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柴达木盆地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盐湖资源储量大,潜在价值高,资源开发势在必行.本文论述柴达木资源开发的战略意义,在分析优势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区近、中、远期资源开发的重点和龙头产业.强调加强综合开发,减少资源浪费,把资源开发建立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建议建立柴达木资源开发经济特区.  相似文献   

2.
柴达木盆地盐湖区水资源利用与生态需水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盐湖资源是柴达木盆地的主要优势矿产资源.作为国家级循环经济试验区,柴达木盆地如何在盐湖资源的开发中协调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其中水资源的用量分配是这一问题的关键.本文在研究柴达木盆地盐湖区水资源现状的基础上,以维持盐湖现有水位不变为原则,根据流域水量平衡的原理,对理想状态下各主要盐湖的生态需水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西藏盐湖资源丰富,绝大多数盐湖分布于交通不便、无工业基础且生态环境极度脆弱的高海拔地区,而西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状态决定了西藏盐湖的开发应以锂、硼开发为主,兼顾钾资源的综合利用。本文介绍了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与相关盐湖企业合作,研发了西藏查波措硫酸盐型富锂盐湖开发技术、结则茶卡碳酸盐型盐湖和龙木错硫酸盐型盐湖的耦合开发技术,形成了针对西藏硫酸盐型、硫酸盐-碳酸盐型富硼锂盐湖开发的独特的自然成矿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4.
青海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主要为氯化物型盐湖,在开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氯副产物。平衡和消纳这些含氯副产物,对于实现盐湖产业链中的氯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从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的主要产品出发,分析了氯元素在规划产品中的工业代谢过程,提出了氯平衡和氯化钙对盐湖的潜在污染问题是盐湖氯元素利用面临的两大主要问题,转化为固体产品的固定化过程、转化为可外销有机氯产品的转移过程和氯化钙的清洁储存过程是其3种迁移转化途径。这3种途径若付诸实施,有望实现试验区氯元素的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金属钠的应用和生产工艺,并结合青海盐湖资源综合开发现状,分析了建设金属钠装置的优势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青海省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柴达木地区又是青海省的重要牧区,也是一个新开发地区.近年不少科技工作者对柴达木地区的农牧业及整个社会经济开发提出了不少有益的意见。笔者有机会参加柴达木地区国土综合规划,在柴达木进行实地调查与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柴达木的畜牧业发展和布局提出一些浅见,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7.
邢红  应毅  金芳 《科技资讯》2011,(19):230-231,233
介绍了世界锂资源的分布状况和目前盐湖卤水的主要提锂方法,重点介绍了沉淀法、离子筛法的工艺技术和工业化情况,并对中国盐湖锂资源的开发现状及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中国盐湖卤水锂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青海盐湖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焦点问题法,建立青海省盐湖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指标进行说明。初步界定青海省盐湖资源开发处于可持续发展初期阶段。  相似文献   

9.
柴北缘鱼卡大煤沟组七段油页岩开发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柴达木盆地鱼卡地区中侏罗统大煤沟组七段(J 2 d 7)油页岩,开展了以固体矿产形式的开发、综合利用的研究。通过野外实测剖面、钻井、地震资料、样品分析,对鱼卡凹陷油页岩形成的构造背景、沉积环境进行了探讨,并对鱼卡油页岩矿产进行资源经济技术评价,认为鱼卡地区油页岩品质好,储量大,具有很好的开发价值。对其进行勘探、开发,一方面可以改善柴达木盆地当前能源短缺的局面,另一方面通过循环利用,有利于促进柴达木地区的农牧业生产。借鉴中外多年来油页岩开发经验,结合柴达木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地上开采和原位开采相结合,以提取页岩油、燃烧发电、燃烧取暖为主,建筑材料、有机复合肥等循环经济为辅的开发方案。  相似文献   

10.
 青海是中国西部边疆的大后方,柴达木盆地拥有丰富的盐湖资源,钾盐、氯化锂、硼的资源储量分别占全国的85%、80%和25%,是中国西部开发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基地。2012年,中国生产氯化钾约642万t[1],青海柴达木盆地钾肥生产(以氯化钾计)约570万t,约占全国钾肥产量的88%。柴达木盐湖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不仅可持续保障中国大农业的稳定发展,也必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中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柴达木盐湖镁资源开发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馨  杨海福 《青海大学学报》2002,20(4):20-22,43
在分析柴达木盐湖镁资源储量以及镁盐生产和镁资源开发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镁系列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提出了建议,并对金属镁、高纯镁砂及氢氧化镁的研究开发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绵平1956 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盐湖和盐类沉积研究.他的研究涵盖了盐湖地质、盐湖化学、盐湖生物学、盐湖沉积与全球气候变化、盐湖卤水锂-硼-钾提取和中和利用技术、大盐湖产业(盐湖矿业、盐湖农业和盐湖旅游业)开发等多个盐湖相关学科领域与资源高值化利用.在对盐湖整体综合研究的基础上,从盐科学体系出发,创立了Salinology(盐湖学/盐学)这门边缘交叉新学科.  相似文献   

