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究氮肥对毛竹林土壤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影响,并分析其与主要土壤因子的相关关系,为毛竹林的抚育管理及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施氮肥毛竹林为对照,应用气压过程分离(BaPS)方法,分季节测定施氮肥条件下毛竹林土壤总硝化和反硝化速率。【结果】施氮肥条件下毛竹林土壤总硝化和反硝化速率从春季到冬季变化规律相似,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施肥毛竹林土壤总硝化和反硝化速率均以7月最高,当月相比分别比未施肥毛竹林高27.50%和44.60%; 最低值分别出现在1月和10月,当月相比分别比未施肥毛竹林高45.58%和402.56%。【结论】施氮肥可以促进毛竹林土壤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提高土壤硝态氮和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氮肥和季节对总硝化和反硝化速率存在显著交互作用,土壤温度、含水率与土壤总硝化、反硝化速率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通过两种剂型硝化抑制剂在滴灌小麦上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硝化抑制剂对提高小麦产量均有一定作用,其中剂型1优于剂型2;施用硝化抑制剂能有效的提高土壤NH4+-N浓度,降低NO3--N浓度,减少了氮素损失;硝化抑制剂处理表观硝化率均低于未施硝化抑制剂处理,施用硝化抑制剂能显著抑制土壤中NH4+-N向NO3--N的氧化过程;同一氮肥品种中土壤硝化抑制率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变化趋势;硝化抑制剂各处理pH略低于未施硝化抑制剂处理;硝化抑制剂处理较未施处理氮肥利用率普遍提高1.7-5.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施于土壤中的氮肥,不是全部被作物所吸收了的。由于土壤中硝化菌的作用,氨态氮氧化为硝态氮,硝态氮对土壤胶体亲和力较之氨态氮低,易被雨水、灌溉水冲走,同时在还原气氛下,渗入土壤下层的硝态氮被还原为氧化氮和游离氮而走失,一般水稻田氮肥利用率仅有20~50%。脒基硫脲(代号ASu)是从日本引进的一种新型药剂,它具有显著的氮肥增效作用,不仅适用于水田,也适用于旱地,由于脒基硫脲对于硝化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故使用较少的量,即可达到增产的目的。据一九七四年20个点试用结果,使用脒基硫脲作为增效剂,水稻都得到了不同程度增  相似文献   

4.
大田条件下稻田土壤氮素淋失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稻田土壤渗漏水中氮素淋失规律.结果表明,稻田土壤渗漏水中的氮素(N)淋失形态以硝态氮(NO-3-N)为主,土壤中高硝态氮含量和施氮肥是造成种稻田前期氮淋失的主要原因.种稻期间的淹水作用,增强了土壤的还原性并抑制了土壤的硝化反应,可减少硝态氮的淋失.稻田土壤氮素淋失数量与渗漏水中氮素的浓度和水的渗漏速率有关,而水的渗漏速率主要受土壤犁底层的透水性和水文条件的控制和影响.试验以施用氮肥250 kg/hm2和渗漏水量214 mm估算出单季稻田氮素淋失总量为6.44 kg/hm2,占当季施肥量的2.58%.  相似文献   

5.
以土壤水分下限和施氮量作为控制指标,研究水氮耦合对烤烟生长发育及光合蒸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土壤含水率情况下增大氮肥的使用量可以显著增大烤烟的叶面积指数,提高烟株叶面的光合活性,促进烤烟的生长;氮肥的用量还影响到烤烟对水分的吸收,当施氮量为67.5 kg/hm2并且伸根期、旺长期、成熟期的土壤水分控制下限(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数)分别为60%,80%和70%时,烤烟能够获得较好的品质和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6.
在适宜的时间和科学的用量下施用氮肥是提升黄淮海地区夏玉米产量的关键。本试验于2018—2019年选用京农科728(JNK728,氮高效品种)和郑单958(ZD958,高肥品种) 2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滴灌施肥技术,分别设置4个氮肥用量(0、150、250、350 kg/hm~2)和4个施氮时期(苗期、6叶期、12叶期、吐丝期),探究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夏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JNK728在150 kg/hm~2施氮量下产量最高,ZD958在250 kg/hm~2施氮量下产量最高;相关分析表明2个玉米品种产量与氮肥后移指数间存在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产量的变化主要由穗粒数的显著差异引起。因此,氮肥在中后期追肥(12叶展或吐丝期)可作为黄淮海地区滴灌夏玉米高效生产的氮肥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针对农民去田间地头判断农田是否需要施氮肥耗时耗力和氮肥用量不精准这一问题,设计了土壤氮含量成分远程实时监测装置。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氮含量预测模型,实验表明:该模型相关系数r为0.8551,一次平方误差e=0.0022,精度良好;设计基于GPRS的土壤氮含量远程实时监测系统,将土壤湿度值通过单片机模块进行处理后经GPRS通信模块传送到PC机,通过氮含量预测模型输出氮含量值,从而实现精准施肥。  相似文献   

