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介绍了玉米粉液化条件对柠檬酸发酵的影响,玉米经过粉碎后,进行调浆、液化、添加菌种发酵生产柠檬酸,其中玉米粉碎粒度的大小、液化温度、液化时间、液化起始p H值、液化加酶量均对柠檬酸发酵具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用玉米秸秆生产单细胞蛋白的菌种选育及发酵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硫酸常温酸解玉米秸秆粉,以正交试验优选发酵菌株、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实验表明,采用绿色木霉(Trichodermaviride)3.2774,(NH4)2SO425 g/L,酸解秸秆200 g/L,温度30℃,250 mL摇瓶装液量30 mL,搅拌转速200 r/min时,还原糖得率最高.以绿色木霉3.2774为出发菌株,经紫外诱变、糖化实验、稳定性实验等选育出绿色木霉NUA-051菌株,传代8次,发酵糖化率为40.7%~45.3%,具有遗传稳定性.以蛋白质得率为目标,通过5 L发酵罐正交试验确立了以酸解玉米秸秆为原料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发酵工艺,即酸解玉米秸秆150 g/L,木霉发酵48 h,接种酵母量2%,(NH4)2SO415 g/L,KH2PO46 g/L,MgSO4.7H2O0.4 g/L,通风量4 L/(L.min),搅拌转速500 r/min,pH值5,温度35℃.木霉发酵时间40 h,酵母发酵时间24 h,发酵总周期64 h.  相似文献   

3.
为了获得发酵生产柠檬酸中玉米粉原料预处理最佳的工艺条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系统分析了液化温度、液化p H、加酶量等因素对残渣淀粉含量、清液总糖含量、DE值、酶解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液化温度的上升,DE值、残渣淀粉含量的变化呈现显著下降趋势,过滤速度呈现加快的趋势。95℃液化温度对改善DE值、过滤速度和残渣淀粉含量最有利,90℃时酶解效率最高。正交试验结果显示发酵产柠檬酸玉米原料预处理最佳条件为液化温度95℃、调浆p H 5.4、淀粉酶加量0.5 kg/t,该预处理条件能有效提高粮食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以谷氨酸发酵的产酸率,转化率及生产能力为优化目标,对谷氨酸工业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工艺条件进行回归,建立了一套好的调优操作模型.计算表明,运用调优操作于谷氨酸发酵具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对芽孢乳杆菌CASD采用钠盐调酸发酵生产D-乳酸的工艺进行了探索.以廉价花生粕为唯一氮源,采用氢氧化钠为中和剂,D-乳酸的发酵质量浓度达到118.2g/L,糖酸转化率为89.1%,光学纯度达到99.3%,满足乳酸聚合要求.钠盐调酸适用于电渗析分离纯化乳酸工艺,该研究为开发新型的连续发酵-分离耦合生产D-乳酸工艺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6.
将红薯叶、糯米粉碎, 按1:4的比例混合,加入3.5倍水调浆,用α-淀粉酶液化,再用黄曲霉、黑曲霉制成的麸曲进行糖化,加入酵母菌和醋酸菌进行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研制出一种新型的红薯叶保健醋.通过正交实验得出:酒精发酵的最佳条件是pH 4.0,酒母用量0.3%,发酵时间5 d,红薯叶:糯米为1∶ 4;醋酸发酵最佳条件为:醋酸菌接种量为10%,发酵时间4d,发酵温度 32℃,酒精度为7%.  相似文献   

7.
以大豆、牛乳为原料,经混合乳酸菌发酵,制成一种新型酸凝乳-大豆牛乳酸凝乳大豆在1%NaHCO3溶液中浸泡10 ̄12小时,经砂轮磨磨浆,磨浆比为1:7(W/W),然后添加牛乳,砂糖和稳定剂于豆奶中,并经均质,以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杆菌作为发酵剂,按1:1配合比进行发酵,保温42.5℃下发酵2.5 ̄3小时后,即可获得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的大豆牛乳酸凝乳。  相似文献   

