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夏季青藏高原地面反照率和净辐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福康 《科学通报》1989,34(21):1639-1639
1979年5—8月,我国在青藏高原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气象科学实验,获取了大量的高原常规资料和热源观测资料。 1986年6—7月,在拉萨和那曲地区又进行了中美青藏高原联合气象考察,中美双方的气象学家共同研究高原上的辐射收支和热状况。这次考察安置了两套装置:一是辐射、降水、风、状态参数和地面热量、水汽监测站;二是塔式的四层涡动通量监视站。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西部地区的总体输送系数和地面通量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以1997年9月至1998年12月青藏高原西部改刚和狮泉河地区近地层自动气象站连续观测的梯度资料的基础,确定出两站的平均地表面粗糙度分别为2.7和2.9cm。采用廓线-通量法计算出观测期逐日的总体输送系数、两站1998年动量总体输送系数的年平 4.83*10^-3和4.75*10^-3,进一步用总公式计算出两点逐日的地面动量,感热和潜热通量,欺 次平均值分别为3.4*10^-2和1.8*10^2N  相似文献   

3.
董国权 《科学通报》1992,37(16):1525-1525
地物的双向反射特性与反照率是遥感技术应用中极其重要的参数。近年来对地物双向反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均匀地物上,对非均匀地物双向反射模型研究与数据测量则少得多。然而不管对何种尺度,极大部分自然地物常由各种不同类型的地物组成。  相似文献   

4.
恒星、行星与地球在这种情况下,贝特(Bethe)首先计算了热核能源.值得注意的是,极大量的研究工作都是在此后的10年左右内迅速完成的.使恒星模型建立在客观的和定量的基础上。建立恒星模型的一个重要副产品是焦弗雷(Geoffrey)和马伽若特·伯比车(M...  相似文献   

5.
Since.  M 谢懿 《世界科学》2000,(11):23-23
8月上旬,当3个天文学家小组宣布发现9个新的环绕其他恒星的行星时,搜寻行星的技能又向前迈了一大步。从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4次集会(2000)年8月7日~18日在曼彻斯特召开)上得到的新闻包括最容易知道的“外行星”(exoplanet)、最靠近地球的外行星、离母恒星最远的外行星,以及除太阳系外第二个多重行星系统。 对科学家说来,真正的新闻不是这些新奇的报道而是新发现的行星的数量。由于个数已近50,太阳系外行星已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天体物理学家黛布拉·费希尔(Debra Fisch…  相似文献   

6.
科学家找到了新证据,证明2.5亿年前恐龙的诞生与一颗小行星碰撞地球有关。  相似文献   

7.
8.
青藏高原的湿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素有“世界屋脊”美誉的青藏高原,是一片神秘的土地。而青藏高原上的湿地就恰似蒙在这神秘土地上的一层面纱。  相似文献   

9.
夏季青藏高原大气热源与东亚大气热源及环流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跃男  张博  陈隆勋  何金海  李薇  陈桦 《科学通报》2008,53(15):1842-1848
利用1971~2000年NCEP/NCAR versionⅠ逐日再分析资料, 通过倒算法计算出大气热源资料集, 并采用相关分析和综合对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夏季青藏高原大气热源(Q1TP)对大范围大气热源及相应大气环流的影响, 结果表明: 夏季青藏高原大气热源(Q1TP)可以在东亚大陆和西太平洋间激发出一支沿海岸向东北方向传播到达白令海峡-北极的热源波列, 这支波列可能会影响到北美地区. 另外, 当夏季高原东部热源偏强(弱)时, 南亚高压偏东(西)偏南(北),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东)偏南(北), 年际变化上南亚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东西方向上存在“相向而行, 背向而去”的关系, 而高原东部的热源强迫似乎是其一种热力解释.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隆起与环境变化研究   总被引:197,自引:14,他引:197  
李吉均  方小敏 《科学通报》1998,43(15):1569-1574
简要的回顾和总结了国内外近年来、尤其国家“八五”和“九五”攀登计划青藏项目执行以 来,围绕青藏高原隆升过程和环境变化所取得的主要进展,存在问题和挑战。它青明青藏高原的隆起是一个多旋回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傅承启 《自然杂志》2006,28(5):297-300
本评述了国际天联合会(IAU)2006年8月24日大会关于太阳系行星的决议。简短回顾了该决议出台的背景,评述了行星定义委员会最初提出的第一草案的缺陷,指出最后通过的修正决议是一种科学理性的回归,同时也指出了这个决议存在的问题。[编按]  相似文献   

