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薛思佳  柯少勇 《科学》2004,56(3):12-14
核磁共振(NMR)是一种用来研究物质分子结构及物理特性的光谱学方法,它经历了从1960年代的连续波(continuous wave,CW)技术到1970年代的脉冲傅里叶变换(pulse fourier transform,PFT)以及超导核磁共振等几个发展阶段。尤其是近年来脉冲傅里叶变换以及超导核磁共振的引用,提高了核磁共振谱仪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2.
季大雄 《科学通报》1986,31(7):504-504
通常测量原子核的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_1多采用脉冲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PFTNMR)方法。这种方法中,样品的各种化学环境中的原子核都处在激发态。快扫相关核磁共振(RSNMR)方法可在其它化学环境中的原子核处于基态情况下,测量某化学环境中的原子核的T_1,这对深入研究弛豫过程及不同基团原子核间的相互作用十分有用。另外,连续波谱仪上配备小型计算机及相应接口,即可进行RSNMR谱测量及T_1测量,因而提高了连续波谱仪的功能。该法现已为人们所研究。我们在RSNMR谱测量系统上实施了T_1的测量。  相似文献   

3.
乔荣文 《科学通报》1982,27(15):915-915
一、引言 YGdCaVInIG是一类可得到低饱和磁化强度和低铁磁共振线宽以及低温度系数的新的微波铁氧体。最近,我们实验室已经研究过这一铁氧体系统的磁性、穆斯堡尔谱和铁磁共振。现在我们在脉冲高功率SXP-100型核磁共振(NMR)谱仪上,用傅里叶变换(FT)方法以及  相似文献   

4.
张一德 《科学通报》1986,31(17):1299-1299
铁磁材料中各种同位素核的核磁共振频率分散在很宽的频率范围。例如,铁磁体中3d元素的核磁共振频率处于15MHz到800 MHz。在这样宽的频率范围进行核磁共振研究的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是非相干自旋回波法。当测量比较宽的谱线时,这种方法是适用的。所以,已完成的铁磁体核磁共振实验中的大多数都是用非相干波谱仪完成的。但是,与相干接收法相比,非相干接收的缺点是难于获得真正的核磁共振谱线。本文将对引起测量谱线发生畸变的原因进行讨论,进而提出对非相干法的改进建议。结果表明,如果改进谱仪的结构和测量方式。在测量窄谱线时,用非相干法可以得到与相干法同样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林乔源 《科学通报》1985,30(1):33-33
一、引言本文分析了用XL-200核磁共振谱仪记录的四十七种中国生漆的核磁共振谱。这些漆,包括我国湖北、四川、河南、陕西、贵州等主要生漆产区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6.
孟庆安 《科学通报》1983,28(15):910-910
随着核磁共振谱仪越来越完善,人们能更精确地测量核磁共振参数,从而给理论的发展以新的促进作用。本工作对氯化钠单晶中~(23)Na的核磁共振的自由感应衰减信号(以下简称FID)进行了重新测量,讨论了一些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固体核磁共振中三能级体系的180°组合脉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鲠颖 《科学通报》1987,32(19):1462-1462
在脉冲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中,射频激发脉冲的谱宽一直是个重要的问题。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组合脉冲激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广泛用于核自旋的布居数反转、宽带去耦、多量子选择激发上。但在固体核磁共振中,组合脉冲的文献却不多见。最近,Tycko等人用平均哈密顿理论提出了一个固体核磁共振中的180°组合脉冲:45°_x180°_y90°_x180°_y45°_x;  相似文献   

8.
核磁显微术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布鲁克医疗器械公司已将作为化学分析工具的核谱共振谱仪改装成显微镜,从而取得单细胞的结构图象。与核谱共振谱仪用作有效的分子结构分析工具的同时,发展了一种寻找活组织的技术。活组织物质大部分由水构成,水含氢,氢具有最大的磁效应,因此氢的核磁共振信号可产生活体中水的图  相似文献   

9.
周进元  叶朝辉 《科学通报》1994,39(3):284-286
近年来,成形脉冲(Shaped pulse)已经在NMR(核磁共振)和MRI(磁共振成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方面,成形脉冲是单个常脉冲、组合脉冲、甚至脉冲序列的延伸;另一方面,人们可以设计出频谱形状很好的成形脉冲.单脉冲的理论分析是比较简单的,在旋转坐标系中的哈密顿量和传播子分别为  相似文献   

