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孔艳 《科技信息》2011,(35):I0151-I0151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老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一个人,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在一起交往时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们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学生和老师的关系从来都是平等的,只有在这样和谐的关系下.才能使班集体建设得更加融洽.学习氛围更加浓郁。  相似文献   

2.
胡珍娜 《科技信息》2012,(27):312-313
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过:"没有教师对儿童的爱的阳光,学生就会混成模糊不清的一团。""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的确,爱是一种情感交流,爱人才能育人,当你把炽热的爱通过一言一行传给孩子时,就会激起孩子对你情感的回报,从而乐于接受你所给予的一切。请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用心构筑爱的桥梁。只有这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会激励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只有这样,教育事业才能健康、和谐、完美地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3.
学生可爱、听话,做老师的都喜欢,但学生毕竟是孩子,也有很多时候是一点也不讨人喜欢的。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大人还做不到,更何况是孩子。当孩子不值得爱的时候,你该怎么办?也许下面的例子能给你启示:麦克罗德是诺贝尔奖章获得者,对他小学时的校长来说,他不值得爱的时候,是麦克罗德把他的狗杀了,但校长依然爱他,不过用了惩罚的方式,让他画一张狗的解剖图和血液循环图。华盛顿小时候也有不可爱的时候,那是他用斧子砍樱桃树,使樱桃没有如期生长,但他的父亲依然爱他,只要他承认了错误就行。里根小时候不值得爱的是,…  相似文献   

4.
没有不爱孩子的家长,没有不想教好学生的教师。但,什么是孩子真正需要的爱?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最适合孩子的?既不是打着“爱的旗号”,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进行的强制性控制。也不是孩子考出高分就认为教育便是成功的。教育不能急功近利,不能以成绩作为衡量的惟一标准,只有尝试去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因势利导,从长计议,才是成功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5.
一、热爱是前提 记得有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没有哪一个职业像教师那样,需要倾注那么多的爱心".是啊,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面对每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我们应该用心地去呵护每一颗幼小的心灵,去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欢乐与苦恼.有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接近孩子时,应该和孩子们进行亲密的交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亲近和"爱".  相似文献   

6.
"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这是每一位教师都深知的道理,已从事教书十二个年头的我,深深地体会到"爱一个人就等于塑造一个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树立的信条是:"既不娇宠春风得意的学生,也不怠慢暂时落后的学生”。以“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来看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从不厌弃,而是耐心地帮助,循循善诱;对生活困难的学生,给他们无限的关爱,甚至解囊相助;对待单亲家庭的学生,给予他们感情上的温暖,使学生体会到家的温暖。  相似文献   

7.
爱的教育     
正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育工作的核心就是一个"爱"字。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爱学生是要讲究一定的艺术和技巧。爱,需要关注,关注学生的喜怒哀乐,关注学生的点点滴滴。大多数学生对老师都是敬畏与惧怕的,他们很多话都不敢和老师讲,所以平时和学生在一起时,就要多关注他们,善于观察学生的言谈举止,善于揣度学生的内心世界,并及时与学生沟通与交流。当学生生病时,送上轻轻的问候,履行妈妈的职责;当学生失意时,给予细心的剖析,当一回心理医生;当学生成功  相似文献   

8.
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曾说过:如果你想培养一个无赖,那就尽情放纵他,迁就他;如果你想培养一个很棒的孩子,那么面对孩子起初不合理的要求,你就要坚持用爱的原则,爱的理由拒绝他。身为人母的我,相信每个做家长的面对着孩子哭着要东西时,就犯愁,是给还是不给?该怎么办?一孩子的愿望是无止境的,总有一天你会拒绝他,而此时拒绝比当时拒绝给孩子的打击大得多。卢梭还说过:当一个孩子哭着要东西时,应当干脆加以拒绝。我想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要用爱的力量拒绝孩子,用耐心和“狠心”去解决。在学校有的学生作业不完成,来校后谎称忘带,起初几次,我相信这些可爱的孩子,给予了原谅,希望他们今后该改正。可事情并不是这样,情况愈来愈糟,忘带作业的人多了,次数多了,我慢慢地发现了问题,便规定:没带作业就是没做,也不准家长送。这样一来,学生没有空子可钻,作业不带或没做的逐渐减少。有个学生以《以忘的教训》为题写作文,感激老师帮他改正了缺点。开家长会时,家长也认为这个办法好。有的学生忘带书,家长送,其实家长也烦,宁愿自己辛苦也不愿耽误孩子的学习,这样做家长是真的关心孩子、疼爱孩子吗?我认为并不是。  相似文献   