8.
针对喀斯特区域农田生态系统村级氮含量以及影响因子研究比较缺乏的问题,文中以黔北喀斯特湄潭县抄乐乡为例,通过硒粉—硫酸铜—硫酸消化法测定总氮、扩散吸收法测定碱解氮及酸度计测定土壤pH的方法,研究其农田土壤总氮及碱解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抄乐乡土壤总氮的平均含量为2.10 g/kg,变异系数为17.50%;土壤碱解氮的平均含量为208.16 mg/kg,变异系数16.60%。(2)不同土壤类型显著影响土壤总氮,水稻土的总氮含量最高为2.20 g/kg,其次是石灰土和紫色土比较接近在2.07~2.10 g/kg波动,黄壤最小为2.01 g/kg。(3)影响土壤总氮的因子有土壤有机质、pH、年降水量、有效积温和海拔高度;土壤碱解氮受pH、年降水量、有效积温、海拔高度、坡度和总氮的影响。说明抄乐乡农田土壤可以通过增加土壤有机质等相关措施增加农田氮肥力。  相似文献   

9.
秸秆炭化还田和施氮量对棉田土壤有机氮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5 a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棉花秸秆直接还田或炭化还田与氮肥配施对滴灌棉田土壤有机氮及其组分的影响,为合理调控土壤有机氮库、提高土壤肥力提供依据。采用两因素三水平试验设计,秸秆还田模式设对照(秸秆不还田,CK)、秸秆直接还田(SD)和炭化还田(SB) 3个处理;施氮量为0、300和450 kg·hm~(-2)(N0、N300、N450)。结果表明:(1)施氮肥或秸秆还田均显著增加土壤全氮,尤其秸秆还田配施氮肥的作用更显著。在施氮肥条件下(N300、N450),秸秆直接还田和炭化还田处理全氮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32. 8%~33. 4%和37. 2%~38. 4%。秸秆炭化还田土壤全氮含量显著高于秸秆直接还田。(2)施氮肥显著增加酸解总氮、铵态氮和氨基糖态氮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8. 1%~10. 8%、20. 6%~40%和32. 3%~42. 9%,而对氨基酸态氮、未知态氮和非酸解氮无影响。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土壤有机氮各组分含量均显著增加。2种秸秆还田方式(直接还田和炭化还田)相比,秸秆炭化还田显著增加了铵态氮、氨基糖态氮和非酸解氮含量,分别较秸秆直接还田增加8. 0%~16. 4%、12. 3%~16. 2%和16. 7%;秸秆直接还田主要增加了氨基酸态氮含量,较炭化还田增加15. 8%~20. 5%。(3)秸秆还田和施氮肥也改变了土壤有机氮的组成。秸秆炭化还田增加了酸解未知态氮比例,降低了铵态氮和氨基酸态氮比例;而秸秆直接还田主要增加了氨基酸氮比例,降低了铵态氮比例。本研究表明,秸秆炭化还田配施氮肥既能增加土壤有机氮库,增强土壤供氮能力;又能增加非酸解氮含量和酸解未知态氮比例,提高土壤有机氮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氮肥增效剂     
“氮肥增效剂”是辽宁省工业战线广大革命职工为支援农业而试制成功的新产品。它对上壤中氨态氮的硝化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因此,在施肥中把“氮肥增效剂”与氨态氮肥混合,一并施入土壤,就能够起到提高和延迟肥效的作用。现将彰武县风沙地改良利用研究所一年来“氮肥增效剂”的试验结果,简介于下:  相似文献   

