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怀念导师卢鹤绂院士——纪念卢鹤绂先生逝世两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家镛  陆全康 《自然杂志》1998,20(6):349-352
卢鹤绂院士离开我们已快两年了.作为他的学生,想起老师对我们的教导,越发敬慕他的爱国精神和高贵品质.卢鹤绂先生1914年6月生于沈阳,曾在沈阳和天津上学.1936年从燕京大学理学院毕业后,到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主修物理,辅修数学.卢先生于1939年获硕士学位,1941年获博士学位,是年仅27岁.获博士学位后卢  相似文献   

2.
不管她是所长、校长、还是院士,人们对谢希德教授最亲切的称呼始终是谢先生。 谢希德先生于1921年3月 19日出生于福建省,早年随父亲谢玉铭教授在北京。谢玉铭当时在燕京大学任教,是颇有建树的物理学家,可以说,在20年代的成果使他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 1946年希德先生毕业于厦门大学,次年进入美国史密斯学院,两年后获硕士学位,再过两年又获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哲学博士。麻省理工学院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高等学府,能在两年内获博士学位,足见她天赋之高。学成后,即与英国生化学家、研究中国科技史最著名学者李约瑟的高足…  相似文献   

3.
<正>卡罗琳·贝尔托西(Carolyn Bertozi)的父亲是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学教授,但她进入哈佛大学后,一度想主修音乐。"我父母不希望我这么选择。我的一个亲戚从事音乐事业,最后却通过在银行上班来付房租。我不太敢违抗他们。"于是她选择了包括数学和科学课程在内的医学预科课程,并在大一结束时决定主修生物学。她表示:"我在大一并不喜欢普通的化学课。它只是我必须打勾的一个选项而已。"  相似文献   

4.
正催化剂领域的不断创新,正在为寻找清洁能源的来源提供新的高速通道,从而提升化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苏格兰化学家伊丽莎白·富勒姆(Elizabeth Fulhame)在1974年出版了她的专著——《燃烧理论》。在书中,她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煤和木炭在潮湿的时候燃烧效率要更高。为了寻求答案,她做了大量的实验,最终得出结论:水短暂分解为氢气和氧  相似文献   

5.
1885年10月7日生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1900年15岁,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时得到能量子的概念,量子物理学正式诞生。1903年18岁,中学毕业,入哥本哈根大学“数学和自然科学系”,主修物理学。1905年20岁,课余研究水的表面张力问题,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假说”。1907年22岁,2月,以关于水的表面张力的论文获  相似文献   

6.
唯渗 《科学之友》2005,(12):42-43
钮经义(1920-1995雪生物化学家,江苏兴化人。1942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1953年获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相似文献   

7.
成功并不难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长了,他发现  相似文献   

8.
采访季香云(左图)是年初就确定的,主要因为她是来自上海农科院从事农林病害虫生物防治、农药污染控制、农产品安全研究实践的专业人士。毋容讳言,现在我们的农业生产、病虫防治和食品安全三者间的关系处理并不完美,时有问题曝光,这样的时候采访这个领域的专业人士了解他们手边正在做的事读者应该是有兴趣的。另外,小季还是九三学社农科院支社的组织委员,她还在上海科技馆做了三年的志愿  相似文献   

9.
“让致病基因沉默”以防治疾病,保障健康是人类的理想。两位美国遗传学家安德鲁·菲尔和克雷格·梅洛,发现了核糖核酸(RNA)的干扰技术,找到了这个实现人类理想的科学途径,从而荣获了2006年诺贝尔医学奖。菲尔1959年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后入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主修数学,仅用3年就取得学位,1983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学博士学位。他曾在美国和英国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执研,现任斯坦福大学病理学和遗传学教授。梅洛生于美国波士顿,1990年获得哈佛大学生物学博士学位,现任马萨诸塞大学分子医学教授。牵牛花变色和秀丽隐杆线虫实…  相似文献   

10.
《科学通报》2021,66(25):3227-3229
正南方科技大学化学系成立于2011年,为学校最早设立的五系之一.秉承"敢闯敢试、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追求卓越"的南科精神,经过十载耕耘,学科建设已逐步迈入正轨, 2016年入选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 2017年取得化学硕士点, 2018年首次进入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化学学科全球排名1%(2021年进入前0.29%), 2021年自然指数(Nature Index)化学学科内地高校排第15名,获批化学博士学位授权点.  相似文献   

11.
1964年,多萝西·克劳福特·霍治京(DorothyCrowfoot Hodgkin)博士荣获诺贝尔化学奖。她是世界上第一位女晶体学家、英国皇家学会沃尔夫森研究院教授,牛津大学萨默维尔学院研究员、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名誉校长。多·克·霍治京生于1901年。父亲J·W·克劳福特是一位研究古典文学艺术的学者和考古学家。母亲是一位有教养的人,但没受过多少正规教育,只是在巴黎一所精修学校学过音乐和法语。多·克·霍治京第一次偶然接触化学是在她十岁那年,  相似文献   

12.
正美籍华裔女核物理学家、粒子和实验物理学家吴健雄(Chien-Shiung Wu,1912—1997)出生于苏州市太仓浏河镇一个书香世家,1934年获国立中央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1935—1936年在首位华人物理学女博士、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上海)顾静徽研究员的指导下从事光谱学研究。吴健雄于1936年7月乘船离沪赴美留学,同年8月抵达旧金山伯克利,几天后便结识比她早两周来到伯克利的袁家骝(后转学于加州理工学院),  相似文献   