10.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詹姆斯·N·舒勒里(James N.Shoolery)对核磁共振波谱学的主要贡献在于他曾是一位“产品冠军”。三十年前,他帮助制造了第一台商业用核磁共振波谱仪,并且自那时起就一直在寻求核磁共振波谱仪的新用途和改进措施。在他的经历中,他曾担任过仪器工程师、实验室主任、贸易公司经理,甚至当过临时广告员,推动了这一技术的发展,并且达到了今天如此重要的地步。而他的第一爱好仍然是结构化学。在座落在加利福  相似文献   

11.
氟化物纳米晶体中Tm3+对Eu3+的荧光增强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热-烧结法制备了性能良好的Eu3+ /Tm3+共掺LaF3和LaOF 纳米晶体. 在波长为532 nm的激光激发下, 实现了共掺样品中Tm3+对Eu3+的荧光增强效应. 结果发现, 当三价稀土离子Tm3+作为敏化剂被共掺到LaF3:Eu3+和LaOF:Eu3+纳米晶体中时, 掺杂 Eu3+的荧光发射得到了显著的增强, 其增强倍数与Tm3+离子的浓度密切相关. 与单掺 Eu3+离子的LaOF:Eu3+纳米晶体相比较, Tm3+离子的掺入可使氟化物纳米晶体中原本已经很强的5D07F2(612 nm)红色荧光辐射又增强了一个数量级, 从而获得拥有良好颜色纯度和极高辐射强度的红色荧光纳米材料. 依据实验观测结果和晶体结构对称性特点, 研究了共掺体系中荧光增强的产生机理以及局域对称性变化对于荧光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Keggin型α-[HxW12O40](8–x)–(x=1~4)的中心容纳质子数以及中心质子通过Keggin笼腔进行内外转移的机理.在O3LYP/LanL2DZ水平下,对气相中各物种结构进行了全优化,得到了质子化前后各物种的稳定构型,找到了质子通过笼腔进行内外转移的过渡态,并用频率分析方法和内禀反应坐标(IRC)方法对各过渡态进行了确证.在极化连续介质模型(PCM)下,考察了体系的溶剂化效应.理论研究不仅阐述了颇有争议的单质子中心和4质子中心物种存在的可能性,而且揭示了质子通过Keggin金属氧笼进行转移和传递的微观机制,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事实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高锦章 《科学通报》1979,24(24):1119-1119
在正常状态下镧系(Ln~(3+))4f壳层电子的跃迁是被禁止的。但是在配位场的作用下f-f跃迁则会发生,这将导致镧系水合离子光谱中狭窄的光吸收率强度相应的增大。此种现象称之为超灵敏跃迁(Hypersensitive transition)。溶液中镧系离子超灵敏跃迁的研究在阐明镧系配位  相似文献   

14.
马文锁  任小中 《科学通报》2011,56(8):598-603
用点群S6 对应的对称操作推导出一种新的三维编织几何结构单胞. 根据空间群 P3 描述的对称性, 对新的单胞进行对称变换获得了一种新的三维编织几何结构, 研究 了这种三维编织几何结构可行的编织工艺. 通过建立其几何分析模型, 预测了对应三 维编织材料的纤维体积百分含量及其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高当丽  李贵安  张翔宇  郑海荣 《科学通报》2009,54(15):2183-2187
通过变温条件下选择激发掺杂发光离子, 在同一样品中实现了不同局域环境下离子荧光的光谱分离. 利用频域及时域的光谱学测量, 研究了镶嵌有纳米晶体的透明玻璃陶瓷体系中掺杂离子的荧光性质和弛豫过程随样品温度和离子局域环境的变化规律, 探讨了局域结构变化对荧光温度特性的影响. 根据样品结构和基质声子分布特点, 分析讨论了荧光衰减过程二阶指数行为. 结果显示, 位于晶相环境中离子的荧光寿命显示较强的温度依赖特性, 而玻璃环境中发光离子的荧光寿命受温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陈振玠 《科学通报》1979,24(18):843-843
一、前言 目前,在自然界已发现的金的矿物有20多种,主要为自然金以及金的金属互化物,其次,有金的碲化物,少量的锑化物、铋化物。近年,又发现了金的硒化物——硒金银矿。但是,金在自然界有没有呈硫化物形式存在,一直为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工作者所关注。Grat在封闭的玻璃管内,用升华的办法,首次合成了AgAuS_2-Ag_2S系列,但是,当时在自然界中尚未发  相似文献   

