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应用生化指标对参加备战全运会的400 m栏项目运动员进行训练监控。方法:以参加备战全运会的3名安徽省田径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应用血乳酸指标对不同训练负荷及比赛后的血乳酸值进行监测。结果:1)BLA对有氧、混氧代谢的负荷确定效果较好;2)BLA对运动员无氧乳酸代谢能力训练负荷的能有效监控;3)对照400 m跑后最大BLA,可较为准确地评价运动员400 m栏专项能力和训练强度。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30名不同水平的体育系学生100m跑和不同段落重复跑后的血乳酸测定。发现不同水平受试者100m跑后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血乳酸堆积,且受试者的训练水平对血乳酸值有显著影响.不同段落重复跑后的血乳酸值在随跑距延长而逐渐升高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急剧升高的阶段,因此。乳酸能系统在100m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进一步探讨高原训练负荷强度的掌控和机能状态的评定.方法:以我国3名优秀游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其赛前3周多巴(2366米)高原训练期间血乳酸(BLA)、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血尿素(BUN)、肌酸激酶(CK)等生理指标进行研究.每周强度课后即刻采指血,测试血乳酸(BLA)值.每周一清晨空腹取静脉血3mL测试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血尿素(BU)、肌酸激酶(CK)值.高原初期和末期取晨空腹静脉血2mL测试睾酮(T)值.结果:由训练期间强度课的血乳酸等指标的监测可知本次训练是逐渐增加负荷强度的大强度训练.3周高原训练Hb、WBC、BUN、CK等指标呈高—低—高的变化,睾酮(T)值高原末期低于初期.结论:优秀运动员在高原低氧环境进行大强度大负荷训练是积极可行的,各项生理指标在正常的变化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男子400米跑速度耐力训练的分析,从它的供能和血乳酸值这两方面,阐述了400米跑速度耐力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训练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5.
卓磊 《科技信息》2011,(28):262-262,264
通过实验法对临沂师院体育学院26名散打专业学生在训练中血清肌酸激酶CK、血乳酸BLA、血睾酮T的生化指标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散打运动员CK、BLA、T基础值与我国普通男子无显著性差异。专项训练后CK活性、BLA和T的浓度显著增加,CK、BLA值随着运动员对训练负荷的适应降低,而大运动负荷后可导致运动员T值下降,对运动员个体而言,CK、BLA、T指标与自身比较意义更大。由此更能清楚地分析队员现实状态下的专项竞技能力,从而为科学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卢洪利  孙慧峰 《科技信息》2009,(10):194-195
利用血乳酸指标对女子拳击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进行评定,为教练员指导运动员的训练以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二次跑台试验法,测试运动员运动前后血乳酸指标值;通过观察法,跟踪拳击运动员训练;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所得数据进行数理分析。结果:拳击运动员安静时有6名队员的血乳酸值高于正常范围,定量负荷下以及极量负荷下,运动后血乳酸值明显升高且极量负荷下血乳酸峰值基本上出现在运动后的第三分钟到第五分钟。同时运动员的血乳酸指标值个体差异明显。结论:运动员所取得的成绩并不是由单一的血乳酸指标决定的,而是其身体机能和比赛时心理素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7.
选取较高水平、中级水平以及初级水平中长跑运动员,研究他们5 000 m跑加400 m跑后血乳酸值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较高水平运动员运动后即刻、运动后1 min、5 min、7 min各时刻的血乳酸值与中等水平、初级水平运动员的相比均存在显著性(P<0.05)或极显著性(P<0.01)差异.提示较高水平运动员长跑后再加400 m跑成绩更好一些,且之后的血乳酸值升得更高一些,恢复期血乳酸的消除速率也比别的运动员快.  相似文献   

8.
实验采用肌肉活检技术,运用现代组织化学方法,结合扫描显微分光光度计的方法,对6名普通受试者进行8周耐力训练前后右腿股外肌中有关代谢酶的活性的变化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发现,经过8周的耐力跑训练后,股外肌中的细胞色素氧化酶(CCO),经训练活性提高44.2%(P<0.15);而乳酸脱氢酶(LDH)及三磷酸腺苷酶(ATP)的活性,练习前后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9.
