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本文主要研究了在不同染整工序、不同松弛条件、不同经纬密度条件下,毛纱落水松弛缩率与织物染整缩率的关系。用数量化理论建立了它们的回归方程。方程复相关系数极高,可直接应用于生产。最后计算了各因素与毛织物染整缩率的偏相关系数。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化纤仿真产品的档次,采用低温牵伸工艺,经网络变形得到一种沸水缩率为35%左右的新型变形纱,该纱具有高蓬松、高收缩的特点,是仿真织物的理想原料;同时探讨了纺纱工艺参数——热板温度、芯丝拉伸倍数、纱线捻度、网络度等与变形纱沸水缩率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精纺毛织物缝合工艺体系中,缝边的不同纱向角度对缝合的最大缝缩率的影响是结构和工艺立体配伍的基础.为构建最大缝缩率的理论方程,从力学平衡角度探讨面料力学性能对缝缩率的影响,分析不同纱向角度的面料之间缝合最大缝缩率的关系.研究表明,在纱向角度为0°~45°时,面料的最大缝缩率随纱向角度的增大而增大;在纱向角度为45°~90°时,面料的最大缝缩率随纱向角度的增大而减小.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轻薄精纺毛织物不同纱向角度面料最大缝缩率理论模型具有一定的实用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作者对苎麻细纱的毛羽特性进行了研究。对纤维细度,纺纱支数、细纱捻度、变性苎麻纤维与细纱毛羽的关系亦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纤维细度对细纱毛羽有明显影响。纤维支数愈高,毛羽愈少。 2.纺纱支数对毛羽的数量有一定影响。支数愈高,毛羽量愈少。 3.提出了细纱捻度与毛羽的回归方程。 4.变性苎麻纤维对细纱毛羽有明显影响。 5.提出了S_0=KN_1L_1d_0是衡量苎麻纱毛羽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本文叙述了黄麻纺纱中各工序工艺纤维长度、细度的变化,分析了黄麻工艺纤维长度、细度与细纱不匀率的关系,对黄麻纱条的理论不匀率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计算公式。通过对各工序的麻条和细纱不匀率进行试验和分析,认为二梳、头并、二并有利于纱条不匀率的降低,而末并和细纱工序对纱条不匀率有所恶化,因而对三并和细纱工序的工艺、牵伸机构等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工艺管理。同时在提高细纱牵伸的前提下,可省去末道并条工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黄麻细纱的成纱结构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衡量纤维在细纱中转移的指标,对细纱拈度、纤维的长度和细度等因素与成纱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实验、计算和分析,并提出了改善黄麻细纱成纱结构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提高成纱条干均匀度的工艺研究和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纱条干均匀度与原料中的短纤维含量、牵伸工艺配置、机械设备状态、操作和清洁等因素有关.为了提高成纱条干均匀度,本文基于系统工程纺纱学理论,从原料选配至细纱的每一道工序优选了工艺参数和纺纱零部件,并通过加强生产管理,进行精细化控制,使纱线达到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析织物形成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织造缩率产生原因可以简化为纱线的纯弯曲和纯伸长两个。基于这一简化,经过一系列理论探讨和实验分析,提出了机上缩率和下机缩率的定性分析公式。并对经缩率和纬缩率、机上缩率和下机缩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取得了一些结果。  相似文献   

9.
细纱品质指标的高低是细纱产品定等的一项重要考核依据.它不仅显示细纱品质的优劣,而且对织造生产工艺和纺织成品的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原棉是纺纱的物质基础,占棉纱成本的80%以上,因而搞好配棉工作和预测成纱的品质,无疑对提高产品品质、稳定纺织生产以及提高经济效益都是十分重要的.当然,影响成纱品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诸如纺纱的方法,纺织的工艺参数、机械设备状态、操作技术、空气调节和原棉品质等等.若要对这众  相似文献   

10.
经分析认为棉纤维原料品质与成纱重量不匀率所组成的系统为灰色系统,并对这一系统采用灰关联方法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分析过程和步骤.经分析计算发现:棉纤维长度是影响成纱重量不匀率的主要因素,棉纤维成熟度对成纱重量不匀率亦有较大影响,纤维细度和强度对棉纤维成纱重量不匀率的影响降为较次要因素,而可以通过工艺设计控制的棉纤维含杂率和短绒率对成纱重量不匀率几乎无影响.这一结论揭示了棉纤维品质与成纱质量的部分规律,可用以指导棉纺织生产.同时证明了灰关联分析是棉纤维原料品质与成纱重量不匀率因素分析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一般的包芯纱,包绕纱中纤维的组合形式、纺纱方法及成纱特点。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纟由)丝包芯纺纱的工艺、试验所用的材料、成纱品质及其与(纟由)丝的比较。从而指出(纟由)丝包芯纱兼备了(纟由)丝和化纤长丝的特点。因此,(纟由)丝包芯纺纱有继续探索的必要和可能。  相似文献   