17.
何香涛 《自然杂志》2015,37(3):215-220
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无线电技术,射电天文学在战后得以蓬勃发展。1963年,通过证认3 C射电源表,发现了类星体。类星体在各电磁波段都有辐射,因此有多种方法可以寻找类星体。作者利用无缝光谱方法,找到第一颗中国人的类星体,并首次使用美国的海耳5 m望远镜。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关于典型可溶盐NaCl、NaNO3和两者的复合盐对陶质文物破坏作用的研究空白,在分析不同可溶盐以及复合盐溶液的表面张力、浓度变化以及平衡结晶相等的基础上,采用超景深显微系统和自动压汞仪等设备研究可溶盐NaCl/NaNO3对模拟陶质样品的破坏过程和方式,结果表明:复合盐的吸水一失水能力远远高于单一的NaCl和NaNO3,其在陶质样品中的溶解一结晶加速,破坏作用高于单一的可溶盐NaNO3;同时,含复合盐陶质样品的呈蘑菇状包裹的盐硬壳层在相对湿度的变化过程中,连续的盐结壳面积逐渐降低,不连续的结壳层面积增多,样品的平均孔径变小,小孔体积含量增加,微小裂缝逐渐扩张。本研究分析复合盐NaCl/NaNO3破坏陶质文物的过程和作用,为酥粉陶质文物的进一步保护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沈汪兵  罗劲  刘昌  袁媛 《科学通报》2012,(21):1948-1963
自21世纪首次借助脑成像技术对解决字谜任务过程中顿悟一瞬间的大脑活动状况进行研究以来,目前已有近10年的历史,获得了许多富有价值的研究.这些研究从顿悟的时间进程和脑神经基础两方面对顿悟的大脑机制进行了丰富的探讨,并形成了有关人类解决顿悟问题的"顿悟脑"的神经框架.研究显示,顿悟脑主要由外侧前额叶、扣带回、海马、颞上回、梭状回、楔前叶、楔叶、脑岛和小脑组成.就各脑区的功能而言,外侧前额叶主要负责顿悟难题思维定势的转移和打破,扣带回则参与新旧思路的认知冲突以及解题进程的监管,海马、颞上回和梭状回组成了"三维一体"的、专门负责新异而有效联系形成的神经网络,问题表征的有效转换则依赖于楔叶和楔前叶组成的"非言语的"视觉空间信息加工网络,脑岛负责认知灵活性和顿悟相关情绪体验,反应相关手指运动的皮下控制则依赖于小脑.  相似文献   

20.
乙烯信号转导通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存立  郭红卫 《自然杂志》2012,34(4):219-228
作为5大类植物激素之一的乙烯一直是科学家关注和研究的焦点。虽然结构简单,但是气态激素乙烯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胁迫反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近20年的研究,科学家已经描绘出一条近似线性的乙烯信号转导通路。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这条通路的最上游是由一个多基因家族编码的乙烯的5个受体ETR1, ETR2, ERS1, ERS2和EIN4。与之相结合并共同定位于内质网上的是一个类似Raf的蛋白激酶CTR1。在没有乙烯存在的条件下,受体和CTR1的结合能够协同抑制下游乙烯信号。在这两类负调控因子的下游是乙烯信号的正调控因子EIN2。如果EIN2基因突变,即使有高浓度乙烯存在,植物黄化苗也将表现出完全的乙烯不敏感表型,显示出EIN2在乙烯信号通路中的核心地位。在EIN2的下游是乙烯信号的转录因子家族EIN3以及EILs,它们在响应乙烯信号之后会起始乙烯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还发现,乙烯的转录因子受泛素化降解途径调控,负责识别及结合EIN3等转录因子的F box蛋白是EBF1和EBF2。EIN5是一种5’→3’外切核酸酶,它能够通过促进EBF1和EBF2的mRNA的降解来拮抗这两个F box蛋白对EIN3的负反馈调控。最近,有研究表明EIN2同样是一个半衰期很短并经由泛素化降解途径调控的蛋白,而执行调控EIN2任务的是另外两个F box蛋白ETP1和ETP2。虽然人们对于乙烯信号转导通路的认识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该信号通路的精细调节机制以及乙烯信号与其他植物激素信号之间的交叉反应还需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