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针对连续位置服务查询的隐私问题,提出一种面向位置相关性的差分扰动机制.首先,提出攻击者差分隐私度量模型,量化可用性泄露在时序相关性中导致的隐私风险.其次利用差分隐私中的Laplace扰动构建噪音查询矩阵和基于距离的可用性扰动机制,抵抗基于查询矩阵的数据分析攻击.最后,利用真实数据集实验分析,结果显示本方案提供了更好的隐私保证.  相似文献   

2.
针对隐私保护数据挖掘中的维数灾难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随机投影技术的隐私保护算法.该算法通过定义l投影扰动和Prevent-Ω数据集的概念,构造一种根据投影维数的不同,投影矩阵的稀疏度也相应变化的稀疏投影数据扰动,增加了数据的安全性.实验结果表明,在保护数据隐私的前提下,该算法能有效保证数据挖掘应用中的数据质量.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数据发布过程中存在的隐私泄露问题,同时保持数据在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良好可用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身份替代的隐私保护方法.一方面,该方法通过用虚拟身份替代原始身份的方式,保证数据的原始身份不出现在公开数据中,进而保护隐私信息;另一方面,总结并提出了数据身份和数据特征两个概念,并设计了数学模型来衡量数据的身份相似度和特征相似度,保证虚拟身份保留原始数据的特性.最后,从数据可用性、隐私泄露风险和时间复杂度3个方面对该方法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保护隐私信息,同时能有效保持数据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移动社交网络隐私保护方案的研究现状,分析总结了当前方案中存在的隐私保护效果差、通信开销高和数据可用性低等问题.首先,系统地介绍了移动社交网络位置隐私保护主流的三大体系结构;其次,分析总结了当前国内外应用在移动社交网络中的隐私保护方案的隐私保护程度、计算开销、服务质量及数据可用性等问题,分别从基于失真、加密、增强和差分隐私四个方面对其进行讨论;最后,从理论、技术、硬件设施三个方面阐述了移动社交网络位置隐私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基于k-邻域同构的动态社会网络隐私保护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网络数据分析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但是直接研究社会网络数据可能造成用户敏感信息泄漏,对个人隐私构成威胁.目前的隐私保护技术集中于研究单次数据发布,即静态网络中的隐私保护,然而社会网络数据动态发布需要动态的隐私保护方法.文中针对攻击者拥有在不同时刻的节点1-邻域子图作为背景知识的应用场景,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社会网络的隐私保护方法,该方法利用相邻时间片网络图之间的关联关系,依据信息变化增量确定邻域同构等价组中的基准节点,并通过对下三角矩阵操作来实现等价组中节点邻域子图匿名化的持久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地抵制邻域攻击,保护动态社会网络发布的用户数据隐私.  相似文献   

6.
针对各类网络数据中存在着大量的无标记数据,导致了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隐私保护中数据可用性相对较差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Bagging的ELM(extreme learning machine)集成算法,并将其与基于Seeds集的半监督聚类算法相结合应用于隐私保护.该算法首先利用ELM-Bagging集成方法对无标记数据进行标记,并将新标记的数据加入Seeds集以扩大其规模,然后采用基于Seeds集的半监督聚类实现K-匿名.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有效保护隐私的同时,提高了发布数据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7.
目前面向分类的差分隐私保护算法中,大部分都是基于决策树或者随机森林等树模型。若数据集中同时存在连续数据和离散数据时,算法往往会选择调用2次指数机制,并且进行隐私预算分配时往往选择平均分配。这都使得隐私预算过小、噪声过大、时间成本增加以及分类准确性降低。如何在保证数据隐私的同时尽可能地保证数据可用性,并提高算法性能,成为目前差分隐私保护技术研究的重点。提出了面向决策树和随机森林的差分隐私保护数据挖掘算法,使用Laplace机制来处理离散型特征,使用指数机制处理连续型特征,选择最佳分裂特征和分裂点,并采用最优特征选择策略和等差预算分配加噪策略。对金融数据集的测试结果表明,提出的2种基于树模型的差分隐私保护算法都能在保护数据隐私的同时,具有较高的分类准确性,并且能够充分利用隐私保护预算,节省了时间成本。  相似文献   