12.
由于牵伸装置的局限性,一般长纤维和短纤维纺纱是分别在不同设备上进行的。苎麻/棉混纺纱也都是以苎麻短纤维(落麻或切段麻)和棉纤维按短纤维纺纱系统混纺而成的。由于原料性能的限制,其成纱质量较低,尤其是条干不匀、麻粒等方面较差,难以满足高档织物的要求。本文通过对长、短纤维在长纤维纺纱设备上进行各种方案的纺纱试验,证明了只要合理调整牵伸装置等工艺条件,长短纤维在同一设备上纺纱是可行的。并对纺出的长麻/棉混纺纱的性能作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纺纱原料性能的改善,长麻/棉混纺纱的质量较短麻/棉混纺纱的质量有了较大提高,这对开拓麻/棉混纺纱生产和市场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BD200SN转杯纺纱机上加装伺服驱动自控系统,控制纤维喂入量来改变牵伸倍数的方式实现纺制转杯纺纯棉竹节纱.通过工艺实验,分析了纤维性能、纺纱工艺等因素对转杯纺纯棉竹节纱质量的影响,探讨了生产转杯纺纯棉竹节纱的工艺措施,纺制了符合质量要求的转杯纯棉竹节纱.  相似文献   

14.
条干不匀是棉纱评等的重要指标.条干不匀不仅增加纺纱断头率,而且严重影响织物的外观.介绍了影响棉纱条干均匀度的一些因素,并通过正交试验对细纱工艺参数进行优化,从而得出纺制14.6 tex精梳棉纱最佳的粗纱捻系数为102、胶圈钳口隔距为3.5 mm、后区牵伸倍数为1.30倍、后区隔距为30 mm.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转杯纺纱(即气流纺)杯内纱的曲线形态和张力变化,从力学分析的角度来看,在有空气阻力并有足够大的阻捻盘作用下才能使纱形成稳定的正向剥取的曲线形态。如无空气阻力并无阻捻盘存在时,那就将形成反向剥取方式的曲线形态。否则是不能满足力学平衡和功能平衡的要求的。  相似文献   

16.
The lower strength of friction spun yarns has became a key problem that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friction spinning,especially in high speeds and fine yarns.In this paper a project aimed atincreasing the strength of friction spun yarns by using a false twist process has been made.In re-ported experiment false twist was inserted into the yarn which has been formed on a friction spin-ning machine,so that it made the yarn untwist at first,then regain the twist.In the meantime draftwas applied to generate more tension than that which had been experienced during yarn formationon the friction spinning machine.It made the yarn reforming and the loosely bound fibres in thefriction spun yarn formed due to extremely low tension on the friction spinning machine becametighter.Results indicate that with the proper draft,tension and false twist the tenacity of processedyarn will increase more than 10%.This project is an attempt to discover whether improvements can be made and whether it isworth pursuing research into modifications of yarn structure.The results imply that if the yarntension can be raised during yarn formation on the friction spinning machine or a chance is offeredto the yarn to reform after the yarn formation the yarn tenacity will be increased obviously.  相似文献   

17.
分别对一步法POY(预取向丝)/FDY(全拉伸丝)涤纶混纤丝进行蒸纱定形热处理和松弛起绉热处理,测试分析混纤丝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热收缩率和拉伸性能,观察其热收缩形态.结果表明:蒸纱定形热处理使混纤丝的热收缩率从56.9%急剧下降到8.3%,同时混纤丝异收缩结构也发生明显变化,但提高了混纤丝拉伸性能;在松弛起绉热处理中,混纤丝的热收缩率随处理温度升高而增加,纱体从密实、带弱卷曲结构向蓬松卷曲结构转变,混纤丝强度略有下降,断裂伸长率和初始模量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西德INA-V型牵伸装置进行了后区工艺的最佳配置试验,以探索其总牵伸能力、成纱质量水平和对纺纱品种的适应性.为了阐明牵伸装置后区的结构特点,进行了须条紧密度、变细曲线和粗纱捻度稳定性等特性测试. 试验表明:V型牵伸装置后区采用曲线牵伸,增加后包围弧能提高须条紧密度,缩短非控制区长度,增加粗纱捻度稳定性,从而改善进入前牵伸区须条的结构和均匀度.因此,V型牵伸装置具有下列特点:①后区牵伸倍数不宜过大,但总牵伸能力较大,13特涤/棉精梳纱和14.5特纯棉精梳纱条干CV%值均能达到乌斯特公司1982年条干统计值25%的先进水平且细节的减少尤为明显,适宜于纺针织用纱.②V型牵伸有利于控制纤维运动和扩大适纺纤维范围,即使对整齐度较差或短绒较多的原棉,成纱亦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