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杂种优势的利用是农业增产的重要途径,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研究一直受到高度重视。近十年来发展的分子标记技术及构建的高密度遗传图谱,为阐明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杂种优势研究有了新进展,通过对已有资料的分析研究,从遗传差异,基因表达调控、基因效应、基因网络系统等方面探讨了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分子标记与小麦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其遗传结构的研究,目前倍受分子生物学家和小麦育种学家的高度重视。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小麦群体遗传结构的分析提供了一条更新更广阔的途径本文论述了群体遗传结构研究方法的发展,着重讨论几种主要的分子标记及其在小麦群体遗传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总结了前人所作的具有重大意义的有关获得性遗传的研究并探讨了其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4.
藏系绵羊遗传标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藏系绵羊形态遗传标记、细胞遗传标记、生化遗传标记和分子遗传标记等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RAPD分子标记与群体遗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RAPD分子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并介绍了该技术在群体遗传多态性研究中的应用及分子数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
山羊分子遗传标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分子遗传标记的原理、特点及在山羊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刘洋 《科技信息》2009,(14):82-82
分子标记作为一种最先进、最能揭示生命本质的遗传标记技术自产生就有着巨大的生命力,由于其操作较为简单,在进行基因图谱的研究及其它遗传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是一种有效的分子遗传标记方法,具有快速、经济、简便、模板需要量少、重复性高、结果可靠等优点。目前AFLP在动物方面的应用还不是很多,处于初级阶段,主要用于鉴定分类关系、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21世纪初,动物育种已迈入分子水平,朝着快速改变动物基因型的方向发展.本文在总结作者近年来对牦牛各种分子遗传标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RFLP、RAPD、AFLP、微卫星DNA、m tDNA等分子遗传标记在牦牛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以及牦牛功能基因的研究现状,进而探讨了牦牛分子育种的理论和实践,以便为今后在牦牛生产中进一步地开展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DNA分子标记在水稻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DNA分子标记在水稻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遗传资源保存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基因的标记及克隆、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研究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RFLP、RAPD、AFLP、SSR、ISSR等遗传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与特点.综述了DNA分子标记在林木遗传多样性研究、林木遗传资源研究、DNA指纹图谱研究和种质资源鉴定等方面的应用及前景。  相似文献   

12.
牦牛遗传标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结果表明,四川、西藏的牦牛在染色体和血液蛋白2种遗传标记上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而在所研究的DNA分子标记中多样性相对较贫之.这些遗传标记的这些差异是耗牛能够适应复杂多样的高原气候环境条件的物质基础,也为研究牦牛的起源、演化和分类,以及开展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说明牦牛虽然是家养动物中地理分布范围极其有限的家畜,但由于其产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条件的不同,在长期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作用下,遗传结构巳发生了较大的变异,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类型或地方品种.  相似文献   

13.
遗传多样性是目前国内外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大豆是世界上粮油兼用的主要作物,种质资源丰富。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十年来从个体水平、细胞水平,尤其从分子水平评价大豆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海水鱼类遗传育种中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NA分子标记技术自问世以来已被广泛应用于动植物的遗传育种领域,应用该技术来开展海水鱼类遗传育种的研究对海洋鱼类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有着重要意义.阐述了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海水鱼类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并对我国鱼类遗传育种工作提出了若干意见,同时就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简述了DNA分子标记的种类和特点,综述了分子标记技术在菠菜遗传育种中的主要应用,包括:性别鉴定、抗病菠菜育种、高产优质菠菜培育、物种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研究,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提出化学表观筛选——分子遗传平台策略,利用表观遗传理论调控滇重楼内生真菌抗菌活性物质的合成。化学表观遗传筛选是对真菌进行高通量化学表观抑制剂的筛选,旨在经济快捷地获得抗菌活性物质合成受到表观调控的菌株;建立分子遗传平台是根据同源基因克隆真菌的相关表观遗传酶类基因,靶向改变表观遗传酶类的表达,旨在获得遗传稳定性高的改良菌株。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SSR分子标记对麻栎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进行分析,为麻栎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分布于我国7个省8个麻栎天然群体的150个个体为研究对象,利用筛选出的18对SSR引物,使用GenAIEx 6.51、MEGA 7.0.26和Structure 2.3.4等软件,采用AMOVA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Structure分析等方法,对麻栎群体及相应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分子方差、遗传距离及遗传结构进行研究。【结果】18个SSR位点的等位基因数(Na)平均为5.625个,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为4.104个,Shannon指数(I)平均为1.338,观测杂合度(Ho)平均为0.895,期望杂合度(He)平均为0.645,筛选出的18对麻栎SSR引物具有丰富的多态性。8个麻栎群体的遗传距离为0.222~1.587,遗传一致度为0.205~0.801,遗传分化系数(Fst)平均为0.252,基因流(Nm)平均为1.140,固定指数(F)均为负值且平均为-0.441。麻栎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遗传分化小,且群体间存在杂合子剩余;其98%的变异来自群体内, 2%的变异来自群体间。UPGMA聚类分析、Structure分析均将8个群体分为2组,二者的个体组成成分存在一定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与上述基本一致,存在一定的交叉引种及基因渐渗现象。【结论】麻栎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遗传分化水平较低,遗传差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部,并呈现出沿“西南—东北”方向地理变异规律。因此,对麻栎天然群体的保护应该采取原地保护和异地繁育保存相结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毛竹种下等级的RAPD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利用RAPD标记技术对毛竹(Ph.edulis)种下的7个变型或栽培型及其同属的2个近缘种进行遗传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1)RAPD技术能将7个毛竹的变型或栽培型同属的两个近缘种明区别开来,在毛竹(Ph.edulis)种下也存在一定的遗传变异,其中圣音竹(Ph.edulis f.ubaefromis.)与其他毛竹的亲缘关系较远;(2)RAPD分子标记可以成为研究竹子种内遗传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9.
4种木麻黄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应用RAPD枝术对普通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 folia),粗枝木麻黄(C.gluca),细枝木麻黄(C.cunninghamaina)和滨海木麻黄(Allocasuarina littoralis)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从40个引物中筛选出18个重复性好、稳定性高的有效引物.18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690条DNA带,其中多态性条带318条,占总扩增条带的46.09%.对扩增出来的690条DNA带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木麻黄属(Casuarina)的普通木麻黄、粗枝木麻黄和细枝木麻黄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30,其中细枝木麻黄和粗枝木麻黄的遗传距离特别小,为0.19;而异果木麻黄属(Allocasuarina)的滨海木麻黄与其他3种木麻黄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65.RAPD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种木麻黄之间的亲缘关系与血清学和化学分类学的结果一致,说明RAPD分子标记技术适用于木麻黄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四川省攀枝花苏铁自然保护区的攀枝花苏铁自然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对采集的48个体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筛选出13个扩增条带清晰的引物,共检测到104个清晰位点,其中多态位点94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0.38%.平均每个引物扩增条带为8条.结果表明,攀枝花苏铁在居群内水平上仍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对其居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可为攀枝花苏铁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