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俄罗斯应该认识到乌克兰是主权国家,摒弃"俄罗斯帝国意识",不能再将乌克兰变为"卫星国"。而西方也要理解,乌克兰对俄罗斯有着特别的意义,不仅仅是地缘、更是文化血脉相连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边境上的人现代俄罗斯是乌克兰的民族国家的根基,就是基辅罗斯的形成和东斯拉夫的整体东正教化,正因如此,乌克兰曾被称作"俄罗斯国家的摇篮"——尽管是俄罗斯人这样称呼的。所以俄罗斯人或乌克兰境内亲斯拉夫一系的人,总爱津津乐道于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系出同源",这是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3.
<正>乌克兰的顿巴斯(包括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在内的地区)再起风云,其"归属"问题所亮起的红灯让世界的目光聚焦在这多事的地区。总的来讲,俄罗斯把顿巴斯视为己属的趋势愈益强化,而乌克兰则高调宣称"将迅速以外交手段收回克里米亚和实行对顿巴斯的控制"。乌克兰危机以来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克里米亚和顿巴斯的"归属"。俄罗斯"收回"了克里米亚,对顿巴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2月12日,德国、法国、乌克兰与俄罗斯的领导人就乌克兰问题政治解决方案以及乌东部停火在明斯克达成协议。此次会议前,包括德国总理、法国总统在内的许多欧洲国家领导人呼吁欧洲与俄罗斯进行政治协商,尽全力促使乌克兰问题得以解决。从历史上看,俄欧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消极循环":俄罗斯封闭落后——俄罗斯向西方学习——俄罗斯实力增长——俄欧关系紧张——俄罗斯封闭落后。随着乌克兰局势的动荡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以来,乌克兰积极参与了美英借伦敦"俄罗斯前特工中毒事件"发动的"外交战",还阻止俄罗斯公民在乌参加俄总统大选投票,甚至借"暗杀俄记者"事件大做文章(后证明该记者无恙)。9月17日,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签署命令,决定不再延长《乌俄两国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条约》(2019年4月1日到期),再次把两国关系推向风口浪尖。更严重的是,在俄罗斯与西方严重对峙、乌克兰已经与欧盟签署了联系国协定的背景下,乌加入北约的要求也得到了积极回应,获得了北约"申请国"地位。这将导致俄罗斯与西方及乌克兰关系长期紧张,甚至为冲突爆发埋下了"祸根"。  相似文献   

6.
正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4月12日宣布,乌克兰将正式退出独立国家联合体(以下称"独联体"),并将关闭乌克兰位于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的代表处。乌克兰为独联体创始国,但乌议会未批准《独联体宪章》。2014年3月,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后,乌克兰启动退出独联体进程,并不再担任独联体2014年轮值主席。选择正式退出该组织不仅对乌克兰本身与俄罗斯造成影响,也会给乌克兰与部分独联体成员国的合作形成制约。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春,随着暴力冲突的不断升级,"乌克兰问题"或"乌克兰危机"进一步发酵,乌克兰瞬间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在乌克兰危机爆发两周年之际,中信出版社推出《乌克兰:硝烟中的雅努斯》一书。4月15日,该书作者、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俄罗斯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一年多的乌克兰危机除了撕扯着乌克兰之外,最大的后果就是再度分裂了欧洲。西方国家认为俄罗斯不仅是乌克兰政局动荡的主要推手,而且还公开"抢走"了克里米亚,于是对它进行集体打压。西方大国决定集体不出席俄罗斯5月9日的胜利日阅兵庆祝活动,中东欧的大部分国家要么一口回绝,要么不明确表态。到目前为止,塞尔维亚给了俄罗斯一个面子,表示领导人会参加,捷克也表示派高层官员出席,而更多的国家则表  相似文献   

9.
<正>5月20日,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在接受美国彭博社采访时表示,俄罗斯不能,也不准备采取措施保证乌克兰领土的完整性,俄罗斯从未承担过类似责任。在采访中,彭博社记者问到:俄罗斯方面能否保证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仍旧是乌克兰的领土,而不会成为俄罗斯的一部分。梅德韦杰夫回答称:"我们没有理由向任何国家保证,也从没把保护别国领土的完整看成自己的义务。我们认识到,当前的主要任务不是向谁保证什么,而是恢复乌克  相似文献   

10.
2005年末至2006年初,俄罗斯与乌克兰围绕天然气价格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斗,但最终双方以达成协议的方式而结束。导致俄乌“天然气之争”的根本原因是俄罗斯与乌克兰在对外战略问题上存在矛盾,俄罗斯一直将能源视为实现国家复兴的重要条件,提高天然气的价格可以增强俄罗斯的经济实力;而乌克兰居于有利的地理位置、俄罗斯的黑海舰队驻扎在乌克兰的领土上、欧美在背后为乌克兰撑腰等导致俄罗斯与乌克兰发生“天然气之争”。重视过分依靠外部能源可能存在的巨大风险,实现能源来源的多样化、实行能源开发与节约并重的原则,建立节约型社会,克服能源短缺的困难;加快推进能源体制改革,建立适合具有中国特色的能源安全体制,从而加强我国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11.
鞠维伟 《世界知识》2014,(20):43-45
在对俄罗斯制裁方面,欧盟各成员国都在打着自己的“小九九”,从政治、经济、安全等多方面考虑着自身的利益。自2014年初以来,随着乌克兰局势不断升级,美、欧与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矛盾愈加激烈。针对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态度”,欧盟对其进行了多轮经济制裁,而俄罗斯也果断采取反制裁措施,俄欧双方的经济制裁战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相似文献   

