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科学技术名词规范化是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一项支撑性系统工程,对于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自2010年成立第六届全国委员会以来,已新组建或换届28个分委员会,审定公布49种科技名词。目前,审定分委员会总数达到95个,公布科技名词总数达到125种,科技名词体系日臻完善。这些成果是广大科技名词审定专家集体劳动和共同智慧的结晶。为此,在全国科技名词委召开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之际,决定表彰一批在全国科技名词  相似文献   

2.
2006年7月31日电力名词审定委员会召开换届工作会议,第三届电力名词审定委员会正式成立。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刘青、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陆延昌、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李若梅和第三届电力名词审定委员26位委员出席了会议。会议由电力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孙嘉平主持。  相似文献   

3.
简讯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定于 2 0 0 0年 6月 15、16日在北京召开全体委员大会。这次大会的主要议程是 :(1)产生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第四届全国委员会 ;(2 )总结第三届委员会的工作 ;(3)讨论第四届委员会工作方针和任务 ;(4)交流科技名词审定工作的经验 ;(5 )修订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有关规章。这次会议是在新世纪、新形势下召开的 ,是承前启后、开拓创新、发展我国科技名词统一事业的重要会议。 (樊静 )●全国名词委于 2 0 0 0年 4月 19日召开了 2 0 0 0年度第一次常委会会议 ,中科院院长、全国名词委副主任路甬祥到会…  相似文献   

4.
从 198 5年成立以来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已走过了 15年的历程 ,先后经历了三届全国委员会 ,几千位科学家参与了我国科技名词的审定工作。到目前为止已经成立了 5 3个学科名词审定分委员会 ,公布了 40余种规范科技名词 ,为我国科技名词规范化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发挥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在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届满 ,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即将成立之际 ,全国名词委事务中心于 2 0 0 0年 3月 2 1、2 2日分别召开了两次科技名词审定工作讨论会 ,对 2 1世纪前期学科发展趋势 ,第四届全国委员会的目标、任务及今后 10年乃至更长期的名词审定工作 ,…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名词规范化是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一项支撑性系统工程,对于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自2005年成立第五届全国委员会以来,已新建或换届40个分委员会,审定公布32种规范科技名词,使审定分委员会总数达到80个,  相似文献   

6.
1989年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现称“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了《遗传学名词》(第一版),审定了遗传学名词1519条,少数名词附有简短释文。2001年,中国遗传学会受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委托,组成了第二届遗传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负责修订第一批公布的名词并  相似文献   

7.
2011年12月3日,第三届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刘青,第三届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王永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法监司副司长桑滨生,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刘保延、常务副书记仇芙林、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等130余人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8.
一第二届科学技术史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的意义2007年1月15日,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共同努力下,“第二届科学技术史名词审定委员会”正式成立。自1988年第一届科学技术史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以来,海内外学术界关于中国科技史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国内外交流空前活跃。2005年7月“第廿二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科技史的研究进一步走向国外。在全球科学史研究和学术交流日渐频繁的大背景下,如何进一步认识、规范和推广科技史名词术语,建立中国自己的科技史名词体系,便迫切地摆在了中国学者…  相似文献   

9.
《科技术语研究》2005,7(1):64-64
第二届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于2004年12月8日在北京成立。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第二届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白春礼、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潘书祥、第一届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王夔等50余位化学界知名专家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正>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批准,《物理学名词》(第三版)于2019年3月正式公布。《物理学名词》(第三版)由第三届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完成。本次公布的名词共14 426条,内容包括:通类,力学,电磁学,光学、声学,热学、统计物理学,相对论、量子理论,原子、分子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粒子物理学,等离子体物理学,交叉学科等共11部分。2006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和中国物理学会共同组建了第三届物理学名词审定  相似文献   

