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汾阳核桃     
核桃原产于欧洲东南部及亚洲西南部.我国的核桃渊源于西汉初期,是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的.因其出于羌胡,故又名羌桃,或相桃.晋朝人张华编撰的《博物志》记载:"汉张骞植之秦中,渐及东土".  相似文献   

2.
<正>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大月氏”,张骞一路栉风沐雨、跋山涉水,为中原与西域交流通道的畅通作出了巨大贡献,史称“凿空”。此后,这条交通要道不断发展延伸,并日渐繁忙。两百多年后,罗马帝国蒙奇兜讷(今译为马其顿)地区的使者出访东汉王朝,汉和帝盛情款待使者,回赠以紫绶金印。在这背后,一个沟通亚欧大陆的路网框架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3.
<正>海上丝绸之路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是古代人类利用海洋的一个杰出范例。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并成功地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横贯亚欧的陆上交通路线命名为"丝绸之路"。后来,法国汉学家沙畹进而加以引申,称东西方的海上交通路线为"海上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4.
羌果荐冰瓯,芳鲜占客楼; 自应怀绿袖,何必定青州? 嫩玉宁非乳,新雹一不油; 秋风乾落尽,胜责在鸡头. 此乃徐文长赞“万岁子”之诗.那么,“万岁子”为何许宝物,它与文化又有怎样的不解之缘呢? 纪晓岚呈荐“万岁子”乾隆爷笑纳“掌中宝” “万岁子“原名胡桃,又称姜桃、姜果、青桃.晋石勒羯人讳胡,故更名为核桃.民间传说,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带回胡桃之后,中国开始有了核桃及核桃种植.然而,据20世纪80年代初河北磁山考古证实,核桃并非异地起源,中国早在8 000年前就有核桃,是核桃最早的起源地之一.清陈淏子《花镜》一书中述“实似青桃有两种,壳薄多肉易碎者,名胡桃,产荆襄.壳坚厚,须重槌乃破者,多山核桃,产燕齐.”这里需要郑重说明的是,“万岁子”特指鸡头状的山核桃,是清朝大学士纪晓岚送给山核桃的大雅之号.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众多的传统建筑物的门前,都蹲着一对雌雄成双的石雕狮子,使这些建筑物与欧美的哥特式和巴洛克式建筑迥然有别,显示出中国传统建筑所独有的文化景观和特色。考究一下这种民俗文化现象一石狮子的来龙去脉,实在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石狮子的由来提及石狮子的由来,还要从狮子这种动物本身说起.狮子的原产地不在中国。明人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考证道:"狮子出西域诸国,为百兽长。"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  相似文献   

6.
核桃原产中亚,西汉时张骞通西域,从新疆带回种仁在关内栽种,故名胡桃或羌桃。一般常见的核桃仁,色呈深褐,那是取自干燥的核桃;新鲜的核桃仁则呈微带淡紫的白色。核桃仁营养丰富,不仅可入肴做菜、制作糕点、榨油,而且是补脑益智的珍品。  相似文献   

7.
<正>如果来到唐朝的长安,你会为这里的繁华富庶感到惊讶,更会为这里的"国际范儿"而惊呆:在这里,你会看到很多西域胡人,吃到许多外来美食,也会欣赏到胡地的音乐和舞蹈。这股"胡风"的刮入,要归功于丝绸之路。长安作为唐代的政治、文化中心,同时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与西域各国交往频繁,而衣食住行各方面也受到"胡风"的巨大影响。他乡来客会聚忙每天,当承天门的鼓声响起,明德门就会缓缓打开,城外的唐朝百姓、西域胡商、各国使节开始陆陆  相似文献   

8.
《知识就是力量》2014,(12):14-15
<正>丝绸之路,一个美丽而充满遐想的名字。张骞凿空西域,丝路就此兴盛,这本就是一次前无古人的重要开拓。自此之后,无数人怀着不同的梦想,在这条路上行走和追求。丝绸之路作为欧亚之间贸易、文化的交流带,对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东方的丝绸、瓷器、茶叶,西方的香料、珠宝、骏马,各种新奇的物产通过丝绸之路流通,让全世界都为之赞叹,吸引着更多的人去远方探险。贸易的繁荣随之带来了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融,影响了各地人们的生活,人们的思想逐渐打破地域局限,视野也变得越来越开阔。  相似文献   

9.
龟兹国的传说 塔里木沙漠的边缘,许多个绿洲被丝绸之路串联在一起,就像一串珍珠项链,龟兹绿洲正是这串珍珠项链上的一颗珍珠.它并不是最大的绿洲,但却绝对是一个有特色的重要绿洲. 龟兹国为西域古国之一,居民擅长音乐,龟兹乐舞便发源于此.中国汉唐时期,中央政府都以龟兹为政治中心,东汉和帝永元三年(公元91年),班超任都护一职,将西域都护府迁至龟兹.唐贞观22年(公元648年)和唐显庆2年(公元657年)曾两度将安西都护府设置于龟兹,所辖4镇、16府、72州,并在此设立政权机构,管理西域地区.龟兹当时是中国古代西域大国都城,也是唐代安西四镇之一.它北通乌孙,南连于阗,东西有丝绸之路中道贯穿,龟兹处在西域中心的十字路口上,是唐代著名的军事重镇.  相似文献   