8.
L-缬氨酸补料分批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初糖浓度、葡萄糖及氮的补加方式、补加玉米浆和溶氧对L-缬氨酸发酵过程中产酸率、转化率、发酵周期等参数的影响。确定了L-缬氨酸补料分批发酵的最佳条件,在最佳补料分批发酵条件下,L-缬氨酸产量达52.71g/L,糖酸转化率迭26.8%。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白果为研究材料,通过对酶解和发酵两个阶段的工艺优化,探究白果发酵酒工艺的最佳条件。【方法】采用淀粉酶解配合传统果酒发酵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研究白果酶解和发酵两个阶段中酶制剂添加量、发酵时间、料液比、加糖量等工艺条件,以葡萄糖当量(DE值)、葡萄糖含量、酒精度和模糊数学感官评价得分作为评价指标,筛选白果酶解、发酵的适宜条件。【结果】α-淀粉酶和料液比对白果酶解和发酵两个阶段影响最大;白果酒酶解阶段最佳条件为α-淀粉酶19.1 U/mL、普鲁兰酶2.7 U/mL、糖化酶101.4 U/mL;发酵阶段料液比(g/mL)为1∶6.4、加糖比例为1∶2.6、发酵时间8 d。在此优化条件下,得到的白果酒总糖16.21 g/L、总酸3.24 g/L、酒精度12.7%、干浸出物12.92 g/L、游离氨基酸含量2.18 g/L,感官综合得分为87.35分(满分100分)。【结论】白果发酵后所得白果酒成分指标满足绿色果酒标准,实验结果可为制备白果发酵酒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D-核糖高产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枯草芽孢杆菌为出发菌,经紫外线诱变处理,选育出莽草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Bs-09,其发酵产物经物理和化学鉴定为D-核糖。经碳源和氮源试验发现,该菌株在葡萄糖或山梨糖为碳源,酵母粉或玉米浆为有机氮源,硫酸铵为无机氮源,碳氮比为6的发酵培养其中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1.
本文考察了青霉素发酵培养基中玉米浆稀、稠浆对发酵摇瓶效价的影响,发现培养基中稠玉米浆较稀玉米浆(玉米浆干物质计以40%计),对发酵效价提高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12.
对丙酮丁醇梭菌在以葡萄糖、木糖、蔗糖、混合糖、玉米芯酸解糖液分别作C源的P2培养基中的产丁醇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C源对丙酮丁醇梭菌发酵产丁醇有显著的影响;葡萄糖为底物时,丁醇产量最高达到13.50g/L,总溶剂为19.66 g/L;蔗糖为底物时,丁醇所占比例都在70%以上,丁醇产量可达12 g/L;木糖、混合糖为底物时,丁醇产量在10 g/L左右;只有丙酮丁醇梭菌14-28能利用玉米芯酸解糖液发酵产丁醇,丁醇产量为7 g/L.  相似文献   

13.
乳酸菌在食品及食品发酵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其中以乳酸菌发酵酸浆作为凝固剂的酸浆豆腐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酸浆豆腐发酵过程中以乳酸菌为优势菌,在酸浆豆腐点浆时,需在75℃以上高温下进行。普通乳酸菌无法耐受此温度且大量失活,影响产品的后熟。为了开发耐高温乳酸菌,以课题组从云南建水豆腐酸浆中分离的菌株为出发菌,通过紫外诱变的方式,温度梯度筛选获得4株耐高温产酸性能好的菌株。诱变获得4株菌均可在75℃耐高温30 min并保持较好的活性和产酸效果。研究所得突变菌株相比原始菌株均具有更好的耐热性和产酸性。其中HCUL 1.1801-1912Z活性最强、产酸能力最好,为4株菌中最优菌株,将该菌株用于发酵生产酸浆豆腐,将显著提高乳酸菌在豆腐中的活性和豆腐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为了开发一种富含葛根黄酮的益生菌饮料,采用协同酶解和多菌种混合发酵的方法分别进行葛根酶解和醋饮料发酵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葛根酶解的最优条件为料液质量比1∶20,p H 5.0,纤维素酶加量1 mg·g-1,中温α-淀粉酶加量20 mg·g-1,糖化酶加量10 mg·g-1,50℃下酶解1 h,在此条件下,葛根异黄酮提取率达到7.51%,溶液中的还原糖含量达到20.76%;葛根醋饮料多菌种混合发酵的最优条件为乳酸菌、醋酸菌和酵母菌质量比2∶2∶1,菌种接种量为原料的0.5%,料液质量比1∶12,大米蛋白肽添加量为0.2 g·g-1,30℃发酵5 d,在此条件下可得发酵醋饮料总酸含量为17.90 g·L-1,葛根异黄酮量6.59 g·L-1.  相似文献   