9.
有这样一句教育格言:“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予毁坏一个学生。”没有爱就谈不上教育,离开爱教育就成了无本之木。因此,教师应当把师爱融入每个学生的心中。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严格要求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从中感受教师对他们的爱,学生在爱的抚慰下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大爱无言     
我们上虞的夏丐尊先生那“教育犹掘井,爱就是井中之水”的论断让我们领悟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深刻哲理。如何在教育中巧妙地恰如其分地献出爱,让学生能轻松地感受爱,获得被爱的快乐,这是落实“爱的教育”的具体实施和“教育爱”的真谛。  相似文献   

11.
魏文琴 《奇闻怪事》2006,(12):39-39
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得很形象:“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情感是教学的催化剂。教师要注重用各种方式与学生联络感情,只有在情感交融、和谐美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的身心才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爱学生是教师之本,没有真诚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因为师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金钥匙,没有爱,便不可赢得孩子的心。我国古代教学名著《学记》中“亲其师,信其道”之说,便揭示了这一道理。事实证明,一个被教师所喜爱的学生,常常会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爱不只是无微不至的呵护,更不是随心所欲的娇惯、是非不分的放纵。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师就是那一个"爱别人孩子"的神.一个没有爱心的教师,也就不能称得上是一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但是,这种爱又不能完全等同于父母的爱,我们不能把学生抱在怀里,而是要把学生装在心里,对他们倾注全部的心血,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生病时嘘寒问暖,困惑时解疑答惑,颓丧时鼓舞激励,迷茫时指点方向…这就是教师的角色——要像爷爷奶奶一样关心孩子,要像爸爸妈妈一样耐心教育孩子,要像兄弟姐妹一样和孩子谈心、交心.  相似文献   

14.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对学生的爱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教育的目的,严中有爱,爱中有严,方是教育的真谛。  相似文献   

15.
爱的教育     
教育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师生关系必然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教育实践及外国古代许多名人关于爱的教育的嘉言懿行表明: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实施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一环。因此,承担着教书育人重任的教师必须养成爱生美德。  相似文献   

16.
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教师们都已能倒背如流了,尤其是在“以生为本”为核心理念的新课改的今天,许多教师都在思索、实践着。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对老师的“爱”却喋喋不休,在此枚举二三事,以求共省;  相似文献   

17.
有句话叫“谁爱孩子,谁就赢得了孩子”。三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对这句话深信不疑。爱孩子,关键要能把握孩子的心理动向,思学生所思,想学生所想,一味地单相情愿只能望洋兴叹。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植根于爱。”只有爱学生的教师,他才可能教育好学生。我们应该坚信:只有教不得法的教师,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师爱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它是学生智力、道德、个性发展的风帆。因此,用爱心开启学生的心扉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它能促进学生的发展。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一个被学生喜欢的老师,学生就爱听他的课,乐意接受他的教导,教学效果就好;反之,学生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教育教学效果就差。  相似文献   

20.
现在,在教育中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农村有很多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是老师的事。其理由是孩子在家生活的时间短(只有双休日),孩子的学业他们也不懂,无法帮,他们所能给予孩子的就是满足其物质需求。还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差,本来就没抱什么希望,送到学校来就是让他混日子长个子,老师不能批评。前不久,我校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星期五一老师要求一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才能回家。可是刚放学不久,学生的家长来接他说:回去,下个星期来完成。老师对此表示无可奈何。其实,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所有父母共同的愿望,没有哪一个父母不愿管孩子,只要我们教师多用心,家长自然会和老师一起教育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