建立了高辛烷值汽油HCCI发动机双区燃烧数学模型。模型考虑了双区之间温度、压力以及体积的耦合,并嵌入反应传热和漏气过程的子模型,能够反映通过形成分层混合气控制HCCI燃烧的详细化学和物理过程。将双区模型和单区模型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双区模型精度有了较大提高,消除了单区模型具有的压力尖峰,扩大了燃烧范围;并利用双区模型进行了HCCI发动机变工况研究,详细考察了不同分层混合气对HCCI燃烧的影响。结果表明:浓稀2区顺序放热使得缸内压力升高率降低,能够提高发动机的负荷。通过调整浓稀2区的比例,可以控制HCCI燃烧。  相似文献   

13.
柴油机性能与排放预测的准维混合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砾  崔毅  邬静川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0,34(9):1237-1240,1248
对增压直喷柴油机的缸内空气卷吸、瞬态燃油液滴蒸发、燃烧过程的分段特征、化学反应平衡的最小自由能机理,实际气体性质修正、燃烧排放物生成等进行了分析,结合缸外的喷油过程仿真及进拓气过程的容积法,建立了一个综合的研究性能及排放的准维多区模型,并进行了两个机型多个工况的实机试验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的变工况适应性较好,两个机型下计算与实测基本吻合,该模型的建立,有助于深入了解柴油机的结构与运行参数的影响,实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钝体回流区热质交换机理出发,提出了回流区边界用小流量、高速度的附加射流来强化回流区的热质交换以达到进一步强化劣质煤、无烟煤和其它难燃煤种的燃烧过程的根据。试验结果表明,附加射流能使回流区温度提高,对火焰有明显稳定作用。文章介绍了这一设想在大型电站锅炉上进行实验的数据。  相似文献   

15.
在回顾微气体延期药的理论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微气体延期药的燃烧模型、计算机软件进行了系统总结。根据气-固相反应燃烧模型和热点球面燃烧模型的基本假设,给出了相应的燃烧速度计算公式;并阐述了燃速计算程序代码HARDT的理论基础、燃速方程及其计算精度;运用ANSYS软件对隔板延期装置进行了热分析研究,建模结果显示,隔板中心的温度高于隔板边缘的温度,将最先达到点火药的发火点;比较了实测值与理论推测值,误差约为10%。  相似文献   

16.
介绍一种利用激光干涉法原理测定燃烧室内气体热力学参数的新方法,在定容燃烧弹内对燃烧室内气体瞬态密度和温度进行了测量,并对结果的精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种测定和研究燃烧室内气体局部瞬态热力学参数非常有效的方法,它并能用于测定火焰传播速度.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应用准维模型计算汽油机主副燃烧室分层充气燃烧过程的适用性,根据主副燃烧室中气体流动过程的质量和能量交换关系,并考虑到主副燃烧室相对容积比和喉口截面积等几何结构尺寸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湍流强度模拟的新方法.计算结果表明,该湍流强度模拟方法不仅适用于主副燃烧室,而且有利于提高热力模型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8.
加压富氧燃烧(POFC)是一种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清洁高效燃烧技术。由于烟气的循环利用,烟气中的水蒸汽体积分数高于常规燃烧形式,这就丰富了烟气中的自由基池,从而影响煤燃烧过程及气态污染物的排放。利用固定床反应器进行了煤及其挥发分的POFC实验,并结合化学动力学模型研究了挥发分氮的迁移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压力和水蒸汽的协同作用会显著影响燃烧过程,缩短燃烧时间,降低尾气中的CO体积分数,提高燃烧效率。挥发分氮来自煤中部分吡咯、吡啶和全部季胺的热解。更高的压力影响了NO形成的主要反应途径,同时增强了整体NO的还原并最终抑制NO排放。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传质作用不能忽略时炭粒燃烧反应动力学参数不易精确测定的问题,修改了扩散反应速率计算式和燃烧速率表达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处理燃烧失重数据的方法。采用此方法,能同时整理出燃烧反应动力学参数和扩散反应速率系数,本方法主要适用于气体温度低于1300K的燃烧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