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联合高分辨质谱和碘化消毒副产物(I-DBPs)的特征质谱性质, 建立一套完整的非靶向分析方法。以河北省17口监测井为研究对象, 筛查地下水样品中I-DBPs的种类、数量及分布。共筛选出含有同分异构体的I-DBPs疑似离子2408种, 其中不同质荷比的数量为839, 远高于以往研究报道的I-DBPs数量。疑似I-DBPs离子中, 对碘离子响应强度排前十位的离子进行结构鉴定, 其中响应强度排前两位的两种离子被鉴定为酚类I-DBPs, 其发育毒性比对应的脂肪族I-DBPs高数十至数百倍。进一步的分析结果表明, 酚类I-DBPs是样品中主要的I-DBPs 类型之一。最后, 通过主成分分析, 讨论2408种疑似I-DBPs的分布特征。根据主成分分数, 筛选出明显偏离其他采样点的3个采样点。根据装载因子, 通过高斯混合模型对疑似I-DBPs进行聚类, 得到4类离子, 其中3类离子分别属于3个离群采样点的特征污染物。这些结果表明, I-DBPs的分布在河北省内的不同地区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叶卿萍  桂芳 《甘肃科技》2010,26(22):94-97
饮用水氯化消毒始于20世纪初,目的在于杀灭水中病原体,防止介水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氯化消毒剂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在灭活水中微生物的同时,能与源水中的有机物、溴化物、碘化物等前体物反应生成对人体具有"三致"效应的氯化消毒副产物(CDBPs)。饮用水氯化消毒的安全性,尤其是饮用水中CDBPs的形成转化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3.
碘代造影剂(iodinated contrast media, ICM)是药物和个人护理产品中的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医学临床检查和治疗. ICM稳定的结构使其难以在污水处理厂中降解,从而在地表水和地下水中聚集. ICM在饮用水消毒过程中还会转换成毒性更强的消毒副产物,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国内外学者现已提出多种技术去除水体中的ICM,本文从物理法、生物法、高级氧化法3个方面,系统地总结了当前ICM废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并对今后ICM处理技术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为难降解污染物的处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对饮用水中含氮消毒副产物(N-DBPs)的控制,探究了臭氧化预处理对N-DBPs生成的影响.以3类典型的N-DBPs,即亚硝胺、卤代硝基甲烷和卤乙腈为研究对象,基于3类典型的N-DBPs的形成机理,整理和分析了臭氧化预处理对氯(胺)消毒处理过程中3类典型N-DBPs形成的影响.研究发现:臭氧化预处理在大部分情况下都可以降低氯(胺)消毒过程中N-DBPs的生成,然而对于一些特殊的水体,可能由于N-DBPs高生成势前体的存在,臭氧化预处理反而使得NDBPs的生成升高了.同时,针对目前臭氧化预处理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今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快速有效监控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生成,是饮用水安全管理中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基于供水企业常规氯化消毒工艺过程,采用均匀试验设计,研究了水源地源水UV254值、氨氮含量、加氯量和pH值等关键因素对典型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THMs)和卤乙酸(HAAs)生成的影响,并以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线性和非线性拟合.结果表明:线性模型能较好地描述THMs和HAAs的生成(相关度均大于0.9),而非线性模型中二者的相关度分别为0.924和0.883;考虑各因素交互作用下,THMs和HAAs生成的线性模型的相关度均为1,进一步改善了拟合效果.建立的快速预测上述消毒副产物生成的新方法,可为完善检测条件制约下饮用水安全风险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许多国家的饮用水水源中都检出了磺胺类、青霉素类、四环素类等抗生素,甚至是在饮用水中也有检出.这些抗生素在饮用水消毒处理过程中容易转化为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消毒副产物(DBPs),对水生态的稳定与人类健康造成了威胁,已经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高级氧化技术(AOPs)由于具有强氧化性的特点,为解决这一环境威胁提供了...  相似文献   

7.
液氯消毒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饮用水消毒剂,人们发现经过液氯消毒过的水中含有三卤甲烷、卤乙酸及其他大量的饮用水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是一种环境激素物质可以致癌致突变.经氯化消毒的饮用水中还含有一定量的有机溴代物和碘代物,这些物质给人们健康造成威胁.相对液氯消毒、氯胺消毒是利用氯胺在水中缓慢释放的次氯酸进行消毒的,这样可以大大减少三卤甲烷和其他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消毒效果好、持续时间长.出厂水和管网水的微生物指标可低于国家饮用水卫生规范的最高限制.采用氯胺消毒能够很好地控制氯化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  相似文献   