12.
行星的徙动     
在熟悉的太阳系的可见结构中,每颗行星总是按自身界限分明的轨道围绕太阳运行,同时与邻近的其它星球保持着一段可观的距离。自从天文学家开始记录其运动起,太阳系的这些行星就一直保持着这种天体旋转模式。数学模型表明,这种非常稳定的轨道构型几科是从太阳系整个45亿年的历史一开始就存在的。于是,人  相似文献   

13.
14.
龙夫 《科学之友》2005,(9):23-24
想象一下没有恒星的世界吧。在这样一个阴森的世界里,只有闪电和火山喷出的红色岩浆才能偶尔带来一些光明。这听上去是不是像一部科幻小说?事实上,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为,许多行星可能就漂浮在这样的世界里——它们是游荡在恒星之间那黑暗而寒冷的世界里的孤儿。  相似文献   

15.
对于行星科学家而言,过去的几周是行星研究的盛典--来自四面八方的突破性结果被公诸于众。  相似文献   

16.
胡中为 《自然杂志》1999,21(2):111-115
太阳系是由其中心天体——太阳和绕它公转的地球等行星体组成的天体系统.在太阳系之外,是否还有类似的天体系统?是否还有地球这样适于生命存在乃至高度文明的行星呢?这是我们人类很早就思考和力求探索的问题.然而,直接探测太阳系之外的行星是极其困难的.直到近几十年来,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大量的搜寻,才在近几年间接地发现了九颗恒星有行星绕转.  相似文献   

17.
行星地球动力学与探寻资源和灾害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星地球动力学是研究行星的形成及其深化机制的科学。根据不同圈层间角动量交换的关系和作用机制,我们定性研究了最初地球极在大陆的形成,以及它们的分裂和向外核流体赤道辐合带的漂移。  相似文献   

18.
徐永煊 《自然杂志》1997,19(3):144-146
1995年10月,瑞士日内瓦天文台的两位研究者梅奥和奎劳兹宣布,他们在飞马座51周围发现了行星在作轨道运动,该行星的质量是木星质量的一半,轨道周期是4.23天。由于轨道周期很短,估计它到飞马座51星的距离为7×10~5km。由于此行星离恒星不远,估计恒星周围的物质盘可将其表面加热到1000℃。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93, 1995和1997年3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观测资料测定了青藏高原GPS监测站的三维位移速率, 并由此计算分析了青藏高原现今地壳运动与应变. GPS 多期精密复测结果显示, 青藏高原现今地壳运动仍以南北向挤压、东西向拉张、垂直方向隆升为主. 喜马拉雅块体的相对汇聚速率大约为(19.5±1.7) mm/a, 拉张速率大约为(5.5±6.0) mm/a 左右, 隆升速率大约为(7.6±5.2) mm/a. 西藏块体相对于格尔木南北向缩短率大约为(9.3±4.6) mm/a, 东西向拉张速率大约为(8.7±6.4) mm/a, 中部拉张速率最大约为(15.6±6.30) mm/a, 反映了高原侧向挤出运动. 喜马拉雅块体以压应变为主, 西藏块体中部以张应变为主, 最大张应变率和最大压应变率分别为0.131×10-6和-0.189×10-6 a-1.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