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斯琴掛家族是典型的达斡尔族萨满世家,其家族姓鄂嫩哈拉,家族世代信仰萨满文化,家族中每隔几代就出现一个萨满,到斯琴褂这儿已是第七代萨满了。作为这个家族的新一代萨满,斯琴掛不仅比较完整地传承了达斡尔族萨满祭祀仪式。还曾多次参加国内外的萨满文化研讨会,得到了专家学者的肯定,成为达斡尔族萨满文化传承人。  相似文献   

2.
斯琴掛家族是典型的达斡尔族萨满世家,其家族姓鄂嫩哈拉,家族世代信仰萨满文化,家族中每隔几代就出现一个萨满,到斯琴掛这儿已是第七代萨满了。作为这个家族的新一代萨满,斯琴掛不仅比较完整地传承了达斡尔族萨满祭祀仪式。还曾多次参加国内外的萨满文化研讨会,得到了专家学者的肯定,成为达斡尔族萨满文化传承人。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考察在哈萨克民族社会生活中遗留存在的萨满教与萨满文化对哈萨克族女作家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小说及散文创作的重要影响,主要围绕其创作的题材与内容、感知思维方式、艺术传达等方面问题进行分析,从而认识萨满教及萨满文化对于叶尔克西创作独特面貌形成的资源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梁美玲 《科技信息》2009,(18):233-233,236
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之一。自古以来其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接受满族萨满文化和桦树皮艺术的影响,培育并产生了独具魅力的达斡尔族哈尼卡艺术。其富于特色的艺术风貌是达斡尔族原生态民俗文化的一个缩影。本文从概念叙述及其传承上的特点分析,揭示其作为传统技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脉在今天的生存、传承、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5.
萨满教是哈萨克人信仰的原始宗教,体现在哈萨克人的民间传说,文献记载以及哈萨克族习俗中对萨满教的遗留,萨满教流行的时间比较长,而且长期支配着哈萨克人的精神生活,深刻影响并渗透于哈萨克人现有的宗教信仰里面。  相似文献   

6.
满族人信仰萨满文化的历史悠久,至今在满族民间还保留有萨满文化的传统。萨满是萨满文化中的主角,萨满的产生与萨满文化的形成有着最直接的关系。萨满传承对于萨满教的保留、延续以至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吉林九台石姓(石克忒力氏)家族是典型的满族萨满世家,其萨满是一代代传下来的,据该家族神本子记载已传承八代。传承方式主要通过"神抓"和"族选"两种方式,并有"学乌云"与"落乌云"的萨满仪式。石姓家族比较完整地保留了满族萨满祭祀仪式、神歌。石姓家族及其萨满为满族的萨满文化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张锐 《长春大学学报》2012,(11):1417-1420
路易丝·厄德里克的文学创作从印第安人的原始宗教萨满教文化中汲取了丰沛的养分。她的长篇小说《爱药》是一个个萨满教文化意象连缀起来的印第安史诗。通过运用萨满巫术、念珠、神圣烟斗、蒲公英等萨满文化意象,厄德里克构建起印第安萨满文化在印第安社会中的失落、回归与传承的过程,并阐述了传统萨满文化在颠覆白人文化霸权、重构印第安民族身份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长春师范学院萨满文化研究所成立于2004年4月,是我国第一个萨满文化专门研究机构。研究所成立以来,明确了萨满教基础理论研究、民族学田野调查与萨满文化保护、开发相结合的研究方向,并整合我校相关院所研究力量,成立  相似文献   

