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条约的解释是指条约解释主体(包括有关国家或有关机构)按一定的规则和方法,对条约各条款、各条款相互间关系以及构成条约整体的其它文件的正确含义加以阐明。国际条约的解释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哲学中将影响事物产生发展的因素分为内因和外因两种。条约解释中的外因主要是指条约的解释规则,而内因则是指条约解释者的"前见"。  相似文献   

2.
布什政府退出ABM条约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是对冷战及后冷战时代10余年世界格局的颠覆性挑战;ABM条约是过去核时代军控体系以及国际政治大致稳定的基石;美国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标志着新时代的到来。美国退出ABM条约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行为说明,美国又一次逼迫世界适应弱肉强食、人人自危的“丛林规则”,我们应该拿出对策。  相似文献   

3.
对《维也纳条约法公约》关于条约解释规则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也纳条约法公约》对条约解释的习惯规则进行了编纂。该规则同时将条约解释的传统理论予以了吸收。由于该规则所容纳解释规则与方法的广泛性,没有为条约的解释问题提供一确切的解决方案。条约解释往往取决于解释目的,而目的则处于解释规则之外。  相似文献   

4.
死刑不引渡原则是现代引渡制度中的重要原则,被许多国家所承认,并在许多双边引渡条约中频繁出现。中国对死刑不引渡原则一向持回避的态度,但是近年来我国的态度发生了转变。随着我国先后与西班牙、法国签署了包含死刑不引渡原则的双边引渡条约,正式确立了死刑不引渡原则在我国的适用。  相似文献   

5.
条约是国际法主体之间缔结的协议。它既可以是书面协议,也可以是口头协议。条约可分为造法性条约与契约性条约。造法性条约与契约性条约存在实质上的区别,只有造法性条约才是国际法渊源。  相似文献   

6.
日前,中国外交部领事司编印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条约集》(上、下)(简称条约集)。该书收录了新中国成立至2012年中外签署的所有48项双边领事条约(含协定)的中外文文本。  相似文献   

7.
王霞 《科技潮》2002,(10):57-58
在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的企业要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以及科技创新。作为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的代表形式,发明创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于有重大创新和商业价值的发明创造,不但需要申请中国专利,还要申请国外专利。  相似文献   

8.
割让台湾,是清政府腐败无能之举,也是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的惨痛教训。日军占领台湾的过程,就是台湾军民展现自己英勇不屈精神的流血牺牲过程。  相似文献   

9.
最近一年来,中近东局势发生很大变化。一方面,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建立军事集团的办法,加紧推行殖民政策,想把中近东国家永远放在它们的奴役和统治之下,并把这个地区变为它们发动侵略战争的一个策源地。但是,另一方面,中近东国家,特别是以埃及为首的阿拉伯国家的民族意识日益觉醒,它们决心彻底摆脱外国的干涉和控制,争取和维护自己的民族独立,并保卫中近东地区的和平与安全。这一场复亲而尖锐的斗争集中表现在中近东国家反对巴格达条约的斗争上。  相似文献   

10.
美俄间削减战略武器的条约还剩两个,其中一个也已过期。新条约谈判几经波折,问题集中在三个方面。新条约是否应体现进攻性和防御性相关联也很麻烦,将来的核查问题是关键。  相似文献   

11.
条约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际法主体间根据国际法所缔结的,用于确定其相互间权利义务关系的书面协议。根据条约必须遵守原则,一国应真实善意地履行条约所规定的义务。然而,一项国际条约欲在缔约国内得到适用,必须得到该缔约国国内层面的"接受"。国际条约在国内法上的适用一直是国际法学界争论的焦点,也倍受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2.
根据1944年《国际民航公约》和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一国对其领空享有绝对的主权,非经一国同意.别国的航空器不得擅入本国领空。据此,经过长期的国际实践,美国等国家纷纷建立自己的防空识别区,使得在一国领空之外设立防空识别区成为国际习惯。根据以上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我国设立南海防空识别区合法合理,既有助于保卫我国领空的安全.又有助于解决我国与邻国的领土争端。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填补了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立法空缺。该法承袭了国际公约的精神和要旨,结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特点,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保障该法立法目的的顺利实现,必须针对保护工作的各环节制定具体的规范,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加强对传承人的扶持,合理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充分发挥生产性保护的优势,加大宣传力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4.
终止谈判是缔约过失行为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但当前我国关于终止谈判的立法与司法状况均相当薄弱。《合同法》中缔约过失责任的相关规定有其积极一面,而对其不足之处,应当重新构建缔约过失中终止谈判制度。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海盗的存在给国际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各国建立了对海盗犯罪的普遍管辖权。但是,现行国际法中关于海盗罪的规定明显限制了对海盗的全面有效惩治,普遍管辖权的范围存在局限性。扩大对海盗普遍管辖权的范围应坚持国家同意原则、国家合作原则、遵守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原则。  相似文献   

16.
2004年1月1日实施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标志着中国经济法制建设在“一国两制”政治架构下开始了创新性实践。《安排》性质的界定引起了学界和实务界人士的广泛讨论。它究竟是国际条约、国内行政协议,抑或兼具了两者的性质,还是一项具有国际法上拘束力的区际协议,至今尚无定论。本文拟从《安排》签署的背景及其法律依据入手,层层剖析:《安排》不是国际条约,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国内行政协议,而是符合WTO规则的特殊的区域贸易制度安排,是一项具有国际法上拘束力的区际协议。  相似文献   

17.
国际投资特许协议的性质一直以来都是个有争议的话题。基于不同的考量,从不同的角度就会产生不同的看法。本文以特许协议的本质为主线,围绕契约与条约、行政合同与民商事合同的争论对国际投资特许协议的性质进行了探讨与解析。  相似文献   

18.
200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修正案正式开始施行.阐述了后的<海关法>的特点和主要内客,介绍了<海关法>在国际贸易中的运用等.  相似文献   

19.
主权,是整个国际法体系的基石。研究主权的历史起源,具有研究国际法“基础之基础”的地位与价值。历史探源法为追溯主权历史起源提供研究方法;主权本质内容的确定给予追溯主权历史起源研究标准。追溯主权的历史起源,虽然可以沿着人类社会步入文明的足迹逐步向前推进,但由于受到文献材料的限制,只能在目前所知的古老著作、法典或条约中寻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