15.
发酵制备黄腐酸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黄腐酸的发酵制备及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以锯末,玉米面和棉籽油为主要原料进行发酵,通过正交实验得出了从发酵产物中提取黄腐酸的最佳条件:wNaOH=3。5%,60℃,浸提1.5h,然后从盐酸调pH至2.0,酸析得到黄腐酸,产率可达46.9%,另外,利用KMnO4氧化降解法从碱提取液中提取黄腐酸,产率可达46.9%。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用玉米面做原料,通过糖化、液化、发酵成酒醪,进一步在新型雾化通气反应器内液体发酵生产食醋的方法。对发酵中不同时期的产酸速率进行了测定。本方法在产酸速率和酒精转酸率等方面明显优于普通液体深层发酵。  相似文献   

17.
金红石型钛白粉表面包覆氧化铝的形态及机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了以H2SO4和CH2OHCH2Cl为酸解介质时,氯化法金红石型钛白粉表面包铝的行为及形态特征。利用正交实验研究了包膜过程中,熟化pH、熟化时间以及温度对包铝钛白粉白度的影响。氯化法金红石型钛白粉浆在pH为10时,Zeta电位最大,在水中达到最佳分散,利用H2OHCH2Cl作为酸解介质时,浆液中的均相成核得到显著抑制,钛白粉表面的包膜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以稀硫酸作为酸解介质时,随熟化温度升高和熟化时间的延长,钛白粉包覆效果明显改善,白度值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8.
以正交试验法研究分析了不同原料配比对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glutami-cium)ZL9601菌株产赖氨酸的影响,通过摇瓶培养初步确定了以糖蜜为主要发酵原料生产赖氨酸的培养基最佳配比。结果表明,糖蜜20%,豆饼水解液1.0%,玉米浆0.6%,在一定发酵条件下(pH7.0,温度30℃)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平均产酸为6.1%。  相似文献   

19.
以青海贵德特产的软梨为原料,利用糖化低温发酵生成酒精度5%—8%的果酒后,再经重复发酵制成软梨果醋.通过在软梨汁中添加果胶酶,淀粉酶和糖化酶进行酶解处理,解决了软梨汁中果胶不利于发酵和原料利用率低的问题,添加适量增香酵母和乳酸菌进行发酵,增加了软梨果醋中酯类和不挥发酸的含量,使制得的软梨果醋风味纯正,并具有特有的软梨香、脂香和水果香.  相似文献   

20.
以攀枝花钛选厂的强磁精矿为研究对象,通过浮选试验、浊度试验和扫描电镜分析,系统研究了高强度调浆对钛铁矿浮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经捕收剂诱导疏水后,钛铁矿与钛辉石颗粒间容易发生异相团聚现象,细粒钛辉石随钛铁矿进入精矿产品,造成钛辉石的非选择性上浮.经高强度调浆处理,精矿TiO2品位大幅提升.浮选指标由常规调浆处理时的精矿TiO2品位39.97%,回收率78.09%,提升至精矿TiO2品位43.79%,回收率79.28%.高强度调浆产生的流体力场能够消除钛铁矿与钛辉石颗粒间的异相团聚,强化钛铁矿与钛辉石颗粒间的分散状态,是高强度调浆提升钛精矿TiO2品位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