9.
萨满调是萨满教中歌的形式,是体现萨满教意识的主要手段。从萨满产生的那一刻起,“歌”在萨满活动中便被孕育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喃喃之语到放声歌唱,它历经了源远流长的历史的陶治,组成了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结构。本文在探析在于确立其重要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民族同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达斡尔族传统的文化与民歌也越来越被人们忽视,而让达斡尔族的民歌长远发展下去就必须从孩子入手。文章以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为例,简述了达斡尔族民歌在当地中小学的发展现状、制约达斡尔民歌发展的因素等,提出了让达斡尔族民歌真正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际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萨满教研究的起点为欧洲民族学者于17世纪下半叶对西伯利亚地区萨满教所进行的调查和研究。随着萨满教研究向纵深展开,来自世界各地的民族志材料证明萨满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宗教现象,并不局限于西伯利亚。居于北美的土著民族亦有着古老的萨满教传统,且积淀丰厚,与西伯利亚地区典型的萨满教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显著差别,丰富了萨满教的研究对象且扩大了其研究范围。就学界对北美萨满教的研究情况来看,国内国外差距明显,少有中国学者涉足这一领域,而来自美国、加拿大、法国和瑞典等国学者都进行过相关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90年代,中韩两国巫俗研究进入稳定发展期,两国巫俗学者在整理分析文献材料的基础上,通过田野调查,发表了许多有关巫俗比较研究的成果。综观近20年的研究成果,中韩巫俗比较研究主要集中在巫仪的担当者萨满,巫仪,巫俗神,巫俗的象征物,巫俗的世界观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对23个契丹人骨样本线粒体第一高可变区(364 bp)进行了扩增和测序, 得到22个不同序列. 构建了契丹、 达斡尔及对比人群的系统发育树, 结果明, 契丹与外蒙的遗传关系最近, 与达斡尔的遗传关系也较近; 契丹与达斡尔的序列在突变位点和突变率上存在较大差异. 表明虽然契丹与达斡尔之间存在较近的亲缘关系, 但达斡尔不一定是契丹的直接后裔.  相似文献   

14.
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上呈大分散、小集中的格局,其中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莫力达瓦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黑龙江齐齐哈尔市郊区为主要聚居地。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对达斡尔族文学的研究日益增多,主要集中在其民间文学、具体作家作品分析研究,而对其文学史领域的探讨相对较少。在搜集、整理达斡尔族文学史相关文献和其当代文学作品的基础上,拟以达斡尔族当代小说研究为切入点,对不同版本达斡尔族文学史进行比较分析,探寻其不同版本之间的联系与差异,并发掘、分析其内在成因。  相似文献   

16.
Through collecting, summarizing and effectively classifying the image resources in Daur nationality,and applying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costume design,ethnology and computer science,it investigates into the retrieval method and indicator system of images resources in Daur nationality in the context of digitalization. The preliminarily established application model of Daur costume design database can search out all qualified image resources from the database quickly according to the prerequisites given by users so that they can obtain information promptly. In particular,costume designers can get inspirations of creation and enlightenment on their creative thinking. Therefore,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art and scientific researches can be realized.  相似文献   

17.
达斡尔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关于其族名“达斡尔”的词源词义在学界历来存在不同的看法,尚无定论。主要有契丹“大贺氏”说、索伦语“耕田者”说、蒙古说、“大胡人”音转说、契丹“大辽”说等几种说法。对各种观点、见解进行了简要的考辨,认为“达斡尔”一词来源于姓氏,即源于地域的可能性最大。  相似文献   

18.
以《达斡尔族乌钦叙事诗经典英译:少郎和岱夫》英文译本作为研究对象,以对等理论为依据,运用功能翻译理论探讨民族典籍英译中文化专有项的翻译策略,提出以“异化”为主导策略,重点探讨了“直译”和“意译”在达斡尔语文化专有项英译中的重要作用,确保成功传递达斡尔族叙事诗的文化价值,为其他类似民族典籍文化专有项的翻译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了从整体上了解拓跋鲜卑的遗传多态性及其对中国北方少数民族起源的影响,对33例东汉到魏晋时期的拓跋鲜卑遗存的线粒体DNA进行了遗传学分析.结合已发表的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数据,在遗传多态性、单倍型组分布状态、Fst遗传距离、系统发育和多尺度分析等方面,对拓跋鲜卑和四个北方少数民族(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和蒙古)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多态性方面,拓跋鲜卑表现为与北亚类型具有相似性;在和北方少数民族的亲缘关系上,拓跋鲜卑首先表现出与鄂伦春人之间有更近的亲缘关系,其次是蒙古人、鄂温克人,再次是达斡尔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