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含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和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AEMA)的室温自交联乳液(GHD),研究了聚合工艺和配方对MMA_BA_HEMA_DMAEMA体系的聚合过程稳定性的影响.除了聚合过程中形成的水溶性聚合物的架桥凝聚作用之外,反应性官能团间的交联凝聚作用对GHD乳液聚合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增加HEMA和DMAEMA用量对该聚合过程的稳定性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含有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和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AEMA)的四共聚物乳液(MBHD乳液),研究了乳化单体加入方式、聚合温度、非离子和阴离子乳化剂配比和用量及HEMA和DMAEMA用量也共聚物乳液电解质稳定性的相互关系,HEMA的引入可明显提高共聚物乳液的电解质稳定性,HEMA和DMAEMA用量增 利于获得亲水性大的乳胶粒和电解质稳定性高的共聚物乳液。  相似文献   

3.
采用半加续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含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和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AEMA)的室温自交联乳液(GHD),研究了聚合工艺和配方对MMA-BA-HEMA-DMAEMA体系的聚合过程稳定性的影响,除了聚合过程中形成的水溶性聚合物的架桥凝聚作用之外,反应性官能团间的交联凝聚作用对GHD乳液聚合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增加HEMA和DMAE-MA用量对该聚  相似文献   

4.
以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及甲醛为原料合成了磺甲基化(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简称SMP(AM/MAA)],测定了聚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简称P(AM/MAA)]的转化率与时间的关系.用红外光谱对SMP(AM/MAA)及P(AM/MAA)作了结构表征,测定了不同磺化度的SMP(AM/MAA)水溶液的粘度,研究了SMP(AM/MAA)的泥浆性能.试验表明:SMP(AM/MAA)具有较好的提粘降失水性能和抗钙侵性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脱氯化氢反应合成出氯仿可溶性的MEH-PPV聚合物,用MEH-PPV作为发光材料制备了单层结构ITO/MEH-PPV/Al和双层结构ITO/MEH-PPV/Alq3/Al电致发光器件,测量了器件的电致发光谱、I-V特性和B-V特性,利用能级理论分析了器件的发光特性了随器件结构的不同所具有的规律,实验表明,单层结构器件和双层结构器件的发光出现在MEH-PPV层,当加入Alq3电子传输层/空穴阻挡  相似文献   

6.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丁苯橡胶接枝聚甲基丙烯酸乙酯共聚物(SBR-g-PEMA)。通过与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共混,研究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形态结构。结果发现,在共混物中随着SBR-g-PEMA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抗冲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进一步提高,而屈服强度未表现出明显下降,从而有效地实现了对HIPS的进一步增韧。形态结构研究表明,SBR-g-PEMA与HIPS的基体具有良好的结合力,其尺寸约为1~3μm,并与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结果表现出很好的吻合。  相似文献   

7.
聚氨酯水分散体合成用原材料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考察树脂水分散性、耐水性及力学性能等方面的特征,讨论了聚氨酯水分散体合成时原材料的选择.研究表明,合成中使用的聚酯二醇分子量(Mn)大小、合成预聚体时原材料的-NCO与-OH物质的量之比值(-NCO/-OH)、树脂中羰基含量、预聚体中-NCO与扩链剂中-NH2物质的量之比值(-NCO/-NH2)、中和度对聚氨酯水分散体及胶膜性能具有很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高亲水性软接触镜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制出高亲水性的软接触器材料,其主要组分为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和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用安息香引发剂,紫外高压汞灯为光源,通过光引发自由基聚合反应,探讨了聚合过程中HEMA与NVP的用量配比和添加剂甲葳丙烯酸酯类用最对材料的含水率的影响,实验结果最佳配比为NV用量为60%,光引发剂安息香用量为0.2%,添加剂甲基丙烯酸酯类用量为10%,红外光谱和紫外谱定性说明了聚合物反应安全,  相似文献   

9.
以Al(OH)3.H3PO4,MgCl2.6H2O为原料,以环己胺为模板剂,用水热晶化法合成了MaAPO-44分子筛纯相,研究了反应物配比、酸碱度及铝源等水热晶化条件对产物物相的影响,骼XRD.IR,SEM/EPMA,TG-DTA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所合成的MgAPO-44分子筛具有小孔结构和较高的热稳定必一。  相似文献   

10.
3—叠氮甲基—3—硝酸酯甲基氨丁烷均聚醚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3-叠氮甲基-3-硝酸酯甲基氧丁环均聚醚的合成及性能。采用BF3.Et2O作引发剂,BDO为助引发剂,合成出均聚醚PAMNO。采用DSC测定了PAMNO的分解温度、分解焓、玻璃化温度,及其与HMA,HNIW,Al及AP的相容性。测定了PAMNO的机械感度。  相似文献   

