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兰西 《科学之友》2007,(7):24-25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泰坦尼克号”沉船灾难发生前,据传曾有乘客因为产生“不祥预感”而在登船前最后一刻退掉船票,所以逃过了这一世纪灾难。那么,人类的大脑真能像科幻电影中描述的那样“预见未来”吗?美国科学家迪恩·拉丁博士和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心理学家迪克·比尔曼教授等人经过一系列惊人实验后宣称,他们相信人类大脑真的拥有“预见未来”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一直流传着有关动物“第六感觉”的惊人故事。什么是“第六感觉”?动物真的具有“第六感觉”吗?你阅读了以下两篇文章后,能作出你的判断吗?  相似文献   

3.
动物用眼耳鼻舌身来感知外界环境所发生的变化和所存在的状态。对鱼来说,它们的感觉器官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却没有发展得那么完善。和别的脊椎动物一样,鱼不会只依赖一种感官,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运用,才能达到生存的目的。但同时,鱼除了有通常的五种感官之外,还具有鲜为人知的第六感觉系统。 鱼的第六感觉系统,被称为侧线系统,它们长在鱼身体的两侧,从尾部延伸到头部。构成侧线系统的每一组侧线器官,是由受神经控制的一簇纤毛组成,每一簇纤毛又被果冻状的吸盘包围着,又称为神经丘。这种感觉系统能感知水的运动以及鱼所处位置压力的变化。因此,除了两栖类动物,陆地上的动物是没有这种第六感官的。但是水里的运动主要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噪声,还没有人知道鱼是怎样区分这些噪声的。前不久,德国波恩大学的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鱼可能是靠推测来区别各种噪声所代表的意义的,这正像人在生活的经历中能够获得经验一样。 鱼的侧线系统有两种类型:一种生长在鱼的体表面,称为表面神经丘;另一种被埋在皮肤中的管道里,称为管神经丘。为了研究鱼的侧线系统.波恩大学的科学家在金鱼体表钻了一个洞.并安装了仪器,以记录这些神经丘的变化状态。为了让水运动,研究人员在水缸里放上了一个振动球。...  相似文献   

4.
人们早知道,在动物界中有许许多多动物具有预感地震的能力。但是,对它们的这种第六感觉尚未有科学的解释。生物化学家赫尔木特·特里布什开始填补这个空白。他根据无数次的观察和试验,得  相似文献   

5.
为应付未来全球变暖,在美国纽约一种“水上容器”的新设想被艺术家和科学家们提了出来。当今世界,大部分科学家已经达成共识:全球正在变暖.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可能会面临着大量物种的消失、人口爆炸、能源危机及海平面上升。人们不禁会问:人类该如何适应未来的巨变?人类将住在哪里?纽约的艺术大师们就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法,住在水上。科学家和艺术家合作设计了一种“水上漂浮房”。  相似文献   

6.
动物第六感     
狗探起身将前腿搭在门栅栏上,双眼直视远方,原来是主人快回家了;主人想要给家里打电话,猫就像知道似地提前来到桌上的电话机旁……动物的种种“超感觉能力”远远超出人们的想像。科学家把动物的这种能力归类为“动物第六感”。  相似文献   

7.
四海 《科学之友》2007,(9A):30-31
2007年6月30日是“通古斯大爆炸”发生99周年的日子,这个困扰科学家近百年的爆炸原因,不断又有新的解释被提出。最近科学家在爆炸地点附近发现了一个湖泊,这个湖宽300m、深50m,形状类似一个低速撞击坑,为行星撞击说提供了有力证据。有意大利科学家指出“通古斯大爆炸”很可能是坠落在当地的一颗巨大陨石引起的;但俄罗斯研究人员认为坠落的不是石制的陨石,而是一颗由冰和干冰组成的彗星。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预感就是第六感觉,也有人说。它就是本能,而绝大多数研究者都宁愿把它看作是直觉。不管它被叫作什么,人们总是对它的突然降临十分感兴趣。现在,通过数十年的研究,心理学家和神经学家认为他们也许已经找到了一个定论和如何使用它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世界科学》2009,(12):F0003-F0003
据《新科学家》杂志报道。伴随着机器人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推动医学技术的向前发展,高新技术在未来外科手术中的所占比重将越来越高。例如.受蠕虫启发而开发“的“摄像胶囊”可爬进肠道治病;  相似文献   

10.
“深奥真理”探索中的思想分野──关于爱因斯坦-玻尔论战的管见之一沈葹不少科学界人士都同意一位学者的如下说法:“有一种科学家,每隔100年才出一个两个,如爱因斯坦和玻尔”;我们说这100年的估计可能还嫌短了些。但至少公众都认定:这两位大师是20世纪最卓...  相似文献   

