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禅宗标榜的"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思维方式渗入到我国古代诗歌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即是使我国古典诗歌越来越强调"意",使中国古典诗歌在诗歌理论、创作与欣赏方面都体现出一种"重意轻言"的艺术态势。  相似文献   

2.
文学研究会虽不是一个纯诗歌团体,但它在诗歌方面对新诗坛的贡献,远非当时的诗歌团体和其他文学社团所能比拟,它对新诗坛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建立了一支阵营强大的新诗人队伍,创办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诗歌刊物,为中国新诗坛贡献了大批优秀的诗歌作品,创造了多种新诗歌形式。  相似文献   

3.
前些年在中国文坛上兴起的“新潮派”诗歌曾产生过一定影响。然而,“新潮派”诗歌有何特征?它的发展方向发展?它是否成为中国诗歌发展的主潮派”?诗人们是否如某些评论家所说的是中国诗歌之“举大Xian者”?他们是否是中国诗歌成熟的标志。对此,过去尚无一篇全面的评论文章。本文就从以上几个方面对“新潮派”诗歌作了较为全面的评介。指出:“新潮派”诗歌正陷入泥沼之中,如不自拔;将无前途可言。  相似文献   

4.
诗歌的长盛不衰,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独特之处。中国诗歌在历朝历代都居于文人创作的中心地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儒学的影响。本文从儒家对诗歌的认识这个角度,分析了儒学对中国诗歌兴盛的积极影响,从一个方面探究了中国诗歌创作长期兴旺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大西南文化与新时期诗歌研究”是从地域文化角度探讨20世纪中国文学,探讨新时期诗歌运动的发生发展的需要,大西南文化及其新时期诗歌发展的独特性构成了这神研究的条件。该课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一是新时期诗歌的消长与大西南文化的关系,二是中国新时期诗歌精神与西部精神,三是大西南文化对新时期西南特人的个性塑造,四是新时期大西南诗歌流派的地域文化阐释。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古典诗歌翻译中的文化因素传递入手,借助跨文化交际的理论,着重分析了译者在中国古典诗歌翻译过程中处理典故方面的困难,试图解释让译语读者和原语读者在欣赏中国古典诗歌的时候获得同样的感受只是一个难以企及的理想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诗歌"拒懂"书写主要体现在书写立场、诗情诗意、诗歌语言等方面.虽然由于诗歌文类的特殊,其书写的"拒懂"有相当程度的正当性,但是,诗歌书写的"拒懂"不是无限度的.因此,需要对诗歌"拒懂"书写加以美学辨析.中国新时期以来的不少先锋诗歌书写表征出了一定的"拒懂"性.一方面,这种.拒懂"书写有着特定的现实针对性.也有其当然的合理性和时效性.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对抗"、"中断"性质的诗歌话语,不管是在书写立场、诗意内涵还是在语言运用上,这种.拒懂"书写也在事实上暴露出了诸多缺陷、病症.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卞之琳是一位具有独特诗风的诗人。他的诗短小精悍又哲思深远,并且在新诗的格律化方面有颇有建树。他将诗歌规律与诗歌所反映的主题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诗歌的形式和韵律都为主题服务,同时,又通过诗歌的形式和韵律使主题可观可感,强化了读者对主题的印象。  相似文献   

9.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理解和阐释中国古典诗歌的一把钥匙。汉英两个民族由于语言不同、文化不同,自然在诗歌创作方面艺术意境的表现也不同。正因为如此,译者往往很难(甚至不能)将中诗的意境传递给译语读者,因而构成了中诗外译的一大缺憾。  相似文献   

10.
著名诗人杨牧,其诗歌对中国当代诗坛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究其根本,是他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核质,这种精神核质涵盖在创作对象、创作态度、创作方式等方面.今天,中国诗歌处于文学的边缘状态,重新审视杨牧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核质与内涵,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