10.
<正>水是生命之源。人们每每以"母亲河"来描绘某一区域中河流与人的关系。"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一江清水,万般风情。人类文明发源地大多依水而生,沿着河流繁衍兴盛。在我国古代的西域一带,曾经存在过三十多个国家,大多沿着塔里木河、罗布泊等水域分布。但几千年来的气候变化及环境恶化,导致了河流  相似文献   

11.
石炭纪的天空 2019年,科学家们在印度尼西亚重新找到了被认为已经灭绝了的世界上最大的现代蜜蜂.这种蜜蜂的身体有核桃般大小,大约4厘米长,翼展达7.5厘米以上,几乎和一张信用卡一样宽,因而它被称为"华莱士巨蜂".  相似文献   

12.
生命之鼓     
《科学之友》2014,(4):81-83
这首民间乐曲被称为"滚核桃",它所表现的是晾晒在房顶上的核桃被风吹散,四处滚落的情景。让人难以想象的是,这些美妙的音符竟然是用一种叫做新绛大鼓的乐器敲击而出的,而且只有新绛本地生产的大鼓,才能敲打出这种独特的韵味。究竟,这种新绛大鼓,有着怎样的制作奥秘呢?  相似文献   

13.
说"芨芨草"芨芨草,又称白草、席箕草、塞芦。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说:"席箕,一名塞芦,生北胡地。盖可为帘,亦可充马食者";又说:"瓜州饲马以宾草,沙洲以茨箕"。清人王树楠《新疆小正》一书中,曾引徐松《汉书·西域传补注》,  相似文献   

14.
正有研究发现,和从不吃坚果的人相比,定期食用花生和核桃等坚果的人,患上心血管系统疾病和冠心病的风险更低。花生虽然属于豆科植物,但因为花生和坚果含有类似的脂肪酸和营养结构,也被纳入研究范围。研究人员对21万个参与者进行了长期跟踪调查,最长的调查时间长达32年。研究人员每隔两年向实验参与者寄送问卷调查,从他们身上了解医疗史、生活习惯和健康状况。研究人员发现,每周至少吃一次核桃的人,相比不吃核桃的人,患上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中医自古就有"药食同源"之说,许多中药既是药品,又是美食。当今世界,"寓医于食"已成为世人共识,因此,每日进食之"排兵布阵",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吃出聪明来人脑的发育与饮食关系密切,为此常食用一些益智食品实为上策。核桃堪称补脑上品,因其含多种矿物质和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素,对神经衰弱者颇为有益。护脑食品还有花生、开心果、腰果、鲜玉米、杏仁、大豆及菠菜、韭菜、豌豆、胡萝卜、蒜苗等。  相似文献   

16.
西域寻梦     
1999年9月17日,我和陈宁、冯重能及多次全国影展金牌得主郭标,怀着对新疆的憧憬,带着18世纪美国人对西部淘金的那种热情,驱车从成都出发,前往那金子般的西域世界寻梦。  相似文献   

17.
文章针对核桃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核桃幼树生长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此笔者在长期的探索和研究中,得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木白 《科学之友》2003,(5):31-33
相关链接精绝国原是塔里木盆地一个独立小国,属于汉代西域36国之一,《汉年·西域传》对此曾有记载。直到东汉时期,精绝仍是丝绸之路南道一个重要的城邦国家,《后汉书·西域传》写到:“出玉门,经鄯善、且末、精绝,三千余里至拘弥。”其中,鄯善在今新疆车尔臣河流域的若羌县,且末在今新疆且末县,拘弥又称“弥”,在今新疆克里雅河流域,那么精绝显然在今天新疆民丰县尼雅河流域,所以,国学大师王国维和罗振玉皆以为尼雅遗址就是精绝国所在地。  相似文献   

19.
行者 《科学之友》2005,(3):70-73
敦煌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丝绸之路河西道、羌中道(青海道)、西域南和北道交汇处的大边关要塞。从敦煌东北行过安西,为通向中原的河西大道;西出阳关,沿丝路西域南道与新疆的若羌县相连;西北行出玉门关,沿西域北道可通往哈密和罗布泊;敦煌南行经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逾阿尔金山,则直达青海省的格尔木。甘肃历史悠久,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华夏始祖伏羲氏在这里推八卦、授渔猎,马可·波罗东游中国时也曾在此停留。作为我国东南部通向西北的交通要道、汉唐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甘肃大地上,散布着上千处人文景观,…  相似文献   

20.
杨玉连 《科学之友》2008,(12):153-154
文章针对核桃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核桃幼树生长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此笔者在长期的探索和研究中,得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