8.
饮用水的常规处理工艺为混凝-沉淀-砂滤-消毒,消毒是饮用水的最后一道工序,在消毒的过程中,能够杀死微生物病原体,也会产生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三致作用的消毒副产物。主要研究消毒副产物的现状,包括消毒副产物的产生机理、危害及其处理方法,对减少消毒副产物的产生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性能优越的饮用水消毒剂.本文对二氧化氯的特性、消毒原理和消毒的优点进行了介绍,着重阐述二氧化氯的制备方法,二氧化氯有害副产物的生成抑制和消除,分析了二氧化氯在水厂应用中自动化控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采用紫外/氯(UV/chlorine)组合工艺对原水中代表性氨基酸-丙氨酸(Ala)进行处理,并对该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和卤乙腈)进行测定和分析.研究了不同投氯量、pH、紫外照射时间、溴离子和氨氮浓度对消毒副产物(DBPs)生成潜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丙氨酸经紫外/氯工艺处理后会产生三氯甲烷(TCM)和二氯乙腈(DCAN)两种消毒副产物,且TCM、DCAN的质量浓度在处理15 min时达到最高的20.37μg/L和34.17μg/L,在较低的[Ala]/[Cl2]、较长的紫外照射时间以及中性的pH条件下有利于减少TCM和DCAN的产生,本试验得出的最佳工况为[Ala]/[Cl2]=1∶2,紫外照射2 h,溶液pH=7.此外,水中存在的溴离子使得UV/chlorine消毒后产生了溴氯乙腈(BCAN),增加了消毒副产物的种类和毒性;而氨氮的存在则会减少相应的消毒副产物的产生.还对不同工艺进行了对比,单独紫外照射时没有产生消毒副产物,单独使用氯时TCM产率小于UV/chlorine的产率,但DCAN的产率大于UV/chlorine的产率.最后,提出了UV/chlorine处理丙氨酸生成消毒副产物的可能途径:先是进攻丙氨酸氮原子上的氢,接着是脱羧基和脱氨基作用,生成乙醛和乙腈,再经过一系列取代和水解反应生成二氯乙腈和三氯甲烷.以上试验结果可以为紫外/氯组合工艺的应用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加强风险源管理,保障饮用水水源地取水安全,以泰州市第三自来水厂饮用水水源地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包括风险源主体危险度、风险源控制机制、风险事故危害程度在内的风险源(直接排污企业、污水处理厂、码头)风险识别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水源地环境监管能力、水源地环境应急能力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综合风险评价体系。根据调查分析、专家小组法得到风险评价体系各指标分级标准、权重,以及风险源、水源地风险等级划分标准。依据评价体系,得到评价结果:(a)泰州市第三自来水厂周边有8个中风险源,无高风险源;(b)泰州市第三自来水厂水源地风险等级为低风险。  相似文献   

12.
针对含碘60-140 mg/l的循环水进行提碘回收实验,得到含95%-98%粗碘。通过设计正交实验测出不同条件下吹出液中的碘含量,进而求出其对应的吹出率,采用极差分析得出回收黄磷废水中碘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3.
人血淋巴细胞彗星试验检测南京市水源水的遗传毒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彗星试验,对N市多个自来水厂水源水中的有机浓集物进行了毒性检测.结果表明,各水样浓集物均能引起不同程度的DNA损伤,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以每管100mL剂量组进行多重比较发现,不同水厂源水间的遗传毒性存在较大差异,镇级水厂>市级水厂.试验结果与环保部门对各水厂水源水水质检测结果基本一致,证实了彗星试验作为一种简便、快速和灵敏的遗传毒性检测方法可以引入环境监测,能有效检测饮用水源有机浓集物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4.
某市城区各水厂的取水水源主要受到了重金属与有机物的污染 ,而常规的饮用水处理工艺流程对水中重金属离子及有机污染物的去除能力非常有限 .针对该市水源水质现状 ,选择了反渗透系统对自来水进行深度处理 .两年来的运行结果表明 :反渗透系统对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和细菌的去除效率都非常高  相似文献   

15.
Aim To afford an environmentally benign catalytic epoxidation of carbon-carbon double bonds in organic substrates using hydrogen peroxide as an oxidant and iodine as a catalyst.Method The effects of di...  相似文献   

16.
饮用水源地水体有机物污染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水体有机物污染研究现状,阐述了我国饮用水源地水体有机物污染状况,并且分析了水体有机物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指出了今后饮用水源地水体有机物污染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7.
饮用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质的GC/MS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XAD树脂富集技术和GC/MS方法,对长沙市某管网末梢水中的微量、痕量有机污染物进行分析,共检出有机污染物38种,其中以氯代化合物、邻苯二甲酸酯类、醇类、杂环类、芳烃为主,并且有5种物质在中国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名单”之列,分别是三氯乙烯、萘、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乙苯、1,4-二甲基苯.由于常规水处理工艺无法去除这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因此建议水厂在考虑自身条件的基础上,积极采用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以及膜分离等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生产出更加优质的饮用水.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各高级氧化技术(AOPs)降解饮用水中痕量有机物的反应机制,并对痕量有机物的降解难易程度进行了动力学和热力学分析。分析表明:矿化反应Gibbs能判据与高级氧化技术降解难易程度存在一定关联,从而可有效地判断痕量有机毒物的降解难易程度。热力学分析方法可为高级氧化技术的动力学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不同水处理工艺对可同化有机碳(AOC) 的去除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水处理工艺出水中可同化有机碳(AOC)的测定,分析各处理工艺对AOC的去除特性,结果表明:常规工艺对AOC有一定的去除效果,生物活性滤池能有效去除AOC,并且生物预处理和深度处理都有助于去除AOC,须对不同原水中的有机物成分进行分析,以掌握各工艺对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