11.
油菜的施肥     
据法国试验:在冬油菜所需的全部氮肥中,秋季约占20~25%,春季返青后需50~70%,从开花至成熟需10~20%。到收获时,70%的氮素转移到籽实中(每亩约9.4~16.7斤)。试验表明:每亩施氮从13.4斤至26.7斤时,菜籽产量是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加的,但其中从每亩20斤增到26.7斤时,菜籽的含油量要下降。因此,最近施氮量为每亩20斤,如果每亩施氮量大于23.4斤,就要分多次施用。  相似文献   

12.
以杂交水稻宜香1577和Ⅱ优838为材料,主要针对不同时期植株各部位氮质量分数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根据不同品种的植株所需氮量和土壤供氮能力对杂交水稻生产中的氮肥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不同时期植株体内氮质量分数差异主要反映在不同部位氮质量分数的差异上.不同品种从播种到成熟的过程中,植株体内氮质量分数不断增加,说明植株一直在吸氮.杂交水稻生产所需氮肥除了靠施化肥供给外,土壤也能提供比较丰富的氮素养料,在施氮肥时必须结合土壤供氮这一因素,综合考虑肥料用量.  相似文献   

13.
控氨法苗期适当减少氮肥用量,切不可偏施氮肥,以免植株抗寒力差。追肥要早,以促使菜苗老健。低温之前不能施用速效氮肥,宜追施一次磷钾肥,以增强抗寒力。施肥法用猪牛粪或土杂肥等暖性农家肥,围培在某棵根须处,可提高根部上温2~3℃。施肥宜趁晴天进行。浇粪法在冰冻前每亩泼浇稀薄粪水400一500kg,使土壤不易结冻。培土法冻前结合冬耕,用碎土培土畜根,可使土壤疏松,提高土温。但中耕培土须在土壤封冻前进行,深度以7一10cm为好。覆盖法在霜冻来临前一天下午,用麦草、稻草等覆盖在菜畦和蔬菜上,可减轻风寒机械损伤。撒灰法一是…  相似文献   

14.
南方丘陵地区农田氮素渗漏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田氮肥的淋失是氮素损失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南方丘陵地区选择4种土地利用类型中6个农田地块进行为期1年的氮素渗漏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的硝氮浓度变化趋势为春季种植季节后逐渐升高,在7-8月份达到最高,然后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氨氮浓度与硝氮浓度的消长规律相似,但变化规律不如硝氮浓度明显,时有起伏.(2)土壤中氮素渗漏的基本形态是硝氮,农田氮素的渗漏主要发生在4-8月份.(3)施肥对氮素渗漏量的影响非常显著.施肥量和施肥种类的不同,导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浅层地下水的硝氮和氨氮浓度差异较大.施肥量越大,其渗漏量也越大.主要施用碳氨品种化肥的土地利用,其渗漏水中硝氮浓度相对较高,氨氮浓度比较低,而施粗制有机肥的土地利用氨氮浓度表现较高.(4)对地下水位较高的土地利用农田渗漏水中氨氮浓度相对较高.适当的化肥施用量可以减少氮素淋失.  相似文献   

15.
杨麦间作系统土壤氨挥发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通气法田间原位实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下不同株行距杨麦间作系统、单作麦田系统的土壤氨挥发特点。结果表明:间作系统与单作系统土壤氨挥发变化趋势无明显差异,不论是基肥期还是追肥期各处理土壤氨挥发主要发生在施肥后6~7 d,占总累积挥发量的60%~83%;间作系统不同施氮水平土壤氨挥发速率及挥发累积量均不同程度低于单作系统相应施氮水平下的挥发速率及挥发累积量;在整个冬小麦生长季内,株行距2 m×5 m的杨麦间作系统(I1)和2 m×15 m的杨麦间作系统(I2)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土壤氨挥发累积量分别比单作系统降低了0.76~4.23 kg/hm2和2.13~4.16 kg/hm2。  相似文献   