探讨以跑步搭配下肢加压的方式进行热身(running exercise combined with KAATSU training,RE-KT)对网球运动员运动表现和生理反应的影响.招募20名大学生男性网球运动员,采用平衡次序分配至两种实验干预,1)跑步(50%最大心率,进行5组,每组120s,组间休息1min)搭配下肢加压(加压部位为股四头肌、腘胂肌群,加压压强为150mmgh)进行热身(RE-KT);2)单纯跑步热身活动(running exercise,RE).结果表明,在心率与运动自觉量表值方面,受试者接受RE-KT实验干预后指标显著高于RE干预后指标(p0.05);在血乳酸、睾酮、生长激素浓度方面,受试者接受RE-KT实验干预后指标显著高于RE干预后指标(p0.05);在爆发力和最大力矩方面,受试者接受RE-KT实验干预后指标显著高于RE干预后指标(p0.05).但在肌耐力方面,受试者接受RE-KT实验干预后指标与接受RE干预后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得出利用跑步搭配下肢加压的方式对网球运动员进行热身能够诱发心率上升、RPE值增加、血乳酸、睾酮、生长激素浓度累积等生理效应,并且能够促进下肢爆发力和最大力矩的表现,但对肌耐力的运动表现没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柠檬酸钠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尚存争议,柠檬酸钠对耐力运动能力影响的研究也较少。采用双盲交叉设计比较了20名少年男子耐力运动员补充0.6g/kg体重剂量的柠檬酸钠1小时后完成5000米跑的运动成绩,并测试运动前后血液离子浓度变化。结果显示,服用柠檬酸钠对运动成绩有显著提升,并且补充柠檬酸钠可以使安静及运动后血液钾及钙离子浓度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1.
在中长跑训练实践中,掌握运动员乳酸阈变化范围,明确运动员不同强度跑中的乳酸水平,对控制训练强度非常重要,也是了解运动员机能能力和恢复状况的需要,本课题的研究对提高本组训练的针对性有积极意义,同时可以对其他耐力性项目的训练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运用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目前有关血乳酸的训练理论及江苏省中长跑组运动员利用血乳酸测试实施训练的过程进行研究.研究显示,江苏中长跑组运用血乳酸测试,阶段性取得了运动成绩的提高,说明用血乳酸测试监控训练强度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乳酸是糖酵的最终产物,肌乳酸的产生量与肌纤维收缩的强度大小有密切的关系.各种不同强度的运动后3-12 min,血乳酸可达到最高值.强度越大的,运动后血乳酸达到最高值的时间也越长.通过对天津市优秀青少年100 m运动员30秒无氧运动后血乳酸和运动员途中跑最大速度测试得出:运动员的最大速度与血乳酸值均存在显著性负相关的关系,Vmax与第3、6、9、12 mn后的血乳酸值呈现高度显著性正相关,r分别为0.852,0.711,0.938,0.903.即最大速度越大,血乳酸值相应越高;100 m跑成绩越好,最大速度血乳酸值相应越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运动员在12m in跑、间歇耐力测试、间歇冲刺测试的血乳酸、名次和跑动距离的分析,发现12m in跑和间歇耐力测试有很高的相关性,不符合足球专项特点;间歇冲刺测试适合评价运动员的专项体能。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二级指标判定最大摄氧量的有效性、准确性,测定并分析了8名男大学生在递增负荷至力竭运动中的最大摄氧量(VO2max)、摄氧量平台、呼吸商(RER)、心率(HRmax)、血乳酸(LA)等指标,采用二级指标的某一固定值作为判定VO2max的标准,结果显示:在递增负荷至力竭运动中,以呼吸商1.10和1.15为判定标准,对应的摄氧量值分别为(3.78±0.89)L/min和(3.96±0.91)L/min,明显低估受试者实际最大摄氧量值的12.7%和8.5%;以心率≥180次/min和(220-年龄)±10次/min为判定标准,分别有2名和5名的受试者未能达标,但其中1/2和3/5的受试者已出现摄氧量平台;以血乳酸LA≥8mmol/L为判定标准,有2名受试者未达标,其中1人已出现摄氧量平台.认为在递增负荷至力竭运动中,采用呼吸商可能低估受试者的最大摄氧量值,采用心率和血乳酸可能低估最大摄氧量的达标率.因此,为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对次级指标标准的选用要慎重.  相似文献   

15.