11.
一 第二届科学技术史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的意义 2007年1月15日,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共同努力下,“第二届科学技术史名词审定委员会”正式成立。自1988年第一届科学技术史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以来,海内外学术界关于中国科技史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国内外交流空前活跃。2005年7月“第廿二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科技史的研究进一步走向国外。在全球科学史研究和学术交流日渐频繁的大背景下,如何进一步认识、规范和推广科技史名词术语,建立中国自己的科技史名词体系,便迫切地摆在了中国学者和相关机构的面前。第二届科学技术史名词审定委员会将在第一届委员会工作成就的基础上,改进以往之不足,尽快形成一个稳定、行之有效且高效率的编辑机制和渠道,填补我国科技史名词的空白,展现中国古代辉煌的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2.
<正>2013年12月20日,第二届自然辩证法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召开,标志着新一轮自然辩证法名词审定工作正式启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刘青出席大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尚智丛主持会议。刘青副主任首先代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委员会宣读了第二届自然辩证法名词委员会顾问与委员名单,并颁发了聘书。接着在讲话中,刘青副主任指出,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中与科学技术联系最紧密的  相似文献   

13.
正术语学建立在语言学的基础之上,术语研究和名词审定自然少不了语言学家的参与和贡献,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董琨研究员就是长期从事名词审定工作并做出了重要奉献的著名语言学家之一。从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开始,董琨先生即担任全国委员,并在其后的二十年间四届连任,又先后出任语言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和语言文字协调委员会主任,而且长期受聘为《中国科技术语》的编委。  相似文献   

14.
《科技术语研究》2000,2(3):25-26,36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于 2 0 0 0年 6月 15— 16日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第四届委员会全体会议。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长、科学技术部程津培副部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胡启恒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江蓝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沈国舫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党组郭传杰副书记、全国名词委副主任于永湛、朱作言、邵立勤、叶柏林、张尧学、李春武、汪继祥、潘书祥 ,以及全国名词委委员和各界人士共 15 0多人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 :①产生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 ;②总结第三届委员会的工作 ;③讨论第四届委员会工作方针…  相似文献   

15.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依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2004年对第111号元素正式确定的英文名称,在广泛征求有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第111号元素的中文定名草案。2006年1月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组织化学、物理学、语言学界专家召开了第111号元素中文定名研讨会,并审定了111号元素的中文名称。其定名使用的汉字已征得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同意,2007年3月12日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批准予以公布使用。111号元素的中文名称$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相似文献   

16.
《科技术语研究》2010,(6):36-36
一学会和领导高度重视 2008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委托中国药学会开展的药学名词审定工作,是药学学科建设的基础工作和重要内容,中国药学会给予了充分重视和支持。中国药学会于2008年1月正式成立了全国科技名词委第二届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并在北京召开了成立大会,该委员会共有36人组成;中国药学会第22届理事会理事长桑国卫院士担任顾问,  相似文献   

17.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代表们、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名词委)第四届委员会全体会议.我受卢嘉锡主任和路甬祥院长的委托,代表全国名词委向大会汇报第三届委员会的工作和第四届委员会的工作计划草案,请大会审议.全国名词委成立于1985年,是经国务院授权,代表国家进行科技名词审定、公布的权威性机构.  相似文献   

18.
工作报告     
正各位委员、各位代表:今天,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北京隆重召开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这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对于推动科技名词工作科学协调持续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基础性贡献具有重要意义。现在,我代表全国科技名词委第六届全国委员会报告五年来的工作。名词委第六届全国委员会成立以来,在党和国家经济社会及科教文化发展战略指导下,按照《国家科  相似文献   

19.
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委员名单里,有很多德高望重的院士,他们治学严谨、博识敏思,为名词审定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李德仁院士即是其中一位,他是当年中国很年轻的双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9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1994年)],也是全国科技名词委第四届、第五届委员会委员,测绘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在与李院士联系时,适逢他即将来北京开会,于是采访得以成行.  相似文献   

20.
一学会和领导高度重视 2008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委托中国药学会开展的药学名词审定工作,是药学学科建设的基础工作和重要内容,中国药学会给予了充分重视和支持.中国药学会于2008年1月正式成立了全国科技名词委第二届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并在北京召开了成立大会,该委员会共有36人组成;中国药学会第22届理事会理事长桑国卫院士担任顾问,中国药学会第22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周海钧研究员任主任委员.该委员会在全国科技名词委领导下,由中国药学会组织编写<药学名词>(定义版).这届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在1999年版<药学名词>的基础上增删必要的词条,并编写收录词条的定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