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些科学家和法律专家指出,使用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进行的实验可能在无意之间摧毁地球。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座落于美国的布鲁柯海文国家实验室,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粒子加速器之一,能够产生温度超过4万亿摄氏度的超高温粒子。专家们警告称,这台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实验可能产生一个可怕而很少被讨论的后果一一能够制造出迷你黑洞和奇异物质,进而毁灭整个地球。实验中,相对论重离子对撞  相似文献   

2.
大型离子对撞机实验(AUCE) 将铅离子进行对撞,在实验室条件下重建"大爆炸"之后的宇宙初期形态,获得的数据将允许物理学家研究夸克一胶子等离子体的性质和状态.  相似文献   

3.
"BEPCⅡ储存环前室真空盒的研制"项目属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BEPCⅡ)工程中一项重要任务.BEPCⅡ改造的目的是在原BEPC隧道中新增一环,形成双环对撞,实现一机两用(即高能物理和同步辐射两用).由于设备安装空间非常紧张,同时要保持并增加同步辐射光束线,受限条件多,改造设计难度巨大.BEPCⅡ设计对撞亮度比原来(BEPC)高30~100倍,性能指标国际领先.  相似文献   

4.
夕文 《科学大观园》2012,(20):70-70
一支由英国、俄罗斯、日本、瑞士和美国等国家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近期慎重地评估了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实用性,并有意用一种新型对撞机来取代现有的大型强子对撞机。而且这种新型升级版本的对撞机现在已经存在,那就是大型正负电子对撞机(LEP),其更确切的名称为"LEP3"。科学家们认为,大型正负电子对撞机将可更好地应用于希格斯玻色子的研究工作。当然,著名的大型强子对撞机本来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观园》2009,(3):6-7
1.大型强子对撞机启动 9月,这台27.2千米长的对撞机首次启动。一些人怀疑这台机器能形成人造黑洞,可吞噬整个地球,至少是欧洲面积那么大的区域。总之,这一天会很悲惨,结果搞得人心惶惶。虽然,人们想像不出这台机器真的能发生什么,但是,他们期望大型强子对撞机能像广告说得那样运作起来,再现宇宙大爆炸后瞬间的场景,让物理学家观察探究这些消失已久的时刻。  相似文献   

6.
1988年10月16日,凝聚着中国几代高能物理学家梦想与心血,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建造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首次实现正负电子对撞,宣告建造成功。这是中国高能物理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人民日  相似文献   

7.
世界上最大的机器 大型强子对撞机的精确周长是2.6659万米.内部总共有9300个磁体.不仅大型强子对撞机是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而且仅制冷分配系统的1/8就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大的制冷机.这个制冷分配系统在充满近60吨液态氦,将所有的磁体都冷却到-271.3℃(1.9开氏度)前,将先利用1.008万吨液态氮将这些磁体的温度降低到-193.2℃.  相似文献   

8.
1822年《马丁法案》通过以来,英国社会对如何关爱动物,如何处理人与动物的关系进行了长期的争论。1964年《动物机器》一书的出版,进一步引发了社会各方长达十五年对于农场动物福利问题的辩论。经过各方长期争论和磋商,英国最终于1979年确立了农场动物福利的"五大自由"思想。"五大自由"思想为动物福利科学的研究确立了基本框架、指明了发展方向,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政府对动物生产的管理以及饲养者的生产实践,该思想亦成为动物福利立法、农场动物福利评估认证标准的重要基础。"五大自由"思想显然是在生产者、消费者、科学家、政府等多方利益、观念、知识等冲撞与磋商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科学大观园》2009,(1):8-9
1988年10月16日,凝聚着中国几代高能物理学家梦想与心血,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建造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首次实现正负电子对撞,宣告建造成功。这是中国高能物理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人民日报》报道这一成就时,称“这是我国继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人造卫星上天之后。在高科技领域又一重大突破性成就”。这项成果获得1990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相似文献   

10.
超级大机器     
圻文 《科学大观园》2009,(22):73-74
不要总是把大型强子对撞机挂在嘴上,关于这个庞然大物的报道已经够多了,但除它之外,世界上还有几个研究机器,其重要性一点都不比大型强子对撞机逊色。这些超级机器,有的在跟踪火星机器人,有的在模拟飓风,有的则在揭示超新星诞生之谜,他们不仅具有“冷酷到底”的外观,还肩负着揭开世界上最大的未解之谜的重任。  相似文献   

11.
《科学大观园》2020,(1):32-33
正争论中的超级对撞机属于大科学装置,那何谓"大科学装置群"?对于国民经济、国民福祉和国家命运,"大科学装置群"又有何种意义?对此,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副院长曹和平教授作出了以下解答。  相似文献   