11.
白石 《科学之友》2007,(6):24-24
在一些民间传说和魔幻影视剧中,经常有人宣称,自己曾经有过灵魂出窍的神奇经历,比如他们发现自己能够飘在空中看着自己的身体一动不动地躺在下面。一些“灵异人士”认为这是一种“特异功能”,是灵魂与肉体分离的最好证据;也有人说,这是鬼神存在的证据。科学家则认为,这些人的经历是一种幻觉。以前科学家不能用科学实验对这些幻觉进行验证,因此“灵魂出窍”的说法一直盛行。  相似文献   

12.
《科学之友》2008,(6):13
美国科学家近来在非洲马达加斯发现了一种史前巨蛙的化石。据推断,这种巨蛙重约4.5kg,长40.6cm,它长着牙并可能身有骨质“甲胃”,因此科学家将这种奇特的远古巨蛙命名为“魔鬼蛙”。  相似文献   

13.
《大自然探索》2006,(9):7-7
为未来作打算一直被认为是人类智力的一个典型特征,但是科学家最近发现,至少还有猩猩及倭黑猩猩(产于非洲刚果河以南地区的一种类人猿)也懂得“未雨绸缪”。科学家通过一系列实验来探察这些类  相似文献   

14.
兰西 《科学之友》2007,(13):24-25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泰坦尼克号"沉船灾难发生前,据传曾有乘客因为产生"不祥预感"而在登船前最后一刻退掉船票,所以逃过了这一世纪灾难.那么,人类的大脑真能像科幻电影中描述的那样"预见未来"吗?美国科学家迪恩·拉丁博士和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心理学家迪克·比尔曼教授等人经过一系列惊人实验后宣称,他们相信人类大脑真的拥有"预见未来"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邓雪梅 《世界科学》2007,(5):7-7,25
重启冷核聚变话题 在沉默了18年以后,美国化学会(ACS)对冷核聚变的兴趣似乎再一次升温。今年3月下旬,由ACS在芝加哥举办的一个有关“冷核聚变”的研讨会上,部分与会的科学家声称,这一迹象显示了科学家把关注的目光再一次投向了这一领域;而部分视冷核聚变难以实现的人,仅以一种好奇的眼光来看待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16.
沈葹 《世界科学》1999,(10):2-5
黑洞,一种看不见的特殊天体,却蒙上了一圈又一圈的神秘“光环”,令人捉摸不透、莫测其高深。公众谈论黑洞,不免带有几分猎奇的心理;科学家搜索黑洞,着眼于检验理论预言的正确性。我们则认为,黑洞探讨之所以成为热门课题,是因为它显露了广义相对论这块“美玉”之微瑕;为促使时空理论的新世纪发展,冀望由此而找到合适的突破口。诚然,瑕不掩瑜,广义相对论历来被赞誉成“理论物理中最典雅的艺术杰作”。既存在黑洞、又存在白洞,是根据广义相对论(1916年)而作出的猜测;不过,“黑洞”、“白洞”等简明术语,晚至六、七十年代才采…  相似文献   

17.
建立《太极基本粒子》学说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质能互易宇宙生,粒表质时点点清,力起如波层层浪.人智经验科学兴。一、导言:“夸克非最小,还可向内剥”1996年2月7日笔者读到《纽约时报》的一则通讯,要旨如下;在芝加哥费米实验室庞大的粒子加速器工作的科学家报告说:“长久以来被认为是原子里最简单的结构成分‘夸克’(quark),可能是由更小的物质构成,并有其自己的内部结构”。费米实验室的报告是大约450名物理学者、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操作该室中一台撞击探测器(ColliderDetector)所得的结果。该研究小组用了4年时间,收集并分析资料后,才于2月7日宣布上述发现的。如果未来…  相似文献   

18.
在一些影视剧中,我们可以看到老农对着拉车的毛驴吆喝一声“驾”,毛驴就前进了;吆喝“吁”,毛驴就停了下来。有时我们会想.如果对眼前的电视机也这样吆喝,它会有反应吗?至少目前没有。英国科学家表示,电视机很快就能听懂人们的语音指令了。  相似文献   

19.
紫藤 《科学之友》2006,(9):27-27
或许您也听说过,人在死之前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这到底是一种什么预感?死亡真的只是肉体逝去,灵魂得以出壳吗?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自己的命运会嘎然而止;也没有人知道,是什么会把我们带离尘世。然而,有人能预感到这一时刻的到来。充满神秘和奥妙的直觉,让我们找到开启未知世界大  相似文献   

20.
科学家最近宣布,他们在东南亚发现了一种新的响尾蛇,并称之为“红宝石眼绿响尾蛇”。这种响尾蛇从越南南部丘陵到柬埔寨东部高原都有分布。从1999-2003年,科学家在泰国、老挝、越南和柬埔寨搜集绿响尾蛇,在实验室里检验它们,运用生理特征和基因来辨别新的蛇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