16.
为改善强碱环境下微生物脱氮效率低下的问题,从上海市稻田土壤中分离出一株具有强碱适应能力的好氧反硝化菌。经细胞形态学观察及16S rDNA分析,鉴定其为琼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junii),并命名为琼氏不动杆菌5-2。结合单因素影响试验考察该菌株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脱氮效果,发现其在一定pH值(7.0~12.0)及盐质量浓度范围(10~30 g/L)内,均能保持较高的硝氮去除率(>90%)。在以乙酸钠为碳源、硝酸钾为氮源、碳氮质量比(m(C)/m(N))值为12、温度为35℃、转速为90 r/min、初始pH值为10.0、初始硝氮质量浓度为41.07 mg/L的条件下培养120 h后,该菌株对硝氮及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7.83%及65.85%,同时,对该菌株好氧反硝化相关酶活性及基因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琼氏不动杆菌5-2具有高效好氧反硝化能力,有望应用于处理实际含氮废水。  相似文献   

17.
该文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设计,以巨型稻“丰超6号”为供试材料,以磷钾肥为基肥,设置氮肥或硅肥使用组合的4种处理:不施氮肥和硅肥(CK)、施氮肥(N)、施氮肥配施低量硅肥(NSi1)和施氮肥配施高量硅肥(NSi2).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CK处理,施用氮肥和硅肥使水稻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分别增加了55.6%和67.0%,使水稻根冠比分别增加了30.8%和46.2%.与CK处理相比,施用氮肥和硅肥使巨型稻分蘖数分别增加了23.9%和45.0%; 与单施氮肥相比,氮、硅肥配施使分蘖数进一步增加了17.1%,施用氮肥和硅肥使巨型稻SPAD值(叶绿素相对含量)分别增加了9.7%和19.8%.氮、硅肥配施使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硅含量分别增加了19.2%~31.5%和9.2%~28.5%.NSi2处理较NSi1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提高了16.5%.与单施氮肥相比,NSi1处理使巨型稻产量提高了11.7%,而NSi2处理使巨型稻产量显著增加26.1%.在巨型稻种植过程中以氮肥配施高量硅肥(NSi2)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氮肥对结缕草种子生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二年生结缕草种子产量的影响,初步结果表明:结缕草的草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高,草高与施氮量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线性关系.当氮肥用量为8g/m2时,结缕草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最多,结缕草种子产量也最高,达到761kg/hm2,发芽率为96%.  相似文献   

19.
氮磷化肥配合施用对麦具有交互作用;交互作用大小随氨磷用量及比例而变化;氮磷用量及其比例适宜的组合交互作用值大,增产率最高。试验表明,灌耕灰漠上春麦适宜的氮磷用量及比例,氮(N)每亩10—15kg/亩、磷(P_2O_5)5~7.5kg,以氮(N)磷每亩(P_2O_5)比为1:0.5时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青海甘蓝型春油菜对施用不同用量氮肥的肥效响应程度,以青杂2号为材料,在青海省春油菜主产区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油菜产量、氮素含量、氮素累积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对照相比,施用氮肥60~240 kg/hm~2,油菜籽粒产量可提高13. 7%~25. 6%;茎秆产量可提高1. 1%~8. 6%,角壳产量可提高16. 7%~30. 4%。施用氮肥可显著增加油菜植株不同器官内的氮素含量及氮素累积量(P 0. 05),氮素总累积量可由不施氮时的93. 6 kg/hm~2增至143. 1 kg/hm~2。油菜成熟期,地上部氮素累积量分配规律为:籽粒茎秆角壳,分别占总累积量的73. 0%,16. 8%和10. 2%。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氮素偏生产力(PFPN)、氮素农学效率(AEN)、氮素表观利用率(REN)均呈下降趋势。因此,在青海省甘蓝型春油菜区以120 kg/hm~2作为推荐施氮量,可达到高产和环境友好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