12.
染色质高级结构及功能研究是当前生命科学领域的国际前沿热点。染色质高级结构决定了基因的正确表达,其异常通常伴随着发育畸形和癌症发生。迄今为止,染色质高级结构如何建立和维持、如何行使功能、其动态变化及其与基因、细胞功能的关系尚不清楚。本项目整合团队在染色质高级结构蛋白质机器的功能基因组学、染色质高级结构蛋白质机器的功能动态调控以及染色质高级结构蛋白质机器的结构与组装方面的优势,围绕"染色质高级结构的调控及功能"这一关键科学问题,从3个角度深入研究拓扑相关结构域的形成与功能相关的蛋白质机器,包括调控染色质高级结构蛋白质机器的系统鉴定、单细胞和全基因组水平上染色质高级结构动态调控的机理研究、染色质高级结构对基因和细胞功能调控的结构基础和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3.
国内哲学界围绕人工智能与自我意识关系问题引发很多争论。本文认为,争论的核心不在于人工智能是否具有自我意识,而在于如何区分人工智能与自我意识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从概念上理清意识与智能之间的区别,确定科学家们对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讨论与哲学家们的讨论有着本质的区别。其次,鉴于分析传统中的"语义上行"策略的失败,我们在讨论人工智能与自我意识关系问题时必须采用"语义下行"的方式。最后,只有理解了人工智能与自我意识的区别,我们才能真正知道我们谈论这两者关系时究竟是在说什么。  相似文献   

14.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正式启动.质子已经在这个世界上威力最大的加速器里跑完了第一圈,产生了第一批图片.这个结果让制造这个机器的科学家兴奋不已.  相似文献   

15.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简称BEPCII)是我国"十一五"重大科学工程,是目前重大科学工程中最具挑战性和创新性的项目之一,总投资6.4亿元,工期5年,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承担建设任务。工程于2004年初动工,2008年7月完成建设任务,2009年5月对撞机的主要性能参数亮度在束流能量1.89GeV能量下达3.21×1032cm-2s-1,达到设计指标,为改造前的30多倍,是此前该能区对撞机亮度世界纪录的4倍以上。BEPCII工程按进度、按指标、按预算、高质量地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并于2009年7月17日顺利通过国家验收。BEPCII是一台粲物理能区国际领先的对撞机和高性能的兼用同步辐射装置,它的建成成为国际同类装置建设的一个范例,是中国高能物理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BEPCII试运行期间,北京谱仪III共采集到一亿多ψ(2S)和两亿多J/ψ事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数据样本,并已取得了初步的物理结果。BEPCII建成并投入运行,有望在今后多年里,不断取得重大物理成果,进一步保持和加强我国在粲物理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6.
正"超级对撞机"该不该建,无论是杨振宁的反对还是王贻芳的力挺,都是学术观点之争,是君子之争。用"宫斗"来解读,是庸俗化科学家,也是对科学精神的解构。最近,一篇题为"杨振宁的最后一战"的文章(作者醋醋)广为传播。文章谈的是几年前的老问题——"超级对撞机"(CEPC)该不该建,但写作手法却极其"新媒体化"。中心思想就是盛赞了  相似文献   

17.
17世纪末,莱布尼茨开始研究生物机体的结构,在医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的实验研究基础上,结合其哲学思考,揭示了自然机器无限性、层级性的内嵌式结构特点,指出自然机器作为神造机器,与人造机器存在根本差别。在自然机器与单子哲学的基础上,综合其晚期的哲学研究可以看出,莱布尼茨从以往的自然有机论进入到机体或者机器有机论,将有机生命体纳入哲学思考范畴。其有机哲学并非与笛卡尔的机械哲学完全对立,而是对机械哲学的补充或修正,因而可以将莱布尼茨的哲学观称为有机的机械主义。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专家们对"自主学习"这一概念应使用的术语争论不已。文章从纵向角度探析了英语中关于"自主学习"的不同术语及其含义,剖析了不同术语之间的关系,比较了中西文化中"自主学习"的不同内涵,并探讨了正确理解"自主学习"含义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机器的崛起,尤其是在大数据、机器学习不断在科学认识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形势下,一种建构在以机器"经验"为基础之上的认识论呼之欲出,它本质上是一种非人类中心的认识论——部分取代人类的机器包括传感器、实验仪器、计算机、存储器、互联网等,在认识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探讨以机器为中心的认识论,可以帮助人类理解机器以及人工智能等的相关问题,同时也为人类参照机器来认识自身提供了一种有益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元理论贡献,旨在将历史唯物主义的触角延伸到自然领域,而不仅仅是社会经济领域。其意图也引起了西方学界的争论,学者们从文本的编辑历史、自然科学特性、实地案例论证与哲学范式的创新等角度进一步揭示了争论形成的原因以及恩格斯的意图,证明了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性。这些研究为规划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与自然关系,在科学的概念和实践的生产过程中采用辩证的框架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