8.
医疗数据发布时对患者隐私保护是实际应用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作为医疗机构,希望发布的医疗数据可以在保证保护个人隐私的同时,使数据尽可能不失真,使发布的数据具有较高的可用性.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医疗数据发布中多敏感属性隐私保护(AHPK-匿名)算法.算法在现有K-匿名算法的基础上考虑不同的准标识属性对敏感属性的效用,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准标识属性对敏感属性的效用权值,再根据权值对准标识属性进行概化处理.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AHPK-匿名算法能较好地保护个人隐私,能有效保持发布后数据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9.
真实数据集中含有缺失值,许多数据分析技术不能直接应用到不完整数据上,且缺失值的存在会明显地降低算法的有效性,缺失数据处理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数据预处理过程,因此提出了一个基于统计度量的缺失值填补算法,名为灰色类中心缺失值填补(GCCMVI)方法,利用数据点的类中心和标准差来填补缺失值,此外,通过比较阈值和实例与类中心间相关性的大小关系,决定是否加上(减去)标准差,灰色关联分析用来计算相关性,在缺失值被填补后,得到的完整的数据集用来训练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在三种类型不同的数据集上进行比较,以分类精度,填补效果,填补时间作为评估准则来衡量算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显著地提高了分类精度和填补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智能电网中的大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梳理了当前智能电网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关键技术,按照保护隐私的智能电网大数据分析挖掘技术路线,提出一种保护隐私的智能电网关联规则挖掘方案,即使用简单的加法秘密共享方案,加密和发送电表数据给可信第三方,并在安全聚合协议下汇总电表数据,使用安全多方计算关联规则的支持度和置信度。保护隐私的智能电网大数据挖掘使得电力公司在不泄露客户隐私信息的前提下,能够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的不断突破,互联网、移动网、广电网等多种类现代网络及其衍生业务迅速扩张,形成泛在于网络空间的分布式计算环境。为了最大化这些数据的价值,需要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发现其中隐藏的模式或规则,用以指导和辅助生产或运营中的管理决策行为,以提高决策水平及决策收益。然而,受到普遍存在的异构性、私有性和平台兼容性等限制,兼因行业竞争和法律约束等因素(如个人或企业的数据隐私保护问题等),互联于网络的数据源难于进行集中式挖掘,分布式数据挖掘(DDM)技术应运而生。介绍了DDM的定义与框架、适用场景和研究挑战。根据文中给出的DDM高层架构,最终结果的质量与局部数据源的类型、可用性、局部结果的质量及整合方法等密切相关。DDM的实施未必都以站点间纯粹独立挖掘的方式进行,此外,对于数据集中,系统分布式站点多的情况,也可采用DDM。当前,DDM研究领域的挑战主要有:异构与同构挖掘、动态环境下的数据多变性、通信开销、知识整合和语义异构等。当前的DDM系统被分为4类:1)基于Multi-Agent的系统,利用Agent的自治性实现局部挖掘以保护数据私有性;利用Agent的主动性减少用户参与以提高挖掘自动化水平;利用Agent的协作性实现多算法协同挖掘等;2)基于网格的系统,利用网格在资源共享、开放服务和协同工作等方面的优势,提高挖掘的可靠性和协同性;3)基于元学习的系统,通过元学习优化挖掘算法的选择与组合,并对已获知识进行多次学习以提高结果质量;4)基于CDM(collective data mining)框架的系统,将待学习的函数表示为一组基函数的分布式存在,允许各数据源选择不同的学习算法,并以全局结果正确为前提减少网络通信量。进而,对当前DDM研究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了归纳:1)结果质量问题,不考虑各个站点数据源间的内在语义联系,各站点独立挖掘本地数据,与其他站点间无语义层面的数据交互或融合,形成纯粹的"分割式"挖掘,最终导致全局结果质量受损;2)挖掘效率问题,如何调度资源以平衡挖掘负载、减少协作挖掘中的通信开销问题。针对结果质量问题,探讨本体与数据挖掘的结合。作为语义网的基础,本体能为对象语义距离度量提供有效支持。当前,在利用本体描述挖掘任务的领域背景方面,利用本体描述DM过程本身方面,都已经有研究人员进行了探索性工作:针对关联规则挖掘中需要从海量规则中遴选有效规则的问题,提出了交互式的、用于删减冗余规则的挖掘后处理方法;针对在给定知识发现过程的输入和输出类型前提下,知识发现工作流的自动构造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通过阐述可知,为了提升分布式挖掘过程中局部结果和最终结果的质量,策略之一就是将DDM理论和本体理论作融合,以数据源间语义距离的度量为突破口,建立语义距离度量的复合量化体系,通过构建和求解新型DDM模型来实现目标。  相似文献   