13.
《太原科技》2010,(8):110-110
日前,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建成“太钢”)第二轧钢厂成功开发生产出DT4方坯,经检验,铸坯各项技术指标全部达标。该生产工艺填补了太钢方坯电磁纯铁生产的空白.为企业开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盐湖锂资源十分丰富,并且盐湖类型齐全;锂是对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有重要意义的能源金属,近年来随着国际社会对新能源的高度重视,国内外锂盐行业发展十分迅猛,锂盐湖的开发也迎来了新的机遇。综述了中国青藏高原碳酸盐型锂盐湖的分布、卤水特点和重要碳酸盐型锂盐湖产业化状况,详细阐述了盐梯度太阳池技术和兑卤法技术,及其在中国青藏高原碳酸盐型锂盐湖中的应用情况。中国碳酸盐型锂盐湖具有镁锂比低、工艺技术相对简单的特点,通过这两种技术的有机结合,该类型盐湖有望在开发过程中率先实现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5.
柴达木地区地处干旱,水资源较为贫乏,供需矛盾尖锐。本文针对本区水资源特征,及利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以节水与开发相结合,利用与保持并重的思路,确保水资源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6.
盐湖蕴藏有许多重要化学成分,是多种盐类的重要来源。研究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盐湖的形成演化及成矿规律,可为盐湖资源评价及合理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文章简要概述了中国盐湖地球化学的起源及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矿物地球化学和盐类包裹体地球化学等方面的应用及进展,并提出了今后中国盐湖地球化学的发展方向,对研究盐类矿产成矿规律、盐湖资源潜力评价、古气候重建及盐湖生态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20年最新统计,已查明的世界锂资源量为8000万t,其中59%锂资源分布在盐湖中,寻找不同类型盐湖的提锂技术亟待解决。根据盐湖卤水中锂和其他伴生离子赋存特征,综述了沉淀法、膜法、萃取法、盐梯度太阳池法、吸附法等盐湖提锂技术发展现状,总结了锂资源生产流程,探讨了各种方法对不同镁锂比盐湖的适应性及优势。研究发现,盐湖提锂不能按照单一方法进行,要根据不同盐湖赋存类型进行提锂工艺的选择。沉淀法已经在低镁锂比盐湖中经过工业化生产验证;吸附法是目前在高镁锂比盐湖中综合效果最为理想的提锂技术,其吸附容量高、一步直接提锂、循环性能高、稳定性强;天然矿物改性吸附法是未来盐湖提锂产业化应重点关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基于柴达木盆地的地理、气候、水资源和盐生植物等自然条件,综合分析了该地区发展盐湖农业的资源基础,重点讨论了土地利用现状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以盐渍化的土地为主,区域内积温较多、热量条件较好,咸水、微咸水资源及动植物资源丰富;农业用地仅占土地总面积的0.17%,有大量宜农土地未被开发,撂荒面积大;草地占土地面积的46.64%,但海拔、气候、交通等条件限制其利用;林地占土地总面积的2.87%,破坏较严重;盐碱地占总土地面积的11.68%,且资源丰富,几乎未被利用。柴达木盆地资源基础丰厚,开发潜力巨大,建议在该地区建立农业示范园区,发展盐湖农业,加强盐生植物研究,合理开发利用盐碱地资源。  相似文献   

19.
 盐湖长期观测对资源开发和盐湖学基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青藏高原3个锂硼盐湖科学观测站的建站背景、已有基础设施、观测设备、研究进展及展望。观测站分别建在青藏高原北部3个重点锂硼盐湖区--扎布耶、当雄错和班戈湖。建立至今,已在3个科学站配备了水化学分析、气象、水文自动观测等相关仪器设备,建成蒸发实验平台。依托3个盐湖观测站,开展了重点盐湖系统连续气象、水文动态变化观测、盐湖型锂硼矿床动态变化研究、盐湖矿物资源提取实验等工作。下一步,需对科学站所积累的大量气象、水文资料进行整理,力争建立可用性好的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  相似文献   

20.
含硼资源开发的有关相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平衡与相图是盐湖卤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理论依据,本文重点归纳总结了含硼资源开发的有关相化学研究进展,内容主要包括硼酸和硼酸盐体系的稳定相平衡、硼酸盐体系的介稳相平衡及含硼水盐体系溶解度理论计算的研究现状,重点总结了我国卤水中硼资源和硼矿资源开发利用的有关相平衡研究现状,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