13.
李辉 《世界科学》2012,(10):33-36
邵正中,1964年出生于上海。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1996年至1998年在丹麦Aarhus大学工作),1999年晋升为教授。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和先进材料实验室的生物大分子课题组,以"仿生制备"项目中的若干成果,荣获了2011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这些成果,是邵正中(第一获奖人)教授等人在二十余年对蚕丝和蜘蛛丝的研究过程中逐步取得的。  相似文献   

14.
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书写了这段历史。尽管招致其他两位诺贝尔奖得主的抗议,他的《双螺旋》一书还是于1968年出版,这是一部令人激动的、漫谈式的自述。书中,沃森对罗莎琳德·富兰克林(Rosalind Franklin)持有惊人的性别歧视(后者在DNA结构的发现中起了关键作用)。沃森坦承,在他几乎不认识她时就为其外表着迷。"她不是没有吸引力,"他这么说,"如果  相似文献   

15.
吕斌 《科学之友》2006,(10):69-70
当你还是个孩子的时候,直挺挺地摔倒在地上的恐惧感会让你不敢再参加什么芭蕾舞课。而作为成人,担心失败的恐惧则会使你没有勇气去接受新的挑战。30岁的执行文秘朱小姐的经历是,当单位里的女孩们要组织一次溜冰活动的时候,她会选择退出,这不仅仅是因为她不会溜冰,朱小姐更担心的是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出洋相。这种心理状况的根源在于我们都希望自己受人欢迎,而且相信当我们在别人面前丢人现眼的时候,自己肯定是不会被人接受的了。但是如果我们总是担心出丑,我们就永远不敢尝试新鲜事物了。我们中又有谁天生就会溜冰或是滑雪呢?如果我们不摔上几…  相似文献   

16.
正约瑟琳·伯奈尔(Jocelyn Bell Burnell)于1965年左右来到剑桥大学,当时一架新的射电望远镜正在建造。在两年的时间里,她一边攻读天文学博士学位,一边做着在木头电线杆之间接电线的工作,直到将铜线和电缆交织分布在了四英亩半的土地上。"我出生于航海世家,对于柱子、桅杆和滑轮这类东西并不陌生。"伯奈尔对记者说道。到了1967年7月的时候,望远镜已经架设完毕,它看起来就像一个巨大的金属网。几周后,望远镜天线捕捉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东西。伯奈尔每周在银河系发出的无线电波  相似文献   

17.
大西洋中的百慕大海区是一片每边长2000公里的三角形海域。多年来,许多临经此地的飞机船只往往有去无回,生死不明,致使该海域被蒙上了难以揭开的面纱,至今还是一个不解之谜。随死去的丈夫而去1990年3月16日,布鲁斯·杜皮阿森船长从迈阿密的船坞坐着快艇驶向一艘旅游观光船。快艇上还有丽恰·金伯利夫人(63岁),她决定在与亡夫布莱安的结婚纪念日这一天,搭乘最能勾起对他怀念的旅游观光船重游故地。原来她的丈夫布莱安于1947年3月16日结婚周年纪念日的那天,两人乘坐旅游观光船出海,在过巴哈马海上时突遇风浪翻船,她丈夫不幸遇难。自那以后,她…  相似文献   

18.
莱斯·迈特纳(Lise Meitner)于1878年11月7日生于奥地利维也纳。虽然她的双亲菲利普·迈特纳(Philipp Meitner)和赫德威格·迈特纳(Hed-wig Meitner)都信奉犹太教,但他们的八个孩子却都受洗成了新教徒。这样做可能是为了保护他们免遭喧嚣一时的种族主义迫害。迈特纳学习成绩优异。1901年,她考入了维也纳大学。这在当时是很不容易的。当时,在教员和学生中有一种强烈的偏见,认为女子上大学是非常荒诞的事。但迈特纳对自已所选定的目标决不动摇。她刻苦学习,于1906年毕业并获得了博士学位,成为最早取得这样成就的少数妇女之一。迈特纳非常喜爱物理学。在学生时代,她从报  相似文献   

19.
8年前,纽约42岁的罗斯林·华盛顿女士因病切除子宫和卵巢,从此就失去了性欲。“没有那种感应,有时你会觉得自己是个不完整的女人。”她说。几年后,她参加了一项试验。她和其他受试者每周两次在腹部贴上一张薄薄的宝洁公司生产的“睾丸激素贴”。她不知道自己贴的是药物还是安慰  相似文献   

20.
正从小到大,小薇的谨慎认真是被当作优点夸赞的。可是,自从上了高中,这个优点却让小薇非常苦恼。离开宿舍的时候,明明已经锁了门,可是,小薇却总是担心门没锁好,即便已经到了教室,却还是要回去检查一遍。可是,过不了多久,又会开始担心。甚至注意力完全放在了这件事情上,连老师讲了什么都没听清楚。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考试的时候,小薇担心自己的名字和准考证号填得不正确,因此,就一遍遍反复检查。按说可以保证万无一失了,但是,交了卷子之后,小薇的噩梦又开始了,她还是怀疑自己的信息填得不正确,以至于寝食难安。小薇还总是担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