12.
F-残缺数据的辨识与恢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P-集合结构中的内P-集合与F-元素删除集合,给出声.残缺数据的概念,它是由(x)F与(x)-构成的一个数据对((x)F,(x)-)。由F-残缺数据,给出F-残缺数据的生成与豇残缺度。利用这些结果,给出F-残缺数据的关系定理,F-残缺度定理,F-残缺数据的辨识定理,F-残缺数据的恢复定理,并给出F-残缺数据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用户兴趣是随时间变化的,若对推荐系统中所有时间段的数据均采用同等程度的隐私保护,容易引入不必要的噪声,降低数据效用.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时间权重因子的差分隐私保护推荐算法.首先,设计时间权重因子,用于衡量数据重要性.然后,根据时间权重因子划分隐私预算,对不同时间段的数据施加不同强度的隐私保护.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差分隐私...  相似文献   

14.
针对DaaS中加密技术的局限性问题, 研究了数据库服务模型(DaaS: Database as a Service)中的数据安全机制, 提出了基于NetDB2的最小私密属性共享模型(NetDB2 MAMS: NetDB2-Minimum Attribute Multi-Secret Sharing), 通过获取最小共享属性集合, 应用秘密共享技术保护用户数据。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可以有效地保护DaaS中的隐私数据, 同时避免了数据加密和解密的高成本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基于固定信干噪比(SIN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门限值的协作用户划分策略的不足, 在综合考虑系统平均速率和边缘用户最小平均速率基础上, 定义了协作距离。提出了基于效用函数的协作用户划分动态分簇联合多用户调度算法, 并采用蒙特卡洛方法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 改进的基于效用函数的协作用户划分算法能在系统整体性能和边缘用户性能上取得较好的平衡, 系统整体性能得到提升。在相同信噪比条件下, 系统平均频谱效率提升0.1~ 0.2 bit/(s·Hz)。  相似文献   

16.
(n,t,n)秘密共享是构造安全多方计算和分布式数据库隐私保护数据挖掘等协议的基础工具.Harn等人提出了适合此环境下的强(n,t,n)秘密共享以及高效的(n,t,n)秘密共享,但这些方案只能验证子份额的真伪而无法验证子秘密的真伪,不能满足安全多方计算和分布式数据挖掘的应用需求.因此,本文基于椭圆曲线的因式分解困难假设和离散对数困难假设,提出可验证的强(n,t,n)秘密共享方案,利用椭圆曲线的点乘运算将多项式和子份额点乘基点加密,进行公开验证子秘密和子份额的真伪,从而保证了双向验证.通过分析显示,我们的方案具有较好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密钥交换及保密性是现代密码学和信息安全领域中的两个重要安全服务.Climent等人提出了基于“形式矩阵”的椭圆曲线密码学(Elliptic curve cryptography,ECC)的新研究思路,但其形式矩阵的概念是不完善的,并非真正的矩阵,严重缺乏数学机理,且未能提供加密服务.在本文里,首先运用群论的观点严格构建一类具有密码学意义的椭圆曲线点阵群.接着结合Hughes协议及椭圆曲线集成加密方案(the Elliptic Curve Integrated Encryption Scheme,ECIES),提出了同时在Intemet上实施密钥交换与保密性的混合密码系统,具有如下三个特点:为在标准模型中提高共享秘密的比特安全性,从椭圆曲线点阵中所有点之和及一个密码散列函数导出了对称密钥;面向实时网络应用,发送者能在密钥协商之前加密大块数据;为提高系统安全性,可灵活选取系统参数的尺寸.最后,作出了相应的若干密码分析.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基于AR模型均方根误差主成分分析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首先利用检测数据建立AR模型,求得模型的均方根误差,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获得主成分载荷矩阵,将此矩阵经过数据标准化处理得到结构损伤特征指标.通过比较结构不同状态下传感器获得的损伤特性指标,进行损伤定位.最后,基于美国Los Alamos实验室三层框架结构模型的损伤实验数据,利用本文方法和基于AR模型系数损伤定位的方法对该结构各种损伤状况进行识别.2种方法的对比研究表明采用本文的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排除外界干扰因素,减少运算量,具有更高的损伤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19.
针对分布式视频编码中的量化失真和LDPC(Low Density Parity Check)编解码失真问题,提出了基于边缘分类的DCT(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系数重组和基于边缘Hash的子块修复方案.首先根据子块边缘方向的不同,WZ (Wyner-Ziv)帧子块被分成3类,对不同类型的子块,其DCT系数采用不同的扫描方式并重组,使较大的DCT系数被组合在一起,减小了交流系数的量化步长.同时,把子块边缘信息作为Hash信息,指导WZ帧LDPC解码出错的子块的修复.最后,通过实验证实了提出的方法能使高量化等级下编码器的PSNR(Peak Signal to Noise Ratio)性能增益达到0.5 dB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