11.
以左旋丙交酯(L-LA)为原料,首先合成左旋聚乳酸二元醇(PLLA),然后以PLLA、聚四氢呋喃二元醇(PTMG)为软段,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1,4-丁二醇(BDO)为硬段,采用二步法合成一系列含PLLA软段的聚氨酯化合物。通过核磁氢谱、红外分析、差示扫描量热仪、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确认并分析了含PLLA软段的聚氨酯弹性体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软段的性质如玻璃化转变温度、熔点等会明显影响聚氨酯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熔点;虽然刚性软段PLLA可以显著提升聚氨酯材料的力学性能,但是也会导致材料在大应变下的首次回复性能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12.
采用聚酯多元醇、发泡剂、表面活性剂等混合而成的组合料与异氰酸酯-聚酯多元醇的预聚物,经反应注射成型,制备聚氨酯发泡材料,考察了扩链剂 EG 的添加量对聚氨酯微孔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 EG的引入,经过水解,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最小;聚氨酯软硬段的最高热失重温度均呈现升高趋势,聚氨酯的耐热性有了提高。  相似文献   

13.
短纤维增强聚氨酯弹性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慧娟 《山西科技》2012,(6):104-107
以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EG)、二异氰酸酯(MDI)、扩链剂(BDO)为原料,利用一步法制备了聚氨酯弹性体。对短玻璃纤维表面进行了偶联剂处理,将处理过的玻璃纤维添加到聚氨酯中,并改变玻璃纤维的添加量,研究了添加量对玻璃纤维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基本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聚氨酯泡沫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吸波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聚醚多元醇、甲苯二异氰酸酯为主要原料,水为发泡剂,经过预聚和发泡合成了聚氨酯泡沫材料,并采用两种不同的工艺在其中掺杂碳纳米管,制备成复合吸波材料.采用数字化矢量网络分析仪(Agilent 8722ET型)在5~18 GHz频段范围内对该材料的微波吸收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掺杂了碳纳米管的聚氨酯复合泡沫材料在11~17 GHz频段内具有良好的微波吸收效果,并且吸波强度随着碳纳米管掺杂比例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5.
梯度密度聚氨酯泡沫塑料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改变发泡剂用量和采用不同密度泡沫组合,来改变聚氨酯结构泡沫整体的密度分布,研究了梯度密度聚氨酯泡沫塑料的性能。结果表明,当发泡剂质量分数约为聚醚的10%时,所形成的梯度密度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达到最大值;采用夹芯结构可以有效改善材料的抗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聚醚二醇—异氰酸酯预聚体与二乙烯三胺,环氧氯丙烷伸链的方法,制备稳定的自交联自乳化聚氯酯水分散液。运用定量分析法对预聚反应进行了动力学研究,得到甲苯二异氰酸酯与聚醚二醇的预聚反应为假一级反应的结论。运用近代物理及化学测试方法详细研讨了大分子结构与聚氨酯性能的关系。潜在自交联剂的含量对聚氨酯涂层剂的性能如水分散液稳定性、动态粘弹性和力学性能都有较大的影响,并且发现潜在自交联剂含量的最佳值应为:环氧氯丙烷与二乙烯三胺的摩尔比为1:2.此外,本文还详细探讨了聚醚二醇中环氧乙烷的含量与聚氨酯薄膜性能的关系。在合成聚氨酯涂层剂的基础上,还进行了涂层的应用及其性能的测试。  相似文献   

17.
聚氨酯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氨酯材料是一类用途广泛的高分子材料.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聚氨酯材料的研究开发和应用进展,同时展示出聚氨酯产业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说明了生物可降解材料的降解原理,介绍了目前较为成功的生物可降解材料的种类,结构,性能及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9.
硅烷偶联剂改性水性聚氨酯胶黏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已二酸-1,4-丁二醇酯(PBA2000)、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羟甲基丙酸(DMPA)和一缩二乙二醇(DEG)为原料合成了一种聚氨酯预聚体,通过在预聚体中引入可室温交联的硅烷偶联剂,制备得到了一种单组份自交联的水性聚氨酯胶黏剂。探讨了硅烷偶联剂加入方式,用量对乳液及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硅烷偶联剂用量为预聚体质量分数的1.5%时,胶黏剂对塑料薄膜PET/CPP的粘接强度显著提高,由改性前的1.3N/15mm增大至1.7N/15mm;复合薄膜经过沸水煮后,T剥离强度由1.0N/15mm变为1.5N/15mm。  相似文献   

20.
层流火焰传播速度(LFPS)是研究分析燃烧与爆炸的关键特征参数,层流火焰速度下降率也是评价各种稀释剂对燃烧抑制效果的常用方法。基于CHEMKIN 17.0中的一维层流预混火焰速度计算模型,定量分析了稀释、潜热冷却、化学抑制对CH4-AIR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影响规律;并考虑了化学当量比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稀释和潜热冷都是降低CH4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主要因素。随着稀释剂浓度的增加,稀释作用对火焰传播速度的影响增大,潜热冷却作用对火焰传播速度的影响减小,化学抑制作用的影响基本不变化,范围在8.8%~10.2%。化学当量比小于1.2时,化学抑制作用会降低火焰传播速度,降低比例在8.1%~9.7%之间;当化学当量比大于1.3时,化学抑制不起作用,甚至促使火焰传播速度的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