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意义越来越重大,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和重要载体,对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深远。婺源,作为国家级文化与生态旅游示范县,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极富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深入开发婺源的文化旅游资源、探究婺源的文化旅游内涵、大力发展婺源的文化旅游产业、对进一步提升婺源的旅游形象,全面提高婺源的旅游发展水平,促进婺源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婺源生态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婺源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之一,素有“书乡”之称,“茶乡”之誉,婺源生态旅游开发有几点对策:1.以“文化”和“生态”为主题,开发完善景点布局;2.重“特色”和“精品”之建设,突显婺源旅游风格;3.使“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丰富提升景点内涵。  相似文献   

3.
发展生态旅游,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升产品形象,促进产品更新换代,使其吻合21世纪旅游者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需求,是中卫市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吸取旅游资源评价模型优点的同时,从生态旅游资源的定义和生态旅游的特点入手,结合中卫市旅游业发展的实际,建立了中卫市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的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卫市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定量评价,确定了中卫市生态旅游功能分区.指出了中卫市的核心旅游产品是沙坡头旅游区;中卫城区的资源特色是沙与水的冲撞与融合,优先发展的项目是沙坡头旅游区和大漠游览区;中宁县的资源特色是塞上江南枸杞观光园及枸杞产业,优先发展的项目是万亩枸杞观光园;海原县的资源特色是海原大地震遗迹,优先发展的项目是地震遗迹游览区.  相似文献   

4.
旅游资源评价是使潜在的旅游资源和现有的旅游资源的优势能更好地转化为社会经济优势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婺源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乡村生态旅游热点地,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了更好的保护和开发此地现有和潜在的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I18972-2003)对婺源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5.
生态旅游是当前国际、国内旅游界的热门话题。宗教生态旅游是一种具有宗教旅游、生态旅游之特色,但又不同于二者的新型文化旅游,它是人类寻求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发展,人类完善自身、创建新文明的产物。宗教生态旅游将成为21世纪的时尚旅游。  相似文献   

6.
严淑梅 《江西科学》2014,32(4):549-551
"红、绿、黑、白、黄、古"是婺源的特色产品,它带动和促进了最美乡村旅游业的发展。2013年全县旅游综合收入占全县GDP的48.32%,分析强盛的旅游业,其中的"绿"占据半壁江山。就"绿"字的森林作一完备的描述,分析森林碳汇积聚的本底功能,从而为江西发展生态旅游、低碳旅游提供一个支撑点。  相似文献   

7.
延安旅游开发的SWOT和CIS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运用SWOT、CIS等分析设计方法,对延安旅游业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了延安旅游的市场定位、产品定位和形象定位,提出了延安旅游文化的特色理念;构建了视觉、行为识别系统;并对延安旅游提出了提高可进入性、加快产品开发;建造国家级旅游扶贫示范区,打造陕北第一旅游目的地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概念、原则与产品的生态旅游内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旅游仍是一个处于发展中的概念。从概念、原则、产品3个侧面多角度地阐述了生态旅游的丰富内涵。回顾了生态旅游产生以来影响较大的生态旅游定义,提出了生态旅游概念发展的新趋势;归纳了国内外16种生态旅游定义的主要原则,并从中提取出最重要的4条原则。对于可持续性原则,具体解释为生态可持续性、社会、文化可技术性和经济可持续性;从旅游产品的角度比较了与生态旅游容易混淆的基干旅游方式,并认为潜代性旅游、生态旅游与大众旅游的对立和排斥是暂时的、阶段性的,从发展的角度看它位有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郴州市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郴州市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的优势,但旅游开发现状还存在诸多问题。对郴州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可采用生态旅游为重点的方式进行,开发过程中应坚持保护性开发的方针,突出生态旅游的文化内涵,推出特色生态旅游产品,开辟精品生态旅游线路,实施“大旅游”格局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0.
我国生态旅游分成严格意义的生态旅游与一般意义的生态旅游;深层生态旅游与浅层生态旅游;大众化生态旅游与小众型生态旅游等。这里把严格意义的生态旅游、深层生态旅游和小众型生态旅游归纳为体验式生态旅游,从体验旅游的视觉对生态旅游进行再认识,从而分析和界定体验式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婺源县旅游资源的特点与生态旅游发展潜力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县生态旅游适度开发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观光、度假、休闲养生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大。婺源全县是个大森林公园,是全国最美的乡村,婺源旅游业的综合收入每年都以两位数的递增。2013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 007.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1.2亿元[1],占全县GDP的70.14%,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已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但是,每个旅游地域都存在所能容纳的旅游生态承载量,而生态承载量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对于旅游污染物的净化与吸收能力。在调研的基础上,针对旅游业中某些问题加以分析探讨,从而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旅游对生态环境具有非常大的依附性,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生态旅游存在有限资源利用过度、民族特色文化受到外来文化冲击、开发生态旅游产品资金短缺以及生态管理技术水平低下等问题。建立新旅游观、实现全民战略、依靠科技创新、完善生态旅游法律法规等是解决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宁夏南部山区生态环境脆弱,社会经济落后,同时又是生态旅游资源富集区,实施生态旅游开发将对发展地方经济和提高民众生态环境意识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宁夏南部山区生态旅游业已有所发展,但对生态旅游资源尚未进行科学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宁夏南部山区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全面的定性评价.结果表明,宁夏南部山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应加强旅游管理,把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态旅游资源放在首位,实行生态旅游资源有层次有重点地开发,改善旅游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的生态旅游环境.  相似文献   

15.
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是河南省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品种最齐全、综合品位最高的区域.通过对伏牛山区域生态旅游资源的调查,着重研究和分析了伏牛山生态旅游开发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生态旅游开发应采取打造和谐共生的区域环境、强化山地旅游的基地服务、完善山地旅游经营系统、建设回归自然的旅游意境等策略,科学合理的实现伏牛山的生态旅游平衡.  相似文献   

16.
宜宾市位于四川省南部,生态旅游景观丰富.5.12汶川大地震后,宜宾市旅游业发展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为了尽快使该区生态旅游业得到恢复及发展,对震后宜宾市生态旅游景观及环境等进行分析并制定有效的开发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采用SWOT法分析宜宾市旅游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及内部管理等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从而提出适合宜宾市市情的重点旅游区发展思路,并尝试性地提出川、黔、渝"金三角"生态旅游区及川南大旅游环线,拟更好地利用旅游景观,实现优化配置,促进宜宾市及川南旅游业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生态旅游发展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旅游形式.贵州旅游资源的优势在于拥有大量的生态旅游资源,但同时贵州又是自然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的地区.因此,兼顾经济发展与自然保护双重目标的生态旅游应成为贵州旅游开发的最佳选择.本文分析了贵州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及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旅游形式,它代表着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新趋势,具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辽宁省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开发生态旅游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为发展生态旅游业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从辽宁省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等方面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辽宁省生态旅游发展战略框架,并论述了具体的发展对策与措施,为辽宁省生态旅游的进一步开发、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