12.
正冷战结束以来,乌克兰一直处在美国和俄罗斯博弈的前沿,每当俄与西方关系紧张,乌克兰都会出现动荡。2021年以来,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再次遭遇低谷,拜登政府不仅将俄视为"最大的安全威胁",还与欧盟发起对俄新一轮制裁。与此同时,北约不仅在巴尔干半岛和黑海地区日趋活跃,而且还升级了与乌克兰准盟友关系,频繁与乌举行大型军事演习。俄罗斯也毫不示弱,  相似文献   

13.
张弘 《世界知识》2020,(14):38-39
6月12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宣布乌克兰成为"能力增强计划"的第六个成员,标志着乌克兰获得了北约"能力增强伙伴"(Enhanced Opportunities Partner,后简称"伙伴")地位。乌克兰国内对此欢欣鼓舞。俄罗斯则表示担忧,认为无助于巩固欧洲安全。  相似文献   

14.
时事概览     
《世界知识》2022,(4):8-9
<正>美国和北约就安全保障问题向俄罗斯递交书面回复1月26日,美国和北约分别向俄罗斯递交了有关安全保障问题的书面回复。俄官员表示,有关回复不能令俄罗斯满意,俄方不会接受。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当天在美国务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美方在书面文件中提供了一条通过外交方式解决乌克兰问题的路径,表达了对"俄方行动损害美国及其盟友和伙伴安全"的担忧等。布林肯表示,美方对与俄对话持开放态度,希望通过外交方式解决乌克兰问题,但俄罗斯需要"缓和对乌克兰的进攻""停止过激言论",  相似文献   

15.
《世界知识》2014,(24):14-21
<正>乌克兰危机至今已经一周年。从"广场革命"到亚努科维奇出走俄罗斯;从俄罗斯"收回"克里米亚到美国西方一轮比一轮严厉的制裁;从奥巴马在联合国大会将俄罗斯的所做所为列为三大威胁之一,到普京在新近发表的《国情咨文》指出,"美国就是想愉快地在俄罗斯上演南斯拉夫剧本,把我们推向分裂和灭亡"……美国西方与俄罗斯的博弈不断升级。乌克兰危机呈现出一种高度复杂的、涵盖了多个行为体、多重政治结构、多重政治生态、体现了多类国际思潮竞争的复合型冲突。——编者手记  相似文献   

16.
刘娟 《世界知识》2010,(5):60-62
<正>沉寂多年的青年人的身影在俄罗斯政治生活中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并成为俄罗斯政治生活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2003年至2005年,格鲁吉亚、乌克兰和吉尔吉斯斯坦相继发生"颜色革命"。2004年11月,在乌克兰发生的"橙色革命"中,受西方思想影响较深且受美国支持的激进青年运动团体"该行动了"发挥了重要作用。这  相似文献   

17.
孔刚 《世界知识》2014,(8):36-37
<正>今年2月以来,随着乌克兰国内政治形势的恶化以及紧张局势的不断升级,欧盟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也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总的来看,与俄罗斯大致同时出现在冷战后国际舞台上的欧盟,此前与莫斯科的关系还是相当不错的。双方已经建立了密切的经贸联系,人员交往不断扩大,就是在政治与安全领域,俄罗斯也不再是欧洲人眼中那个"恐怖的伊万"。然而即便如此,当短短数月里乌克兰危机、克里米亚危机相继呼啸而来之后,欧盟还是对俄罗斯举起了制裁"大棒"。  相似文献   

18.
<正>自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乌克兰与俄罗斯关系就变得十分的脆弱和紧张。在涉及领土和国家安全等核心利益的克里米亚半岛、顿巴斯冲突和刻赤海峡通航等问题上,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分歧严重。乌克兰因此积极寻求加入欧盟和北约,废止了与俄罗斯的友好条约,退出了俄罗斯主导的独联体组织。2018年末,两国还在克里米亚半岛附近的刻赤海峡爆发军  相似文献   

19.
正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是原苏联地区最特殊的一对国家间关系。12世纪基辅罗斯人在语言和种族上逐渐分化为三个民族:大俄罗斯(俄罗斯)、小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这三个东斯拉夫民族中,俄罗斯民族与白俄罗斯民族更亲近。13世纪基辅罗斯的东北部(即现在的俄罗斯)和南部(即现在的乌克兰)相继遭到蒙古人入侵,但蒙古人的侵略没有波及基辅罗斯的西部(即当时已并入立陶宛大公国的白俄罗斯的大部分地区)。"白俄罗斯"称谓中,"白"蕴含自由和独立之意,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20.
高华 《世界知识》2015,(2):48-49
<正>乌克兰危机已将近一年。该国常被誉为东西方之间的桥梁,但实际上它更像是一个地理断层,是一个假想整体的两部分之间的鸿沟。乌克兰在争取加入北约态度上的反复变化,折射出俄美为地缘政治争斗而展开的战略博弈。申请加入,突遭搁浅冷战结束后,美国为继续挤压俄罗斯,加紧发展同独联体其他国家的关系,把独联体第二大强国乌克兰作为工作重点,竭力给予政治、经济和军事援助。乌克兰充当了北约在独联体国家的"总代表"。乌克兰是惟一具有北约特殊关系地位的独联体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