以高水平运动员和普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400m全力跑前后及恢复期血乳酸、血氨变化。结果表明400m全力跑后血氨、血乳酸明显高于运动前,高水平运动员上升幅度及恢复期清除率大于普通大学生,说明400m全力跑以磷酸原和糖酵解供能,且供能效率影响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6.
800m跑(100%强度)越来越属典型的速度耐力性项目.为了分析方便,把800m全程分为4个200m不同阶段,研究其不同阶段血乳酸、力量参数变化特点及相互关系,为800m跑全程速度的合理分配及800m跑专项训练手段的选择、强度和间歇时间合理的安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观察对比分析足反射疗法和积极性休息两种方式对游泳运动员运动后血乳酸水平恢复的影响,探讨足部反射疗法对促进运动员训练后血乳酸恢复的作用及机理,从为运动疲劳恢复的方法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依据。研究方法:冬训期间南京体育学院专业游泳队男运动员1 0人;取冬训期间相邻两周(相邻两周的在同一个训练周期内),每一周的周一受试者完成6组50米自由泳,每组包干2.5分钟。第一周让受试者采用积极性休息(包括慢运动、温水浴、按摩等)的方式放松15分钟,第二周让受试者运动后接受足反射疗法15分钟,比较两种方式后血乳酸的恢复水平。结果:足反射疗法和积极性休息一样对游泳运动员运动后血乳酸的恢复有促进作用,而且两种方式对血乳酸恢复情况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足反射疗法可以促进游泳运动员运动后血乳酸清除。  相似文献   

18.
旨在讨论高原与低海拔环境下单次有氧耐力运动后造成氧化压力和代谢压力的差异.招募38名大学生(男生20人,女生18人,平均年龄21.5±1.5岁,平均身高168.9±10.5 cm,平均体质量59.3±12.6 kg),全部受试者均须在高原和低海拔两种环境下进行耐力蹬车运动,分析受试者静息状态,运动后即刻,运动后10 min,运动后60 min,运动后120 min,运动后240 min的血液生化指标变化.利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检验两种环境下耐力运动后的血液生化指标差异.研究发现高原环境进行耐力训练后红细胞比容、乳酸、尿酸显著高于低海拔环境(p0.05).高原耐力运动后血浆总蛋白、羰基蛋白、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氮氧化物浓度、超氧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与低海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急性高原耐力运动与在低海拔环境进行的耐力运动对机体造成的氧化压力基本一致,但代谢压力远大于低海拔环境.高原环境下耐力运动后运动员的葡萄糖浓度显著降低,红细胞比容显著上升,其可能与低氧环境下机体水分大量散失、造成血浆总量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9.
对枣庄学院参加2006年山东省大学生运动会中长跑队的8名男运动员运动后的血乳酸、血尿素等指标进行了测试,采用数理统计、实验研究等方法对测试数据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量化分析.从结果看,运动员完成相应负荷强度后即刻至次日晨(12小时后),血乳酸和血尿素水平均高于运动前安静值(P〈0.01),表现出与负荷强度和负荷量的高度相关性和个体差异.依据上述指标及时更正训练方案,结果表明:血乳酸与血尿素指标的联合应用能较准确监测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和训练水平,从而科学地指导训练.  相似文献   

20.
以国家赛艇队女子双桨组8名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记录高原训练中每日训练负荷,测量两次高原训练前后有氧运动能力的变化及循环血红蛋白、铁蛋白和皮质醇浓度,用以比较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奥运会年两次高原训练负荷特征及有氧运动能力变化.结果发现:1)两次高原训练的训练量相近,均以水上训练为主,低强度有氧耐力训练占比95%以上;无氧阈及以上强度的训练第一次高原训练约占1%,而第二次高原训练增加至3.6%.2)第一次高原训练后多级递增负荷测试同级强度下即刻心率均升高,而第二次高原训练后均下降;第一次高原训练后仅250 W功率对应的即刻血乳酸浓度降低,但第二次高原训练后血乳酸浓度均下降,且组间150 W和200 W功率对应的即刻血乳酸浓度的变化存在显著差异.3)第一次高原训练后循环血Hgb、Fer均升高,Fer显著升高,但第二次高原后Hgb、Fer均下降,Hgb显著下降,组间Hgb、Fer的变化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以低强度有氧训练为主的两次高原训练相比较,无氧阈及以上强度训练占比更高的第二次高原训练后有氧运动能力得到了更大幅度改善,并伴随有循环血血红蛋白和铁蛋白浓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